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教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8 浏览数:759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政治,是以宗法制度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而宗法中的 亲亲 ,是维系封建政治的精神纽带。封建政治的崩坏,首先是由王室与诸侯之间的这种精神纽带的解纽而开始的 。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分封制是宗法制维系的基础C.宗法关系决定政局的稳乱D.血缘关系亲疏影响政治秩序

2.

据史料记载,战国后期,东方的齐国多为八口之家;中原地区的魏国则多为五口之家;西方的秦国平均每个家庭为4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各国(  )

A.宗法关系的强弱B.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C.社会转型的深度D.铁犁牛耕普及的广度

3.

秦朝初年,全国各地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保存了许多特征各异的地域文化,主要有秦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三晋文化以及百越文化。这客观上(  )

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B.促进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C.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D.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4.

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 异姓(王)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王)袭是迹而动,既有征矣,其势尽又复然,殃祸之变,未知所移 。汉文帝接受贾谊 众建诸侯少其力 的建议,遂将齐一分为七,淮南一分为三。汉文帝的这一做法(  )

A.加速了国家统一进程B.激化了王国与朝廷矛盾C.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D.剥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5.

唐代题画诗兴起,首创了诗书画融为一体的新形式,不少诗人既是书法家又是画家,他们的作品将诗歌、绘画、书法三种形象在单幅艺术作品中巧妙结合,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超越了文字和形象的简单搭配。唐代这一新形式(  )

A.满足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B.吸收了传统文人画的创作特点C.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D.体现了审美与文化价值的统一

6.

宋人徐守信有诗言: 遥望南庄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 南庄北宅眼前花,好儿好女莫谩夸。我若一朝身死后,又属张三李四家。 导致宋代这种状况出现的重要因素是(  )

A.抑商政策弱化B.均田制遭到了破坏C.土地政策调整D.农业生产利润下降

7.

明代实行路引制度,规定百里之内,农民可以自由通行;百里之外必须交验路引。政府在交通要冲设立巡检司,专门负责盘查路人,如无路引而又外出百里以上,即擒拿送官府惩治。据此可知,明代的路引制度(  )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C.阻碍了社会阶层流动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8.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鲜君》中指出, 治天下者惟君,乱天下者惟君。治乱非他人所能为也,君也。小人乱天下,用小人者谁也? 海内百亿万之生民,握于一人之手,抚之则安居,置之则死亡。天乎君哉?地乎君哉! 唐甄的主张(  )

A.彻底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主流方案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9.

1860年以后,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和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逐渐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力,全国绝大多数督抚都出自湘淮系,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的手中。这一局面的出现(  )

A.完成了军队的西式改革B.便利于国家的直接控制和指挥C.导致了满清王朝的垮台D.致使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10.

1907年7月,袁世凯密奏《请赶紧实行预备立宪谨陈管见十条》,明确指出改革官制首在实行责任内阁。 今日改官制而去内阁制度,是舍其本而末是图 立宪关键,此其先务 。袁世凯主张实行责任内阁意在(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稳固清王朝的统治C.裁汰顽固守旧官员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11.

表1

年份

进口量

出口量

(+)超量

19161920

3398

17509

+14111

19211925

39138

6434

-32704

表1是1916—1925年我国面粉进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千关担)。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局势发生变化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C.国内农业严重衰退D.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12.

图1是1942年徐肖冰拍摄的八路军在延安开荒生产的场景。当时的开荒生产(  )

图1

A.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B.推动了土地革命顺利开展 C.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3.

1945年9月,中国共产党发布了《关于加强军队纪律坚决执行城市政策的指示》,提出了军队在收复城市后要严格执行 城市政策 保护城市工商业,对于接收的企业,凡是属于被敌伪没收的私人企业,一律发还原主,保护其继续经营 。该指示意在(  )

A.尽快恢复和发展民族工商业B.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C.创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D.孤立国民党统治集团

14.

1948年9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首次用 人民民主专政 代替 工农民主专政 。他说: 我们政权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但不仅仅是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 。这一转变(  )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C.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任务完成D.纠正了右倾错误的影响

15.

1964年5月,中共中央在讨论第三个五年计划时,调整了原来把吃、穿、用摆在第一位的计划,而把国防工业放在第一位。毛泽东提出要重视第三线建设, 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是不行的 。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

A.实现了农轻重部门协调发展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增强了民众保家卫国的信心D.优化了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

16.

1990年12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邓小平意在(  )

A.推动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B.实现与世界经济的接轨C.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7.

雅典人在成为公民前,必须到阿革劳罗斯神庙庄严的宣誓: 我决不污辱神圣的武器,我决不在战斗中抛弃伙伴,我将独自或与众捍卫一切神圣的与崇高的事物,我将不是削弱而是扩大祖国的威力与光荣。 这一举措(  )

A.限制了公民权力滥用B.保障了民主政治的运行C.培育了公民参政能力D.增强了公民的城邦意识

18.

罗马继承法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遗嘱继承优先的传统,阿德里亚努斯皇帝一语道出了罗马法把遗嘱继承置于法定继承之先的真谛: 我没办法选择儿子,可我有办法选择继承人。 这反映出罗马继承法(  )

A.尊重公民个人意愿B.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C.注重调解经济纠纷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9.

1521年4月,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沃尔姆斯帝国会议上,面对教皇使节作辩护发言时说: 我不能向教皇屈从,放弃我的信仰,理由是他们错误百出、自相矛盾的情形有如昭昭天日般明显。 这反映出马丁·路德(  )

A.主张摆脱宗教神学束缚B.否定教廷对圣经的解释C.倡导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认为依靠信仰即可得救

20.

