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7 浏览数:412

一、单选题

1.

如图为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寺城址,由此可知当时(  )

A.已经步入了阶级社会B.进入母系氏族公社初期C.初步形成了社会系统D.正向奴隶制度社会转型

2.

战国中前期,以儒、墨为主的学者,常取法先王,祖述尧、舜、禹、汤、义、武、周公,却又 取舍不同 皆自谓真尧、舜 ,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争辩不休,竟使先王的历史变得相互矛盾,面目全非。这反映了(  )

A.古代先王之事并不真实B.两派借重先王宣传学术C.诸子百家思想走向融合D.儒墨学派斗争十分激烈

3.

九品中正制最初由中央委派 贤有识鉴 的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所任地的士人。到了中后期,世家大族的权力加大,不仅控制着地方的经济税收,还掌控着对人才举荐的权力。这一变化说明(  )

A.选官制度的异化B.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C.中央集权的加强D.国家治理效能的提高

4.

唐代两税法推行后,有人指出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这一现象反映出两税法(  )

A.实施目的已实现B.征收标准已改变C.减轻了农民负担D.实施中存在弊端

5.

2022年开封市州桥及汴河遗址共出土了6万多件文物标本,有5万6千多件为瓷器标本,时间从宋代跨度到清代,有青瓷、白瓷、白地黑花、钓瓷、青白瓷、青花、五彩等类型,瓷器上印有内容丰富的文字、纹饰。据此推知,这些遗址和出土文物最有可能用来研究(  )

A.南宋都城的结构与布局B.长江文化及大运河文化C.大运河历史文化的价值D.宋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6.

元代的边疆民族政策虽有蒙、汉、夷等多重文化色彩,但以蒙古 旧制六事 为基本原则,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夷夏有别、内实外虚的传统,采取了直接的更加积极的统治方式,将所谓羁縻关系实质化。下列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突厥 控弦百万 ,设羁縻府州,贡赋 不上户部 B.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 ,实行捺钵制
C.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 D.民俗尚武……惟事佛为谨 ,故设宣政院管辖

7.

咸丰十年(1860年)的 庚申之变 以创深巨痛造成了重大冲击,随之中国开始了效仿西法过程。由此可知,当时效仿西法(  )

A.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局面B.兴起了 师夷长技以自强 C.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D.拉开了开眼看世界的序幕

8.

20世纪初上海广智书局出版的《最近卫生学》一书提出, 夫欲保国,必先强种,而强种之术,舍人人自解卫生,自能卫生,其道无由。吾国自医学失传,卫生一事,阙而不讲,此国民体格所以日趋于弱也。 书中观点意在(  )

A.说明建立完善医疗体系的重要性B.大力宣传国家卫生防疫基本常识C.强调卫生之事应该与救国相结合D.督促政府积极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9.

现代历史学家章开沅指出, 如果从辛亥前十年的改革以观察帝制以及后面支撑帝制的整个文化改变,从后十年的尝试共和反观革命的成效与不足,或更容易理解辛亥革命本身及其所带来的转变与不变。 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应该(  )

A.运用动态和整体眼光B.侧重于发生的时代背景C.着重于对未来的影响D.着眼于反封建方面作用

10.

据民国时期《申报》记载:“ 山西督军兼省长阎锡山以国民学校原为儿童略识字,能通晓告白、报纸等而设,然查所选教材皆为文话,于实际上甚不适用,因拟将小学所用课本一律改用白话,俟征集妥协编辑完全后,即敕令一律改用云 。这一记载可说明(  )

A.阎锡山强烈支持新文化运动B.新文化运动广受社会基层的拥护C.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D.白话文运动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

11.

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标语口号: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 ,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这反映出该时期(  )

A.民主革命思想宣传深入人心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性C.土地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开展D.工农武装割据政权已全面建立

12.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 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这一论述在当时有利于(  )

A.彻底打败国民党军队B.平稳地完成民主革命C.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D.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3.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河南省林县人民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敢为人先的勇气,仅仅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历时10年在太行山腰上凿出了一条长达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林县多年的干旱缺水难题。据此可知,由此形成的红旗渠精神应是(  )

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B.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C.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D.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头脑清醒、目光远大

14.

