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九师联盟高三1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5 浏览数:528

一、单选题

1.

商朝时期,商人在被征服的地区通过 授民授疆土 的方式扶植商王在该地区的代理人,这些分封下的诸侯其实只是封而没有分,也就是与殷商未必有血缘关系。到西周时期,即使周王室与分封下的诸侯无血缘关系,也通过联姻等形式使其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这种变化表明西周时期(  )

A.宗法贵族的政治影响力逐渐式微B.王政统治的控制力得到一定强化C.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D.中央实现了统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2.

下面是根据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所绘制的《均输平准图》。这一政策 (  )

A.致使地方官员特权消失B.利用市场规律实现对经济的干预C.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旨在削弱地方诸侯国的经济实力

3.

宋朝时期皇帝经常性举办的曲宴是君臣同乐的重要场所,具有一定的 拔擢 笼络 之功用。据史料记载,宋太祖年间: 宴宰臣……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统军、侍卫诸军将校及外国使于广政殿 ,到了真宗时期,宴请之臣多为宰执、宗亲等官员。这一转变反映出宋代(  )

A.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B.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C.政治变革的基本方向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4.

明代的思想家李贽认为 圣人 并不是道德上的楷模, 圣人知天下之人之身,即吾一人之身,我亦人也,是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通为一身矣。 李贽的这一思想(  )

A.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B.批判了君主制度的弊端C.意在倡导士人树立社会担当精神D.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

5.

李鸿章在创办湖北兴国煤铁矿时指出, 若令商民自为创办,不但招集股份易生观望,尤恐别滋流弊……应官为督办 官为督办,庶可涓滴归公 。在创办招商局时李鸿章说: 惟因此举为收回中国利权起见,事体重大,有裨国计民生,故须官为扶持。 李鸿章意在强调(  )

A.洋务派分洋利和求富的初衷B.传统抑商政策不能适应民族工业发展C.洋务企业经营机制亟待改善D.官督商办模式的实行具有一定必要性

6.

下表是20世纪初中国颁布的系列文件。据此可知,当时(  )

1904

商会简明章程

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

1904

商人通例

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

1904

公司律

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

1905

奖给商勋章程

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

1907

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

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颇多少,可分别获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

A.政府迫切希望发展资本主义B.华商积极学习西方以富国强兵C.统治者放弃了传统抑商政策D.新政权严格规定公司经营章程

7.

到1927年3月底,全国已有5个省(广东、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成立了省农民协会,两百多个县成立了县农民协会,有组织的农民达915万人。他们在政治上打击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在经济上除减租减息外,还普遍开展平粜、阻禁谷米运动。据此可知(  )

A.革命形势推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B.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热情C.农民阶层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力军D.中共的工作重心转移至农村

8.

1983年以后,农村改革就成了明星,大家都拥抱农村改革。为什么?效果出来了: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了,市场繁荣了,城市老百姓的餐桌上也丰富了,国家征购解决了。这提高了农村改革信誉,提高了整个改革的信誉,提高了改革的信心。这说明(  )

A.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商品供需矛盾B.经济建设重在坚持人民自力更生原则C.农村经济改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9.

对于雅典公民来说,在政厅参加终身公餐是一份荣誉,让雅典人为之追逐。但这一荣誉只奖励给对城邦政治做出功绩的人,而不同阶段功绩的定义和授予由城邦决定,政厅公餐从而变为一种调节机制,城邦以此回馈做出功绩的人。古代雅典这—举措旨在(  )

A.调节阶级内部间的纠纷B.强化公民的城邦意识C.彰显新的道德观已确立D.扩充民主政治参与度

10.

下图所示为1510—1650年英国南部小麦、羊毛价值指数和地租变化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时期英国 (  )

A.生产方式变革刺激消费需求上涨B.重商主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C.世界市场扩展导致商品结构变化D.价格革命加快社会转型进程

11.

