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民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31 浏览数:219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独占文化和知识话语权的格局被打破,诸子百家迭次兴起。他们在争鸣的同时,又共同主张(  )

A.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恢复周天子的固有权威C.社会从无序重归有序D.提升读书人的社会地位

2.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提到:严格说来,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 封建的统一 ,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据此可知(  )

A.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B.秦汉最高统治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先秦以前通过实行郡县制达到封建统一D.秦汉时期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已趋成熟

3.

某同学在收集整理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 史料笔记时制作了下表,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选项

谚语

解读

A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反映了土地所有权变动开始合法化

B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说明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深其耕而熟耰平整土地之,其禾繁以滋

体现了精耕细作的耕作理念

D

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体现了中国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4.

宋代以降至明清,出现了《童蒙训》《小学》《童蒙须知》《小儿语》《弟子规》等蒙学教材,对少年儿童的衣着穿戴、语言行步、清洁居室、读书写字、为人处世做出了规范和要求。这些要求意在(  )

A.提高少儿的读书识字写作能力B.培养少儿的日常生活与劳动技能C.改进村落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D.促成少儿从小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5.

下列材料为一位历史学家研究中国古代某时某地的经济现象的专著目录。据此推断, 某时某地的经济现象 最可能是(  )

黄金阶段:番舶来银百万计

现代伊始:无复有人种菽粟

繁荣动因:繁荣富丽压苏杭

A.汉魏洛阳农业B.隋唐长安都市C.宋代江淮草市D.明清江南市镇

6.

明制,凡朝廷遇有文武大臣出缺,若是四品以上大臣缺员,必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讨论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而后推荐,再经皇帝取旨定夺,称 廷推 。大臣们若未经廷推而是由皇帝特旨简拔的话,则深以为耻。据此可知,廷推制度(  )

A.有利于理性构建政治领导层B.标志国家行政体系成熟定型C.使得行政效率得到明显提升D.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7.

上海开埠后, 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 。1843到1855年间,茶的出口由1300多万斤增加到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000多包增加到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上述变化可反映(  )

A.近代中国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色彩B.近代生产方式正在中国缓慢发展C.中国开始呈现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D.自然经济长期主导地位得以改变

8.

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数量逐渐超过军用企业数量,这一转变说明 (  )

A.洋务企业走出了发展困境B.清政府认识到中体西用的缺陷C.洋务派的强国梦初步实现D.洋务运动近代化程度不断深化

9.

1898年3月,张之洞写了《劝学篇》,全书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为宗旨,其调和中西、折衷新旧的态度得到光绪帝的赞赏,光绪帝下令各省广为刊布,该书 不胫而遍于海内 。这折射出(  )

A.光绪帝变法决心严重动摇B.洋务运动声势再度高涨C.新旧势力就变法激烈争锋D.民主革命运动陷入低潮

10.

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由此可知,孙中山这一主张(  )

A.超过同时期康梁维新思想水平B.具有成熟的民主主义思想C.没有跳出维新改良主义的范围D.根本上认识到中西间差异

11.

五四运动爆发初期,欧美报刊多持同情和支持态度。进入6月初,部分欧美报刊开始转变立场,例如上海《字林西报》等英文报刊改称学生运动为 骚乱 。这主要是因为(  )

A.北洋政府查封进步报刊B.青年学生呼吁 外争国权 C.欧美报刊迎合社会大众D.五四运动趋向 十月革命

12.

1927年初,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 糟得很 ”。该报告反映出当时毛泽东(  )

A.意识到转变工作重心的必要性B.积极应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C.认识到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性D.主张通过改良解决农民问题

13.

张乐平是我国最负盛名的漫画家之一,其作品同时也最具有思想性与战斗性,下图所示是其发表于1939年的漫画——《这一槌的滋味如何》。下列对它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 (  )

A.中国军民各种抗日力量有效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是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核心力量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宣告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D.抗战相持阶段背景下国共两党逐步形成第二次通力合作

14.

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 除四害 (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

A.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C.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15.

下表记录了二战结束后的70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

第一次误判

共产党和国民党,谁能赢得中国?

第二次误判

中国人敢出兵朝鲜吗?

第三次误判

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

第四次误判

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

第五次误判

中国将在崛起崩溃

第六次误判

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

这些战略误判反映了(  )

A.对抗始终是中美关系的主旋律B.美国长期固守冷战思维C.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逐步削弱D.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6.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面临严重的困境。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 南方谈话 ,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根本问题。据此可知, 南方谈话 (  )

A.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B.印证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C.标志邓小平理论完整体系最终形成D.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17.

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雅典通过立法,赋予刺杀僭主者家族的长男在公共食堂免费就餐的特权。在公元前4世纪,刺杀僭主者的子孙又获得了在剧院前排就坐的特权和免除公益捐助的特权。这些举措(  )

A.反映了直接民主的弊端B.强化了维护民主的国家意识C.扩大了平民的政治权利D.清除了贵族政治上的影响力

18.

约翰·赫斯特在其《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这样说到:罗马人比希腊人更骁勇善战,他们用来治理帝国的法律比希腊人高明,对打仗和治国方面都极为有用的工程建筑,水准也在希腊人之上。可是,在其他方面,就连罗马人也承认希腊人比他们高明,心甘情愿地卑躬屈膝、复制仿效。这体现出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是(  )

A.创造性与继承性B.多样性与开放性C.多元性与统一性D.凝聚性与世俗性

19.

16世纪初期,意大利语是西欧最成熟的近代语言,欧洲北部需要通过意大利作家的精神食粮来获得一切能够最容易消化的东西。这反映出(  )

A.大西洋沿岸成为欧洲经济中心B.意大利成为欧洲文化革新中心C.罗马教廷神权统治进一步强化D.意大利语成为北欧的官方语言

20.

