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历史试题(纲要上+纲要下前5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8 浏览数:577

一、单选题

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到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乞亲其亲,各子其子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阶级分化产生并日益明显B.宗法观念影响家天下政权C.权贵阶层垄断了国家权力D.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2.

秦王朝建立至汉武帝初年,铁器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制作的铁器物美价廉。而在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官府制造生产的铁器农具,质量不佳且价格较高,妨碍农事。这说明(  )

A.盐铁官营不利于百姓生活B.适当竞争有助于经济发展C.垄断专营易引发官商勾结D.官营工匠的技术水平不高

3.

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 该诗反映了(  )

A.租调制下商品经济的发展B.两税法实施后存在的弊端C.租庸调制推动政令的实行D.贞观之治隐含不稳定因素

4.

975年,宋太祖下诏: 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 据此可知,该制度实施(  )

A.维护了大一统的社会秩序B.使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导致了 三冗两积 局面D.有助于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5.

有学者指出: 元代是犬牙相入原则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时期,无论是作为高层政区的行省,还是降为统县政区的路,犬牙相入的原则都走向了极端,最能体现犬牙相入原则极端化的实例是行省的划界。 该学者意在说明元代(  )

图1

——地图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A.行省制度推动元朝疆域的扩大B.行省制度是元朝极端统治的产物C.犬牙相入易埋下分裂割据隐患D.犬牙相入原则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6.

明代,中外科技交流是由民间推动的,是自下而上并得到朝廷鼓励的。而清初,与西方传教士的科技交往仅限于朝廷,拥有技艺的西方传教士成为天朝大国太平盛世的装饰品,甚至认为西学源于中学。这一现象表明(  )

A.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的态度B.皇权不断加强的总体趋势C.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决定作用D.明清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

7.

随着长江航运的大规模开发和南京、九江、汉口、牛庄、登州、天津等通商口岸的开放,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中外贸易中心,形成了以上海为枢纽的航运体系。这说明(  )

A.开放不利于广州的近代化进程B.地理位置决定了城市发展水平C.航运业是近代城市发展的支柱D.列强侵略改变了城市发展格局

8.

重庆市渝中区二府衙街有一栋灰色外墙的小楼(如图2),是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1926年2月,中共重庆地委正式成立,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管理四川省的党组织,是全川革命运动的核心。据此可知,该机构的成立(  )

图2

A.说明重庆已经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地区B.得益于重庆的军阀已被打倒,革命阻力变小
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组织和推动D.证明了北伐胜利进军对重庆革命的积极影响

9.

1940年3月6日,毛泽东提出: 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实践表明,实行 三三制 (  )

A.容易导致党丧失领导权B.遵循中国历史前人经验C.削弱了边区的政权建设D.加强并改善了党的领导

10.

回归祖国以来的20多年,是澳门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也是澳门同胞共享伟大祖国尊严和荣耀感最强的时期。这主要得益于(  )

A.一国两制 方针的全面贯彻B.港珠澳大桥对经贸往来的推动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D.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积极作为

11.

1935年,在两河流域西北部的玛里王国遗址出土了约两万件楔形文泥板,从中可见比古希腊早一千多年的玛里王国实行由资深者组成议事会来决定重大事务的集体决策机制,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十分相似。材料反映出(  )

A.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源头在玛里王国B.文明统一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C.欧亚文明之间的联系可能早已有之D.氏族形态的民主是历史的普遍现象

12.

公元2—3世纪,罗马奴隶主为了保证足够的劳动人手,把大田庄分成小块土地,逐渐把部分奴隶固着在小块土地上,让他们自己经营,向他们征取一部分收成,准许有自己的家室,他们随土地出售而转移。同时期,日耳曼氏族贵族把战俘变为奴隶,并非实行古典式的奴隶占有制,奴隶每人都有自己的一所房屋和一个家庭;此外,氏族贵族拥有很多亲兵,亲兵效忠首领,首领给养亲兵。据此可以推断(  )

A.上古欧洲已由奴隶社会转型至封建社会B.西欧封建社会诞生于罗马帝国的废墟上C.西欧奴隶社会时期产生了封君封臣制度D.西欧封建制度植根于罗马和日耳曼因素

13.

1776年《独立宣言》宣布: 当一个政府恶贯满盈、倒行逆流、一贯地奉行着那一个目标,显然是企图把人民抑压在绝对专制主义的淫威之下时,人民就有这种权利和义务来推翻那样的政府。 1789年《人权宣言》宣告: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休、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与上述宣言所体现的政治思想理念最接近的思想家是(  )

A.亚当·斯密B.卢梭C.伏尔泰D.康徳

14.

