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二十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必修一+必修二前4单元)【人民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8 浏览数:1059

一、单选题

1.

西周实行 策名委质 制度,即臣子一旦经由周王 册命 便与王建立了 仇匹 关系,须将身心俱付于所命之王,除非之后王进行 申命 。这一制度(  )

A.巩固了西周的政治统治B.完善了宗法分封制度C.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形成D.维护了集权专制体制

2.

在今南京、绍兴等地的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不少铁农具;在江西、湖南也相继出土了东汉铁农具,有锄、铲、锸、斧等。湖南出土的东汉铁农具有锄、锸、斧等;三国时期桂阳郡的耒阳县(今湖南) 出铁石 ,设 铁官 。这反映了东汉至三国时期(  )

A.江南精耕细作农业的确立B.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C.南方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D.江南铁犁牛耕方式的成熟

3.

唐朝后期,御史台台司负责传递部分公文,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监督职能,分掌尚书省部曹的部分具体政令权和事务权,但对国家主要常务没有裁决权。据此可知,当时(  )

A.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B.御史台成为国家行政机构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御史台呈现政务官的倾向

4.

北宋时期,四川煮盐的工匠 皆是他州别县浮浪无根著之徒来此佣身赁力 。通常情况下,他们能 与主人营作 ,但一不如意,则 群党哗噪,算索工值 ,离 主人 而去。这反映出宋代手工业中(  )

A.雇佣关系较为稳定B.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C.官府监管作用缺失D.工匠经济地位有了提高

5.

据《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一书统计,清代前期我国内河航运里程已有5万公里以上,沿海航线1万公里。新疆、蒙古与内陆的贸易也有大规模的发展,山西商人开辟的从蒙古草原直抵俄罗斯的北疆陆路贸易线亦达万里之遥。这表明,清代前期(  )

A.高效农业生产已经形成B.城乡网络体系相当完善C.商业贸易方式不断变化D.商品流通范围日益扩大

6.

1898年,德国同清政府订立《胶澳租借条约》,规定德国获得修筑山东境内两条铁路的权力;清政府如需借助外国在山东境内开办工程时,应优先考虑德国商人。这表明当时(  )

A.列强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C.列强积极维护清政府统治D.瓜分中国已经成为列强的共识

7.

1933年,我国工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农业占到了60%。另据估计,1933年全国商业人员约1171万人,是当时工厂职工人数的24倍,商业资本约为工业资本的10倍。这可说明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极为不平衡B.工商业的殖民化倾向C.城市化动力存在缺陷D.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

8.

1936年7月,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指示,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共同纲领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当表示愿意与国民党 在普选基础上为建立统一的民族的中华民主共和国而斗争 ,而且中共 应该作为共同抗日战线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季米特洛夫这一指示(  )

A.确保了中共抗日的领导地位B.加强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C.有利于促成国共两党的合作D.突出了共产国际的重要性

9.

下表所示为1840年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价值估计比较。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
(单位:万关两)

生丝出口值

生丝内销值

制丝总收入

1840

20217

86483

116506

1894

272801

243813

564091

A.外贸入超局面得以扭转B.列强资本输入规模扩大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D.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增强

10.

1879年,一位名为王之春的官员在游记里用新式钟点来记录他的日常活动。19世纪90年代出版的《老残游记》、《海上花列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通俗小说中的人物,都已经在使用新式钟点计时。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列强对华文化侵略加剧B.新式生活方式日益扩散C.市民阶层的生活奢侈化D.工业制造能力进步明显

11.

下表为1949~1957年新中国建制市统计表(单位:个)。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数量

136

144

153

159

164

165

164

174

176

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助推城市发展C.国家重视城市规划D.工业建设影响城市布局

12.

195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国庆纪念办法中规定,县以上中小城市都应举行纪念会,农村可根据情况以乡或村为单位举行适当范围的群众集会。这一做法旨在(  )

A.恢复社会经济B.促进民生建设C.建构政治认同D.重塑民族精神

13.

