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5+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1302

一、单选题

1.

秦汉时期,农村不许同姓聚居,农村都是杂姓村。 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并随着户口的增减而不断进行调整。这些举措(  )

A.促进了小农经济形成B.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C.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D.瓦解了血缘宗法社会

2.

钱穆指出,“(某制度)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该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度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3.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干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这说明尚书省(  )

A.成为了国家的权力中心B.弱化了中书门下职能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4.

下图为租庸调制简图,这一制度(  )

A.利于保证农民不违农时B.推行单一的货币税C.以全体男子为计征对象D.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

5.

明太祖说: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将不征诸国名列于后。 这反映出明太祖(  )

A.推行海禁政策B.维护朝贡贸易C.反对对外征伐D.强调华夷之辨

6.

康有为等人在《上海强学会章程》中说: 近年西政西学,日新不已,实则中国圣经、古孔子先发其端,即历代史书、百家著述,多有与之暗合者,但研求者寡,其流渐湮。 这表明康有为(  )

A.否定西学的创新性B.强调西方文化源于中国C.认为中西文化相通D.找到了变法的理论基础

7.

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上谕: 着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其如何分场命题考试,一切详细章程,该部即妥议具奏 。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  )

A.应时代要求选拔人才B.着力实施学堂选官制度C.摒弃了中体西用思想D.探索分科分类考试制度

8.

1937年10 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 更名为 陕甘宁边区银行 ,并发行了边区货币。这一变化(  )

A.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B.降低了红色银行的独立性C.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D.促成了国共两党经济合作

9.

下图是杨之光在 1954 年创作的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该画描绘了一位老妇人有生之年第一回拿到选民证时的激动心情。该作品旨在说明当(  )

A.人民主权得以真正实现B.广大妇女获得根本解放C.首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D.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建立

10.

1971 年7月,中国对法国贸易实行 同等优先 原则,中法贸易额从 1969年 1.29 亿美元增至1979年6.40亿美元。1972年10月中国和联邦德国建交 两国贸易额从1972年274亿美元增至1979 年21.98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  )

A.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C.战后两极对峙格局瓦解D.中国务实理性外交推动

1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民主制度)看来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了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材料意在说明,古希腊民主制度(  )

A.未形成统一的权力中心B.直接民主引发混乱C.难以实现国家有效治理D.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12.

罗马法重新在西方思想里面引入国家的观念,政府被认为是拥有立法权的公共权威。根据封建惯例,实施政府的功能已基本成为一种私有特权,一种财产权利,跟采邑中的其他财产权一样。古典法学家也许无法肯定公共权力到底来自上帝还是人民,但他们很明确表示它绝不来自庄园土地的拥有者。 这表明,早期西方法律的兴起(  )

A.利于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威B.适应封建庄园经济需要C.确立法律至上的立法原则D.维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13.

对于这种入世的新教禁欲主义,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一方面,它强烈地反对任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的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 据此可知,新教的兴起(  )

A.强化了对人性的束缚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C.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D.否定了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

14.

有美国学者评价威斯特伐利亚和会 在此的外交家们代表着不承认任何上级或公共约束力的独立势力,再没有任何人能说欧洲在宗教、政治或其他方面具有真正意义的统一 。这说明当时(  )

A.王权已摆脱教权控制B.各国主权意识增强C.确立了近代外交体制D.欧洲均势局面形成

15.

