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省部分地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85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指出,西周时贵族拥有作战、军器制造、养育战马的权利,平民只是军队中的附随,无正式编配入伍的资格。战国以来,随着步战取代车战,作战规模扩大,更多的农民被纳入战争队伍。这一变化(  )

A.重构了国家的统治基础B.剥夺了贵族阶层的特权C.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

2.

秦始皇在征服岭南的过程中,曾把 贾人 尝有市籍者 治狱吏不直者 诸尝逋亡人 赘婿 等七类人,迁移至落后的岭南地区。到汉初,岭南出现了番禺、合浦等商业性都会。由此可见,秦始皇的举措(  )

A.禁锢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C.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

3.

北魏时期,许多皇后来自匈奴、汉、柔然、羌等民族,民间的族际通婚也很常见,平城、洛阳是族际通婚的中心。这些现象可说明当时(  )

A.南北差距逐渐缩小B.民族交往途径单一C.民族矛盾有所缓和D.婚姻观念平等开放

4.

唐高宗时,政府对官民占田标准有明确规定,并严禁盗种公田,即便是无主土地和荒地也须向政府申请后方可垦种。洛州刺史贾敦颐就曾没收豪富之家籍外占田三千余倾, 以给贫乏 。唐朝政府意在(  )

A.打击地方割据势力B.灵活运用土地政策C.救助社会弱势群体D.维系封建土地国有

5.

南怀仁《坤舆全图》运用当时较为先进的西方经纬理法以及实测技术进行绘制,整幅地图的构图则采用中国传统的对称形式。其做法(  )

A.旨在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B.促进了中学西渐的兴起C.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进步D.冲击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6.

19世纪中叶以来,闽江上游的茶叶生产使福州成为 世界茶都 ,厦门则是当时最大的契约劳工出洋中心。这体现了当时(  )

A.中国传统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B.列强加紧对华的商品输出C.国人积极加入全球劳动力市场D.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需要

7.

表1为1902年江南乡试部分考生答卷某题情况统计表,这表明(  )

表1

人数

治外法权的理解

24

大体懂得其为来华外国人不受中国法律制裁和地方官管辖审判之特权

6

视之为一种中国管辖和审判来华外国人的正当法权

7

含糊不明

A.知识分子投身救亡运动B.传统选官制度受到时代冲击C.社会变革缺乏群众基础D.科举制度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8.

1916年12月21日,北洋政府公布《民国纪念日修正案》规定: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应举行之事如下:一、放假休息;二、悬旗结彩;三、大阅;四、追祭;五、赏功;六、停刑;七、恤贫;八、宴会。北洋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文明开化的新风尚B.确保社会秩序稳定C.重构国民对政权的认同D.重建民主共和制度

9.

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行了不同面值的公债,图1是其中一种。边区原计划发行500万元,实际完成了618万元。此期公债的发行 (  )

图1

A.为边区货币统一打下坚实基础B.旨在为反攻积聚财力C.体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D.推动了根据地的建设

10.

表2为建国初北京市工商业发展隋况统计表(部分)表中信息反映出(  )

表2

时间

国营商业营业额亿元

私营商业营业额亿元

国营工业生产总值亿元

私营工业生产总值亿元

1949

5365

14318

4390

4039

1950

10988

27085

15886

10533

1951

27483

59048

42788

24619

A.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B.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D.公私合营政策成效显著

11.

高一年级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部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流行语(表3)这可以用来说明改革开放(  )

表3

70年代末:蜂窝煤、鸽子笼、喇叭裤、铁饭碗

80年代初期:乘车难、三大件、彩电、立体声

80年代中期:打的、商品房、易拉罐、迪斯科

A.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C.缩小了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D.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12.

图2为在古希腊较为常见的绘有 重装步兵赛跑 瓶画的陶壶。瓶画画风写实,人物充满动感。瓶画所呈现的比赛 (  )

图2

A.培养了全面发展的公民B.体现了城邦的好战之风C.适应了保卫城邦的需要D.反映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13.

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得意地向西班牙国王通报达·伽马归来的消息时,夸口的不是占领了多少土地,制服了多少人,而是找到了大量丁香、肉桂和金矿,以及谋划用武力从穆斯林手中夺取香料贸易控制权的计划。这反映出当时葡萄牙(  )

A.意欲垄断太平洋地区贸易B.积极推行重商主义C.拥有掌控世界市场的实力D.军事实力欧洲领先

14.

图3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政府发行的法语版征兵海报,左侧的加拿大士兵和右侧的法国士兵相倚而立。由此可见,该海报的设计是基于 (  )

A.实现民族独立的共同目标B.英法的盟友关系C.捍卫民主自由的价值诉求D.族群的民族认同

15.

印度取得独立后,尼赫鲁政府始终把军事力量发展置于次要地位,其国防开支占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左右的低水平。这一做法(  )

A.深受民族独立斗争方式影响B.冲击美苏两极格局C.适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D.反映第三世界需求

16.

