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8 浏览数:175

一、单选题

1.

考古工作者在有着 最初的 中国 ”之称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公猪下颌骨(如图1),即《周易》记载的象征和平正道的 豮豕之牙 ,其两侧各对称倒置3件象征武力的玉钺。据专家考证,这表达的是 修兵弗战 以德治国 的理念。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上述材料最能反映 (  )

图1

A.孔孟之道由来已久B.文德理念源远流长C.早期国家业已形成D.贫富分化已经出现

2.

顾炎武在评价东汉制度时指出: 汉人有以郡守之尊称为本朝者……亦谓之郡朝。 《后汉书》亦记载有人威胁郡民戴就诬告其郡守,戴就反驳道: 奈何令臣谤君,子证其父! ”上述观念在当时(  )

A.受到选官制度影响B.导致军阀割据形成C.动摇儒学独尊地位D.成为社会主流认识

3.

东晋初期,南迁侨民不在所在州县编户,所以不承担赋税徭役。为增加收入,东晋和南朝多次推行 土断 政策,即将侨居人口编入所在州县户籍,承担赋役,并严惩豪门隐匿户口,如会稽大族庾亮就因藏匿千余侨民而被处死。由此可知, 土断 政策(  )

A.迟滞了江南地区经济开发B.刺激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加剧了土著与侨民的矛盾D.强化了中央对基层的控制

4.

唐律规定, 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 ,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必须奏报裁决,有司不得专擅。此外,八类达官显贵犯罪的处罚 轻重不在刑书 。上述规定表明唐律(  )

A.变革了封建礼仪制度B.推行了以法为教理念C.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D.贯彻了礼法结合原则

5.

明朝藏区政教势力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 史称 贡回市茶 诸番恋贡市之利……终明世无番寇之患 。藏区赴内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变成内地物资输往藏区的通道。据此分析, 贡回市茶 有利于(  )

A.促进边疆民族的社会转型B.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C.推动边疆社会的经济发展D.终结边疆地区对中央的威胁

6.

早期维新人士马建忠认为 加税乃我固有之权 ,崔国因主张 税则为内政,自主之国应自主之 ,郑观应进而提出使海关总税务司及各口海关税务司 皆渐易华人,照章办理,……权自我操 。材料表明当时部分国人(  )

A.对国家主权有新的认识B.主张利用国际公法捍卫权益C.意识到列强侵略的本质D.重视利用关税维护经济独立

7.

清代所修地方志中,户口职业项目常分为士、农、工、商四大类,而民国年间所编的《阜宁县新志》所列职业表中,则分为党务员、公务员、学生、律师、工程师、医生、记者、电务员、农人、商人、负贩、工人、警察、伶人、杂业等23类。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近代(  )

A.社会多元化的趋势B.社会变革的剧烈C.职业多样化的选择D.社会分工的扩大

8.

表1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口号(部分):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武装割据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将革命进行到底!

表1

这些口号反映了(  )

A.中共走向成熟的历史进程B.民主革命任务的根本性变化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确立

9.

1952年.重庆开始酝酿制定第一个地方五年计划,随后边实施、边修改。其具体执行情况如表2:

总额

实际投资797893万元

来源

国家财政拨款7170万元,地方财政自筹39万元,企业自筹768万元,农场自筹22万元。

类别

工业建设

城市公用事业

文教卫生

农业建设

建筑企业

占比

2495%

3964%

3184%

09%

267%

表2

该计划的实施(  )

A.兼顾了国家发展战略与地方实际B.建立了重庆较完善的工业体系C.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性发展D.改变了东西部经济失衡的状态

10.

2018年12月15日《经济日报》刊载了一组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统计图表(表3)
该图表突出反映了(  )

A.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进程B.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特色C.全民攻坚精准扶贫的伟绩D.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1.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人们聚集在一起组成 党派 来参与政治, 党派 间的斗争则被称为 党争 。政治领袖是 党派 的核心, 党派 往往通过公民大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见解,许多 党争 最后都诉诸于陶片放逐法。据此分析,这一时期的 党争 (  )

A.瓦解了雅典民主体制B.削弱了城邦至上理念C.导致了雅典城邦衰落D.受制于民主制的机制

12.

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某一作物的传播史富有全球史的意义。其最初可能是从印度、波斯传入埃及地区,中世纪时穆斯林将其引入到地中海地区和伊比利亚半岛。十六世纪起,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在中南美洲利用非洲奴隶大量种植,再将产品运回欧洲。这一作物应该是(  )

A.玉米B.甘蔗C.小麦D.棉花

13.

图2是1500年至1750年间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下列选项中对图表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

图2 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1500—1750)

A.1550—1650年间农场主和农业工人日收入增高与商业革命关系直接B.1600—1700年间农场主收入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圈地运动导致其破产
C.1650—1750年间伦敦工人的日收人较高得益于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D.1650—1750年间英国的高工资状况是推动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诱因

14.