1820至1870年仅50年的时间内,亚洲GDP在世界总份额中的比例突降20个百分点,从59.2%跌至38.3%,相反欧美国家则从50年前的34.3%上升到55.5%。按人均GDP计算,1870年时,西欧人均财富占有率是亚洲人的4倍,亚洲人变成了欧洲人眼中的 病夫 。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工业革命开启了大裂变的新时代B.工业革命加速了生产力的大发展C.世界经济的中心逐步转移到欧洲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5.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提道: 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从而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 马克思旨在(  )

A.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方向B.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依据C.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D.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秘密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明末清初,由于长期的战争,重庆地区人口稀少,满目箫条,经济和社会遭到空前的破坏。广大农民不仅要承担规定缴纳的租赋,还要承担起过正赋数倍的加派、杂税和力役。为了恢复重庆经济,清王朝实行了一系列鼓励移民的措施……乾嘉年间的重庆人绝大多数是移民的后裔。据巴县档案记载,乾隆三十八年重庆定远厢共有300户,其中从事工商业的占208户。同时,大规棋移民也导致了重庆地区人口的迅速膨胀……1810年到1850年,重庆城市人口从5万增加列20万人。移民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摘编自李东芝《近代重庆城市经济近代化研究(1876—1949)》

材料二
重庆商业中心形成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时期,因而就不能不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征。重庆商业中心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以1891年强迫重庆开埠为标志, 商埠且因外人的强迫而开放,商人的地位便完全被动 。商业投机是指利用或操纵市场,通过囤积居奇、贱买贵卖等手段而牟取暴利的商业活动。投机商人预测某种商品价格或黄金、外汇、有价证券将要上涨或下跌,以少量押金大量买进或卖出,等价格涨跌时就卖出或买进,从差价中牟取暴利。在重庆开埠后的很长时间里,商会和同业公会管市场,政府放任自流。

——摘编自周勇《重庆通史》

材料三
1983年2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扯准,重庆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大城市。在改革试点中,重庆实行计划单列,并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扩大了重庆管理经济社会的自主权,突出了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重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以直接向中央申请立项,自身的财力也得以增强。在此基础上,重庆市提倡按经济规律办事,引入市场机制,增强了企业和社会经济活力,这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和实践发展逻辑是一致的。

——摘编自袁仁景《改革开放——重庆发展的灵大历史机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末清初重庆的社会经济状况,并分析清朝鼓励移民对重庆经济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概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重庆商业的特征。(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 ,分析重庆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中国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一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十分悠久,无论是从明代 东学西渐 西学东渐 中学西传 的并行,还是到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始终是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输入与输出相随相伴的历史。

——摘自刘燕凌《冲突与融合: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

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围绕 中西文化 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2分)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50年,埃及服饰的发展相对稳定。一般来说,埃及人会穿一种短裙申提(schenti,最初仅供法老穿用),这种服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仅限上层阶级穿用。服饰的布料多采用亚麻纤维,由于亚麻织物凉爽、轻便,适合埃及的气侯。各神殿中的祭司浮雕形象在或长或短的申提外面常穿一件三角形或金字塔形的国裙;伊西斯神殿中的托勒密二世浮雕头裁王冠,王冠的圆柱形基座后部向上延伸,托起了两个花冠,红色花冠代表下埃及,上部的白色花冠代表上埃及,基座和两个花冠三者共同构成一个王冠的整体。

——摘自梅利莎·利文顿编著,宋炀译《世界服饰史图典·古代到19世纪的时尚》

材料二
15世纪以来,服饰时尚的领导者集中在日益辉煌的欧洲宫廷,包括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寻国。欧洲男性服饰凸显肌肉发达、肩膀宽大,女性服饰呈现丰胸、细腰、矮小、圆臀特点,这种造型观念是基于人体解剖学制衣的理念,摆脱了哥特的直线型风格。男女服饰面料都比较豪华,女士往往还佩戴华丽的珠宝首饰。欧洲人对服装的迷恋还体现在服装类书籍的发展之中,仅1560年至1601年间,意大利、法国、佛兰德斯和德国就出版了十几本服装类书籍,这些书籍是木版画作品集和雕版印刷品,其中有很 欧洲的服饰,也有一些涉及近东,非洲甚至新大陆地区的服装。

——摘编自黄士龙《中西服饰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埃及服饰文化所体现的文明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以来欧洲服饰发展的趋势,并简析其原因。(11分)
(3)综合以上信息,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服饰文化的认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