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陕西省榆林市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8 浏览数:278

一、选择题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

A.新文化运动B.鸦片战争C.宣统帝退位D.辛亥革命

2.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前者主张平均分配土地  ②两个方案都未能付诸实施  ③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④后者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的主要原因是(  )

A.旅顺军民的强烈抗争B.贪图中国的 赎辽费 C.迫于俄法德三国压力D.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4.

条约规定在 北京划定使馆区域,各国派兵防守。 从此京城门户洞开,一国首都之主权亦不完整。该 条约 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5.

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下列报纸中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为主,并作为同盟会机关报的是(  )

A

B

C

D

6.

五四运动 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这一论断揭示出五四运动(  )

A.拯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B.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C.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7.

在长征途中,仅红一方面军和二、六军团在云贵川3省就有近20000名各族青年加入了红军,在黔西北苗、彝、土家、布依、回、白、汉等各族子弟参军达五六千人。材料表明(  )

A.长征胜利结束B.红军摆脱敌人的包围C.红军取得重大军事胜利D.红军得到各族人民支持

8.

中国军队英勇抗日,不畏牺牲,战事空前惨烈,其中尤以四行仓库保卫战名扬中外,粉碎了日军 三月亡华 的妄想。这场 战事 指的是(  )

A.淞沪会战B.武汉会战C.第三次长沙会战D.平型关大捷

9.

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

A.局部抗战的开始B.解放战争的打响C.战略决战的开始D.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10.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提倡平等观念,革除 大人 老爷 等称谓,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这些举措(  )

A.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了社会观念的转变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开启了政治近代化进程

二、填空题

11.

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1923年2月,__________举行的大罢工将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12.

__________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__________》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13.

__________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4.

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__________,这场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5.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终止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__________至此寿终正寝;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三、问答题

16.

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1分)(1分)

四、材料题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欲纺织洋布,必须广购机器而后能有益无损。且此事既可以分西国之利,又可以为中国多加一项工匠 。一个企业 所用不下数百人 ,即可以养活数千人。

——摘编自《申报》1876年3月18日

材料二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发表于《时务报》,他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 为中国有报纸以来所未有

——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中国近代思想史纲》

材料三  1915—1918年,《新青年》中 革命 科学 平等 民主 等词频频出现。1919年元旦,李大钊在《新纪元》一文中写道: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 新纪元 ……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此后 革命 一词出现的频率剧增。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2分)列举两个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时务报》宣传的政论。(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能够 数月间行销万余份 的社会背景。(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9年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1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2分)

18.

国共关系在特定历史时期呈现出特定的阶段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摘编自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西安事变发起者

19361212日西安事变发生,党中央派周恩来到达西安,党中央以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的承诺。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国共分别主导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又是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摘编自《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战是中国制胜法宝》

材料四

A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

B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埔军校发挥的历史作用。(2分)
(2)写出材料二图中西安事变的两位发起者的名字。(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3分)
(4)材料四图A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签订的文件是什么?(1分)图B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取得怎样的胜利成果?(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