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贵州省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贵州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283

一、单选题

1.

唐太宗认为隋文帝虽然勤政,但事事独断,虽劳心劳力,但处理事情不见得合理,且隋文帝也不善于纳谏。鉴于此,唐太宗(  )

A.完善门下省审议封驳机制B.增加中央的监察机构设置C.将全国划分为十个监察区D.让参知政事分享宰相权力

2.

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英属北美的13个殖民地大体有如下三类(如表1所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表1

殖民地

特点

罗德岛和康涅狄格

公司殖民地及宪章殖民地,享有完全自治权

宾夕法尼亚、特拉华、马里兰

属于英国传统贵族家族的私人殖民地,由他们指定总督

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纽约、新泽西、马萨诸塞、新罕布什尔

皇家殖民地,虽由英王派遣总督治理,但日常事务由当地选举议会处理

A.英国民主化推动了殖民扩张B.美国独立符合资产阶级要求C.英属北美享有充分的自治权D.美国具有一定的代议制传统

3.

严复在《天演论》的第八篇导言中写道: 且既欲其民和其智力以与其外争矣,则其民必不可互争以弱也……取一国之公是公非,以制其刑与礼,使民各识其封疆畛畔,毋相侵夺,而太平之治以基。 据此可知,严复编译《天演论》意在(  )

A.探索西书翻译的方法B.唤醒人们的救亡意识C.推动进化理论的普及D.促进中华文化的西传

4.

19世纪初,随着英国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 此时想做官的多是庸碌无能之辈,能进到政府里做官的人大概都同大臣有关系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政党分肥制弊端突出B.议会君主制度尚不完善C.公民的政治素质较低D.文官集团垄断政府权力

5.

2008年,上海浦东新区试点公务员聘任制改革,公开招聘城市规划、金融规划等6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并对聘任人员采用协议工资制,薪资待遇明显高于普通公务员。这一改革(  )

A.标志着公务员聘任制的建立B.使公务员待遇得到普遍提高C.适应了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D.提高了公务员岗位的吸引力

6.

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宣扬君权神授,但反对者们则多次援引《大宪章》来挑战他们的权威,这些反对者主张《大宪章)承认和保护每个英国人的自由。据此推知,《大宪章》的出台(  )

A.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B.为君主立宪制提供了法理依据C.使斯图亚特王朝丧失了合法性D.调整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7.

图1为晁德仁于1981年创作的宣传画。该宣传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图1

A.提升了青年人的科学素养B.旨在纠正经济建设的流弊C.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D.适应了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8.

图2所示为新疆吐鲁番的 交河故城 遗址(汉代车师国都城)《汉书·西域传》记载,西汉经营西域的五十多年之间,与匈奴右部在交河地区就有5次大规模争夺,史称 五争车师 。由此可见,车师古国(  )

图2

A.遭到匈奴侵略而灭亡B.成为丝绸之路的枢纽C.见证了西域民族交融D.是西域都护的驻扎地

9.

表2所示为在国际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日内瓦公约》的发展变化。表中信息可作为例证说明,近代以来(  )

表2

版次

主要内容

备注

第一版(1864

成立战时人道主义援助的永久救助机构国际红十字会

第一批只有12个国家签约,集中于欧洲

第二版

改善战地军医条件

——

第三版

签约国需保证战俘权益

——

第四版

禁止在战区蓄意或无差别攻击平民与民用建筑,攻击部队必须采用预防和预警措施,尽可能地保护平民生命与财产

由联合国发起,截至2022年年初有173个国家赞成,但美国、以色列、印度等国仍未签署

A.西方外交制度的示范效应B.欧洲民族意识的率先觉醒C.联合国所发挥的协调作用D.国际法的发展进程和局限

10.

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发表讲话,表示: 和平是我们最大的共同利益,也是各国人民最大的共同期盼。我们要做地区和平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携手应对威胁破坏和平的各种负面因素。 这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外交(  )

A.侧重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坚持区域一体化方向C.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活动D.凸显大国智慧和担当

11.

1931年9月,英国宣布停止英镑自由兑换黄金的政策,放弃金本位制,英镑因此大幅度贬值;同年,日本也放弃了金本位制;不久后,德美等国也纷纷宣布放弃金本位制,使本币大幅贬值。这些举动(  )

A.导致英国失去金融霸权B.旨在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C.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影响D.使黄金丧失了世界货币的地位

12.

自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推行两税法以来,国家财政体制也由统收统支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划分收入,中央对地方收支实行定额管理。据此可知,两税法的推行(  )

A.强化了中央集权B.助长了地方割据C.减轻了农民负担D.引发了藩镇叛乱

13.

图3为某学者所做的1776~1910年清代人口平均关税统计图(单位:两/年)图中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了 (  )
注:常税一般指国货出口关税,洋税一般指洋货进口关税。

A.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B.晚清外贸逆差的扩大C.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恶果D.列强资本输出的剧增

14.