1581年,一些伦敦富商在地中海东岸成立了利凡特股份贸易公司,伊丽莎白女王为该公司投资了4万英镑,并向公司颁发贸易专利证书,允许该公司垄断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贸易。英国的这些举措(  )

A.促成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B.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C.确立了英国海上贸易霸主地位D.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21.

表2

英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1820

14

09

10

06

1913

40

26

49

11

表2是1820年和1913年英德美日四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千美元)。
据此可知,四国(  )

A.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B.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C.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22.

1932年,苏联与美国杜邦公司达成价值高达2700万美元的协议,双方约定杜邦将为苏联建设一座年产35万吨的硝酸工厂,并向相关化工厂驻派工程师与化学家,为苏联培养技术专员。该协议的签订表明(  )

A.经济形势影响企业决策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进步C.科技交流不受政治影响D.意识形态决定国家政策

23.

1955年5月15日,苏、美、英、法、奥五国外长在维也纳签订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规定恢复奥地利主权、独立和1938年1月的边界;禁止奥地利与德国合并或缔结任何同盟。对奥和约的签订(  )

A.顺应了多极化发展趋势B.推动了 华约 组织的建立C.缓和了紧张的世界局势D.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基础

24.

据统计,1950—1970年,外国政府、中央银行和私人拥有的美元从84亿美元增加到430亿美元,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则从243亿美元下降到163亿美元。这一变化(  )

A.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B.加速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C.推动了西欧经济迅速崛起D.导致了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李贽以 无畏斗志 开拓精神 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发展人们的 自然之性 ;反对封建等级制,提出 侯王与庶人同等 的平等思想;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对封建理学进行批判。李贽将其异端思想言行置于整个儒教社会制度及正统观念之下,就其思想的社会影响而言,李贽在总体上和本质上是反孔的。

——摘编自王宝峰《李贽尊孔与反孔问题的诠释学意义》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反对法国和欧洲野蛮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崇孔子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认为 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建立于真理之永久基础上的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使中国的征服者,亦为其所征服 。征服者虽可毁坏田园村庄, 可是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抵抗此狂风暴雨,保留至今,使野蛮征服者对此亦须保持尊敬,而以之为政府施政的目标 。他主张 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道德 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 ,因为 中国可算是世界上所知惟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陈群《西方文明有儒学基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反孔思想产生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霍尔巴赫的尊孔主张。(6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受政治资源所限,中国古代中央只能对基层社会实行一种 间接 管理模式。严密的里甲、保甲等乡里制度就是中央将其政治权力渗入到基层社会的主要组织形式,官府通过他们来确保中央对基层社会的严密控制,并抑制其他地方势力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日益壮大的宗族组织与士绅阶层是官府必须面对的挑战。保甲制度事实上很难凌驾于地方权势之上。古代官府在承认宗族等民间组织对地方管理的基础上,尽量将其纳入到保甲制中,在宗族势力较盛的地方设立族正、族甲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就能发挥低层次的社会共同体作用,从而弥补官府在县以下基层社会控制方面留下的空白,并在某种程度上与政府达成一种默契。

——摘编自杨国安《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

材料二
随着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各国不得不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摘编自张海鹏、徐蓝总主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基层治理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基层治理的举措及其意义。(8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29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后,国际银价大幅度下滑,美国白银工业遭受巨大打击,白银利益集团损失惨重。1932年罗斯福为获得国会中白银集团成员的支持,赢得总统选举,同意当选后发展美国白银工业,提升白银价格。1934年6月罗斯福签署了白银国有化法案——《购银法案》,规定美国要在世界市场上大量购买白银,白银在美国国家货币储备中与黄金的比例要提高到1:4;美国购买白银的数额必须维持到通货储备达到既定的平衡量,或每盎司白银市场价格达到1.29美元为止。白银法案出台后,美国政府开始向世界大量收购白银,这极大地提高了世界白银的价格,导致世界银价出现非理性暴涨。

——摘编自李爱《1934年美国白银国有法案与中国白银货币危机探究》

材料二
国际白银暴涨,造成中国货币的升值,产品出口的大幅下降,白银的大量外流,大批工商企业倒闭、失业激增、市场混乱,企业发展面临严重困境。国民政府被迫放弃银本位制度,推行币制改革。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发布《施行法币布告》,对白银进行管制,明确了法币的无限法偿资格。经过法币制度的改革,国民政府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实现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脱钩,彻底结束了白银统治中国货币市场数百年的历史地位。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各方面开支的猛涨,国民政府运用发行纸币弥补财政亏空的手段来支持军费和财政开支的增加,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造成了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摘编自刘斌、张嘉友《近代中国货币本位制度的变迁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购银法案》出台的背景及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世纪世界经济一直被亚洲的生产、竞争力和贸易支配着,亚洲特别是中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位置,欧洲只是在得到了美洲的黄金之后才得以加入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贸易体系。以不平等的条件从事全球贸易才能满足西方的战略利益,并且进一步巩固西方在现代世界体系中的支配地位,就是在全球劳动分工非均衡性分布的基础上,保障西方国家剥削非西方世界,从而形成一种中心——边缘的结构,居于现代世界体系中心区的是占据优势或者支配地位的核心国家,而居于边缘区域的则是广大的亚非拉地区。

——摘编自刘亚、汪漭《经济压力下导与晚清统治危机的加深——论不平等条约主要经济条款的社会政治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