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 船交海中,不知其数 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罗马、安息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这说明(  )

A.亚非拉文明具有共同特征B.交通是文明传播的必然前提C.文明交融能促进社会发展D.商品贸易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15.

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白银从700万千克增加到2140万千克。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实际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这一现象导致(  )

A.经营方式发生变化B.传统生产关系受到冲击C.商品贸易中心转移D.各国流通商品种类增加

16.

卢梭主张,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 共同意志 ,人人遵守。 这一主张从本质上反映出(  )

A.资产阶级胜利后的经济诉求B.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的要求C.人民对民主自由平等的渴求D.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17.

如图是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一卷关于 三十年战争 (1618—1648年)一章的目录节选,其中的第三节①应是(  )

第二章   欧洲三十年战争及其结局

第一节  三十年战争的国际背景

17世纪初的欧洲局势                        34

新教联盟和天主教同盟的对垒                 41

战争的导火线——“ 掷出窗外事件          45

第二节  战争的四个阶段

第三节  

A.《万国公法》B.《威斯特伐利亚和约》C.《国际联盟盟约》D.《非战公约》

18.

20世纪60、70年代在欧美国家兴起的学生运动、妇女权利运动、保护环境的生态运动等新社会运动,冲击和挑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权力结构,尽管与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工人阶级运动不同,但它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和活动是分不开的。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  )

A.指引着人们追求社会公正和文明B.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C.受到资产阶级政治家的高度重视D.为工人运动提供思想武器

19.

一战 将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熟悉军事技术装备和新式武器,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美国总统威尔逊的 十四点纲领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关于民族自决原则的声明,也使殖民地人民民族自决意识和民族独立观念大大强化。由此可知(  )

A.一战 客观上助推了民族意识增强B.巴黎和会的精神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C.近代国际关系主动适应民族解放运动D.民族意识增强影响了西方列强的决策

20.

13世纪欧洲产生了商法,商法中已经有了商标和专利的规定,英国专利记录始于1617年,专利立法在1624年。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的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体现了(  )

A.科学理论是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B.工业革命促进专利开始立法C.政府职能客观上推动了科技发明D.立法保障工业革命正常开展

21.

如图是美国哈里·格兰特达特在1919年所作的漫画,漫画左边是山姆大叔公司,在高薪招聘美国工人,一名工人手提写着 充足的晚餐 饭盒前往应聘,右边的瘦弱男子和小孩寓指布尔什维克,正劝说这位工人到苏俄去: 加入我们吧,看看我是如何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改善了自身处境的。 此漫画的寓意是(  )

A.揭示 一战 后苏俄劳动力紧缺B.否定苏俄社会主义巨大成就C.苏俄的苏维埃政权与美国相对立D.刻意丑化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2.

二战后的退伍老兵罗伯特,作为一名非洲裔的美国人,当时很难找到一份体面工作,直到《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案》的出台才让他时来运转。他通过政府资助,进入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就读,成功取得三个学位,并成为伊利诺伊大学的教授。这名退伍兵的经历说明美国(  )

A.继续推行传统经济政策B.重视引导公民的自学教育C.政府主导发展知识经济D.注意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23.

20世纪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一批合作组织,如 七十七国集团 石油输出国组织 这样的国际性组织,以及 非洲统一组织 欧洲安全会议 美洲国家组织 东南亚国家联盟 亚太经合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等。这些组织的建立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B.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南南合作进一步加强D.国际格局已经发生本质变化

24.

(2023·浙江 山水联盟 高三上开学·22)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学校教育、书籍出版、图书馆及博物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下表中①②③④依次对应的载体为(  )

序号

    

