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南省长沙一中高三月考试卷(三)历史试题(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929

一、单选题

1.

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问题,先秦时期有思想家认为: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不能战胜邪恶);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得不到惩罚)”这种观念属于(  )

A.庄子B.荀子C.孔子D.商鞅

2.

当涉及对 游侠 的评判时,《史记》认为其 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汉书》则认为其 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 。这种区别反映出(  )

A.汉代官方意识形态的强化B.史料实证精神得到史家认可C.两汉社会风气的逐渐开放D.私家野史的可信度遭到质疑

3.

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首诗论及的 此河 (  )

A.联通了湖南与广东省B.是对外交往必经枢纽C.周期性泛滥引发灾害D.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

4.

一位同学在古玩市场看到一件明代文物(如下图),其上的文字勾连不断,较难辨认。唯有 中见(间)人 代书 字样及某些姓名可以辨认。纸上面还盖有四五个红色的印鉴。这件文物应是(  )

A.政府收购字画的公告B.文人记述美景的诗歌C.民间交易土地的契约D.犯人交代罪行的文书

5.

下表为清代中国赴日商船所载商品种类数量统计情况。对其数据变化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

时间

船只

生丝

丝棉织品

药材

颜料染料

矿物

皮革

1711

54

50267

2002149

4475490

778860

570817

13327601

85821

1804

11

2413

14366

7256000

9092181

412298

270543

2294

A.中日之间贡赐贸易加强B.日本蚕丝织造业有很大进步C.殖民扩张危及中日商贸D.中国民族资本得到长足发展

6.

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之后清政府之所以能有所谓 同治中兴 ,是因为得到了列强支持;列强也得益于清政府对外立场的转变,可以在华谋取更多利益。因此,晚清时期中外合作是主流,是清政权能够再延续近半个世纪统治的根本原因。他的说法体现了(  )

A.全球化视角B.近代化视角C.社会生活视角D.革命视角

7.

1926年,赣西地区有中共党员30余人,赣南地区有党员630人,闽西地区有党员85人。1933年秋,中央苏区共有党员约13万人,占全国党员总数的44%。这一变化是因为(  )

A.北洋政府对赣闽地区的残酷剥削B.国民大革命高潮传播至江西地区C.农民对 工农武装割据 的认同D.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

8.

吕思勉于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分析认为宋金和议在所难免,岳飞等 将骄卒惰 ,且岳飞的战绩多有虚夸;主和的秦桧 有实力肯负责任 手段过人 。1935年该书被教育部查禁,理由是 妄陈警说,持论悖谬 。教育部的做法是基于(  )

A.培养爱国精神以抵御外侮的需要B.军阀割据局面危及社会的现实C.蒋氏独裁统治和愚民教育的目的D.政府对国共谈判难奏效的判断

9.

1949年3月至5月,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原香港分局)作出指示, 要认真调查整理各城市的材料,培养城市工作干部,大力发展党员,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并注意培养民主人士 。这一政策(  )

A.为战争转入反攻做好了准备B.不利于农村根据地政权建设C.推动了扫清日寇残余的工作D.有助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10.

1980年代初开始,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群 倒爷 ,他们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在市场上倒买倒卖有关货物进行牟利。其产生是由于当时(  )

A.已暴露出市场经济的弊病B.民众生活物资非常的丰裕C.缺乏打击投机倒把的手段D.存在市场与计划的双轨制

11.

考古学家在古罗马土罐的颈部发现了例如 卡尔维娅 等女性的名字,这些土罐是用来储藏运输酒和其他农产品的;在西班牙还出土了古罗马女性船舶所有者进行酒类出口的记录。这可以证实当时(  )

A.女性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B.购买酒类奢侈品是女子时尚C.罗马共和国的男女地位平等D.古罗马的女权运动颇有成效

12.

