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限关
”的同时,明朝中后期、清朝中前期,政府为应对海陆边境贸易需求,采取了相对积极的政策。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北部长城一带至辽东地区,形成经济繁荣、华夷杂处的边境社会。为应对这一情况,明朝政府于1558年解禁了山东半岛至辽东半岛的海上航路;1567年松弛海禁,允许漳州府月港的民间海外贸易;1570年以降,在北部和东北地区的大同、张家口、开原、抚顺等地相继开放
“互市
”,最终形成内地——边境——朝鲜——日本——东南亚的庞大贸易网络。在相继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之后,清朝于1684年开海,施行积极的海外贸易政策。1727年重开南洋,此后东洋和南洋贸易一直持续至清末。18世纪的广州成为环球海上航路的重要中转港。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材料二
表1 进口商品数据表(1913—1936年) 单位:%
品种
|
1913
|
1916
|
1920
|
1925
|
1928
|
1931
|
1936
|
牲畜
|
0.1
|
*
|
*
|
*
|
0.1
|
*
|
*
|
饮料和食物
|
总数
|
18.1
|
22.5
|
11.5
|
23.3
|
22.5
|
22.6
|
11
|
未制成
|
3.6
|
7
|
1.1
|
7.1
|
6.1
|
10.8
|
4.8
|
已制成
|
14.5
|
15.5
|
10.4
|
16.2
|
16.4
|
11.8
|
6.2
|
原料
|
5.3
|
7.7
|
9.3
|
15.4
|
13.9
|
21.7
|
13.4
|
半制成品
|
26.7
|
26.2
|
30.7
|
21.8
|
20.1
|
19.7
|
22.3
|
制成品
|
40.4
|
40.5
|
47
|
38.1
|
41.9
|
34.4
|
44.2
|
其他**
|
9.4
|
3.1
|
1.5
|
1.4
|
1.5
|
1.6
|
9.1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注:*不足0.05%,**1917年前主要是鸦片,其后主要是军火。
资料来源: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第45页
表2 出口商品数据表(1913—1936年) 单位:%
品种
|
1913
|
1916
|
1920
|
1025
|
1928
|
1931
|
1936
|
牲畜
|
1.70
|
1.10
|
1
|
0.5
|
0.4
|
0.7
|
*
|
饮料和食物
|
总数
|
16.90
|
20.6
|
13.9
|
15.7
|
15
|
24.7
|
11
|
未制成
|
2.40
|
8.9
|
4.5
|
5.1
|
4.3
|
**
|
4.8
|
已制成
|
14.50
|
11.7
|
9.4
|
10.6
|
10.7
|
**
|
6.2
|
原料
|
29.10
|
24.70
|
23.9
|
31.3
|
35.4
|
37.7
|
35.8
|
半制成品
|
38.70
|
43.20
|
37.5
|
38.9
|
34.8
|
32.5
|
23.2
|
制成品
|
12.20
|
11.00
|
14.6
|
13.8
|
13.3
|
13.6
|
16.3
|
其他
|
0.90
|
3.10
|
2.4
|
1.6
|
0.4
|
0.5
|
0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注:*已经包括在其他类别中,**未分列。
资料来源: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第45页
——摘编自董智永《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和清朝中前期对外贸易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3—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展的变化并分析原因。(1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