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湖南省益阳市六校联考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20+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4 浏览数:322

一、单选题

1.

王国维认为: 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新制度 包括(  )
①王位世袭制 ②分封制 ③嫡长子继承制 ④郡县制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④

2.

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 诸吕之乱 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 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 ,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

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3.

万历新政十年间,张居正主持国政,推行一系列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整顿和改革措施。《明史》记载: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张居正的这些举措(  )

A.对专制皇权构成了威胁B.削弱中央和地方的守旧势力C.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D.对制约相权起到一定的作用

4.

下面是关于古希腊官员任职资格审查的案例。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 

案例1

被告因曾在三十僭主的骑兵队中服役,没有出任议员的资格

案例2

被告被指控在三十僭主时期参与了颠覆民主政体的活动,不能出任执政官

案例3

被告在三十僭主乱政时逃离了雅典,没有和雅典民众一起抵制僭主的暴力,没有出任议事会议员的资格

A.强化民众责任意识B.重视官员政治立场C.培育官员权利观念D.民主主体范围狭小

5.

据媒体报道,首相约翰逊表示为了完成英国脱欧,将采取多种手段,必要时甚至暂停议会。而亲欧派议员声称,将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并力促其通过,届时如约翰逊拒绝下台,向来保持中立的女王除了将他解职外别无选择。这些情况说明(  )

A.首相需顺应民意以维护内阁稳定B.英国政治传统可能出现弹性变化C.欧盟一体化改变了英国内外政策D.英王对行政权的影响力逐步上升

6.

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

 

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C.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7.

1979年7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决议和法律,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以上举措(  )

A.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B.完善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C.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8.

下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此图可反映出(  )

A.九品中正制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B.九品中正制的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C.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D.察举制的选拔机制已经日臻完备

9.

如表是中英两国在 19 世纪中叶考试的部分内容的对比,中英两国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

项目

英国文官制度机械型·文书助理级考试

中国科举制乡试、会试

考试内容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第一场试《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试《五经》文各一篇;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差异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阶段D.英国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10.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 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  )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11.

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略统计, 《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 180篇,共征引经文 35次, 《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征引经文约 50次。这说明汉代(  )

A.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的结合B.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C.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D.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

12.

查士丁尼认为: 市民法(又称公民法)与万民法有别……每一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该国本身特有的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 据此可知,市民法与万民法有别在于(  )

A.制定主体不同B.法律地位不同C.适用对象不同D.理论依据不同

13.

在吐鲁番地区考古中发现大量唐代文书,其中公文书内容涉及土地、户籍、赋役、军事、诉讼和馆驿等,私文书内容多为借贷、买卖契约等;此外还发现《千字文》等蒙书。这反映了当时(  )

A.西域地区全面接受中原文化B.唐朝有效加强对西域的管理C.西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D.唐朝实行大一统的文化政策

14.

关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史记》记载:然张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促进了西南边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B

唐蕃会盟碑记载: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

标志着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C

《元史》记载: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标志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基本奠定

D

《清高宗实录》记载:1762年,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伍,广辟屯田。

说明了清代对疆域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15.

下图所列章节中涉及到的 国际新秩序 是指(  )

    

第一章  德国对欧洲统治的追求(19141918)

第二章  巴黎和平与国际新秩序

第三章  西方世界 20 年:幻觉时期

第四章  30 年代的西方世界:幻想破灭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B.雅尔塔体系C.布雷顿森林体系D.多极化格局

16.

周恩来曾说:“(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 据此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B.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D.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17.

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开展70周年之际,为感谢中国等主要维和人员派出国,联合国使用多种语言制作了一批图片和音视频作品, 谢谢中国,感谢您的服务和牺牲 是维和驻地民众对中国维和部队的深厚情谊。目前,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这些表明中国(  )

A.始终坚持反霸维和的外交方针B.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坚持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

18.

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凡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或出口土货从内地运销国外,除在口岸海关缴纳进口或出口正税外,另缴 2.5% 的子口税,便可免除口岸与内地之间所经常关、厘卡应征的一切内地税捐。子口税制度(  )

A.便利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B.削减了海关税收征课所得C.严重冲击着中央财政收入D.导致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19.

1949 年英镑危机引发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汇率结构调整,下表为部分国家汇率调整情况。

国家

货币单位

币值每货币单位合美分

%

英镑区

印度

卢比

30225

21

305

澳大利亚

3324

224

305

南非

403

280

305

加拿大

100

90909

91

欧洲

法国

法郎

03669

02857

221

联邦德国

马克

30

2381

206

意大利

里拉

01739

01572

196

非基金

成员国

葡萄牙

埃斯库多

4

3478

13

这一调整(  )

A.加剧了国际贸易赤字产生B.源于国际经济结构性不平衡C.对美国货币霸权构成挑战D.激化了西方国家的内部矛盾

20.

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结合下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 是为了削减贫困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二、材料阅读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武帝时,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国各地设盐官 38 处,铁官 48 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 大一统 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6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2.

女性与社会(12分)
回首一百多年以前的中国,我们想象中的中国女性裹着小脚,受 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道德规范羁绊而闭守家中。
梁启超认为,女性强弱和国家强弱成正比。女性不是天生衰弱,其衰弱是由于缠足和不受教育这两点。他批判女性缠足,极力主张女子受教育的必要性。1900年《清议报》登载了日本的《男女交际论》, 女权 一词在中国首次出现。从清末到民初, 女权 到处传播。女性论者认为她们也拥有 人权 ,重点是女性如何贡献国家,主张 尽与男子一样的义务 摸索新角色 拒绝做女国民
1911年辛亥革命后, 女权 的讨论汇聚到是否应该拥有参政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男女平等原则被写进宪法。现代中国女性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就业率高而受世界瞩目。按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国女性占全国就业者的45.3%。

——摘编自(日)须藤瑞代《中国女权概念的变迁》

依据材料和所学,解读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的变迁。(12分)(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3.

阅读图标,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上图,指出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发展的趋势。(2分)
(2)指出 1950 年前后与中国建交的主要国家类型。(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76 年至 1979 年,中国外交发展的表现及原因。(6分)
(4)依据上图,指出当下中国外交逐渐呈现出怎样的外交布局?(3分)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 世纪以后,英国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和刊物来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据统计,1870 年以前,记载中国科举制的西方文献至少有 120 种以上。19 世纪中叶以后,英、法、美等国已出现了建立平等择优的文官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而中国的科举制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1888 年 9 月,英国著名的权威刊物《威斯敏斯特评论》刊载的一篇题为《中国:新的起点》的文章开头指出: 如果说中国政体中还有什么特别之处会受到欧洲人无条件的赞美的话,那么便是科举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张出谋划策,选拔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政府的职务,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摘编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材料二
1855 年和 1870 年英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两个枢密院令,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最终建立。1855 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任命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 测验被推荐到王国政府文官低级职位上的年轻人的资格条件 审查这些候选人的年龄、身体、品德是否合格,对考试审查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分配到用人部门。
1870 年的枢密院令规定 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必须具备的合格条件
1876 年,英国政府又以枢密令的形式作出规定,将第二级别的文官细分为成年级和学童级,成年级按普通商业教育所要求的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从十七至二十岁的候选人中征募;1890 年,又将第一级划分为三级,按大学毕业考试类似的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从二十至二十四岁的人中征募。
文官制度改革后,其社会效果很快显露,舆论界认为: 总的说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能力、很有声誉的班子。同时,全新的节约和勤奋精神得到贯彻。

——摘编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官考试制度对英国的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