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秘书长范莱内普提出了 福利社会 的构想。他认为: 我们必须寻求国家与私人行动的新关系;加强个人对自己和其他人的责任。在这个意义上,福利社会是必然的和符合人们愿望的。 这一构想的提出旨在(  )

A.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B.应对福利国家危机C.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D.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二、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1666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对伦敦城市的重建进行了规范。出于实用与美观的需求,房屋烟囱的尺寸被大大地缩小,烟道变得狭小曲折。为防止堵塞,烟道需要定期打扫,于是英国人发明了用年幼儿童(尤其是男童)当 人体扫帚 来清理烟道的方法。在18世纪,各种力图废除儿童扫烟囱的努力都宣告失败。19世纪初,出现了能够代替儿童扫烟囱的机器,但因为购买机器的花费远高于雇佣男童,同时担心自己的生意会被机器取代,多数扫烟囱师傅纷纷对此抵制。1834、1840年议会先后通过两项改善扫烟囱儿童待遇的法案,但许多儿童的境遇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直到1875年,议会才通过立法终结了幼童扫烟囱的历史。

——摘编自施义慧《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扫烟囱儿童的命运》

综合材料中的历史信息,以英国扫烟囱儿童命运转变折射出的社会变迁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英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从整体视角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生产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但人才缺乏。1935年,斯大林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青年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斯大林的号召,认真钻研新技术,在5个小时内采掘102吨煤,超过定额的13倍,创造了新纪录。在斯达汉诺夫的带动下,全国各行各业都展开了赶超斯达汉诺夫的群众性生产劳动竞赛活动,涌现出众多模范人物。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人民更加广泛地开展这一运动,为前线战士提供了大量物资。战后初期,斯达汉诺夫运动更是推动苏联在废墟中迅速重建。

——摘编自姜天明《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及其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吴满有运动和赵占魁运动标志着斯达汉诺夫运动在中国的落地。新中国成立后, 劳动光荣 人人平等 的新观念,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尊严。1950年9月, 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在北京召开,464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他们是革命功臣、护厂英雄、生产能手,很多人在根据地时期就是先进典型,如吴运铎、李顺达、马六孩等,他们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1956年4月,新中国第二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4703位先进个人获奖。此次褒奖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的先进典型,有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优秀工人孟泰、赵梦桃,来自文化教育界的优秀知识分子钱学森、张光斗等。

——摘编自姚力《从劳模表彰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召开劳模表彰大会的原因。(8分)
(3)综上,指出中苏两国劳模运动的共同价值。(6分)

四、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杨家将 的故事,源于北宋武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抵抗契丹、防御西夏的真实历史。之后人们根据现实需求对其事迹不断演绎加工,影响不断扩大。

表4 杨家将故事发展演变概况(部分)

时代

阶段特征

新增故事情节节选

宋元时期

萌芽期

将各种史实杂糅后,掺入虚构成分,如杨业父子莫州救驾宋太宗、杨五郎出家五台山等情节。同时,故事主题从史实中的精忠报国又衍生出忠奸斗争这一线索,将压制杨业的同僚潘美塑造成奸恶的太师潘仁美。

明代

定型期

宫廷王府演出所用的内府本中台词满是忠孝节义等内容;塑造了以佘太君、穆桂英为代表的杨门女将群体形象,出现穆桂英以武艺技压杨宗保、主动求爱、私定婚约,大破天门阵等情节。

清代

鼎盛期

嘉庆帝命宫廷御用文人撰写杨家将相关剧本,对宋辽双方尽忠尽孝的人物都进行歌颂,以坏人伏诛、好人受赏、萧太后降宋、辽宋议和的大团圆结局告终;民间戏曲则显示出嘲讽帝权等内容。

——摘编自陈小林《杨家将故事考论》等

根据表4内容,从 杨家将 故事情节发展中任选两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

五、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建的语言学家提出汉字必须改革,他们主张大胆引进各种注音符号系统,以简便汉字的读、识、写。闽南方言有上古汉语 活化石 之称,为音韵学家所关注,福建切音字运动在闽南率先兴起。1892年,福建同安人卢戆章出版《一目了然初阶》,揭开清末切音字运动的序幕。书中所述的切音字方案以闽南地区传教士为翻译《圣经》创制的十五音字母为基础,依据厦门腔制成一套五十五个罗马字式的字母,主张 以一腔为主脑 来统合各省语言文字。他将此方案定名为 第一快切音新字 ,希望借此 省费十余年之光阴 用于专攻种种实学, 不患国不富强 。尽管该方案不为清政府所肯定和推广,但在卢戆章之后,近代国语统一观念成为共识,向着西方拼音文字方向改革的切音字运动风起云涌,成为清末国语运动的先声。

——摘编自王曦《近代福建切音字运动史论》

(1)根据材料,指出清末切音字运动率先在福建兴起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卢戆章的切音字方案进行简要评价。(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