唐朝后期,黄河流域逃户现象严重,户籍制度名存实亡;相较于唐朝前期,不仅中央及地方政府缺乏整顿户籍的强力举措,而且官吏大都对户籍整理工作表现出缺少责任心的态度。这些现象出现的制度背景在于(  )

A.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瓦解B.官员选拔侧重诗词歌赋C.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D.乡里制和保甲法的实施

15.

东汉经学家何休注《公羊春秋》曾道: 一里八十户……其有辩护伉健者,为里正。 由此可知,秦汉基层组织(  )

A.承担察举贤良之责B.受到政府严格管理C.充当儒学传播先锋D.具有一定自治特征

16.

在20世纪90年代的瑞典等北欧国家,失业职工所领取的津贴可以达到失业前工资的80%~90%(可连续领取300天),此外,若是因疾病、伤残等失业,还有其他津贴可领。经济不景气时,这些国家常出现部分民众主动选择失业的现象。这说明,当时的北欧国家(  )

A.高福利政策存在一定弊端B.民众普遍缺乏劳动积极性C.高新科技取代了人力劳动D.经济危机加剧了失业问题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汉初,郡国自由铸钱。文帝时, 盗铸如云而起,弃市之罪又不足以禁矣! 当时币制混乱、物价上涨,商品交换受阻。汉景帝时,一些贵族官僚、富商大贾凭借操持造币之权,富可敌国。吴王刘濞挑起七国之乱时曾说: 寡人金钱在天下者往往而有,非必取于吴,诸王日夜用之不能尽。 其经济势力由此可见一斑。
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下令宣布把铸币大权收归中央,并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由水衡都尉的下属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造五铢钱。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批量生产的模具)。当时新铸的五铢钱(也称 上林钱 三官钱")重如其名,质量很高,且便于流通,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时期币制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时期币制改革的经济影响。(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北宋由于田制不立, 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 。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占田极少的自耕农户或沦为佃农,或涌入城市成为流民。北宋政府规定,农村占田20亩以下的五等户、城市家财50贯以下者为 贫下之民 ,灾害的检视、赋税的免除到劳役的征发皆以此为准。除了传统的常平仓等救荒措施外,北宋先后出台济贫的法律,并设立福田院和居养院等机构,收养老病贫乏不能自存者。新兴的富民阶层也在地方设立经常性的机构,赈济邻里、兴教助学等。但纵观整个北宋,民间救济的地位和效果都难以和政府相提并论。

——摘编自张文《论两宋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脉络》

材料二
在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的英国(英格兰),贫困流浪人口逐年增加,其中一部分成为前工业时代的廉价劳动力,其余则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随着英国宗教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新教徒们认为贫穷是懒惰造成的,是可耻的;他们认定只有辛勤工作才能创作财富。1495年,英国颁布第一项关于贫困的法令,规定健壮的流浪穷人一旦被捕则须罚监禁数日,其间只供应水和面包,之后则强制遣返至出生地;如再次被捕则加重惩罚,甚至要遭受鞭刑;儿童流浪者必须充当学徒至成年。部分英国人文主义者则强调贫穷的社会因素,他们推动了英国议会济贫观念的转向。1572年,英国出台济贫法令,强调为健壮的流浪穷人提供工作;1598年,英国设立了贫民监督官办公处,负责征收济贫税和为健康的穷人提供工作。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宋济贫事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都铎王朝时期英国政府对贫民态度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英济贫活动的启示。(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与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的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并且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在迂回中奋力前进。

——摘编自焦铮铮《中国近代对政治制度的探索》

结合所学知识,对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革 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527—565年),拜占庭帝国经济昌盛、文化繁荣。查士丁尼命人组织了一个由10名法学家组成的委员会,搜集、整理罗马帝国所遗留下来的各种法律法令,并根据现实需要进行增删、修订,最终编纂成一部汇编式法典,被人们统称为《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学说汇纂》《法学阶梯》《新律》四部分)。人们一般以《查士丁尼法典》作为这部民法大全的代称。《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巨大,近代西欧多数国家在制定法令时都将该法典作为参考。

——摘编自周晓菲《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法典》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至18世纪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和启蒙思想运动,其中卢梭的政治学说和法律思想影响最大。法国大革命为《拿破仑法典》的制定清除了制度上的障碍。《人权宣言》宣扬的自由和民主,对于其后法国的每一部法典的制定几乎都有影响。《拿破仑法典》把《人权宣言》关于权利保障的部分移植到了民法领域。《人权宣言》提出的法律至上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民法典的制定进程。拿破仑·波拿巴凭借铁腕统治稳定了法国国内的不安定局面。他极力推动法典化的建设,尤其是民法典的建设,并亲自任命民法典起草委员、参加法典条文的审议讨论会。《拿破仑法典》试图将更多的法律原则写入法典,由此,这部民法典的多个法律规定具有宪法方面的指导性意义,还有一些法律原则至今仍适用于法律的各个领域。

——摘编自谢斌《论<拿破仑法典>的渊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编纂完成的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并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查土丁尼《民法大全》和《法国民法典》得以编撰的相同的有利条件。(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