图3是1942年11月《贝弗里奇报告》分别的一幅时政漫画。该报告较全面地总结了英国战前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了已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成就和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战后新型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一整套方案。这表明 福利国家 政策 (  )

图3 啤酒杯上写着:社会福利。士兵说:这通向一个美丽新世界。

A.旨在保障军人权益B.已经成为世界共识C.适应了时代的需求D.扭转了战争的态势

15.

1985年起苏联 改革文学 兴起,下表中的三部小说都是在改革初年最早面世的对现实生活进行暴露和控诉的文学作品,其直面困境的创作倾向无疑与当时的社会氛围相吻合。据此分析,这一时期的 改革文学 (  )

作者

作品

发行时间

评价

拉斯普京

《火灾》

1985

这部小说被认为是一部及时的作品,因为它发出火灾警报,召唤人们去扑灭会对传统道德构成威胁的社会火灾

阿斯塔菲耶夫

《悲伤的侦探故事》

1986

小说主人公的诘问当然就是作家本人的诘问,他这部小说也被视为他面对现实喊出的高声忏悔

艾特马托夫

《断头台》

1986

以他一贯的神话现实主义手法针眨时弊,将自然和精神生态同时滑坡的场景展现给读者。

A.主张放弃社会主义制度B.否定了原有的苏联体制C.为新改革创造社会舆论D.抨击了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交往古已有之。在汉代,非洲已在中国与罗马的贸易中发挥中转站的作用,埃及商人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购买中国货品,再经由亚历山大里亚、迈奥霍穆等港口将其运往罗马。唐代《贞元十道录》记载了自广州出发、经波斯湾到达非洲的航程,中国同北非、东非等地已实现直接通航。宋代,每年自非洲进口的 象犀珠宝香药之类 商品数额高达 五十三万有余 ,大大超过前代体量。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曾亲身到访非洲,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也于14世纪到访广州、泉州、杭州等地,中非人民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明代郑和船队四次抵达东非海岸,将古代中非交往推向高峰,双方频繁互访,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永乐年间还恢复了三省市舶司,以便非洲诸国使节来华时 与中国贸易 。今天在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出土的大量中国陶瓷、钱币,年代由唐至明,成为中非友好往来的见证。

——摘编自张铁生《中非交通史初探》

材料二
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民族独立自强。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加纳时,明确了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以及不附加政治条件等基本准则,奠定了中国对非援助的总体基调。在农业领域,中国派遣农业技术人员赴非建设经营农场,帮助解决非洲粮食紧缺问题。在工业领域,中国援建的项目针对非洲当地需要,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工期短、投资收回快。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长期对非洲国家提供无偿援助,无私支持非洲基建事业。此外,中国还通过派遣教师、医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各领域技术能力,中国员工与当地工人同工同酬, 对等上班 ,赢得了非洲人民的认可与支持。

——摘编自宋微《中国对非援助70年——理念与实践创新》

材料三
21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援助以追求发展效益为主,兼顾政治、安全等其他 效益。中国与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中非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的步伐大大加快,提高了非洲国家的生产能力。中非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在影视制作、出境旅游、人才交流、学术研讨等领域加深合作,助力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据谷靖《转型背景下的中非关系:新形势、新挑战、新合作》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非交往的发展趋势。(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非援助的背景和特点。 (10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5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迷惘的一代 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前的青年们视 拯救民主 伸 张正义 为和平而战 这些口号为自己的理想和使命,积极报名参军。战争结束后,曾让 青年们无比骄傲欧洲的传统文明瞬间崩塌。参战青年发现自己非但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就连过去的工作也已经被没有参加战争的人代替了,城镇和家庭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变得很难适应,社会上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轻视追求高尚情趣等现象也令这一代青年感到迷茫、困惑、无所适从。没有了旧的根基,又没有新的道路引导,他们只能以对主流社会系统 迷失 的外观情绪来抗议社会。但他们在 迷惘 的外表下,在更深的程度上追求个人自由,不轻易向任何人妥协。

——摘编自车继雁《造就迷惘的一代:格特鲁德·斯泰因及其作品研究》

材料二

现代中国重要青年运动年表(部分)

名称

内容

保家卫国斗争中的青年运动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青年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青年指战员占了志愿军部队总数66% ,战斗连队中青年占80%以上,基层干部大部分是团员,他们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的献身精神,为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和平与幸福,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国青年学雷锋活动

19633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中共中央倡导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各条战线涌现出许许多多雷锋式的集体和个人。

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各地团组织相继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热潮,提高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本领。

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

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科研攻关最前沿、抗疫斗争第一线、捍卫国防最前线、基层实践大舞台,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冲得出来、勇挑重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奋斗。

——摘编自黄蓉生《青年学研究》;贺军科《续写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精彩篇章》

(1)根据材料一概括 迷惘的一代 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西方青年精神世界的变化。(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共同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