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30+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33 浏览数:199

一、单选题

1.

大汶口遗址第一次发掘的93座墓葬中,随葬品超过30件的有9座,其中有一座墓葬随葬110件器物,而其他大部分则是在10件以下。这种差异反映了当时(  )

A.人类逐渐由迁徙到定居B.社会等级分化较为明显C.中国已经进入阶级社会D.人们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2.

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更趋剧烈,士阶层更加活跃,他们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企图影响现实政治。下列思想家中,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的是(  )

A.商鞅B.韩非C.荀子D.邹衍

3.

下图为秦朝主要交通干线图。这些道路的修建(  )

A.旨在解决军队的调动问题B.促进了郡国并行制的推行C.推动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D.有助于提高国家行政效率

4.

汉武帝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秩禄也逐步增高。汉武帝旨在(  )

A.削弱王国B.整顿吏治C.加强皇权D.打击豪强

5.

据《魏书高祖纪》载: 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饮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 由此可见,北魏高祖的做法(  )

A.削弱了士族阶层的地位B.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C.开启了民族交融的历程D.加快了北魏统一北方的步伐

6.

唐朝诗人李敬方作诗描述京杭大运河,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据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  )

A.结束了南北对峙B.导致经济重心南移C.带来了隋唐盛世D.具有双重的影响

7.

下表为《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据此可知,科举入仕(  )

入仕途径

科举入仕

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

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

门荫入仕

入仕途径不详

人数

540

344

162

92

306

比例

37%

24%

11%

7%

21%

A.扩大了统治基础B.消除了阶层固化C.扭转了官场风气D.实现了社会公平

8.

虎溪三笑 为佛门传说,讲述的是陶渊明、名僧慧远、道士陆修静三人相谈甚欢,依依惜别之事,这一传说的流行反映了思想界儒、佛、道三教融合的趋势。该传说可能始于(  )

A.春秋时期B.两汉时期C.三国时期D.隋唐时期

9.

北宋中期有人说: 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据此可知,北宋奉行的 养兵 政策(  )

A.挽救了统治危机B.增强了军事力量C.增加了财政支出D.体现了兵农合一

10.

南、北面官制是中国古代某一王朝的职官设置。南面官负责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游牧民族事务。创立这一制度的民族是(  )

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

11.

南宋实行清查与核实土地占有状况的经界法。其中,鱼鳞图是通过全盘清丈土地来核实业户所占有的田土;砧基簿则是以人户为中心来总括本户所占有的土地。遇有典卖交易,须各持砧基簿和契书进行交易。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契约文书开始出现B.南北经济差距扩大C.经济法律体系成熟D.政府允许土地交易

12.

下图为苏轼的《木石图》。画中绘有一枝枯木,虬屈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显示出了无穷的活力。树脚下有一怪石,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显现出此石顽强的生命力。画家借把熟悉的奇石、古木画在一起,更鲜明地表露了作者耿耿不平的内心。由此可见,该画作(  )

A.注重和强调写实B.深受商品经济影响C.讲求意境和情趣D.世俗化趋向较明显

13.

永乐十二年,郑和到达榜葛剌国,国王赛弗丁谴使奉表,献 麒麟 ,并贡马等物。此后,海外诸国对华输出的动物随之增多。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B.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C.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导致了海禁政策松动

14.

入关前,满族重视主奴差别,强调笃诚事上的传统。入关后的清朝诸帝无不强调满洲官僚贵族要 毋忘根本 ,反对 学彼(汉人)伪习 ,如 虚伪浮华、沽名钓誉、结党揽权 。清朝诸帝旨在(  )

A.强化思想文化的控制B.抵制儒家伦理的渗透C.确保统治秩序的稳定D.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

15.

17世纪晚期,中国农民每天收入仅6钱,而其他行业的雇员每天收入30—50钱。一些农业劳动力离开土地,到工商业部门寻求更好的生计。这表明,商品经济发展(  )

A.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促进了社会结构变动C.导致贫富分化出现D.瓦解了传统价值观念

16.

扬谷扇车,又名风扇车,是古代中国农村给谷物脱粒用的农具,明清年间,其 机械化 程度已极高。1705年,风扇车传入欧洲后,欧洲掀起了一场改装风扇车的热潮。这(  )

A.体现了中学西渐现象B.表明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C.源于西学东渐的推动D.推动欧洲进入工业革命时代

17.

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这表明,当时清王朝(  )

A.吏治腐败加剧B.政治危机显现C.中央权威式微D.民族矛盾激化

18.

