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吉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7 浏览数:631

一、单选题

1.

根据《国语》记载,周武王克商之后,命各地的少数民族 以其方贿来贡 ,甚至东北的肃慎也接受了纳贡的义务,向周天子交纳了一定的箭和弩,通过这样的方式(  )

A.逐步完善了宗法分封体制B.构建起了和谐的民族关系C.强化了对周王的政治认同D.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2.

韩非的说理文明切犀利,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如《备内》指出,大臣能够 劫君弑主 ,经常是利用君主与妻儿的关系得逞的;《亡征》一篇竟然把亡国的征兆分析出四十七种之多。这表明韩非子的主张(  )

A.力图匡正崩坏的伦理秩序B.带有较强的实用主义色彩C.宣扬以法治国的统治策略D.意在总结国家治乱的经验

3.

《秦律》在量刑上根据不同的犯罪情节和认罪情况实行从重从轻原则,教唆类犯罪、集团犯罪、累犯、预谋犯罪往往从重,案发前自首、主动消除犯罪后果者从轻,并且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这表明秦律(  )

A.在法条中渗透一定的理性倾向B.立足于 轻罪重罚 的量刑原则C.推动法律由野蛮逐渐走向文明D.体现出较为明显的 仁政 理念

4.

东汉时期,私人经传讲学之风盛行,是官僚士大夫集团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累世专攻一经的家族,特点是世代相袭,父子相传。这一现象(  )

A.激发起全社会崇经向学的风气B.推动了社会阶层逐步趋于固化C.完善了凭才学入仕的选官制度D.使得儒学的正统地位日趋巩固

5.

从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现的唐前期的户籍残卷来看,唐代的户籍首先详细记录户主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身份。然后就是各类土地的数量、应授田数、已授田数。并且户籍管理十分严格,对于不觉脱漏(户口)者,轻则笞四十,重则徒三年,这表明唐朝前期的户籍制度(  )

A.反映出国家赋税制度的实际需要B.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以普遍推广C.持久性地维护了封建小农经济D.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地方治理体系

6.

北宋初期,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士大夫积极探讨国事,并且 尚风节 ,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庆历四年(公元1046年),天子 开章阁 ,与大臣讲天下事,诏令州县 皆立学 ,一时间书院兴起,讲学之风盛行,这些现象(  )

A.有助于迅速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B.体现出知识分子群体积极变革的意愿C.推动了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D.表明当时皇权受到士大夫阶层的限制

7.

16世纪前后,在东南田地缺少人口稠密的地区,农民对于土地的利用具有了一种综合的和市场联系的多种经营性质。当时有人通过购买沿湖洼芜土地,因地势造为鱼塘和耕地,边角种植蔬菜,综合收入高过单独种植粮食的三倍。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商品经济发展有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B.高产作物引进推动种植业呈现多样化C.城市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小农经济解体D.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8.

有学者认为,缔结《尼布楚条约》后,清朝和俄罗斯基本上是按照两国之间的条约或者章程以对等的方式进行的。除了重大的杀人、劫掠案件之外,两国互相移送对方罪犯给对方边境官员进行惩处。在涉及司法问题上,显示了尊重对方法律的对等精神。材料表明该学者认为《尼布楚条约》(  )

A.完善了清朝的刑事法律体制B.终结了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C.带有一定的近代国际法精神D.解决了中俄的东段边界纠纷

9.

广东的近代化自19世纪60年代有所启动后,一直到80年代前期,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究其原因,从1861年到1884年任期较长的广东督抚基本上都是一些思想保守的满族官员,直到张之洞上任两广总督后,广东的近代化才有了一些新气象。这表明洋务运动(  )

A.受政府的政策导向影响颇多B.遭到了满族官员的一致抵制C.开启了广东省的近代化进程D.改变了清政府满汉官员比例

10.

梁启超回忆,戊戌变法废除八股的诏书颁布后, 愚陋守旧之徒,骤失所业,恨康有为特甚,至有欲聚而殴之者,自是谣诼大兴,亦遍于天下 。这段记述反映出(  )

A.知识分子因不满断送前程而反对变革B.教育制度改革是新旧势力斗争的焦点C.废除科举制加大了维新派变革的阻力D.政治利益的重新分配使变法举步维艰

11.