内阁是从枢密院中派生出来的,其职责在于为君主出谋划策并协助君主处理政务。1688年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这表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  )

A.具有务实与妥协的政治智慧B.是对开明专制思想的实践C.存在专制与民主的现实冲突D.体现了三权分立政治原则

21.

18世纪90年代,英国的一篇文章谈到,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从侧面反映出(  )

A.商业革命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B.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C.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商贸往来扩大D.经济发展使社会贫富差距在缩小

22.

恩格斯曾说: 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政治运动中。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B.开创了新的学术流派C.重视与工人运动结合D.以论战形式广泛传播

23.

1913年,沙皇俄国的粮食产量为8600万吨,而1953年苏联粮食产量只有7870万吨,比1913年下降了8.5%。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人均粮食产量为540公斤,1953年只有433公斤,下降了20%。这说明(  )

A.苏联粮食产量的持续下降B.农业的重要性逐步下降C.战争严重破坏了苏联经济D.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现

24.

通过下图可以看出当时 (  )
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图

A.自然科学与宗教神学无法兼容并存B.工业革命对思想解放的推动C.科学革命对宗教观念产生冲击作用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大旗

25.

20世纪初,西方兴起了某种艺术流派,常用抽象化、变形和荒诞的手法。其理论纲领是 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 ,主张文学不应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激情,这种作品风格(  )

A.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D.以浪漫主义风格寻求理想世界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为客十要》称(为商之人)要持 中和 之道, 凡待人,必须和颜悦色,不得暴露骄奢。年老务宜尊敬,幼辈不可欺凌。
《贸易赋》云: 贸易之道,勤俭为先,谨言为本。 凡在外,弦楼瞅馆之家,不可月底潜行,遇人适与酌杯,不可夜饮过度。
《买卖机关》称(为商之人) 是官当敬……凡见官长,须要起立引避,盖尝为卑为降,实吾民之职分也。

——据姜晓萍《<士商类要>与明代商业社会》

(1)根据材料一徽商和晋商的经商路线,概括明清时期商业经济发展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传统文化对明清商业发展的影响。(6分)

27.

【西方女权运动】(14分)
材料一
1792年英国妇女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第一本女权主义理论著作《维护妇女权利》。1848年,美国妇女运动领袖伊丽莎白·凯蒂·斯坦顿起草了《观点宣言》。19世纪末女权主义理论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运用社会主义理论分析美国妇女的从属地位与经济上依赖男性的内在联系,描绘了使妇女获得经济独立的蓝图。

——摘编自王政《美国妇女运动起因初探》

材料二
1848年7月的《妇女伤感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西方第一次女权运动开始。从1890年起,美国女权主义者将矛头指向那些将妇女排斥在受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以及其他权利之外的国家法律。1967年8月, 新左派 女性成员在芝加哥举行大会,发表了 告左派妇女书 ,号召姐妹们团结起来,开展一场新的 妇女解放运动 。这就是美国的第二次妇女运动。这场运动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斗争涵盖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诸多领域,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等诸多方面。

——摘编自韦冬雪《西方妇女运动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女权运动兴起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中两次女权运动的异同。(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解决 三农 问题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时期

目标

主要措施

19211952

解放农民和让农民站起来

土地革命、双减双交、土地改革

19531978

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化建设

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

19781992

实现农民自主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撒社建乡

19922002

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取消统销统购、允许土地流转、改革税费

20022012

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工业反哺农业、取消农业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2012年至今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战、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创新农业经营主体

——整理自郑有贵《百年三农: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维度和实现路径》

从上表中提取信息,就材料整体或任选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9.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商鞅重刑轻德,认为君主应 缘法而治 ,提出了 法、信、权 有机结合的法治理论和治理模式。商鞅极力推崇重刑, 轻罪重刑、刑重必得、不赦不宥 ,禁奸于未萌。其重刑主义带有明显 以利去刑 维护君主集权统治的功利性。其司法实践改变了 刑不上大夫 的等级特权。商鞅宣扬民愚则易治,于是燔《诗》《书》而明法令,他认为《诗》《书》等都是一些 巧言虚道 ,能使人怠于农战,这种做法创造了有效的法治文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法治思想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法治思想。(9分)

30.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18年10月29日,在大战行将结束、协约国胜利在望之际,北京政府发布了一条《大总统布告》,历数中国自参战以来对于协约国所尽义务,其中有一点便是 允准大批华工前往欧洲尽力于备战之工作,是中国力助招工往法,即参战之力也
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 五卅惨案 。《晨报副刊》连载了一篇名为《巴黎和会中之华工》的文章,文章特意描写了华工的爱国举动以及英国和日本对华工的虐待与镇压,实际隐喻的是日本伙同英国制造的五卅惨案,以此号召工友再次团结起来,进行反帝爱国的运动。
2018年一战结束一百周年之际,1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西安大明宫的演讲中特意向一战中支援法国的华工致敬,称他们是法国 危难时刻的兄弟

——摘编自张岩《一战华工历史论述的语境变迁与意义重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次叙述华工的不同角度及其目的。(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华工在一战中的作用。(6分)

31.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的救国之路年表(部分)
1892年,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1902年,同蒋智由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
1904年,组织建立了光复会。
1905年,被孙中山委任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
1907年,在莱比锡大学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各学科。
1912年,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了《大学令》和《中学令》,强调要把学校建成健全的国民学校。他提出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他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确立起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
1915年,与李石曾、吴玉章等人组织华法教育会,周恩来、邓小平等人都是通过此组织的帮助在法国留学。
1916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他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人在北大任教,采用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办学方针,实行 教授治校 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对近代革命和教育的主要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蔡元培对人生追求的变化,并分析原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