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前8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799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研究,良渚文化时期农业有了较大发展,除种稻外,有的地方也种了粟、黍等旱地作物作为补充。家畜中从北方引来了羊,农具中出现了三角形石犁等农具。上述考证可以说明(  )

A.南方成为中华文明核心B.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化C.农耕文明在交融中发展D.中华文化在传承中进步

2.

西周时期,从事地区间贩运贸易的主要是官贾,商货过关时,检查的重点是有无携带违禁品或未交纳市税者。《孟子·梁惠王下》载: 昔者文王之治歧也,……关市讥(同 )而不征。 据此可知,当时 的主要职能是(  )

A.稽查过往商旅B.保证政府收益C.维护官商地位D.抑制商品交换

3.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建立独立的度量衡量词体系,甚至部分大夫也创建了所谓家量,名称各异,如齐国有 豆、区、釜、钟 四量,楚国用 ,魏国用 ,燕国用 等。这些举措,本质上是为了(  )

A.统一量制系统以促进文化交流B.加强经济控制以积蓄自身实力C.规范地方治理以加强中央集权D.推行重农政策以打击富商势力

4.

李福泉教授在《秦无三公九卿制考辨》 一文中曾指出, 三公九卿制 并非秦制,实为汉制,秦代三公九卿制度的说法形成并流传于世,是班固根据司马迁所称 汉承秦制 的原则,将汉代的三公九卿制度推定为秦代的三公九卿而导致的结果。由此可知(  )

A.史书记载需要考古验证B.文献考证只能依据原始史料C.史学研究应摒除主观性D.历史研究应该注重史料互证

5.

东晋南朝时期,虽然北方千万流民南渡,但 自孙吴至陈亡的六个王朝,在长达300年的时间内,江南户籍上的户口几乎完全没有增长 。这一现象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

A.人口统计没有计算白籍B.政府推行土断效果较差C.江南战乱影响经济开发D.世家大族隐匿流亡人口

6.

图1为中国古代文献中 词汇出现频率变化图。对隋唐时期 的频率变化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图1

A.道教佛教盛行冲击儒学地位B.国家统一需要强化思想控制C.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D.社会经济繁荣促进文化交流

7.

入宋以后,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 范仲淹起于吴、欧阳修起于楚、蔡襄起于闽、杜衍起于会稽、余靖起于岭南,皆为一时名臣 ;在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核心人物均为赣、闽士人。这一政治现象折射出当时(  )

A.政治中心渐转南方B.变法局面严峻复杂C.科举选才弊端丛生D.江南经济地位凸显

8.

兰州安宁堡以西至肃州,是河西走廊的核心区域。明朝在此设立卫所制度,实行军事化的管理体制,由陕西行都司统辖。在其东部,则大力扶持藏传佛教,稳定当地藏族部众,积极利用这一地区忠于明朝的 土达 ,让其拥兵管束。明朝此举旨在(  )

A.保障对外交往路线畅通B.促进农耕游牧文明融合C.多措并举加强边疆管理D.控制西藏地区宗教事务

9.

漠河金矿是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洋务企业,其创办者规定 其得金沙合银若干两,除将借款陆续提还 ,除去其他一切开支外, 若有盈余,作为二十成均分……,在厂之人,自总办及员司、夫役等均沾酌赏,计人计功,不得使一人向隅 。这可用于说明(  )

A.国人传统分配观念已被颠覆B.中国企业已引进现代管理模式C.自强求富主张己获民众认同D.重工业发展得到政府高度重视

10.

表1为辛亥革命后四个月内部分独立省份在政权鼎革前后的县官人事变动情况。据此可知(  )

表1

省份

实际县级政区数

知悉最后一任正印官去向的县级政区数

正印官留任的县级政区数

留任比例(%)

独立省份

湖北

63

22

13

591

湖南

57

13

5

385

陕西

84

17

1

59

安徽

53

22

11

500

江苏

63

59

23

390

浙江

71

62

21

339

广东

64

28

9

321

合计

455

223

83

369

A.革命力量发展极不平衡B.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C.旧的官僚体制根深蒂固D.清朝统治基础渐趋瓦解

11.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新者主张国民以爱国为先、为重,视家庭为爱国之障碍,号召 家庭革命 。一些读书人甚而设想 废婚毁家 ,由公产、公育、公养、公恤等社会制度来履行原本由家庭承担的责任。上述思潮的产生表明(  )

A.辛亥革命强化民主共和观念B.五四运动促进民族觉醒C.工业化增强了经济自立能力D.民族危机引发思想震荡

12.

陈独秀在1915年9月发表的《答王庸工》一文中对《新青年》杂志作了 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的定位,1919年1月发表的《除三害》一文却强调 一般国民要有参预政治的觉悟……要有相当的示威运动 。这一变化源于(  )

A.中华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B.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C.工农群众运动的蓬勃兴起D.中国社会性质的深刻变化

13.

