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名校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必修一二)【人教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8 浏览数:593

一、单选题

1.

与商代相比,西周王臣在身心两方面都变成了王的附庸,只能向唯一的君主倾注全部身心而 付畀余一人 。且在王本人身死升天后,后于王去世的亲属与其近臣也须作为 配享先王,意即登天服侍。西周这一变化(  )

A.强化了君臣的附属关系B.重建了周人的信仰体系C.延续了部族的宗法观念D.提升了王臣的政治地位

2.

在唐代,由皇帝派遣临时性的 使 (又称 差遣 )专管某事,考察地方。如同唐代史学家杜佑所说: 设官以经之,置使以纬之。 至唐末时,已是 官虚使实 官轻使重 了。这种现象反映了(  )

A.中央官制的混乱B.藩镇割据的强化C.专制皇权的滥用D.行政权力的下移

3.

明代,参加武科考试是卫所子弟的特权;清朝,将武科举向府州县民众开放,对各行省山泽猛士 罗之以科举,所以储采干城之选,至周且当 ,文举不中也可以改习武举。由此可见,清代的武科考试(  )

A.铲除了权贵政治的基础B.提升了将士的文化水平C.服务于军事改革的需要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4.

自公元前621年《德拉古法典》公布后,雅典先后颁布了梭伦宪法、克里斯提尼宪法、阿菲埃尔特宪法、伯里克利宪法。上述宪法大体包括国家制度、国家组织形式及国家机关的产生、组成和职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获得公民权的条件和程序。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

A.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B.法制建设推动了民主发展C.政府严格执法捍卫民主D.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

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纷纷开展对罗马法的研究,推动了世俗法学家的形成。这些法学家通过注释罗马法而效力于王权和市民阶层,削弱以教会和贵族为代表的势力。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世俗法学家对罗马法的注释(  )

A.适应了世俗权力的要求B.奠定了资产阶级立法的基础C.实现了社会的公正公平D.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

6.

美国纽约州在1821年取消对白人选民财产资格要求的同时,规定本州黑人公民必须拥有价值250美元的 自由支配地产 或财产才能享有投票权。这一规定违反了(  )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地方自治原则D.联邦主义原则

7.

下表所示为1880~1886年法国政府颁发的教育法令。这些法令的实行(  )

(1)

1880318日,政府颁布法令,驱逐耶稣会修士

(2)

1881616日法国下令废除修女持修会会长颁发的传教诉可证书能可在初的学校任教的特权

(3)

1882328日,《义务初等教育法规定:公民教育取代宗教教育在学校中的传统地位

(4)

18861030日,初等教育总体组织法规定,宗教界人士不得担任公立学校教职

A.利于巩固法国民主共和秩序B.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权C.开启了法国世俗教育的进程D.根除了封建专制主义残余

8.

1920年,北洋军阀吴佩孚在一次演讲中说道: 佩孚希望大家唤起劳动界之觉醒,不可因彼等无学识、无思想,而存鄙视之心。且须加以提倡、劝导,使人人皆有爱国思想则庶几矣。 这一言论(  )

A.体现了民主的时代潮流B.说明劳工利益得到了保护C.反映出五四运动的影响D.表明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

9.

1939年,晋察冀边区开展大规模冬学运动,有39万多人参加了冬学;即使是最为艰苦的1941年,北岳区仍有民校2894个,学员233592人。聂荣臻评价晋察冀边区是 一个模范的政治速成学校 。这说明,晋察冀边区的冬学运动(  )

A.推动了民主政权的建立B.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觉悟C.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D.营造了崇尚文化的氛围

10.

列宁曾盛赞《国际歌》: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那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列宁的这一评价是基于(  )

A.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B.革命文艺主导了俄国音乐创作方向C.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视角D.无产阶级生活悲惨易接受革命文艺

11.

有学者指出,历史上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曾经无数次宣布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马克思主义死亡了 马克思主义的幽灵已经消失了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已经终结了 ,但每一次这种宣布都被历史无情地嘲弄了。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是集体智慧的成果D.被世界所广泛接受

12.

彭真在谈到1982年宪法时说: 民主权利保障能做到的,写进去。做不到的,不要写进去 我们的宪法是为了实施的,不是为了好看的。今天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做不到的别写。 这(  )

A.彰显了保障民主制度的原则性B.增强了宪政规则的权威性C.说明了依法治国方略的灵活性D.体现了宪法制定的务实性

13.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到2019年,我国已建立了69万个农村村民委员会。此外,1982年,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也被首次写入我国宪法。据此可知,这些举措(  )

A.推动了宪法性质根本转型B.催生了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指导了基层民主实践

14.

