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实验班)试题【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7 浏览数:421

一、单选题

1.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 万邦时代 ,其中陶寺遗址,阶级阶层分化明显,一类大型墓葬6座,仅占墓葬总数的0.4%;只有极少随葬品或既无葬具、尸殓又无随葬品的五、六类小墓占80%以上。下列对其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

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面对激烈的兼并战争,诸侯纷纷变法图强的时代,他主张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该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墨子D.韩非

3.

为了巩固 大一统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下列举措有助于实现儒学独尊地位的是(  )
①颁布 推恩令 ②确立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
③实行盐铁官营 ④设立五经博士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

隋唐时期思想活跃,文学艺术达到新高峰,科技走在世界前列,下列成就属于该时期的是(  )

A.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B.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C.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D.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

5.

五代时期藩镇跋扈,刑部等同虚设。宋初为改变这一状况,在路一级设置某一官职管理一路的司法、刑狱,并采取凡死刑需报中央,由刑部复审执行等措施将司法收归中央。该官职是(  )

A.枢密使B.御史中丞C.提点刑狱司D.肃政廉访司

6.

成书于元朝的《宋史》总结:儒家思想的精髓—— ,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的 方才 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 。下列属于他们所作的努力的是(  )

A.恢复 兵农合一 的征兵制B.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C.强调 格物致知 的方法论D.反对重农抑商,主张 工商皆本

7.

张居正说: 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亦恐难以底绩而在成也。 于是他(  )

A.整顿吏治B.改革税制C.清丈土地D.减少政府开支

8.

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曾说,条约 总是制定者从外国立场出发强迫签订的,因此,极端重视的首先是要求外部(国)贸易的发展,而不是发挥(中国)内部的潜力 。下列条约内容不能证实该观点的是(  )

A.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 B.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
C.“ 洋药 准许进口贸易,每百斤纳进口税银30两 D.被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人之领土,特别是满洲和台湾,应归还中华民国。

9.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注:现代化的尝试)、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下列历史事件属于 经济起步 的是(  )

A.开眼看世界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10.

公元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曾对当时的一座重要城市作如下描述: 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

A.雅典B.罗马C.拜占庭D.洛阳

11.

英国有一位学者被称为 现代经济学之父 ,他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该学者最有可能是(  )

A.孟德斯鸠B.亚当·斯密C.马克思D.列宁

12.

关键词搜索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索了下列关键词: 瓦特 水力纺纱厂 电话 垄断组织 。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A.工业革命B.共产主义C.世界大战D.经济大危机

13.

二战后,某国际组织投票程序如下,该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联盟B.国际货币经济组织C.联合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4.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依存度剧增,人类社会的交往与联系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区域集团化快速发展,当前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是(  )

A.东南亚国家联盟B.亚太经合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欧洲联盟

15.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中国提出了某一重要思想,回答了 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 这一重大问题,这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的顶层设计,也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这一思想是(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三个代表C.科学发展观D.邓小平理论

16.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它不仅是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充满曲折。改革家不但要有远见卓识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必胜的坚定信心。下列说法体现该精神的是(  )

A.法古无过,循礼无邪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C.匈奴未灭,何以家为D.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17.

学者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写道: 明清(注:1368—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制度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 下列史实能论证其观点的是(  )
①商业繁荣,开始出现纸币
②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
③思想界出现反对专制的倾向
④农民提出 有田同耕 追求财富平均的理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8.

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说: 新文化运动的通俗易解是新文学的一种要素,不是全体要素,现在欢迎白话文的人,大半只因为他通俗易解,主张白话文的人,也有许多只注意通俗易解。文学、美术、音乐都是人类最高心情的表现,白话文若只是以通俗易解为止境,不注意文学的价值,那便只能算是通俗文,不配说是新文学,这也是新文化运动中一件容易误解的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源在于辛亥革命的失败B.新文化运动的深层目的是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C.白话通俗易解,但是难以承载思想的厚度D.拥护 德先生 赛先生 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旨

19.