20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亚非团结自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毛泽东重申了中间地带的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新形势,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理论;进入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又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看法。据此可知,毛泽东的外交策略(  )

A.充分预判多极格局演变的复杂性B.基于对世界政治形势的客观分析C.表明国际军事安全形势的严峻性D.受到不结盟运动出现的深刻影响

14.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公开发行股票,该公司也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试行股份制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1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访华,邓小平把一张面值为50元的飞乐股票赠送给他。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B.计划经济观念不复存在C.股份制公司大量出现D.多种经济模式同时存在

15.

近代中国学者王易说: 雅典实行民主政治之时,政争甚烈,辩士群起,各竞辞峰,以收民望,效用既著,语术之研究以起,然其初仅应用于辩论演说而已。 这可用于说明(  )

A.辩论演说降低民主决策的功能B.民主体制创造宽松的政治氛围C.直接民主推动雅典演说的盛行D.民主原则贯穿了民众日常生活

16.

据学者研究,修昔底德记述历史的标准之一便是看所闻之事是否合乎常人之常情。他在著述《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时,曾不辞辛苦地奔赴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对战争中所涉及的山丘、河谷等都做了具体而准确的描述。这表明修昔底德的史学观念(  )

A.蕴含着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B.开创了西方传统史学之先河C.揭示了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D.突出历史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17.

有学者指出,古罗马时期,人们 设立嫁资是希望它永远受丈夫支配 ,但后来由于离婚率的上升,嫁资的设立者就和丈夫以要式口约的形式达成私人协议,以保证丈夫在离婚情况下归还嫁资。共和国末期还出现了关于返还嫁资的独立的诉讼形式。这可以说明罗马法(  )

A.注重对物权归属的界定B.以维护妻方物权为主体C.已形成完整的私法体系D.对离婚行为的默认许可

18.

从1690年到1691年,英国下议院频繁地为政府的特殊需要给予拨款,并且通过下设的公共账目来审查委员会,以确保每笔资金没有被挪作他用。这表明当时英国(  )

A.议会与王权矛盾解决B.有限王权传统得到延续C.君主拥有广泛的特权D.下院日益成为权力中心

19.

1793年,法国国民公会讨论宪法草案时,曾有议员提出在宪法中增加《关于人民审查议员和保障人民不受立法团的压制》一章,以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但这一建议遭到 救国委员会 的强烈反对并最终被否决。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

A.主权在民原则被否定B.没有独立的维宪机构C.君主派势力相对较强D.政治派别斗争较激烈

20.

有学者指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无法建立真正的皇权统治,他只是联邦主席;联邦会议不能把帝国改造成邦联,帝国里存在一家独大的普鲁士王国;帝国议会不能推翻帝国,建立人民共和国,它没有完整的立法权,甚至连弹劾帝国宰相都做不到。该学者旨在说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

A.强化了中央集权B.沿袭了历史传统C.体现了务实精神D.违背了民主潮流

21.

美国1787年宪法混杂着许多个人的良知和智慧、错误和偏见,容纳了各种不同的利益和意见,它是各种不同利益和意见折中调和、妥协平衡的产物。 这一特征实质上是(  )

A.解决分歧时的中庸原则B.中央与各州之间的妥协C.南北方最终达成了和解D.大小州之间实现了均衡

22.

巴黎公社的许多重要决议和措施,常常是群众首倡的。比如,1871年4月16日公社根据选民的建议颁布了将逃亡业主遗弃的工厂移交给工人生产协会的重要法令,4月30日公社根据第19区选民的倡议通过了建立社会治安委员会的决议。这说明巴黎公社(  )

A.巩固了工农联盟B.坚持民主集中制C.消灭了阶级剥削D.践行了人民民主

23.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同年7月25日,他在关岛阐述美国在亚洲实行战略收缩的 尼克松主义 ,此后,他又在1970年2月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 伙伴关系 实力 谈判 三原则,认为美国 需要一个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 。尼克松的这些主张(  )

A.表明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B.以调整欧美关系为宗旨C.使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劣势D.受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

24.

