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模拟调研卷(一)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8 浏览数:1279

一、单选题

1.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帝辛,名受,即纣王)这则史料可以用于佐证商代(  )

A.宗法制度得以确立B.已经产生嫡庶观念C.王位传承兄终弟及D.存在原始民主传统

2.

公元前54年发生日食现象,汉宣帝下诏曰: 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更之不称也。以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谴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君主行为受主流思想制约B.灾害频繁和社会矛盾尖锐C.皇权受到官僚制度的限制D.统治者虚怀纳谏从善如流

3.

唐初御史制度实行 台中无长官 御史专得弹劾,不复关白于中丞、大夫 麟德(唐高宗年号)以来,用人尤重,选授之命,不由铨管 ,御史选任不经过吏部铨选。上述举措反映出唐代(  )

A.御史的监察范围不断拓宽B.吏部的职权被严重削弱C.监察官员具有较大独立性D.政治制度趋于成熟完善

4.

宋代诗人留下众多对乡村田园生活吟咏的诗句,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史料。从下列诗句描述的农业生产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杨万里

却破麦田秧晚稻,未教水牯卧斜晖。

陈造

半夜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

曹勋

隔岁种成麦,起麦秧稻田。

陆游

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

A.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B.理学思想影响文学创作C.农业生产工具有重大革新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5.

明代以兵部掌兵政,而统军旅,专征伐,则归之五军都督府。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五军有统兵之权而无出兵之令。下列军事体制中与之相似的是(  )

A.秦朝太尉——郡尉B.唐代兵部——节度使C.清代八旗——绿营D.宋代枢密院——三衙

6.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激增。1907年,英国政府与清政府达成协议,同意从次年起逐年递减英国鸦片输入中国数量,10年内全部停止。这一政策转变反映了英国(  )

A.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B.认为鸦片贸易无利可图C.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D.对华贸易结构发生变化

7.

1904年10月,重庆各商帮集会成立了重庆总商会,订立了《重庆商会章程》,会馆门口挂出楹联: 登高一呼,直唤四百兆同胞同兴商战;纵目环顾,好凭数千年创局力挽权利。 这反映了当时(  )

A.商人政治地位的极大提高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重庆是西南地区商业中心D.实业救国观念的流行

8.

毛泽东在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时指出: 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 这一认识旨在(  )

A.肯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B.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重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D.借鉴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

9.

下图为1952—1957年中国经济发展数据图,从图中信息可知该时期(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基本实现B.农业生产呈现下降趋势C.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体现D.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10.

浙江义乌 鸡毛换糖 源于清代乾隆年间,每年农闲季节,农民肩挑糖担走村串巷,用自己熬制的红糖上门换取禽兽毛骨、废铜烂铁,博取微利。1980年义乌县政府颁发了7000余份《小百货敲糖换取鸡毛临时许可证》,允许农民从事该活动。这一做法反映了当时(  )

A.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B.市场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共识C.农村乡镇企业蓬勃发展D.国家对商业活动的严格限制

11.

犍陀罗艺术源自南亚次大陆地区(巴基斯坦北部及中亚的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下图是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教造像,其风格融合了希腊太阳神阿波罗造型。据此推断,犍陀罗艺术(  )

A.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B.与基督教的传播密切相关C.证实罗马帝国的空前繁荣D.受到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

12.

学者马克垚认为欧洲在17世纪出现了双元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牛顿力学体系为代表的科学革命。此双元革命的综合效果主要是(  )

A.奠定英国全球殖民霸主地位B.推动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C.确立了西方代议制民主基础D.直接催生工业革命的爆发

13.

18世纪北美马萨诸塞州的农场主未使用硬通货交易,而是采取记账赊账交易,称为 簿籍交易 ,农产品价格与伦敦和巴黎等地价格波动相符合。此种情况也出现在法属加拿大地区,这说明(  )

A.北美地区农产品价格低于欧洲B.大西洋世界经济联系密切C.欧洲控制了北美地区农业生产D.全球性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14.

从1953年起赫鲁晓夫在乌克兰和苏联南部地区发起玉米种植运动,后来推广到全国各地区。下表是苏联农业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数据(单位:万公顷),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年份

1953

1954

1955

1960

1962

玉米种植面积

350

430

1800

2800

3700

A.已经基本解决农业落后的问题B.改变了集体农庄的生产体制C.农业生产仍然受制于传统体制D.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5.

