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表1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
有起皆因灭,无睽不暂同
白居易《观幻》
表2
内容
卷次
卷数
神仙
1~55
55
女仙
56~70
15
报应
102~134
33
定数
146~160
神
291~315
25
鬼
316~355
40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赵世超、卫崇文《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
——摘编自何善蒙《“士”的再就业与百家争鸣》
——摘编自王春香《浅谈中国古代人口的变化和人口迁徙》
——摘编自李春光《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三)》
三、开放性试题
表3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提高其爱国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钱穆《国史大纲》
“北宋科举比唐代发展得更为完备、公平,比之明清已走向僵化腐朽的八股科举更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北宋科举是中国科举史上所可能达到的最合理阶段,大批卓有才华的知识分子由此脱颖而出”
金诤《科举制度与
中国文化》
“清代科举制度显然在前几代封建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达到高度成熟的境界。一方面它强调公开的原则;公正的原则;竞争择优的原则,具有客观公正性。另一方面它又始终处于封建皇权的支配之下。这种二律背反的主导原则,使清代科举制度不可能比前朝有更大的作为”
胡果文《清代科举
略论》
“过去曾认为科举制几乎一无是处,现在从事考试工作,有了一些体会,又查了一些资料,感到原来的认识不全面”
杨学为《对科举的
再认识》
——摘编自何忠礼《二十世纪的中国科举制度史研究》
四、材料阅读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