卢梭指出: 法是公意的行为 ,它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是依据人民的意愿制定的,人民的权利来自人之为人本身,并不是法律所赋予。……无需再问人民何以即使自由的却又要服从法律,因为法律只不过是我们意志的体现而已。 据此可知,卢梭意在强调(  )

A.服从公众意志即是对法律的遵循B.法律原则规范了公共秩序下的自由C.个人的自由受到理性原则的约束D.自律与法律发挥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12.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的15.05%。此时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反映了(  )

A.英国制约美国的霸权地位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C.浮动汇率已成当时的主流D.国际经济新秩序开始建立

二、材料阅读

13.

(2023·安徽 省十金科 高三联考·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内向化演进模式的形式及其经济停滞状态出现。而究其原因则为在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导致人均经济量值的停滞和下降。其中,江南地区农业精耕细作,亩产达到四五百斤;亩产的提高主要在于亩均劳动量投入的增加。由于地少人多,其生产规模不仅没有扩大反而缩小,小生产的模式日趋强化。手工业在技术分工等方面有所进化,但生产动力、生产机械与宋元比较没有大的改进。传统商业经营的商品非主要生活用品,更少生产资料,所谓 其货纤靡,其人善贾 ,这种商品流通、市场交换仅是自然经济的调节和补充,其运作能量和运作方式不具备现代市场的内在张力。在经营商业是 末富 政策环境中,商人的正常经济活动常受到政府的 超经济强制 的干预,商业活动的最大风险不是来自市场,而是官府的 留难 。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自然财产也得不到法律保护。明清时期,中国外贸主要有官方朝贡贸易、公行贸易和 非法 的私人贸易,这一时期的贸易与唐宋相比,其外贸的比重和对外开放程度均不及,出现了明显的倒退。

——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借助于传统水路和现代铁路,与沿海、沿江各通商口岸实施对接,从而逐步发展起了以沿海和国际市场的进出口贸易为导向的近代外向型经济。毋庸讳言的是,由于中原并不直接面海临江,所以,各通商口岸对它的经济辐射,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各通商口岸的进出口业务,总是先在沿海、沿江省区展开,稍后才会逐渐延展到内陆的某些区域。从当时各口岸的海关贸易报告和贸易统计中相关资料的多少和数值的大小上,也可以感受到内陆和沿海、沿江省区之间,经济外向化进程上的这一差距。在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利用中国沿海最大对外贸易港的区位优势,通过其他通商口岸的中转作用,将其经济辐射的范围,逐步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和北方地区扩展。而汉口开埠后,各种洋货便经汉水支流小王唐、白河流域销往到此,而这一地区的土特产品,也经水运销往汉口和国际市场。

——摘编自吴俊范《近代中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经济内向化趋势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理性概念占据核心地位,契约论、自由主义、科学精神等许多形成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都是凭借理性的支撑而树立。理性概念自身也经历了由神的恩赐,人的本性,自然理性向启蒙理性的内涵发展与演变,并因此导致西方近现代社会进程的独特特征,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和以现代性为核心的社会学,都受到理性世界观的主导影响。

——摘编自姚德薇《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理性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782年,美籍法国移民克雷夫科尔主张来自西北欧的各个民族通过混血和抛弃祖先的语言与风俗习惯而融化成一个新的民族。在熔炉理论影响下,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掀起了 美国化运动 。当时要求外来移民学英语,放弃原有文化,完全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维护移民的权利也成为美国吸引和稳定外来移民、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主张不同价值观的共存,把少数族裔的生活方式看成是合法的,多元文化主义也由此产生。现今美国的印第安人虽有保留地制度,但其自治权仍得不到有效保障,贫困率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美国主流社会对印第安文化的压制和同化思想根深蒂固,少数族裔在经济上不能同工同酬,政治上待遇不平等,在工作、移民、教育及居住等方面的歧视比比皆是。虽然美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 族群归类 种族识别 ,但是宪法不承认民族的群体权利,仍是以公民权代之。

——摘编自雷振扬 裴圣愚《如何看待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在抗战时期便提出要依据民族平等原则 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7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建立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又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定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为了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被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2005年2月)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两国对待民族群体的差异及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