托克维尔指出,美国的制度得以长治而稳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大陆开始的各乡镇自治状态,地方分权先于政府集权存在,在独立后维持国家的要求才使得民众自治的权力让渡给联邦政府,而非反过来的政府施舍给民众权力。材料意在说明(  )

A.地方自治是美国政治的重要基石B.中央集权是美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C.联邦体制瓦解了美国地方自治权D.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美国制度不断完善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秦汉至唐代法律与教化简表

朝代

法律教化成果

统治手段

礼法关系

秦代

秦律

严刑峻法

礼法对立

西汉

《九章律》

尊崇儒术,以经注律

德主刑辅,霸王道杂之,礼法融合

魏晋南北朝

《唐律疏议》

设律博士,推动律令儒家化

律令儒家化

唐代

《大唐开元礼》

以礼入律,法律儒家化

礼法结合成型

材料二

宋元明清时期法律与教化简表

朝代

法律

教化

条目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的《宋刑统》,以唐令为蓝本的《天圣令》

理学确立统治地位,通过授徒、讲学、家训等传播,宋代陕西蓝田吕氏兄弟«吕氏乡约»开创乡约这一基层道德教化组织

整体弃用唐宋法律,司法实践中则广泛援引唐律

——

以唐律为蓝本的«大明律»,开创律例合编体例

乡约宣讲六谕,以«大明律»解释六谕, 乡约开始执行一定的政府治理职能

沿袭«大明律»,制定«大清律例»

乡约延续明朝模式,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引用«大清律例»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两项有关古代中国法律与教化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 (14 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第一个人民海关——东海关
1862年3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烟台开埠。1863年,设立烟台东海关税务司署是长江以北的第一个海关机构。1945 年8月 24 日,胶东民主政府接管东海关,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人民海关。
1946 年4月颁布的《山东省胶东区行政公署暂行关税税率》,是解放区时期东海关执行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税率表,其中规定各类纺织品出口免税,入口税率普遍达 30%至40%,可以作为主食的农产品如 大米、大麦、荞麦……”入口免税,出口税率为 25%到 35%。
另外还有 各种机械及其配件 交通工具及其配件 类目下的 26 个税种均可以免税进口,大部分的工业原料也可以免税进口。
到1949年1月,东海关及其所属分关、所,共有职员315人,其中中共党员168人,比例为53.3%;勤杂人员24名,有5名是中共党员,所占比例为 20.8%;339 名职员与勤杂人员中4名为其他党派成员,其余均为无党无派者。
1945到1949 年,东海关对国民政府时期海关征税工作流程进行了多次改动,1949 年8月颁布《人民东海关港口管理暂行章则》进一步调整进口、出口、转口、退税等流程。在进口方面,要求华籍船只进口时要有人民政府颁发的证书:在出口方面加入了关于统销出口品、管理品的出口要求;在转口与退税方面,货物不再区分土货与洋货均收取转口税和出口税。

——张庭祯《接收与改造:解放区时期的烟台东海关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第一个人民海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15 分)

18.

我国自1954年首部宪法通过、1982 年宪法公布实施以来,宪法不断完善。下列为1988年宪法修正案、1993年宪法修正案、1999 年宪法修正案、2004年宪法修正案修改的部分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1988年宪法修正案

时间:1988412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肯定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

●宪法第十条第四款修改为任何组织成者个人不得侵古。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确立了我国新的土地使用制度。

1993年宪法修正案

时间:1993329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

●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

●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

●将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

1999年宪法修正案

时间:1999315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将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写进宪法序言。

●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修改了我国的农村生产经营制度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2004 年宪法修正案

时间:2004314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在宪法序言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将国家的土地征用制度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我国宪法修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作出合理解读? (14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不同时期的国际法(部分)

时期

国际法部分

区域国际规范时期

古希腊城邦战争条约:承认战争有合法与不合法,保护国家不受侵犯,保护宗教圣地,履行同盟义务被认为是战争的合法理由。

古罗马战争条约:最后通牒、宣战仪式、休战协定。

近代国际法时期

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合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

1899 1907 年海牙和平会议签署《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陆战法规与惯例公约》《日内瓦公约诸原则适用于海战的公约》等一系列战争规制公约。

现代国际冲突法时期

1920年《国际联盟盟约》: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危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1945 年《联合国宪章》: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整理自田大治《论战争对国际法的促进和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战争与国际法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