2017年,23个欧盟国家的外长与防长在布鲁塞尔签署了永久结构性合作防务协定。根据协定,欧盟不仅应当建立防卫协调机制,成立防卫协调指挥机构,还需要组建军事行动的实体以及欧盟共同的军医院。这反映了(  )

A.欧盟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B.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C.扩军备战加剧了地区动荡D.一体化提升了欧洲地位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分封制度下,各诸侯国和大夫在其采邑内都自行其是。秦统一六国以前,宰相的权力只局限在他所处的宫廷内部,极为有限。但在中央集权建立以后,各地官吏统归皇帝任命及宰相直接管理,皇帝与宰相之间的互动就对整个国家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君权与相权就成了中国古代两千年来政治生活的中心所在。秦朝是中央集权郡县制的草创时期,关于君权与相权如何平衡、各管什么,没有明确的规章条文。到了汉初,宰相往往都可任职到离世,临终前皇帝还会征求宰相对皇位接替者的意见。而汉武帝即位后,宰相就像走马灯一样:第一年卫绾,第二年窦婴,第三年许昌。破坏宰相终身制无疑加强了皇帝对宰相的支配权,等于宣示相权来自皇权。宰相逐渐降格为执行皇帝旨意的幕僚长,很难发挥对皇权的牵制和约束作用。这还不够,为了进一步侵夺相权、强化皇权,汉武帝还开始设立内朝来与外廷对抗。

——摘编自夏凡《镜子里的中国:三千七百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现实》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认为单个宰相也好,集体宰相也好,再怎么制约,相权也都会对皇权形成制约。因此,朱元璋采取的做法是废相。废相以后,朱元璋直接指挥六部,自己决策,自己监督,自己搜集反馈,自己指挥所有的系统。如果朱元璋和他的子孙们一直这么干下去,也许政治制度史上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就永久解决了。遗憾的是,皇帝不可能直接指挥整个政治体制。朱元璋在实践中也不得不借助自己的顾问班子,即后来的 内阁 。在朱元璋统治期间, 内阁 的工作局限在提炼奏章内容和简单地处理文字方面,但朱元璋的后代没有他那样的精力和工作热情,甚至连奏章都懒得看.越来越依赖内阁。

——摘编自张程《制度与人情: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君相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其成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君权与相权长期博弈的影响因素,并评价朱元璋废相举措的利弊得失。(8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 制土分民 ,促进土地私分。其他各诸侯国的变法也类似。商鞅还下令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荀子则从理论上论证了私分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 他还提倡 分田而耕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福建兴化县 田耗于秫糯(制酒原料),岁肩入城者,不知其几千万 。仙游县 田耗于蔗糖,岁运入浙淮者,不知其几千万亿 。福州、泉州一带适宜种植粟麦的土地变成了大片的荔枝园, 一家之有,至于万株 。两浙路的苏州太湖洞庭山, 皆以树桑栀甘柚为常产 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在湖州的山乡, 以蚕桑为岁计……兼工机织 。绍兴二年(1132年)冬, 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

——摘编自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个体劳作形成的历史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农业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新现象出现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都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双方只是在实现目标的路径上不同而已。他们是同路人,而不是敌对者。将革命与改良视为完全对立的两极,是不可取的。在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既有路径分歧的一面,又有互为促进和声援的另一面。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社会变革,但这一和平路径是有前提条件的。近代中国不存在这一条件,旧秩序的顽强抵抗,使得新秩序难以以和平渐进的方式产生。

——摘编自王建朗《再议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根据材料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早期西方政治社会中已经分化出了专门的司法机构,如雅典出现的阿留帕克、埃非特法院、11人法院、迪埃德特法院和40人法院等。在雅典,掌握国家政权的九个执政官的任职资格、任职期间的行为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审查,执政官也必须向陪审法庭述职,雅典的法庭还具有对立法权的制约功能。

——摘编自孙永兴《论西方早期社会的司法——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例》

材料二
早在中世纪英国国王加冕的誓词中,就有国王要承诺遵守和维持王国民众所选择的法律和正当习惯的规定,查理一世即位时的加冕词也宣称:国王 同意遵守并维护王国现有的法律和正当习俗 光荣革命 后,法律取得了高于王权的地位。17世纪后期以来,英国议会借助革命和复辟王朝的政治妥协确立了自中世纪以来就一直争取的权力和地位。18世纪以来,英国司法制度逐步朝着近代转型的方向迈进。

——摘编自邵政达《近代早期英国司法转型研究(1485—171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社会司法发展的特征及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社会司法进步的条件。(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雅典与近代英国司法发展的历史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