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670

一、单选题

1.

从甲骨文卜辞来看,商代的 王臣 大致为商王所有,商都以外之地和商王以外之贵族的臣不能称之为 王臣 。而西周时期 王臣 的内涵在社会阶层的范畴里向纵深不断延伸,逐渐形成 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的局面。这一转变可以用来说明西周(  )

A.分封制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能力B.家国一体 的观念深入人心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直接化D.职官具有明显的世卿制特色

2.

明朝内阁最初建立时,实际上是翰林院的一个负有特殊职责的分支机构。仁宗即位后,命杨士奇等 悉掌内制 。宣德年间,宣宗命阁臣代为批答奏章,其办公地点也由御前转为文渊阁,宣德七年,文渊阁正式成为内阁官署。这反映了明朝内阁(  )

A.逐步掌握了决策权B.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C.政治地位不断上升D.使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

3.

罗马共和国时期,最高行政权力由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掌握,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出,任期一年。同时,元老院会议由贵族和退任的执政官组成,有决定内外政策、审查和批准法案、支配国家财产的权力,并有权监察执政官的行动。这说明罗马共和国时期(  )

A.执政官处于国家权力中心B.国家注重保护平民阶层的利益C.官职的设置具有法治色彩D.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4.

下表所示为1928年国民党《训政纲领》的主要内容(部分)这表明当时(  )

条例

主要内容

4

国民党将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

5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

6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之

A.国民政府执政能力得到提升B.国民党意在实行 一党专政 C.政治民主化取得阶段性成果D.孙中山宪政思想被完全继承

5.

有学者指出,在政治协商过程中,民主党派实际上承担了利益代言人、信息提供者和民主监督者的角色。政策制定之后,各民主党派进行相应的政治动员,推动所联系的群众认同、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并通过对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  )

A.发挥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C.初步奠定新中国政权建设的基础D.正确处理了人民内部的矛盾

6.

有学者指出,通过科举制,大量出身低微贫寒的士子,可以通过科举使本人以及家庭的社会地位得到晋升,科举提供了一条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选拔人才的途径,也为社会下层分子提供了一条上进的途径,真正做到了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制(  )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利于扩大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C.实现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D.有效提高政府官员的执政能力

7.

秦汉时期,对官员实行一年一考,三年一次总评定的办法。唐代,实行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大考按九等定黜徙的制度。明清时期,实行三年一考,九年考满的京察大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官员行政效率的提高B.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C.考核机构趋向专业化D.政府重视对官员的考核

8.

英国确立文官制度后,政府以法律形式禁止文官从事政治活动,要求文官在政治起落中严守 中立 立场。据此,英国的文官皆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不随政党竞争的胜负和政府的变更而进退。这一规定(  )

A.利于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B.确保了文官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C.规范了政府中政务官的选用D.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力

9.

下表反映了清末新政时期选官制度变革的部分史实。这反映了晚清(  )

年份

文件

主要内容

1901

《学堂选举鼓励章程》

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1903

《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

对留学日本的归国毕业生,承认他们在日本政府合法注册的学校取得的文凭,并给予科举出身,优予官阶

1904

《奏定学堂章程》

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为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知识分子的职业观更加开放C.新旧选官方式的并存D.考试制度与甄别制度相结合

10.

19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录用制度建立。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至此,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这(  )

A.完善了基层干部的选拔方式B.严重削弱了党管干部的原则C.利于推进国家政治文明建设D.有效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11.

在中国, 对于 具有重要的影响,长幼亲疏被认为是永恒的秩序,法律常常只是附加了刑罚的伦常。在西方,法律规定财产决定身份和等级,进而再影响权利的分配和享受。这说明(  )

A.中西方法律文化中的价值取向不同B.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C.自然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融入法律D.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12.

明代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 六谕 ,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清朝乡约宣讲康熙帝的 圣谕十六条 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这反映了明末清初(  )

A.乡约的道德教化功能减弱B.儒家思想开始在农村得到普及C.社会秩序的发展日益混乱D.乡约被政府利用并与法律合流

13.

下表所示为西方法律史上几部重要法律文献的部分内容。这可以用于印证(  )

名称

内容

《法学阶梯》

关于买卖、租赁、合伙、委任等契约,债务以当事人的同意成立

《法国民法典》

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德国民法典》

如果当事人双方对契约中所有各点意思未全部趋于一致,在发生疑问时,认为契约未成立

A.私有财产在法律中具有决定性地位B.西欧法律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C.罗马法对大陆法系产生了深远影响D.中世纪法律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14.

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把立法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第五届、六届和七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要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八届、九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104部法律,对57部法律进行了修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A.法制建设开始向制度化迈进B.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C.依法治国 的方略已经实现D.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15.

