2022—2023学年度北京市怀柔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40+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44 浏览数:135

一、单选题

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这标志着(  )

A.国家取代了部落B.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C.部落取代了氏族D.铁器取代了青铜器

2.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巩固了西周的统治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C.扩大了西周的疆域D.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3.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废除旧贵族特权B.奖励耕战C.废井田、开阡陌D.建立县制

4.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  )

A.无为 B.C.兼爱 非攻 D.法治

5.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 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6.

下面文物 直行铭文夔凤镜 出土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洛阳西郊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中也有类似的铜镜出土。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  )

A.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B.丝绸之路沟通中外交流C.手工业品遍销世界各地D.中国冶金技术领先世界

7.

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朝代

县制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层级

郡县制

郡——县

二级制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

东汉末期:州——郡——县

二级制

三级制

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稳定性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C.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8.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 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9.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0.

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载(754年),全国人口有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大运河B.隋末农民起义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

11.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 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

12.

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 以通天下之利 。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

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

13.

元朝设置行省时,常常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看汉中、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入四川而划入陕西。由此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  )

A.传达行政命令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防止地方割据D.扩大国家的疆域

14.

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 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 这一铜版(  )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

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

A.顾恺之《洛神赋图》B.阎立本《步辇图》C.沈括《梦溪笔谈》D.郭守敬《授时历》

16.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 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

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B.明朝国力强盛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17.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史学家戴逸评价康乾盛世的主要视角应是(  )

A.古今的历史变迁B.政治经济的互动C.中外的历史比较D.民族意识的消长

18.

某同学参加主题为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 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  )

现象1:高产农作物的种植与推广

结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现象2

现象3

现象4

①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②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 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9.

下列明清时期思想家言论的共同之处是(  )

顾炎武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

黄宗羲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王夫之

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A.抨击程朱理学B.反对君主专制C.继承儒家思想D.倡导经世致用

20.

17世纪传入欧洲,并被西方国家称作 东方医学巨典 的著作是(  )

A.《天工开物》B.《梦溪笔谈》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

21.

下图是位于广东虎门的一座纪念碑,纪念的是近代史上的(  )

A.林则徐与虎门销烟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C.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D.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

22.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 最惠国待遇 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 修约 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23.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化掷金黄。 卅年求富更求强 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D.戊戌变法

24.

光绪皇帝曾哀叹某条约 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台籍京官及举人也纷纷声言 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 该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5.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26.

“《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反动性。 革命性 主要体现在(  )

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27.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B.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28.

下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  )

A.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B.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C.中国第一部无产阶级性质的宪法D.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9.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大旗帜是(  )

A.民主和科学B.民主和道德C.共和与科学D.民主与共和

30.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祝商店开门。 以上这副对联体现的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有(  )
①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②北洋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③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④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1.

下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是全国文物保护重点单位,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见证了(  )

A.新文化运动开展B.中国共产党成立C.国共第一次合作D.国民革命兴起

32.

毛泽东告诉他的战士们: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共(  )

A.团结一切力量革命的必要性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D.立足于城市发动工人的必要性

33.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出现是由于当时发生了(  )

A.一二八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34.

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A.一二·九运动的爆发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华北事变的发生D.《八一宣言》的发表

35.

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 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

36.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

A.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B.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C.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7.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与以苏联为首的人民民主国家建交,这是对下列哪一外交政策的体现(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8.

以下是四幅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豪情满怀迎 跃进 ②庆祝粉碎 四人帮 胜利
③第一部宪法 ④欢庆香港回归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④②①③

39.

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 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0.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一文中提到: 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下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D.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二、材料阅读

4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周三族的起源、兴起、所在地域等皆不相同,但是夏商两族却认为他们的祖先的起源与兴起和所在的地域都是在大禹所奠定的疆域内,赞奉大禹所开拓的 禹绩 。此外, 中国 之称,最早见于周初武王和成王之时,按照《说文》的解释, 夏,中国之人也 ,是指认同为夏人和继承夏文化的人。这样, 到西周已经发展为民族的名称。在西周,原属不同来源、不同部落集团的祖神,已纳入同出黄帝的谱系之中,这便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经济、文化方面,夏商周本来比较接近,都以农业为主,其先民都以粟、黍为主要农作物。青铜技术在夏代开始发达,商周达于鼎盛。文化方面殷墟甲骨文字与周原甲骨文字及商、周铸在铜器上的铭文同属一文字体系,都是汉字构字六种方法齐备的成熟文字,呈现同一民族共同体的又一重要特征。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材料二
匈奴、鲜卑、羯、氏、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 与中国壤断土隔 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以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的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以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越性。胡、汉文化之间的 社会距离 ,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己有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夏商周三族交融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42.

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共议朝政,均为宰相。李世民即位前任尚书令,为避讳,就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唐代皇帝认为宰相品位尊崇,不应轻易授人,常以他官居宰相职并假借他官之称。例如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与朝政,称 参知政事 ,也是宰相之职……太宗还以李洵为太子詹事(东宫百官之长),特加 同中书门下三品 之衔号,使其与侍中、中书令共同参与宰相职事。从此就有了 平章事 同三品 的衔号。无论品位多高,不加此衔,就不能行使宰相职权。只有三公三师及中书令例外……安史之乱后,宰相名号又发生了变化,因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升为正二品,所以就废除了 同中书门下三品 的宰相名衔。唐后期宰相的名号基本上就是 同平章事

——摘编自刘珲春《中华文明史话·宰相史话》

材料二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存在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宰相制度变革呈现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 相互制衡 的表现。

43.

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道路来解决,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将先进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 救治行动 比喻成 自我疗伤 温药慢治 猛药重治 。并随着 救治行动 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 疾病 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 头脑疾病 的良方。
材料二
毛泽东从欧洲,他借来的不是机器,也不是制度……他施以技巧和灵活性,把借来的东西熬成了一剂良方,对症下药,用来使这个病人——国民大革命后的中国复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进中国人 救治行动 的特点。概括 温药慢治 猛药重治 的共同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借来的东西 良方 的含义。

4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改革的起步

农村

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了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整理

(1)依据材料一,说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下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

中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92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01

中共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8

中国加入20国集团

2013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2)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