下列史料可用来说明(  )

史料

中国传统价值观:一是重视伦理道德;二是从仁义出发,强调集体利益,促进人与人、阶级与阶级、国与国之间平等和谐相处;三是主张和为贵,提倡和而不同有容乃大

不干涉原则来源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卢梭的思想

A.新中国的外交与西方外交的本质区别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意义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深刻的思想渊源D.中西文化具有兼容性和互补性

15.

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在不断转型,进一步从 被动应对 争取主动 转变,中国对国际体系的参与由融入向塑造转变,即角色从 接受者 应对者 建设者 塑造者 转变。这一转型(  )

A.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B.缓和了地区间紧张局势C.开启了中国融入全球的进程D.解决了经济的逆全球化

16.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同年7月25日,他在关岛阐述美国在亚洲实行战略收缩的 尼克松主义 ,继而他又在1970年2月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 伙伴关系 实力 谈判 三原则,主张美国 需要一个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 。尼克松的这些主张(  )

A.表明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B.以调整欧美关系为宗旨C.使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劣势D.受国内外局势变化影响

17.

科索沃战争后,俄罗斯表示决不能允许美国人独断专行,德国时任总理科尔认为 一个国家发号施令,另一些国家服从的时代过去了 ,欧盟国家加快了自主防务进程,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明显增加了彼此间的协调。这一现象表明(  )

A.美国丧失超级大国地位B.单边主义政策已遭废止C.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加强D.大国决定世界格局方向

18.

留存至今的宋代以前的手工业著作主要有《考工记》《墨经》《炼丹书》。宋金时期,相关著作陡然增多,有《武经总要》营造法式》《梦溪笔谈》《糖霜谱》及多种酒书和20多种茶书等。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宋代(  )

A.传统应用科技发展至顶峰B.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提升C.士大夫著书立说成为潮流D.文献传承的手段趋于丰富

19.

19世纪30~50年代,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进行了一系列交通设施建设,扩建了港口,修复并开通了许多新的商道;同时,在英印之间架设电线,创办电报通讯业务;此外,还在印度建立了全国邮政系统,实行统一的邮费制。英国殖民当局实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助力印度社会转型B.加速资本原始积累C.便于英国殖民扩张D.缓和与印度的关系

20.

1873年,晚清洋务重臣唐廷枢转投轮船招商局。在他十余年的苦心经营之下,轮船招商局打破了洋商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完成了南漕北运和 稍分洋商之利 的任务。这说明(  )

A.中国海运率先利用工业革命成果B.民族资本主义与洋人争利C.帝国主义积极争夺在华的航运权D.中国航运逐步走向近代化

21.

1978年9月,邓小平出访朝鲜回国后,指出我们需要积极学习西方世界先进的科学理论及社会管理方法体系,需要严格按照价值规律来指导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对原有的旧制度进行简单的改良。这一主张(  )

A.厘清了经济理论的认识误区B.意在彻底否定原有管理制度C.促进了科学技术设备的引进D.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22.

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称美国正在进行的新政 不仅是一场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更是一场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美国 在为挽救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民主)而战 。这一言论(  )

A.旨在强调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冲击B.阐明了新政带来的经济效益C.肯定了新政在维护宪政方面的价值D.借鉴了苏联国家治理的经验

23.

下表为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牲畜等年均产量状况简表(部分)这一状况反映出当时(  )

19251927

一五计划时期

二五计划时期

粮食万吨

7527

7360

7290

万头

6520

6010

3350

万头

1070

3730

万头

3360

3210

1730

A.农业各领域呈现衰退的状态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斯大林模式束缚了农业发展D.苏联经济建设成就甚微

24.

下表所示是1980~2007年对外贸易依存度发展趋势的国际比较。这集中反映了(  )

1980

1990

2002

2005

2006

2007

世界

35.08

32.17

42.01

48.02

50.77

51.70

中国

12.54

29.78

42.70

63.59

66.85

66.27

美国

17.41

15.83

18.85

20.71

21.90

22.59

日本

25.65

17.61

15.60

24.67

28.23

30.53

英国

42.13

41.50

44.34

40.88

43.21

39.60

韩国

63.64

53.28

68.81

69.28

71.49

75.04

印度

12.87

13.16

23.21

30.30

32.45

31.18

法国

41.67

36.47

51.03

45.81

45.65

A.新兴国家经济高速增长B.经济全球化的加强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缓慢D.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古典时代的雅典拥有一个作为市场的中心广场,公民的社会及政治生活多在这里进行。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 市场必然是这样一个地方,上面的广场我们可以用来消磨闲的时光,市场则可供我们交换各种生活必需用品。 此外,宗教圣地露天剧场,体育场馆等公共生活空间,也成为城邦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舞台,生动地展现了城邦公共生活的画面。这些公共场所是向所有公民开放的,为数众多的公民经常聚集于此,以参加城邦的各种公共活动,这提高了公民的参与意识。

