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无锡市新高考基地学校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1354

一、单选题

1.

先秦时期有思想家认为,我们先要从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做起,以此来使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该观点(  )

A.蕴含道法自然的哲学观B.解决了社会动荡的弊病C.强化了君主专制的权威D.有助于礼仪文化的传承

2.

秦朝御史大夫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些举措主要功能在于(  )

A.削弱诸侯实力B.加强官吏管理C.提高行政效率D.减少决策失误

3.

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被疯狗咬过后的治疗方法, 乃杀所咬之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 ,该方法与近代巴斯德的狂犬病疫苗大体相近。这可以说明(  )

A.当时我国已掌握使用疫苗防疫的方法B.中医在防疫治病上具有一定迷信色彩C.中医注重借鉴和采纳西医的治疗方法D.中西医部分诊疗原理和做法有一致性

4.

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官员 多由侍郎升尚书入阁。若先升尚书,则无入阁之命 。正德年间,吏部尚书焦芳入阁,但他想继续兼任吏部尚书之职,大学士李东阳等人都指出此事破坏国家政体, 为芳忠告,于是芳乃恳辞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内阁和六部之间相互牵制B.官员不能兼职内阁和六部C.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D.内阁大学士权力不断扩大

5.

1896年9月26日,日本在中国长江下游某城市的租界正式开辟,共划定租界面积483亩,日本和西方列强纷纷在这座城市投资设厂。图1中这座城市位于(  )

图1

A.①B.②C.③D.④

6.

关于戊戌变法中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密谋军事政变一事,袁世凯、康有为等人的记载都称,对话是在袁世凯和谭嗣同间进行。谭嗣同好友毕永年的《诡谋直纪》记载,康有为和梁启超、谭嗣同一起到袁世凯处去密谈,且谈话的主角是康有为。这表明(  )

A.历史事实无法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当事人的叙述就可直接认定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7.

图2是2020年8月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事件(  )

图2

A.率先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B.折射中共领导中国革命走向高潮C.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丰硕D.反映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新动向

8.

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指出: 必须在农村中广泛的加紧苏区内的体育运动,以锻炼工农的体魄养成牺牲勇敢威武的革命精神……因此苏区内关于瞄准打靶、跳高跳远、足球、平台捍架等必须逐渐提倡成为广大群众的游艺。 由此可见(  )

A.体育运动提高了民众的民族意识B.竞技体育成为社会主流体育活动C.体育运动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D.边区政府发动群众开展体育锻炼

9.

1948年11月3日,民主党派人士向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议,中共中央予以书面答复,具体情况如表1。从中可以看出(  )

A.中国式协商民主制度的雏形出现B.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了胜利C.中共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D.民主党派意见均被中共认可并采纳

10.

1959年,鞍钢炼铁厂因冷却水水量不足而影响高炉正常生产,全国劳模孟泰经过反复思考,提出了新方案。经过全厂人员联合攻关施工,改造后炼铁厂高炉循环水节约总量达1/3,全厂每年可节约费用23万元,保证了高炉的正常生产。这反映出(  )

A.劳模积极响应社会主义革命B.人民群众开展科技 大跃进 C.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增强D.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11.

1984年6月,全国 五讲四美三热爱 活动工作会议在福建三明召开,肯定了三明市建设新型文明城市经验,号召 全国学三明、三明学全国 。不久,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三明全省唯一的 文明城市 (图3)称号。新型文明城市的建设(  )

图3

A.揭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反映市场经济大潮下精神文明建设C.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保证D.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得到有效贯彻

12.

罗马元老院授权在外领兵的将领按照罗马标准发行货币。公元前84年,米特拉达特战役前线将领苏拉发行金银币,货币的正面为维纳斯戴冠头像,背面为苏拉驾驶四马拉的马车,马匹上方飞翔着的胜利女神在为其加冠。这些货币(  )

A.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B.有利于罗马币制统一C.显示君权的至高无上D.兼具了政治经济功能

13.

1854年,英国议员向国会建议将政务分成机械工作(例行工作)和智力工作,机械工作录用的学历标准为中学文化水平,智力工作指的是带有政治性质或者是行政管理性质的工作,需要由大学文化水平的人员担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机械工作不需要考试录用B.政务分工有利于科学管理C.文官选拔受到了议会的操控D.智力工作重要性超过机械工作

14.

德意志帝国的军队是由各大、中、小邦国按份额分担组成。巴伐利亚和符滕堡有它们自己的陆军部。虽然皇帝是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但巴伐利亚的军队只在战时才听从皇帝的命令。这说明当时的德意志(  )

A.呈现联邦主义色彩B.处于四分五裂状态C.军队的战斗力较弱D.皇帝没有实际权力

15.