下图是某次国际会议的资料照片,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此次会议(  )

A.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B.旨在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C.确立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D.反映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据有关史志记载,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现象: 八分桑柘二分禾,万顷池塘错犬牙。白手生涯人自给,缎丝采叶捕鱼虾 禾田多变塘基,莳禾之地,不及十一,谷之登场亦罕矣 境内无稻田,仰籴于外 旧原有稻田,今皆变为基塘,民务农桑,养蚕为业……女善缫丝。
塘泥是桑基的主要肥源,每年冬季塘鱼起捕,干塘后把塘泥运上桑基作肥料。栽桑养蚕,蚕沙(粪)施入鱼塘后,既起肥料作用,又可作为鱼的直接饲料。 桑基鱼塘 造成生态的良性循环,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很快在太湖地区推广开来。

——摘编自邢湘臣《从桑争稻田看明清发展桑基渔塘的必然趋势》

材料二
江苏吴江县历来是我国著名的湖丝产地,蚕丝收入是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1929年,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在弦弓村组织村民成立有限责任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村民共入股集资753股(每股20元)。合作社社厂合一,由理事会进行管理,生产技术由女蚕校师生负责。丝厂生产分剥茧、煮茧、缫丝等8个职能部门,共有坐缫车32台,招募本村女工80余人。女工采取计件工资制,按劳取酬;原料茧由社员提供,据合作社章程按质论价收茧。丝厂经营以自缫自销为主,年终结算时社员获得丰厚的红利。

——摘编自周德华《中国首家农村股份制合作企业——开弦弓丝厂》

材料三
1929年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一书中将弦弓村(江村)丝厂的创办称为 中国农村工业中大改革方案的先驱 ,是完全不同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大工业设想,是将现代机械引入农村的伟大变革。他认为, 国内许多轻工业,并不一定要集中到都市中去,才能提高技术,把加工业放到原料生产地,有着很多便宜 。1981年,费孝通再访江村,江村的家庭工业开始复苏,家庭副业的收入占到了个人平均总收入的一半。1983年底,费孝通以此写出《小城镇再探索》首次提出 苏南模式 ,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引人瞩目的成长模式之一。

——摘编自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1)指出材料一中明清时期江南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弦弓村丝厂的生产经营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费孝通高度评价的江村模式的历史意义。(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在中国东南沿海各省和东南亚的华人社会普遍供奉着一位女神——妈祖。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妈祖原名林默,出生于五代时期福建莆田湄洲岛,品性善良,受到观音菩萨的超度而成为女神,有预测大海变化的能力,故而成为福建地区民众心目中的保护神。两宋以来的王朝政权多次因 护海神迹 而将福建地方社会的妈祖信仰纳入到国家礼制秩序当中。从北宋到明清年间,妈祖受封达34次,爵位由 夫人 天妃 进而封 天后 。明人吴还初创作章回体小说《天妃娘妈传》,讲述妈祖扶危济困、斩妖除魔的故事。明代郑和下西洋,每次出行前都祭奠天妃、祈求保佑,归国后首先是祭祀妈祖,奏请重修庙宇。据统计除了福建外,浙江、江苏、广东、台湾等地都修建有妈祖宫庙,商人或者移民们通过分灵、分香的形式,将妈祖信仰在东南亚各国传播开来。

——摘编自王文钦《妈祖崇拜与儒释道的融合》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围绕 妈祖崇拜 ,自拟一个具体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英国文学作品在15世纪到17世纪的创作中,中国人物形象是正面的。1599年,理查德发表了《航海全书》,对中国的税收、政府机构、农业经济等进行了介绍,还对科举制度进行全面阐述研究。1657年,威廉·坦普尔创作《论英雄的美德》,重点介绍了孔子及其思想,将孔子的哲人形象在西方进行宣传,使孔子在西方成为大众人物。17世纪后,中国的茶叶和丝绸、瓷器等传入英国,英国兴起了中国风,英国的普通建筑也采用中国园林建筑的样式进行构建。到了18世纪,依然有格尔斯密的《世界公民》表述了对中国文明的赞扬,称赞中国有非常完善的道德和法律制度。

——摘编自王爽《近代英美文学作品的中国形象变迁》

材料二
1795年,斯当东出版了《英使谒见乾隆记》。他以马嘎尔尼使团在华经历为 根据 ,向欧洲展示了一个 几百年或上千年都没有进步 泥足巨人 的形象。中国 商人欺骗,农民偷盗,官吏敲诈勒索他人钱财 他们禁闭妇女、残杀婴儿、残酷、胆怯、肮脏,对技术与科学一窍不通
1873年,沙俄政客巴枯宁首次提到 黄祸论 ,他相信反基督势力必将从亚洲出现,宣称中国是 来自东方的巨大危险 。189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开始在公开场合提出 黄祸 说法,认为 一旦千百万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灭 。在 黄祸 声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排华浪潮。

——整理自马建标《冷观近代西方黄祸论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欧洲 中国热 出现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在西方的形象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在西方形象演变的认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