据调查,1905—1906年,北京市场上的日用杂货只有少部分土产品,多数是来自上海、广东、天津等口岸的进口机制品,种类繁多,常见的生活用品包括火柴、洋灯、钟表、棉布、衣服、毛巾、手帕、洋伞、文具、皮包等。这表明当时的北京地区(  )

A.民众生活受到世界市场影响B.受列强资本输出波及较明显C.对外开放程度位居全国前列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于停滞

12.

1924年孙中山在谈到国民党改组问题时说: 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现有俄国的方法以为模范,虽不能完全效仿其方法,也应效仿其精神,才能学得其成功。 这表明孙中山(  )

A.积极贯彻联俄联共的思想主张B.关注革命政党领导核心的构建C.认真学习苏联的政治经济政策D.已准备集中力量推进北伐战争

13.

1934年,《红色中华》曾记录了江西兴国的一位女工的发言: 以前女人都是被男人管的,现在我们女人都不受男人管理。以前女人话事(赣南方言,说话)也不自由,现在我们女人可以在会场上演说;以前我们女人不能在外面做事,现在我们女人都热烈地参加革命工作。 这表明在当时(  )

A.中国共产党积极构建革命统一战线B.民国时期妇女受西方思想影响较大C.苏维埃政权积极推进苏区社会变革D.国民革命引发了妇女解放的新浪潮

14.

1938年11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确定了 转守为攻、转败为胜 的第二期作战方针,要求各战区 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和消耗敌人。策应敌后方之游击战,加强敌后方之控制与袭扰,化敌后方为前方 。这反映了当时的国民政府(  )

A.对于抗战形势估计过于乐观B.根据战场形势变化调整策略C.准备积极实施全面抗战路线D.进一步加强同共产党的合作

15.

1952年4月,中央政府组织了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代表团在苏联参观了83个集体农庄和2个国营农场。代表团回国后,在各自所在省份的县乡作报告,代表团成员们向人们宣传了一幅苏联 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的图景。这种宣传(  )

A.有助于推进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变革B.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C.有力地展示人民公社体制的优越性D.巩固了农村的民主革命的胜利果实

16.

1981年,国务院批准在首都钢铁公司等八个国有企业进行扩权试点,先后试行过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等做法;在企业内部,则逐步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有条件的企业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这些做法(  )

A.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与完善B.标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表明了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D.反映当时我国突破旧体制的尝试

17.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撰写其代表作《历史》的时候,所记载地理范围达到了希腊人所知道的世界,该书的主题虽然是希波战争,实际上写的却是他那个时代希腊人的 世界史 。这表明《历史》这部著作(  )

A.折射出海洋文明的某些特征B.避免了城邦体制的狭隘观念C.关注希腊与其他文明的互动D.开创西方政治史的写作传统

18.

13世纪的拜占庭帝国,是西方学者和有识之士崇尚的文化中心,许多意大利和西欧的学生不远千里来君士坦丁堡就读。学者们热衷于古典学、修辞学、语言学和诗歌的研究,探讨和发掘古代文化传统毫不倦怠。这种现象(  )

A.极大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推动帝国文化的持久性繁荣C.有助于推进欧洲思想近代化D.密切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9.

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在位期间,设立御前会议掌管行政大权,重大问题由本人和近臣决策;取消了贵族的司法权;与教廷签订了条约获得了任命高级教职的权力。上述举措(  )

A.激化国王与天主教会的矛盾B.阻碍了法国宗教改革的进程C.体现出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D.强化了法国国内的等级制度

20.

英属北美殖民地是由英国和欧洲移民建立,他们不但把英国的经济制度,而且把英国的议会制度带到北美来。1763年以前,英国基本对殖民地经济采取放任政策。而西葡两国则将本国的封建庄园经济移植到拉美殖民地,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这种差异(  )

A.大大迟滞了拉美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B.造就了两地区独立后政治体制的迥异C.取决于宗主国对待殖民地的不同政策D.至今仍然影响着上述区域的发展路径

21.