1930—1931年,苏联进行信贷改革,普遍以银行信贷取代赊销制度,并在供需企业之间实行经济合同制。到30年代中期,苏联普遍建立了经济核算制度,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加强经济的责任制。苏联推行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

A.发展市场经济B.应对世界经济危机C.提高经济效益D.改革 斯大林模式

16.

1982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发动了一场反对西化倾向,捍卫、保持和弘扬东方价值观运动,在全国开展以 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教育,取得显著成就。这场运动(  )

A.确立东方文化的统治地位B.推动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C.适应美苏在文化领域的争夺D.应对了移民社会的文化冲击

二、材料阅读

17.

通济渠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盛极而衰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三月,征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济渠分为三段:西段自东都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东循阳渠故道由洛水注入黄河;中段自洛口到板渚,是利用黄河的自然河流;东段起自板渚,引黄河水走汴渠故道,注入淮水。通济渠东段所经过的路线是引黄河水循汴水故道,入于泗水,注入淮河。苏轼《书传》说道: 秦、汉、魏、晋皆有此水道(通济渠),非炀帝创开也。

——摘编自潘镛《隋唐时期的运河和漕运》

材料二
南宋建立后,依然面临着金军的严重威胁,南宋统治者为了防金兵南下,破坏了运河上的各种设施,务使金船不能南下。1194年,黄河在阳武决口,洪水南下,夺泗入淮,夺淮入海,金统治者听任黄河泛滥,以贻祸南宋。于是淮水流域一带,遂常闹水灾。淮河改由运河南流入长江。通济渠逐渐淤塞为陆。元朝定都北京,开始开凿京杭大运河,又开辟了海运,导致通济渠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性。

——改编自《宿州市志》

(1)据材料一指出苏轼认为通济渠 非炀帝创开 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济渠的贯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济渠衰落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古运河盛衰的因素有哪些?(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一份报纸,1938年1月于武汉创刊,1947年2月在重庆被国民党封禁。这份报纸部分报道的标题或报道内容如下:

193861

《武汉空战我又大捷 敌机十四架被击落》

193871

报道了多则敌后游击队的战果

1938918

第一版发表社论《九一八七周年纪念日》

1941118

刊发了由周恩来亲自题词的版面: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943617

《台湾,回到祖国来!》社论

1943729

《法西斯丧钟敲响了》社论

194593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日本昨日签订降书 日皇发表诏书率领全国投降》

《蒋主席在胜利日设宴欢迎毛泽东等同志周恩来同志和王雪艇先生继续会商》

——摘编自曾彬蔚《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等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
马可·波罗和他口述的《东方闻见录》在引起13世纪末的意大利人对遥远的中国的好奇和兴趣上贡献良多。在意大利,关于中华帝国及其文化的详细知识是从16世纪就开始流传的。利玛窦和耶稣会士们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开创了新局面。1685年到1750年这段时间是中国形象在意大利和欧洲的黄金时期。伏尔泰等人发现了儒家学说和中国社会中极其积极的东西,把它当作他们开放社会的自由运动的模范:羡慕中国没有那些在欧洲影响了政治和民事生活的教堂,赞美有利于社会秩序的道德体系。1760年以后,法国的哲学家们和经济学家们,只剩下重农主义者还对中国感兴趣了。孟德斯鸠对理想化的中国形象进行批判,他在《论法的精神》中把对专制的批判和礼仪制度比作是一种国家独裁主义的宗教表达。

——摘编自史华罗《17至18世纪意大利人对中国的印象和想象》

(1)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分析马可·波罗的《东方闻见录》史学价值。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中华帝国及文化 在意大利开始流传的原因。(7分)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读17—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印象的变化。(6分)

20.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
早在17世纪初英国就建立政府济贫制度。工业革命后,资本家赚取了大量的利润,但劳工阶级异常艰苦,一些失业者不能再拥有土地,无法谋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通过颁布《养老金保险法》《失业保险法》等一系列的法律建立起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英国经过上百年的经验积累后,最终颁布了社会保障的大法典。英国在践行社会保障时过于注重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忽略了引导和帮助弱势群体去自立自强。
1883年,德国通过《疾病保险法》,重点解决企业职工疾病风险问题,创新社会保险应用方式。自1884年通过《工伤保险法》开始,德国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单行法,但始终未形成一部统一的社会保障法。经过120多年的发展,德国医疗保险体系由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两大运行系统构成。

——摘编自苏海雨《英德社会保障立法的模式及其启示》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的原因。(6分)
(2)据材料比较英、德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