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7 浏览数:581

一、单选题

1.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内重要人物的部分主张或改革措施。据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  )

人物

诸侯国

主张或改革措施

管仲

齐国

以劳受?”“受?不过其功”“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

乐毅

燕国

察能而授官

申不害

韩国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内修政教,外应诸侯

吴起

楚国

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明法审令”“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

A.军功爵禄与法律制度分离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C.实现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D.法律教化阻碍社会发展

2.

东晋时,葛洪提出: 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名僧慧远提出: 内乖天属之重,而不违其孝。外阙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 据此可知,当时(  )

A.佛道两派的竞争激烈B.儒学开始走向神学化C.儒佛道思想主旨一致D.佛道吸收儒学而发展

3.

《旧唐书》记载(唐高祖武德七年)士农工商,四人各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宋会要辑稿》则记载(宋太宗淳化三年)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材料说明了(  )

A.宋代科举取士规模超过唐代B.唐代身份限制严格C.由唐入宋社会关系发生变化D.宋代四民社会解体

4.

据统计《明实录》在其所收录的皇帝谕旨及大臣奏疏中, 抑末 一词出现有6次,且皆在嘉靖九年(1530)十一月以前,以后则无。而 通商 一词出现的次数则要高得多,达15次,在《明实录》所载明代的前、中、后期都有出现,且嘉靖九年十一月以后占绝对多数,达11次。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商业发展成为富国之术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升C.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5.

近代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在中国通商口岸进行商业活动。西方人由于语言不通, 一切事物惟华籍买办是赖 。在交往中买办们逐步学会了办企业的新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并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后,不去买田置地,而去投资近代企业。这一状况(  )

A.推动传统经济模式转型B.导致了小农经济彻底地瓦解C.有利于民族工业的产生D.表明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6.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代翻译活动呈现出官方对翻译活动的掌控力渐趋减弱、民间翻译力量不断壮大、译著内容由自然科学逐渐扩展至人文社会科学等特征。由此可知,近代翻译活动的嬗变(  )

A.以 中体西用 为指导思想B.推动了近代思想文化的转型C.根源于近代政治制度变革D.体现了全盘西化的历史潮流

7.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说道: 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广大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使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他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说明(  )

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B.中共大力扶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D.新民主主义政策实施有其必要性

8.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在艰苦的条件下改善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结束了当地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 (  )

A.农村经济工作调整取得明显成效B.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D.人民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气质

9.

雅典民主固然激进,他们确实大搞抽签,但只是抽选出诸如 执政官 一类的人来,这大体上都是虚职;有实权的重要职位他们并不搞抽签,将军这种最高军政职位更是完全由票决产生。材料意在说明雅典民主(  )

A.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B.体现出一定的务实性特点C.带有一定的精英政治色彩D.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10.

15世纪中期,一批德国学者从意大利留学回国后应邀到大学任教。这批学者与经院主义学者不同,他们反对经院主义教育,主张学习修辞、文体、诗学,倾心于诗歌和书信艺术。到16世纪,越来越多的新学科阐述者被任命为大学教授。这说明当时(  )

A.民众人文知识普及B.人文主义影响扩大C.近代教育开始兴起D.民族国家意识形成

11.

19世纪,在英国首都和地方城市诞生了一批高等院校,这些新式大学以功利主义为导向,取消教派限制,提供职业教育与科技教育,力图面向全社会培养实用人才。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对实用人才的需求B.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的解放C.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发展

12.