14世纪中后期 黑死病 肆虐欧洲,在这次大瘟疫中,受灾最为惨重的城市是薄伽丘的故乡佛罗伦萨:80%的人得黑死病死掉。在亲历者薄伽丘所写的《十日谈》中,佛罗伦萨突然一下子就成了人间地狱:行人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倒地而亡,连信仰虔诚的教士也接连死去。在惨状前,薄伽丘惊呼: 天主对人类残酷到了极点。 据此推知 黑死病 疫情(  )

A.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兴起B.直接引发了西欧宗教改革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D.成为欧洲历史转折的契机

13.

1932年初,洛杉矶地区的康普顿成立了退伍军人救助协会,一些因为拥有私宅而不符合政府失业救助条件的老兵,借此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几个月内,协会就发展扩大到超过2500个家庭;类似的协会纷纷建立。这种行为(  )

A.可以起到解决经济危机的效果B.符合凯恩斯的经济调控思路C.是放任政策下民间解困的尝试D.对罗斯福的新政造成了干扰

14.

由于对之前的所谓 诉诸人民 (个人操纵民众意见的全民投票)的恐惧,法兰西第二、第三共和国都没有举行公民投票活动。第三共和国甚至拒绝以任何形式向人民咨询,发展成一种 绝对议会主义 。二战以后,公民投票又重新步人法国的政治舞台。这一历程(  )

A.反映出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B.源于过度自由的法兰西性格C.说明宪政道路的曲折与艰难D.导致现代法国政局经常动荡

15.

一战 二战 之后,英国报纸、广播、广告和戏剧都在教导人们,只有回到乡村才能探寻到真正的英格兰;战争的胜利则证明: 英格兰的平静具有力量 。现代英国人则越来越多地把乡村作为逃避当代生活的避难所。这种 乡村情结 (  )

A.有利于实业的迅速复兴B.是对工业化文明的反思C.催生了战后新自由主义D.是现代主义艺术的产物

16.

1947年的GATT(关贸总协定)第2条确定了 最惠国待遇原则 ,杜绝世界贸易中的排他性,一视同仁;但在第24条又允许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存在,此后引发了很多争议。这一情况说明(  )

A.冷战局势影响了世界经济格局B.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均在发展C.贸易保护主义遭到全世界抵制D.世界各国对贸易自由抱有疑虑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西周统治者与社会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权力的施行不但受限于道德,依据血缘关系来参政的传统也对王室权威有实际限制,国君只是 平等者中的首席 。很多人以为 中国 是指 中央帝国(Middle Kingdom)”,但这个词最初是指 中原的诸国 。春秋战国时期,这个 国际体系 包括了封建等级制度的解体、频繁战争、国际的无政府状态、均势的形成、中央官僚制度的发展等。查尔斯·蒂利认为,战争的压力迫使统治者征用物资,因而不得不与国内资源持有者进行 谈判 ,这些 谈判 带来各种权利。如果我们照此理解,那么春秋战国时期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也曾为了鼓动民众参战和为国牺牲而做出三个重大的让步:一是言论自由,二是允许通过上诉来修正司法不公,三是给予在土地授予和福利方面的经济权利。不过,秦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国际体系,此后,秦始皇不再需要争取人心,遂以暴政取代 公民权