保存文化典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

国民教育、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与传播

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培养人才

文化大众化、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发展

A.博物馆、图书馆、印刷书、学校教育B.图书馆、博物馆、学校教育、印刷书C.图书馆、学校教育、印刷书、博物馆D.学校教育、图书馆、博物馆 、印刷书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限关 的同时,明朝中后期、清朝中前期,政府为应对海陆边境贸易需求,采取了相对积极的政策。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北部长城一带至辽东地区,形成经济繁荣、华夷杂处的边境社会。为应对这一情况,明朝政府于1558年解禁了山东半岛至辽东半岛的海上航路;1567年松弛海禁,允许漳州府月港的民间海外贸易;1570年以降,在北部和东北地区的大同、张家口、开原、抚顺等地相继开放 互市 ,最终形成内地——边境——朝鲜——日本——东南亚的庞大贸易网络。在相继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之后,清朝于1684年开海,施行积极的海外贸易政策。1727年重开南洋,此后东洋和南洋贸易一直持续至清末。18世纪的广州成为环球海上航路的重要中转港。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材料二

表1 进口商品数据表(1913—1936年) 单位:%

品种

1913

1916

1920

1925

1928

1931

1936

牲畜

01

*

*

*

01

*

*

饮料和食物

总数

181

225

115

233

225

226

11

未制成

36

7

11

71

61

108

48

已制成

145

155

104

162

164

118

62

原料

53

77

93

154

139

217

134

半制成品

267

262

307

218

201

197

223

制成品

404

405

47

381

419

344

442

其他**

94

31

15

14

15

16

91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注:*不足0.05%,**1917年前主要是鸦片,其后主要是军火。
资料来源: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第45页

表2 出口商品数据表(1913—1936年) 单位:%

品种

1913

1916

1920

1025

1928

1931

1936

牲畜

170

110

1

05

04

07

*

饮料和食物

总数

1690

206

139

157

15

247

11

未制成

240

89

45

51

43

**

48

已制成

1450

117

94

106

107

**

62

原料

2910

2470

239

313

354

377

358

半制成品

3870

4320

375

389

348

325

232

制成品

1220

1100

146

138

133

136

163

其他

090

310

24

16

04

05

0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注:*已经包括在其他类别中,**未分列。
资料来源: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第45页

——摘编自董智永《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和清朝中前期对外贸易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3—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展的变化并分析原因。(15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在19世纪20年代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美国工业化发展需要劳动力和技术、资金的支持。这段时期来自欧洲的移民不断补充了工业化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当然,美国的工业化还需要大量的非技术的劳动力,尤其是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部的 淘金热 ,吸引一大批移民前去淘金。华人也趁这个时机大批移民到美国,不但为美国创造了财富,而且在开发美国西部加州地区做出巨大贡献。造成美国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美国内战,内战爆发后,大量青壮年应征入伍,以及内战造成外来移民数量的下降,导致美国的工矿部门劳动力的短缺。

——摘编自朱维维《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材料二
1965年之前美国的移民政策没有打破传统格局,虽然不断调整,但仍然是按国籍族籍规定移民限额的制度,按种族、民族、出生地等来签发签证,具有明显的种族主义色彩,而1965年约翰逊总统颁发的《移民和归化法》则是美国移民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对能够为美国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人才的优先申请,另外政治难民也在优先申请之列,并且政治难民在1965年《移民和归化法》颁布后20多年间一直备受重视。

——摘编自梁茂信《1940~1990年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当时欧洲人和华人大量移民美国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65年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法语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节录)

时间

重要事件

1539

弗朗索瓦一世颁布正式法令,要求王国内所有判决、任命、契约乃至遗嘱都只能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

1549

文学团体七星诗社发表了《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一文,提出要使法语从其他民族语言中脱颖而出,变得像拉丁语一样高贵。

1714

《拉斯塔特条约》签订以后,法语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性外交语言,流行于欧洲所有的宫廷和使馆。此后,欧洲的一切国际条约都以法语书写。

1791

以杜梅尔格为首的革命者成立了法语爱好者协会。他们认为,语言是建构民族过程中凝聚个体与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1919

英国和美国强烈要求《凡尔赛和约》不能只用法语,必须用英、法两种语言签署。迫于形势,法国最终同意。这是欧洲第一次用英语签订国际条约。

20世纪60年代以来

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建立法语国家共同体的设想。法国政府成立保卫和推广法语高级委员会、设立国际法语日等,传播和推广法语和法国文化,扩大法语世界影响力。

——据汤晓燕《16至19世纪法语作为民族语言地位的变化》等整编

请围绕上述材料中16~20世纪法语的演变为中心,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