秦汉均采用了屯田戍边、徙民实边的政策。如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 谪戍 益田一顷,益宅九亩 拜爵 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 戍以充之 和迁去开垦土地。西汉在 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这一政策(  )

A.有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B.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旨在通过移民解决人地矛盾

16.

清朝,在东北和西北地区采取军府制统治,设立将军,兼管军务和民政,在北疆的蒙古聚居的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派本盟的王公贵族充任;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在西南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这体现了清朝(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权威被削弱B.打破了旧的地方行政区划C.边疆地区的政治局面得以稳定D.采取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二、材料阅读

17.

【中西方政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三省制形成于纯晋南北朝,确定于隋朝,完善于唐朝。隋朝三省职责分工和运行机制并没有明痈,而职责明确、运行协调的三省休制,是在唐朝才得以形成的。唐朝在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负责草拟有关军国大事的诏旨门下省是审署下达机构,有封驳之权,负责审查中书省起草的诏旨,如认为不当,可以取回,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殿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尚书省主掌行政事务,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全国各项政务。唐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待中和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摘编自赵士祥《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

材料二
独立战争后,各州从维护本州统治集团的利益出发,使得原来的邦联政府名存实亡、濒于瓦解,同时,以英国为首的国外列强对 国的独立耿耿于怀、虎视眈眈。美国宪政的奠基者们开始把孟德斯鸠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和美国化,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之际,富足的资产阶级之间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当1786~1787年的谢斯起义威胁着他们的基本利益的时候,这种集团间的差异就被共识所取代了。美国宪法规定国会掌握立法权,不受行政机关的干预,同时对总统具有弹劾权。行政权由恶统行使,由逃民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可以对国今通过的法案行使否决权。司法权由联邦最高法院以及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来行使,最高法院有终审权,联邦法院的法官均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进行任命,法官只要患于职守,可以终身任职,非经国会弹劾不能被免职。同时,规定任何一个机关的官员不得在任职期间担任另一机关的职务。

——摘编自魏海群《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分权制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确立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唐代分权制与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主要不同。(8分)

18.

【中西方文官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进入19世纪,在 政党分赃制 的影响下,官吏的任用是以党派为基础,从而造成官吏队伍不稳定,政府工作混乱,政策缺乏连续性。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斯坦顿父子在《一个驻中国大使权威记录》和《关于中国的杂记》中对中国政府官吏选拔的种种描述,在英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社会事务,以提高工作效率。在此期间,随着平等、自由思想的传播和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严重,加剧了人们对政府官员管理能力的强烈不满。随后,英国相继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材料二
民国时期建立的文官制度,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但是和古代的科举制相比,开放性要小。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中的考试与任用在实际上是相互脱轨的,无法实现所有的文官都经由考试合格才任用的设想,不乏任人唯亲的现象存在。由于民国时期的军治和党治色彩浪烈,经过一般程序通过考试合格的人,入职后还要进行学习,薪金远要比非考试合格途径上来的待遇低,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对知识分子的吸引。虽然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但是孙中山先生设立的考试独立权、任用制度,具有开创性,可以被视为我国近代文官制度之开端。虽然在当时特定社会背景下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但是在之后到南京国民政府也是得到相应的体现,如建立的一整套文官制度,有效促进当时的行政管理活动。

——摘编自刘桂君《民国时期文官制度研究》

材料三
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挥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送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 政务官 事务官 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 两官分途 。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独特性。(4分)

19.

【中国监察制度的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别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寨院,三者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宋代, 政令之推行有缺失,则台官弹劾之镇政令自身有不当,则谏官封驳之 ,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点刑狱司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清朝,形成了 科道合一 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
清末宪政的实施,打破了法律监督只是自正而下进行单行监督的传统。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饮定宪法大纲》,首先要求 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周有逾越 其次规定 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 ,君主也无权 以命令更改废止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宪法权威高于任何政治坡力的法律监督原则。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 庶政公诸奥论 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 庶人不议 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 党攀 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法律监察体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应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等现象,我国开始着手恢复设立监察机关。1986年,监察机关被定位为 专司监督职能 的机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之后,进一步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股职能力。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明确了监察机关监督、调查、处置三项权力,同时围绕三项权力贼予监察机关谈话、留置等十二项权力,明确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说明其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监察制度建设的意义。(2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中国古代法律与儒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法律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我国古代自从国家出现后,统治阶级就开始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同时,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的理论对我国古代法律的影响很大。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被直接纳入很多的法律之中,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塑造了我国古代法律 伦理法 的特性。

——摘编自王科《浅析我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中国古代法律与儒学 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