某书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该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 百科全书 ,该书是(  )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瀛寰志略》D.《资政新篇》

19.

冯桂芬《显志堂稿》载: 盖通商五口,出入各货略相抵,独鸦片价皆以现银出洋,计每年漏银二、三千万两。 据此可推知,五口通商(  )

A.使英国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B.导致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C.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矛盾与危机D.满足了英国商品输出的要求

20.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欲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他先要确定煤、铁产地才能配置机炉,他不以为然。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炼出合格钢铁。这可用于说明,洋务企业(  )

A.缺乏资源与能源的支持B.没有突破传统生产方式C.资金来源完全依靠政府D.经营管理存在官僚作风

21.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积极通过外交手段获得了舆论支持。如纽约《先驱报》说,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利,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对此,清政府却毫无作为。这反映了(  )

A.舆论影响战争的结果B.传统宗藩关系已经解体C.清廷不谙熟近代外交D.美日加紧争夺朝鲜半岛

22.

某学者认为,19世纪末的一场变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观念没有因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该学者意在说明,这场变法(  )

A.受到了西方启蒙运动影响B.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C.秉持民主共和的思想主张D.具有促进思想启蒙的作用

23.

19世纪后半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不断深入。其强化入侵者的政治特权,欺压挟持官府,非法干涉政务,侵占房产土地,盘削中国民众。此外,教会还庇护恶徒,大力宣扬基督教,诋毁中国传统文化。材料可用来探讨(  )

A.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影响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条件C.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D.列强推行 以华制华 的表现

24.

武昌起义后,在南北双方和谈过程中,英国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害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外人应敦促南北双方尽快达成协议,在重重压力下,南方革命党人被迫让步。这说明(  )

A.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B.南北和谈受到洋人阻挠C.列强希望中国和平稳定D.辛亥革命面临失败风险

25.

1912年3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时提出: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必须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提出这一要求的目的是(  )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防止袁世凯独揽大权C.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D.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

26.

1916—1920年间,中国面粉出超量为1411.1千关担,1921—1925年间形势逆转,面粉入超量为3270.4千关担,这一变化(  )

A.助推反帝爱国斗争兴起B.深受世界形势的影响C.抵制了列强的资本输出D.壮大了民族企业力量

27.

《青年杂志》1915年9月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这本杂志(  )

A.由陈独秀在北京大学创办B.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C.因反对 二十一条 而创刊D.率先发出救亡图存号召

28.

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一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  )

A.二次革命的爆发B.护国运动的开展C.五四运动的爆发D.国民革命的高涨

29.

1925年,在广东革命政府东征陈炯明期间,东莞、惠阳等县农民积极给革命军当向导、搞侦查、抬担架、运粮食、送弹药等。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C.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D.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30.

下列会议中,确立了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的建党建军原则的是(  )

A.中共二大B.八七会议C.古田会议D.遵义会议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一
唐太宗说: 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 引见诸胡使者,谓侍臣曰: 汉武帝穷兵黩武三十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知今日绥之以德,使穷乏之地尽为编户乎!

——《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以茶治边 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利用其茶叶经济垄断权对西北游牧民族实行的一项羁縻统治政策,是融茶法、马政、边政于一体的一种边疆经略政策。它随着唐宋时期茶法的形成、茶马互市的兴起而开始出现,至明代臻于完善。它以西北游牧民族生活必需的茶叶作为经济武器,通过垄断茶马市场、 以茶赏番 等手段, 俾仰给于我,而不能叛 ,成为 制两番以北虏之上策 ,在民族史上具有较大的影响。

——摘编自郭孟良《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并举例说明。(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 以茶治边 的积极影响。(6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是在朝廷最核心的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直至最后他们的人数超过了满人。总之,政府的权力从满人转向了汉人。在清代早期和中期,政府高度集权化,朝廷决定各省的政策;而在太平天国之后,中央政府发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北京的衙门时常征求地方官员的观点,以争取他们支持自己的立场,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而自行其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淅总督许应骑等和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称 东南互保 。该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

——摘编自李鹏军《东南互保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传统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东南互保 事件的影响。(6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都不外采取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构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两种基本政治模式。对于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来说,两者都是现成的榜样。革命派和改良派各自择取一种榜样以打倒另一种榜样……一国究竟应采用哪种模式,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而是由特定的时代、国情、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决定的……但在新兴资产阶级前进的历史上,采用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对封建势力的打击程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民主共和对封建势力的打击大于君主立宪。在那时的中国,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失败后,反动政治势力猖狂反扑,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袁世凯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企图在 保存国粹 的幌子下,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