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江苏省常州市八校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716

一、单选题

1.

秦始皇相信 五德终始说 ,认为周属于火德,秦朝代周,水克火,秦即水德。于是以水德附会制度,所用旌旗、符节都崇尚代表水德的黑色,黄河也改名 德水 。此举的实质是(  )

A.为新政权寻找合法性B.替皇帝制注入神圣性C.论证王位世袭的正当性D.体现儒家思想的包容性

2.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三公九卿之外,扩充了尚书台,设尚书令(秘书长)、尚书仆射(副秘书长)和尚书(秘书)六名,六尚书又分管六曹,形成了庞大的新中枢机构。这种变化(  )

A.扩充了丞相权力B.加强了君主专制C.削弱了统治基础D.打击了士族地主

3.

我国古代将 亲亲相隐 制度称为 亲亲得相首匿 同居相为隐 等,是法律规定中一种互相隐瞒和包庇的制度,告发被视为不孝不亲和伤情败法的行为,要对其进行惩罚。这表明(  )

A.人伦关系影响法律B.中国古代缺乏成文法C.统治者忽视法律制度建设D.判案依据道德而不是法律

4.

在中国,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  )

A.消除了纷繁复杂的胡汉矛盾B.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C.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D.统一了长期分裂的多民族国家

5.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历史的重要主题。下列反映唐朝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  )

A.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 B.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
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6.

《明律·大诰》规定: 有等贪婪之徒,往往不畏死罪,违旨下乡,动扰于民。今后敢有如此,许民间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壮拿赴京来。 此规定(  )

A.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完备了中央监察制度C.改进了地方行政体制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7.

维新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 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这表明慈禧太后(  )

A.谋求富强同意有限变法B.与光绪帝政治理念一致C.阻挠变法图谋发动政变D.与维新派变法思想相似

8.

1913年初国民党选举获胜后,孙中山指出:本党今即得占优胜地位,第一应研究者,即为政党内阁问题。 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又强调: 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 可为我们模范 。由此可知,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

A.鉴于政党政治受挫的现实B.说明其完全转向社会主义C.抛弃了资产阶级政治立场D.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9.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 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这一规定(  )

A.改变了国统区固有的政治体制B.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D.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

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会议专门印发了《苏联在二三十年代是怎样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经济的》等参考材料,同时指出,我们应该研究日本、西德(联邦德国)、南斯拉夫等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的情况,很好地借鉴他们的经验。由此推断,中央工作会议(  )

A.完成了工作重心的转移B.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C.转变了经济发展的思路D.认可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11.

《尚书》记载: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幸,中失不经(法律规定)”《罗马民法大全》规定: 不得甚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这两则规定都(  )

A.反映重罪轻判的理念B.体现一定的理性色彩C.说明法律的宽松灵活D.违背法律至上的原则

12.

在斯巴达统治者看来,他们的政治体制是绝对平等的,斯巴达公民也自称为 平等的人 。因而,斯巴达的制衡和均衡体系在世界古代史上极为罕见。对此,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陪审员达600人,审各种案件B.监察官由选举产生,可审判国王C.长若会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D.国王垄断军事统帅权,王位不世袭

13.

英国《大宪章》规定: 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判决,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 这一规定体现了(  )

A.剥夺王权的治国理念B.权力分割的立宪思想C.控制权力的法治精神D.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

14.

法国的等级代表会议被称为三级会议,由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市民代表三个等级组成。1302年法王菲力四世在巴黎举行第一次三级会议。这次会议(  )

A.进一步强化王权B.意在维护教会权威C.国王失去征税大权D.大大削弱贵族势力

15.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 德意志 的人,他将整个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语这条线连在一起,使德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上述材料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

A.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的近代化B.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C.加强了德意志国家的中央集权D.影响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16.

工业革命造就了英国一个生机勃勃的新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他们从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 这一要求促进了英国(  )

A.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文官制度的建立D.福利国家的形成

二、材料阅读

17.

分封制是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久远。阅读材料,完(12分)
成要求。
材料一
因为封建制和宗法制是二位一体,被封的都是周天子的亲成,自然起到了 屏藩周室 ,亦即起到了保护王室藩鸳的作用。对诸侯来说,实行封建也是为了维持基础的稳固,所以《左传·文公七年》载乐豫的话说: 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阴矣。
材料二 虽然汉初实行封建制在名义上是仿照周代遗意,但在实质上有很大区别。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所以《隋书·地理志》说 没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那县之制,无改于秦。 这是一点也不错的。

——以上材料均出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推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分封与西周分封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地方制度的演变。(5分)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分封制的评价。(4分)

18.

议会民主制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种主要形式。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5分)
材料一

17—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的重要法案

时间

名称

主要内容

1689

《权利法案》

保证议会的立法权,国王无权废止议会通过的法律

1694

《三年法案》

规定议会是常设性立法机构,至少3年召开一次。

1697

《年金法案》

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

1701

《王位继承法》

国王继承者必须是国教徒;国王未经许可不准出国;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

1832

《改革法令》

废除56个保守的腐败选区,在新兴城市新设40多个选区。

——根据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宪法将全部立法权赋子国会,总统能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不能代替国会立法,但能宣布违宪,不少国会议员也意识到,造成 帝王式总统 的原因从根本上不在于总统过于强大,而在于国会过于虚弱。

——摘编自赵可金《治理美国:国会的角色与模式》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议会斗争取得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斗争的实质。(5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分配,分析美国 国会过于虚弱 的原因。这些反映了美国中央权力机构运转中的什么特点?(8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下的议会民主的认识。(2分)

19.

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和管理具有因时因势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3分)
材料一
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诏令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后来两科逐渐合并为一种,称为 孝廉 。此外 秀才 也是察举的重要科目之一。孝廉重在德行,秀才重在才能。察举以举算为主,考试为辅,考试基本不存在黜落,举荐权掌握在皇帝以下的各级官僚权贵手中。一般没有门路的布农平民,几乎没有被察举的可能性。

——摘编自金铮《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大、小中正将人才分为九等,详记年藉各项,并加评语。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此项制度其实依然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保留了汉代乡举里选的遗意。它的推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使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

——摘编自李雪松《从三国乱世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利与弊》

(1)据材料一,指出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以及它们的区别,井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察举制。(7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的关联,归纳九品中正制在初创时的积极意义。(6分)

20.

为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清朝统治者注意加强各民族间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清代前期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丰富经验和成果,不仅对后世统治者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对于今天我们看待民族问题、管理民族事务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经验。首先,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需要继承与创新。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其面临的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较明朝更为复杂,处理民族事务的任务也更艰巨和繁重,但事实证明清朝在处理民读问题和制定民族政策方面比明朝更稳妥和有效,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统治者善于继承与创新。清建国初便承袭明制,向汉族学习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经验,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民族地区实施了不同的民族政策。在处理民族事务上的创新,成为清朝迅速建立起全国政权和边疆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

——彭白雪《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初探》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清朝在民族问题上的 继承与创新 。(9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清朝民族政策对今天我们处理民族事务的启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