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省三明市教研联盟校高三上学期半期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前5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554

一、单选题

1.

《史记·商君列传》中说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 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贵,无所芬华 。商鞅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废除贵族的等级爵制B.破坏宗法血缘的关系C.抑制宗族贵族的势力D.扩大政府的人才来源

2.

2016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的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等。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治理B.西汉政府保护丝绸之路畅通C.中原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D.西汉时中原开始与西域交往

3.

下表是通过《全唐诗》对唐朝时令节日中民众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活动的统计。这反映了(  )

节日

重阳节

端午节

寒食节

清明节

体育活动

登高

竞渡

投壶

斗鸡 秋千 蹴鞠

踏青  击鞠

拔河 踏青 放风筝 蹴鞠

马术  斗鸡  射柳

A.诗人热爱体育活动B.唐朝国力强盛C.体育活动融入民间D.全民参与健身

4.

宋太祖时期,建立了由中书、枢密院 对持大柄 的二府制度。中书 为宰相治事之所 ,枢密院掌 天下兵籍 。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  )

A.事权分化,皇权加强B.军权独立,形成割据C.军政统一,效率提升D.吸取教训,重文轻武

5.

唐朝服饰多崇尚浓艳鲜丽之色,宋朝服饰却崇尚简洁、质朴,形成淡雅恬静的着装风格。如袁采在《世范》中讲: 惟务洁净,不可异众。 唐宋服饰风格的变化反映了(  )

A.市民文化的影响B.儒家正统思想的强化C.社会阶层的固化D.佛道思想的影响扩大

6.

榷场是宋代在边境地区设立的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场所。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有辽国商人到未设榷场的瀛州进行贩易,被当地百姓发觉,因此被勒索了大量钱财后方得免除报官。这反映出,宋代(  )

A.边境贸易管理严格B.百姓排斥榷场贸易C.商业税收受到重视D.边境走私得到遏制

7.

明洪武十年设中央机构通政使司,掌收内外一切奏章、封驳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 出纳王命,为朝廷之喉舌;宣达下情,广朝廷之聪明,于政体关系最重也。 该机构的设立旨在(  )

A.填补废除丞相后的权力真空B.奠定监察制度设立的民意基础C.加强皇帝对国家事务的掌控D.建立制约内阁权力的重要机构

8.

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认为, 彼其贸易往来,籴谷他处以有余济不足,皆小民生养所需,不可因刖而废屦者也。不若明开市舶之禁,收其权而归之上,有所予而有所夺,则民之冒死越贩者,固将不禁而自止 。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合理引导来华外商的行为B.支持和发展私人海外贸易C.设官方机构管理对外贸易D.开海贸易以促进国计民生

9.

《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 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 材料中所涉及的战争(  )

A.成为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推动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正式启动D.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0.

1833年,林则徐上书,要求币制改革,设想有:一、不对洋钱进行硬性的定价,在使用洋钱的问题上,最好在民便之中稍加限制;二、让洋钱继续在国内流通;三、应对洋钱最好的方法是自铸银钱。这些设想客观上(  )

A.扭转了 银贵钱贱 现象B.赞成用强制手段禁止洋钱使用C.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D.顺应当时中国商品市场的要求

11.

在《资政新篇》一书中,洪仁玕简略地介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国强兵的情况,主张太平天国不要再走传统的老路。在发展生产方面,要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发展交通,开采矿藏,立邮局,办报纸,设医院等等。这说明(  )

A.农民阶级局限性发生转变B.西学东渐进一步发展深化C.开明政策得到了广泛实践D.太平天国运动的蓬勃发展

12.

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不仅一部分洋务派承认了维新之必要,连一部分顽固派也开始接受了洋务运动的东西。材料意在说明甲午战争(  )

A.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B.加深了中国社会的民族危机C.弥合了各救国方案间的分歧D.动摇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13.

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兴起的,从 洋务教育 戊戌教育 ,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但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被时人戏为 失业教育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B.政府支持力度不够C.缺乏相应社会环境D.学习西方层次过浅

14.

如表是关于义和团运动的相关表述,据此可知 (  )

义和团在北京前门点火焚烧洋货铺和洋药店,结果火势蔓延,烧掉了附近的商铺和民居

李希圣的日记1900

年任职在北京刑部

义和团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

劳乃宣负责剿杀义和团的官员

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

晚清大臣刚毅记载

义和团运动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情绪和怒火的非理性的爆发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A.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B.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C.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D.历史叙述取决于时代的变化

15.

1906年,清政府刚宣布 预备立宪 ,各地宪政团体就纷纷成立,不久爆发了国会请愿运动。咨议局和资政院成立后,请愿运动势头越来越大。一时间,报纸杂志上批评清政府 预备立宪 名不副实,要求拿出实际行动的言论不绝于耳。这说明(  )

A.社会舆论左右政局变化B.宪政改革遭到民众反对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D.民主政治成为大势所趋

16.

《新青年》发行初期设有专门发行人员或委派专人承担具体发行事务。杂志不但定价低廉(每册零售价2角),而且实行订购半年(6册)1元、全年(12册)2元的折扣。为回应读者的再版要求,还推出了前5卷的合订本,采取 五卷合卖 的捆绑销售策略。由此推知,新文化运动(  )

A.使革命思潮受到民众欢迎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注重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D.得到了爱国资本家的赞助

二、开放性试题

17.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关问题。(12分)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答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树圈之所生。复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请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一角度阐释《颜氏家训》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三、材料阅读

18.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英国遣使来华,清朝皇帝的回信)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摘编自《清仁宗实录》

材料二
以下是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的 礼单 和中国回赠给英国的 礼单 。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英国的土特产若干。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摘编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材料三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使者,未之前闻。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

——摘编自林则徐谪戍伊犁途中致友人的信函

(1)阅读材料一,指出在发展两国关系方面,中国皇帝回信与英方要求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材料二中 两张礼单 中的礼品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个国家有怎样的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则徐的信关注到什么问题。以此为视角,结合学所阐述林则徐、魏源揭开 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 的序幕。(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从春秋战国起,直至明清之际,海贝一直作为云南主要的法定货币。据中外史书记载,南亚和东南亚一带不仅盛产海贝,而且长期以海贝作为货币使用。在长期使用海贝的过程中,东南亚、南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贝币市场,这个市场就是云商海贝的供给地。明清交替之际,欧洲殖民者将印度洋的海贝经欧洲运到同样使用海贝为货币的西非,先是用海贝交换当地的奴隶,后来交换当地的棕榈油,从而导致印度洋海贝供不应求。当孟加拉湾的贝币价格直上云霄之时,云南的贝币相对白银和铜钱而言实际是在贬值,因此海贝输入云南不再有利可图,在云南流通了两千多年的贝币因不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完全卸去了作为货币的社会功能。

——据杨斌《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云南贝币使用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云南贝币体系瓦解的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