孙中山认为 立法、司法、行政固可弗论,其他二权,各国之所无者,我国昔已有之。其一为御史弹劾,即皇帝亦莫能干涉之者;其二为考试,即尽人之所崇拜者也。此弹劾权及考试权实我国之优点,吾人采取外国良法,对于本国优点亦殊不可抛弃。 为此,他主张(  )

A.改科举为学堂选官,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B.融合传统的考试监察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
C.甄别措施以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D.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取代传统的 官吏

20.

某集团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在一场誓师大会上说: 现在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换帽子算不了什么,那是形式;我们人民军队的本质不会变,红军的传统不会变,解放全中国的意志也不会动摇! 这一事件发生在(  )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大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1.

下图为1949年定稿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设计者的图稿说明为: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齿轮、嘉禾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四面红旗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地图代表新中国,背景光芒四射。这一设计鲜明的反映出(  )

A.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原则B.国家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民主民族革命取得胜利的意义D.中国各民主阶级大团结

22.

这是某学习小组制作的一张历史时间轴,主要任务是介绍新中国建立后初期发生的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空白处的事件应是(  )

A.国民经济恢复B.抗美援朝C.另起炉灶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3.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学者认为,罗马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采取了一种 混合政体 。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三者相互牵制,达到平衡的状态。关于古罗马的政体,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该设计保证唯有平民充分行使公民权利B.从制度上消除了政局动荡和分裂割据的隐患
C.它适应并且推动了古代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D.其机构设置和制衡理念被美国联邦政府沿用

24.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下列属于新商品的有(  )
①烟草 ②可可 ③咖啡 ④茶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5.

下列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文献摘录或观点,按出现的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  )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一资本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
边界红旗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要求立刻把各个分散的运动联合起来……鉴于上述理由,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②③①④D.④①②③

二、材料阅读

26.

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更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大势。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8世纪前后的商业贸易网和15世纪前后的商业贸易网
材料三
(1)人类自进入文明以来,各国通过特定的制度实现社会治理。依据提示,选择相关制度完成材料一,请按顺序填写字母。(3分。全部答对计满分,有一个答错即计0分)
(2)随着不同区域文明交流的扩大,世界格局也随之改变。请根据要求,在上述文本框中填写相应内容。对比材料二中两幅地图的信息,指出欧洲贸易中心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3)材料三中的两组图片分别描述了16—17世纪荷兰和中国不同群体的活动和生活日常。透过这些信息,能折射出哪些深层历史信息?请在两组图中任选一组,予简要说明。(8分)

27.

法国是欧洲历史发展演变的一个典型。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13—14世纪的法国(该图选自《剑桥插图中世纪史》)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制度有它的合理性,土地分封是社会的基础。但分裂状态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于是就需要走向统一。于是,专制王权出现了。可是国家的统一一旦完成,民族的自立牢不可破时,专制的权力又成为国家继续前行的新阻力,于是新的变化就又要发生。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三

17到19世纪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的建设历程表

国家

相关事件

英国

1689年《    

1701年《王位继承法》

法国

  年《人权宣言》

1791年宪法》

  年《法国民法典》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896年《德国民法典》

美国

1776年《  

1787年宪法》

(1)材料一的地图标注了当时法国众多中小领主的领地,据此指明中世纪法国的基本政治特点,并请用一句西方谚语(俗语)表达。通过对地图进一步标注,可以丰富对中世纪后期法国社会风貌的认识,你还可以标注什么?任举1例,并说明理由。(不需要在地图上标明,文字说明即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世纪以来至近代欧洲国家的演变过程。结合所学,从观念变迁和政治变革两个层面指明法国如何实现 新的变化 。(6分)
(3)写出材料中的空格的内容,请结合所学对西方两个法律体系的其中一个法律体系的建设过程进行历史解释。(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