表2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这反映了(  )

表2

时间

重大事件

1960

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达成产量和价格同盟,借以打破西方财团垄断

1961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举行

1964

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了联合宣言

1971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地区霸权主义走向衰落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C.国际经济旧秩序被打破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主张人口众多以富国强兵,以增加社会财富,以承续后嗣,一直是中国社会人口观的主流。民国初期国事衰败, 人满之患 的弊端日渐暴露。《东方杂志》从创刊之初便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据统计,涉及人口研究各个领域的文章多达111篇,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者41篇,人口调查15篇。文章作者群体庞大,既有专门的人口学者陈长蘅、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又有气象学家竺可桢、农业学家彭家元、历史学家张荫麟。这些学者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又在人口数据、理论框架、调查方法等方面激烈论辩。

——岳靖芝《民国时期的中国人口研究——基于<东方杂志>学界同仁论说的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 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 彼时 人多力量大 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全国迎来了第一次生育高峰。60 年代我国人口总量达 7.2 亿,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依然无法满足人口众多所带来的粮食紧缺、受教育率低、就业率低等一系列隐患,庞大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目标产生激烈冲突。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 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 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高和荣《建立中国自己的人口学理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方杂志》人口研究文章的特点,分析民国时期人口学发展的背景。(13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后新中国人口政策演变的主要内容,分析影响新中国人口政策的因素。(12 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模式,即 阶级斗争模式 技术进步模式

模式

阶级斗争模式

技术进步模式

内容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现代社会的发展是通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而实现的。

资本的趋势是赋予生产以科学性质,而直接劳动则被贬低为只是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创造较少取决于劳动的时间和所耗费的劳动量,相反地取决于一般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

依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

——摘编自安维复《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模式》

上述材料是马克思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两种模式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提炼出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其它模式,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炼出一种模式,且不与材料中的两种模式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晚清以来,由于国内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使得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诉求,推进城市管理理念变革。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宣布进行 新政 。其中涉及城市管理体制变革的内容主要有:城市广泛设立一种新型的承担城市管理职能的警察机构,并建立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商部,开始建立并初步确立相应法律体系。颁布自治章程,实行城乡分治,在各城镇实行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章程的颁布和实施,打破了原来城乡合治的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机构的雏形在许多城市中建立起来。

——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

(1)根据材料,简述晚清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9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历史——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北约东扩是冷战后影响美俄关系的最重大事件,冷战后,在面临着苏联解体、华约解散,曾经对手不再存在的局面下,北约转变其职能,采取了东扩的计划,准备将自己的范围拓展到更多的区域。克林顿政府奉行双轨政策:一方面,继续支持叶利钦的领导地位,支持俄罗斯的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俄罗斯对大国地位的追求;另一方面采取比较谨慎、渐进但却是坚定的步骤实行北约东扩,并设计了北约 和平伙伴关系 计划作为东扩的过渡。对克林顿政府来说,这两个方面都是巩固冷战胜利的成果所必需的。美国内部从一开始就对北约东扩存在着尖锐的意见分歧,有反对东扩的,也有主张激进东扩的。俄罗斯则举国一致地反对东扩。美俄之间进行了反复博弈。美方在1996年俄罗斯总统选举之前没有采取北约东扩的实际步骤,以免影响叶利钦的选举。在关于双方关系《基本文件》的谈判中,北约答应了俄罗斯的要求,保证在新成员的领土上不部署核武器和大规模的常规力量,但也拒绝了俄罗斯的两个要求:没有给予俄罗斯对北约决策的否决权;没有答应拒绝接纳原苏联国家入盟,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国。1997年马德里峰会决定邀请波、匈、捷进行入盟谈判,打开了美俄关系中的潘多拉盒子。

——摘自陶文钊《北约东扩与美俄关系(1993—1997 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约东扩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约东扩的影响。(8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王国维(1877—1927),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他曾留学日本,归国后先后在通州师范学校和苏州师范学堂担任第一批教员,任教期间积极谋求改善教育方式,堪称近代师范教育的先驱。他还翻译诸多教科书,为当时急需教师和教材的教育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国教育史上,王国维最早提出德、智、体、美四育并举以培养 完全之人物 的教育宗旨。他主张大兴高等教育,实行 贵族主义 的兴学政策。他认为大学应承担培养年轻一代理论学术人才的责任,学术应提倡自由和独立。王国维在教育方面的著述甚丰,撰有《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论教育之宗旨》《欧洲大学小史》《法兰西之教育》等。

——摘编自谢维扬等《王国维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王国维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国维能作出教育贡献的原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