19世纪,很多英国旧的经济法规已经不再适应英国发展的需要。例如曾经保护过本国航运业的《航海条例》,在此时会导致垄断英国航运业的大商人、大船主任意提高进口原料的价格,牟取暴利。上述现象表明,当时的英国(  )

A.需要强化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干预力度B.面临着生产方式变革所带来的新挑战C.早期殖民扩张的进程受到了严重阻碍D.国内的阶级矛盾逐步趋向于不可调和

22.

19世纪后期的欧美工人运动总体上处于低潮,即使是在工人运动较为发达的德国,工人运动也没有走上真正的革命道路。工人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迷信普选制,幻想在容克地主统治下实现社会主义。该现象最能说明(  )

A.欧美无产阶级斗争意志呈现下滑趋势B.对外战争消解了工人阶级的反抗意愿C.欧美国家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D.福利国家的出现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23.

1937年的苏联,国民收入由1913年的210亿卢布增加到963亿卢布;面包和面粉等食品以及所有工业品的配售制被取消;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到1939年,苏联人的识字率也从沙俄时代的25%提升到87%。这充分说明了(  )

A.对外战争没有打断苏联的发展进程B.商品货币关系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C.苏联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较小D.计划体制在当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24.

1960年,美日两国签订了《日美共同合作安全条约》,以取代1951年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该条约确认美国有权继续在日本驻军和保持军事基地,但限定双方必须就此进行协商,并且删去了旧条约中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的 暴动和骚乱 的条款。该条约(  )

A.体现出日本对冷战态度发生转变B.反映中间地带力图摆脱美国控制C.折射出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新趋向D.根本上改变美日间的不平等关系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至迟在汉武帝时期,汉代就已设立掌管民间俗乐的 乐府令 。根据《汉书·艺文志》: 自孝武设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乐府机关汇集了大量的民歌和贵族、文人的创作,并加以分类编排予以演唱。从数量来看,仅仅是西汉时期,《汉书·艺文志》已著录28家314篇。东汉乐府史籍不载,当也不在少数。从作者看,汉乐府包括贵族创作、文人创作和民歌三个部分。贵族和文人创作多是歌功颂德,文学价值不高,两汉乐府的精华在民歌。

——摘编自罗宗强、陈宏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

材料二
1937—1945年期间,抗日根据地的文学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强调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之后,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涌进了文艺领域,根据地的文学在 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 中起了积极作用。1942年之后,根据地的文学在工农兵文艺方向的指引下,大放异彩,佳作迭出。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都是其中的佳作。

——摘编自吴宏聪、范伯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例如《乔厂长上任记》为代表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改革文学;以贾平凹《高兴》为代表的关于农民工进城的文学书写。而徐则臣的《王城如海》,则设计了一个以世界、全球化为叙述空间背景的新故事。新时期文学在不断向外开放、学习各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同时,发起了 寻根文学 的文学思潮,来重建当代文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血脉关系,为当代文学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精神滋养。

——摘编自张丽军《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四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乐府诗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根据地文学的重要意义。(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8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政府迫于各界的压力,开展了一系列对 城市病 治理措施。英国政府在对空气污染的治理上,通过了一系列相关的法案。1843年,议会就通过了炉灶排放烟尘和控制蒸汽机的法案;1863年议会又通过了《碱业法》,以减低在制碱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对于城市的住房问题,政府出台了四部《工人住房法》,要求英国政府机构为工人提供更多廉价的可租赁住房。在公共卫生方面,英国政府于1848年颁布了《公共卫生法》,开辟了国家监管公共卫生的制度。从1848到1854 年,全国共成立了182个地方卫生委员会,它们主要负责清理街道、排放污水等任务。同时,各个城市也颁布了地方法规,改变了垃圾处理、供排水等的方法。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政府基本上把城市基础设施视为自然垄断的福利性产品 ,主要采取政府投资运营的模式,即财政出资、公共管理部门经营管理。这一做法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建设项目成本高、工期长等问题。1979年撒切尔政府上台以后,极力推崇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开始推行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英国政府逐步减少对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不断扩大利用社会资本的规模将市场机制运用到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摘编自何建文《英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市场化改革的几点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英国解决 城市病 问题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此趋势出现的背景。(7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12分)
观察以上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图片中分别提炼出一个或两个信息,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进行比较说明。(要求:提炼信息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