有学者研究认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在美国鼓励下采取了 联美制日 的方针。然而美国与英、法、意各国之间的分歧以及日本与英、法之间的秘密协定,导致美国在山东问题上作出让步,进而导致中国外交失败。该学者把中国外交的失败归结于(  )

A.美国谋取世界霸权的野心B.列强之间的利益争夺与妥协C.欧洲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4.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当时,有学者认为: 我国航权之被侵害,成为不平等条约之一部,故谋航权之收回,自须充实国力,求不平等条约全部之废除。如果单就航权一项交涉,决难有济。 由此可见,改订新约运动(  )

A.虽有成效但难获实质性突破B.成功收回了中国的航运主权C.否认了不平等条约的合法性D.反映出国家较强的实力基础

15.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把分散的劳动力组织到生产中学习新的生产技术和交换生产经验。延安南区合作社就是在民办公助下真正为群众谋利益而发展起来的模范,它的业务有二十几种,如组织妇纺、医治疾病、救济灾荒、办民办小学等。此举旨在(  )

A.探索民营经济发展路径B.稳固大后方以支持抗战C.提高基层组织治理能力D.调动各阶层抗日积极性

16.

《初小国语》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使用的教科书,表2为第2册课文主题内容分布情况。据此可知,该教科书的编撰(  )

表2

主题

家庭和学校生活知识

人体及卫生知识

家畜鸟兽知识

生产劳动知识

度量衡和四季四方知识

英雄事迹

数量

25

5

5

6

5

4

占比

50%

10%

10%

12%

10%

8%

A.揭开了近代新式教育改革序幕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C.适应了战争与培养人才的需要D.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从先秦开始,中国的政治统治就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夏商周三代,国家结构实际上为部族结构。部族血缘关系,构成了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因此,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诞生,就具有家国一体化的特征。秦始皇统一后,宗族式的政治结构转变为家族式的政治结构,政治制度也随之转变为 家天下 式的制度。此后历朝历代,虽然屡有更易,但 家天下 的本质始终不改。家与国的统一,表现在政治制度的内容上,就是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表现在传统的政治行为规范上,就是君臣关系、官民关系,都有如父子关系。

——摘编自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与中央政府》

材料二
起初,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都曾出现过 家国同构 。在早期社会,由于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人们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在城邦与家庭之间还没有产生明显的利益冲突。因此,城邦与家庭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变法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移民,氏族血缘关系逐步解体,家庭的政治组织色彩逐渐消退,尤其是在经过几次变法改革后,形成了以财产和地域为政治基础的国家制度,完成了个人从家庭成员到城邦公民的转换,形成了 家国异构 的社会政治结构模式。

——摘编自周靖《家国同构家国异构一中西传统家国关系对法的影响的比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家国同构 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制度性史实,并简析其在封建政治伦理中得以不断强化的思想因素。(7分)
(2)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社会政治结构由 家国同构 转向 家国异构 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西方 家国一体 走向不同的最主要因素。(5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自秦以来,多数朝代的监察机关职责就是监察百官。自中央至地方垂直领导, 具有相对独立性,监察官员摆脱了行政、司法桎梏,被誉为 天子的耳目 。历代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均十分严格,而对监察官员的考核,比一般官员更加严苛,奖优罚劣力度极大。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六条》、唐代的《监察六法》、明代的《宪纲条例》等都是以法律的形式严格规制监察权行使。为使监察机构既发挥应有效能,又要防止监察机构形成社会和地方独立政治势力,皇帝一方面赋予监察官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同时又不得不压低他们的官职品级。

——摘编自巩建萍《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评析及其现代镜鉴》

材料二
孙中山、章太炎等人主张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坚决反对沿用封建监察模式,认为监察官员是对民选的国民大会负责,而不是对君主负责,并主张监察官员应从考试、选举、任命等较为民主的方式中产生。要求监察机构作为政体的一个独立部分,加强对所有政府官员的监察,充分保证监察机制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它的效能。同时,他们吸取了中国古代监察思想的合理成分,反对只依赖议会对政府进行监察,认定建立独立的,有较大权力的监察机制是必要的。

——摘编自马克敏《略论民国时期的监察思想》

(1)据材料一说明统治者为实现监察效能最大化所做的制度设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监察制在汉、唐、明三代发挥 天子耳目 作用的具体史实。(7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监察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那动摇不定的管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

给中间派以1/3的位置,目的在于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940

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也取得了和可能取得了广大的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及其他爱国分子的同意。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

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使他们在工作上作出成绩来。

七届二中全会报告(1949

——摘编自刘佳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策略》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清末民初是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学校教育不断走向近代化。(12分)
材料一

关于近代教育发展的部分研究资料

文献史料

《变法通议·论幼学》、《西学书目表》,《时务报》,1896

北京大学校史馆藏《京师大学堂章程》,18987

《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严复著,1906

北京市档案馆藏《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1907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东方杂志》,1912

南京市档案馆藏《高等师范学校规程》,19138

《上海函授大学招生》广告,《申报》,19258

《英国之大学扩张事业》,《社会教育辅导》,1944

《中国近代经济统计史资料选集》,严中平著,1955

材料二

探究主题

近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因

对近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3分)
(2)参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货料,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选题意义,拟定研究提纲,列出3—4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9分)
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从标题上看应密切联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