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题(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8 浏览数:199

一、单选题

1.

周代象胥的主要职责体现在 谕言语 协辞命 两个方面 。 谕言语 是指传译周王和四夷国君、使者之间的言辞使双方明白。 协辞命 是指整饬协调四夷之国的辞命(意指辞令)。据此可知,象胥的设置(  )

A.体现官僚政治建立B.有利于民族之间文化沟通C.强化了君主的权力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2.

历史学家根据敦煌文书考证出唐代敦煌县城内建有儒风坊、永宁坊 、修文坊 、定难坊、政教坊、钦贤坊 、怀安坊 、释教坊等,由此可知唐代(  )

A.长安城的坊市规划最早超源于敦煌地区B.除长安城外,也有其他地方实行坊市制
C.所有城市依照坊市制进行规划和管理D.长安城的坊市制对各地城市的规划影响巨大

3.

雍熙二年(985年)宰相李昉之子李宗谔、参知政事吕蒙正的从弟吕蒙亨、盐铁使王明之子王扶均在科考中名入上等,但殿试时,宋太宗认为 势家不宜与孤寒竞进 ,俱罢之,将名次让给寒门子弟。宋太宗这一行为(  )

A.有利于化解阶层固化B.实现势家与寒门平等C.推动南方文化的发展D.体现了选拔的公平性

4.

清代作家刘继庄曾写道: 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看戏者。 作家焦循写道: 郭外务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已久。 这体现了戏曲(  )

A.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B.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领域C.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D.成为民间唯一的娱乐方式

5.

在《张之洞全集》中记载有份电报同时拍发给不同官吏,官吏品级不同,电报却完全相同。在《李鸿章全集》中奏稿、函稿、电稿三类并立,电稿中不细分,无论上行、下行、平行,在格式上皆无甚分别。这实际上反映出电报(  )

A.格式趋于简洁B.在各部门被广泛应用C.得到官员认可D.公文等级差别被淡化

6.

1925年,毛泽东在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中指出,孙中山是 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道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 。 孙中山虽逝,但 革命的三民主义不死 。毛泽东旨在(  )

A.捍卫革命事业的正确方向B.分析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C.全面评价孙中山历史贡献D.强调国民革命的群众基础

7.

观察下表,从总体上看,其揭示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

时间

调整

主要内容

1950

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3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农业隼体化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

1978年以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要不断适应生产力状况D.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8.

下图为著名雕塑家潘鹤于1983年为深圳特区创作的城市雕塑《开荒牛》,这一组城市雕塑如今已经成为深圳的城市文化精神。该雕塑的创作(  )

A.体现了特区开拓创新的精神B.促进了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C.反映了城市体制改革的开始D.为了纪念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9.

1935年,在两河流域西北部的玛里王国遗址出土了约两万件楔形文泥板。从中可见比古希腊早一千多年的玛里王国实行的是由资深者组成的议事会决定重大事务的集体决策机制,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十分类似。据此,下列解释最正确的是(  )

A.古希腊民主制的源头在玛里王国B.考古发现拓展了人们对文明的认识C.欧洲文明的发展深受亚洲文明的影响D.古希腊的成就是其他文明无法比拟的

10.

美籍著名东方学专家希提在他的巨著《阿拉伯通史》中写道: 在八世纪中叶到十三世纪初这一时期,说阿拉伯语的人民,是全世界文化和文明火炬的主要举起者。古代科学和哲学的重新发现、修订增补、承先启后,这些工作都要归功于他们,有了他们的努力,西欧的文艺复兴才有可能。 据此可知,该学者强调文艺复兴(  )

A.发源于伊斯兰文明B.主要内容为科学和哲学C.延续古代文化传统D.得益于阿拉伯人的贡献

11.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 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是指(  )

A.强调个人自由B.重视道德C.多元文化并存D.崇尚科学

12.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许多企业甚至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各国B.资本主义制度发展C.科技与生产的结合紧密D.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13.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这实际上反映了(  )

A.人口减少制约发展B.苏联模式的弊端较严重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人们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14.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普惠各国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B.给世界各国都提供了发展机遇C.使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D.带来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15.

观察下图,其所反映的世界贸易发展情况,应该是在(  )

A.公元1500年之前B.公元1500—1800年C.公元1900年前后D.公元2010年以后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商品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明清城市的奢靡之风,这股风气先由城市传到市镇,再影响到周围的农村。而且奢靡消费风气波及社会下层,使过去官方所确立的身份等级制度崩解。人们对城市的观念亦有改变,不再把城市当成权威所在地而视为畏途。城市文化也在这时有了进步……小说的普及流传是在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家,而且在城市产生了许多有名的戏班。

——摘编自巫仁恕《明清城市民变研究:传统中国城市群众集体行动之分析》

材料二
民国时期,中国城市改造体现在诸多方面:城墙被拆掉,商业利益的重要性超越了传统城墙提供的安全感和威严性;街道被拓宽拉直,并铺设成柏油路,设置照明街灯,植树也成为建设 花园城市 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广场和体育场等新的公共空间开辟,最明显的是,天安门被改造成一个公共广场;图书馆、礼堂、电影院和百货公司等新式建筑物的出现,促进了新形式的人际交往和新型社会关系的出现。

——摘编自周锡瑞《重塑中国城市:城市空间和大众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异同。(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哪些重大变化?(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964年6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东部沿海等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的一部分迁移到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三线以及一、三线中间的二线地区;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藏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

材料二
三线建设带动了近四百万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的职工干部,在 好人好马上三线 的号召下参与到这一战略转移中来,这群人就是 三线人 。三线建设多是在经济薄弱、交通与生活不便的不毛之地开展。其中的生活与工作条件之艰苦是很多从全国各大城市涌来的建设者无法想象的,尤其是第一批到达阵地的建设者,生活条件与工厂建设都是从零起步。在山区建工厂,很多工厂是建在山洞里面,当时的基建设备基本为零,都要靠工人们的双肩去扛、双手去抬、双脚去走。 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的朴实信念完全贯彻到 三线人 的生命历程与生命实践中。

——摘编自谢景慧 吴晓萍《从集体身份到集体记忆:三线人的时空流变研究》

材料三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

——摘编自魏后凯《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对三线建设的总体认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历史分期 表明的是人类在某一时间的活动,并且强调这样的分期不是中立的。人们将时间切割成时期的理由常常来自于某些定义,这些定义强调了人们赋予这些时期的意义与价值。如果我们要思考历史普遍的意义,那么将时间切割成各个时期是有必要的。但是这种切割不是简单地按年代表进行,它应该也体现出过渡、转折的理念,甚至要突出前一时期的社会、价值同后一时期的不同。所以,时期有着特殊的含义;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无论是在它们之间的承接、暂时的连续性,抑或承接过程中所引起的断裂,总之各个时期构成了思考的本质客体。

——【法】 雅克·勒高夫《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进行历史分期并予以说明。(要求:写明分期时间及分期理由,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