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1—4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938

一、单选题

1.

周公的长子伯禽就封于鲁国,周成王除了赏赐礼器和名贵之物外,还将所谓的 殷民六族 赐给了鲁国。这些宗族均是曾经的殷商贵族,他们掌握了大量统治国家的专业技术,周王让他们在鲁国宫廷中任职。周成王的这一做法(  )

A.为诸侯争霸埋下了祸端B.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秩序C.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D.加强了周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2.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开展社会制度改革,通过变法先后建立起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制度。这说明各国变法(  )

A.推动了社会转型B.消除了兼并战争C.确立了官僚政治D.促进了华夏认同

3.

秦始皇三十五年,侯生、卢生求仙药不得后逃亡,秦始皇 使御史悉案问诸生 。三十六年,东郡刻石出现咒秦始皇之语,秦始皇 遣御史逐问 。秦二世杀害大将蒙恬,也是 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 。由此可见,秦朝御史(  )

A.具有独立司法权B.担任侍从顾问C.直接受命于皇帝D.位高而权重

4.

公元前115年,汉武帝下诏规定由中央政府机构铸造赤侧钱,郡国政府不能铸造,还规定一枚赤侧钱能兑换五枚郡国五铢钱,且交赋税只能交赤侧钱。两年后,汉武帝再次下诏,彻底禁止了郡国的铸币权,全国统一使用中央政府铸造的三官钱。汉武帝的这些做法(  )

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B.减轻了农民负担C.杜绝了地方官吏腐败D.加强了经济集权

5.

汉乐府诗内容丰富,有表现民众生活悲苦的《病妇行》,有控诉战争残酷的《战城南》,有追求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有所思》,还有鞭挞统治阶层荒淫与贪婪的《相逢行》。由此可见,汉代乐府诗(  )

A.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特点B.真实反映了汉朝的历史状况C.缓和了当时社会阶级矛盾D.是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

6.

下面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国家统一B.民族交融C.政权更迭D.北人南迁

7.

唐太宗曾对侍臣们说: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下列举措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

A.文德治国,尊孔崇儒B.礼贤下士,虚怀纳谏C.大兴文治,改革吏治D.休养生息,不夺农时

8.

公元698年,粟末 竭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自称 震国王 。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 渤海郡王 ,并加授忽汗州都督,遂以 渤海国 为号。"其王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至是遂为海东盛国。这说明唐朝(  )

A.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B.完成了国家的统一C.加强了与东北地区的联系D.多元一体的民族观

9.

雁塔题名 始于唐代,是指考中的状元进士齐集长安大雁塔题名,以资纪念,这是非常荣耀的事。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赋诗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一时成为佳话。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营造了读书进取的社会风气B.选拔标准异常严苛C.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创新D.成为选官主要途径

10.

唐朝最初的宰相就是三省长官,政事堂形成后,皇帝不断派遣一些代表参与其中,宰相的数量开始增加,其官职称号也非常复杂,有参知政事、平章政事、同掌机务等,最多时名号竟然多达40多个。这表明唐朝(  )

A.政事堂议政制度遭到破坏B.君相矛盾解决C.政府的治理能力不断下降D.相权趋于弱化

11.

唐朝文献记载了许多来自异域的船只,如:蛮舶《旧唐书.卢钧列传》、西域舶《旧唐书.李勉列传》、南海舶《唐国史补》、狮子国舶《唐国史补》、昆仑舶(《新唐书.王琳列传》、波斯舶《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由此可知,唐朝(  )

A.海外贸易居于主导地位B.帝国统治疆域辽阔C.对外经济贸易交流广泛D.崇外社会风气盛行

12.

宋代发运使是国家财计系统中最重要的职官之一,事关京师供给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主要负责漕运及监管茶盐、赈灾、按察地方,与转运使并无隶属关系。由此可见,发运使的设置(  )

A.促进了商品经济B.加强了中央集权C.大大削弱了相权D.导致北宋积贫积弱

13.

金朝皇帝海陵王受儒家文化影响,素爱莲花,但他在宫中载种的200株莲花都没能成活,丞相说: 并非栽种者无能,而是由于上都(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天气寒冷不宜种莲花。 海陵王借此下诏迁都燕京(今北京),改名中都。此后, 一改女真旧俗,皆习汉风 。由此可见,海陵王迁都(  )

A.加速了金朝封建化进程B.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C.消除了南北文化的隔阂D.推动了北京城市建设

14.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据此可知元朝边疆管理(  )

A.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B.消弭了中央与边疆的矛盾C.沿袭了唐代的管理体制D.提高了地方行政管理效率

15.

下表是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统计情况,这一数据变化反映出(  )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

2080

40%

3120

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5500

655%

2900

345%

A.阶层流动明显增强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北方管理能力较差D.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16.

北宋欧阳修在《论逐路取人札子》中上奏: 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而惟材是择。 这说明北宋(  )

A.国家对社会控制较松弛B.更重视家庭门第观念C.科举考试向全社会开放D.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是以诸子百家的学术文化为载体。诸子百家通过不同的角度、方法和途径对文化进行重建、形成不同的文化转型模式。礼乐文化精神向理性和人(民)本文化精神的转变.是先秦诸子学术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潘俊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新现象。(4分)
(3)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先秦人(民)本文化的内容。(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摘编自《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摘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西汉的组织者承袭了秦朝所遗下宽阔而又均匀的基层,而且以灵活的手腕避免前代的过于极端。他们所采取的政策,基本上是进三步,退两步,以几十年的经营,构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而成为中国整个帝制的楷模。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并指出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的制度名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构建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措施并进行简要评价。(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宋代(960—1279年)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造就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成就。它不仅拥有丰富卓越的文化成果、叹为观止的思想成就,更拥有充满活力的经济以及生机勃勃的都市文化。有学者认为,宋代整体社会经济引人瞩目地发展可被喻为中国历史上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首次启动。转变的可能首先来自于宋代经济的强大与活跃。两宋在历史上虽然一直被称为积贫积弱,但仔细考究之下,我们发现这种说法其实是个美丽的误会。

——摘编自厉文君《宋代经济开发与社会转型考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就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面分别是唐朝(741年)和元朝(1321—1323年)时期的地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个时期管理边疆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时期边疆治理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其影响。(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