——摘编自许田波《战争、国家形成及公民权》

材料二
在奥尔森看来,国家、政府或统治者努力保障个人权利并避免过度掠夺,均源于所谓的 共容利益 ,目的是保证自身收入的长期最大化。16世纪末的英国,众多贵族和绅士经受不住外贸的利润诱惑而加入各种股份公司,路易十六时代的法国也是如此,因为贵族往往更敢于冒险,投资也更大胆。1603年的伦敦,正值伊丽莎白统治的晚年,大小事务都受约200名大商人的控制。政治上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产状况,代表商人集团的新贵们在议会中的席位明显增加,新兴阶级不仅影响、甚至控制了政府及议会。大城市的市政权往往把持在大商人手中:伊丽莎白时代的46届伦敦市长全部是12个同业公会或贸易公司的头面人物。在亨利八世后期的议会立法中,涉及社会经济内容的议案占总数的75%。因为战争而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王室与商人之间彼此依赖:握有灵活动产的商业家族比起旧土地贵族更能缓解君主的燃眉之急,政府则对商人集团予以特许权的 回报 。新兴集团同国家命运的联系是如此紧密,在国内,他们要求国家保护,并给予他们经济特权;在国外,他们需要国家作为扩张和掠夺的庇护伞。新兴利益集团与统治者之间的默契,使得奥尔森定义的 共容利益 不断扩大,正是二者之间的利益融合催发了西欧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与春秋战国时的社会群体能拥有一定权利的历史背景。(5分)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欧社会形成 共容利益 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8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历史上政府权力与民众权利间的博弈对我们的启示。(2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日本近代史上成规模的反战运动可追溯至20世纪初,主要由早期社会主义者发起。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给日本社会各界带来极大刺激,在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裹挟下,许多反战人士陷入了狭隘民族主义的窠臼,转而为侵略者摇旗呐喊,另有不少人迫于政府控制和武力镇压而放弃立场。1934年后,日本当局变本加厉地镇压包括共产党、劳农党、工会团体、学生团体、文艺界以及基督教人士等国内反战力量,1935年日本共产党再度遭取缔后,日本国内有组织的反战运动近乎销声匿迹,只能转入地下。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一些知识分子谴责关东军的行为,东京大学教授横田喜三郎从国际法的角度批评日军在中国东北的行动超出自卫权的范围;作家石川达三因撰写《活着的士兵》揭露南京大屠杀而被判刑。1938年,日本政府通过《国家总动员法》,由此进入 举国一致 时期,持反战思想的文人大都被视作 国贼 而遭镇压,左翼及含有反战思想的出版物一律取缔,反战力量只能在国外活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不断失利,内阁加大了对 自由 民主 反战 思想者等一切进步人士的迫害。但是即便面对残酷镇压和阵营分裂,日本反战人士依然坚持表达自己的立场,他们的行动及精神在战后逐渐获得日本社会的肯定与传承。

——摘编自林敏洁《重拾日本反战记忆,传播时代和平之声》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20世纪前期日本国内反战运动的特征。(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前期日本国内反战运动的历史意义。(5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通识教育也称通才教育,不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而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旨归。抗战爆发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经过转迁,在云南落脚,合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课程设置上,西南联大贯彻通识教育思想,采用学分学年制、必修、选修三者合一的方式。大一不分院系,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 目的在使学生勿囿于一途,而得旁涉他门 。国民政府教育部曾试图以 部订 的意志统一各公私立大学的课程设置,西南联大提出了相反主张,认为 大学为最高学府,包罗万象,要当同归殊途,一致而百虑,岂可刻板文章,勒令从同? 联大所开课程涵盖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三大门类,注重学科交叉,强调 文理渗透 。课程设置强制性与合理性统一,既有面向全校的共同必修课,也有大量的选修课。只要符合规定,化学系学生选修《杂剧与传奇》,物理系学生选修《元曲选》等,在当时都不算稀奇;加之宽松的旁听制,学生对课程选习尤为充裕。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课程效果非常显著,为莘莘学子贯通宏观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保障课程实施有方,联大还建立了强大的师资队伍,汇聚了一批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课程具有很大的竞争性和吸引力。

——摘编自朱俊《简析西南联大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品质及其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西南联大课程设置改革的主要原则。(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大课程设置改革的历史影响。(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龙的形象常被西方用来指代中国,西方人笔下不同时期的龙的形象也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左图为1900年7月英国《笨拙》杂志刊载的漫画,题为《The Avenger(复仇者)》,骑马者全副盔甲,翅膀上写着“Civilisation”(文明),持矛刺向一条瘦弱丑陋的龙;下图为2010年2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封面漫画,题为《Facing up to China(面对中国)》,巨龙对坐在椅子上的奥巴马喷以鼻息,似有威胁之意。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以史实分别解读两幅漫画的主题,并对两幅漫画反映出的历史问题作出比较和阐述。(要求:解读准确,比较结论合理,阐述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