——摘编自邵今《古布腊公民的公共闲活动》

材料二
17~18世纪,随着西欧各国的宫延失去在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城市承担起传承经济文化的功能。剧院、音乐厅、咖啡馆等共同组成了城市的公共空间,戏剧不再是王公权贵的专属,而成为市民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大众剧院摆脱了宫廷戏剧的演出套路,上演了众多关注市民生活和讽刺政治的优秀剧作。这种由封闭到开放的趋势同样影响着西欧音乐的发展。在巴黎的公共音乐厅,交响音乐会和大型歌剧频繁上演,满足了民主时代人们的愿望。自1662年伦敦首家咖啡馆开业后,咖啡馆成为市民读报、交谈和讨论时政的自由公共空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下,公共场所的话题不再聚焦于文艺的评头论足,逐渐转向对自由民主的向往与追求。这引起了当时统治阶层的恐慌,不少公共场所因此而被指责为 鼓励政治分歧和反叛思想的场所

——摘编自许正林、李倩《近代西欧报刊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公共生活场所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8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大革命失败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三大起义中,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主要战斗,攻击目标都在城市。广州起义的奋斗目标也是在广州建立巴黎公社式的城市政权。 八一功在第一枪 (周恩来语),但南昌起义打出的是左派国民党的旗帆,沿用的是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秋收起义具有三大亮点:一是打出了一面党旗;二是闯出了一条新路;三是走出了一个伟人。

——摘编自余伯流《秋收起义的三大亮点与毛泽东的卓越贡献》

材料二
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在革命新高潮中,农民战争是一个 主要的支流 最主要的革命高潮之象征,还是工人运动的复兴 。因此,在党的工作中, 应当坚决相信,在任何一个重工业中,就是建立数人的支部,也比我们在农村中发展百余同志,割据一个乡村还要宝贵

——据《中央给湖南省委的指示信》(1929年7月9日)等整理

材料三
遵义会议特别指出:那种 无把握的及在当时无必要的进攻中心城市 的冒险主义,使红军和革命战争受到严重损失。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虽然党中夹部暑了向音、陕、甘、续、宁五省大发展的工作,但这已不再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几省首先胜利。中共中央认为那种主张必须占取了中心城市和省城才是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观点是 不合事实 的。

——据《毛泽东军事文选》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秋收起义的 三大亮点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当时 中共中央基本的革命路线,并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这一革命路线的具体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遵义会议的意义,并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革命路线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古代经济演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首先,社会经济变革是一个完整体系。例如,要解释春秋战国经济制度的变迁,必然要从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动中寻求原因。其次,经济和社会是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的。如汉初宽松的经济政策、工商业的畸形发展衍生了豪强坐大、兼并盛行的社会问题,当这些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和中央集权之时,经济的改革也必然到来。再次,区域社会经济和民众社会生活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如唐代的富人、贵族、官僚集中在城市中,他们大都追求消遣的娱乐活动。

——摘编自黄纯燕《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十八讲》

上述材料是某学者对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演变系统 的整体分析。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至少提出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演变系统 的两个维度,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至少提出两个维度,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长期以来,苏联在对外经贸方面一直偏重以经互会国家为主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亚洲地区的经贸关系不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一轮的世界产业的扩散和资金转移浪潮的出现,苏联政府制定新亚洲政策,着力改变这种单一的贸易结构,强调重视与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戈尔巴乔夫当政后多次强调东部开发的开放性,力求通过开发东部地区来融入拥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亚洲地区。为此,苏联采取创办合资公司、提供机器设备、鼓励贸易等多种措施,积极贯彻新亚洲战略,以便带动苏联国内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宋运肇《苏联调整亚洲经贸关系的现状》

材料二
欧盟以往对亚洲并不重视,致使其在亚洲的市场份额不如美、日。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亚洲经济的持续增长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提高,对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1994年7月,欧盟制定《亚洲战略》,规定依据国别和产业部门制定扩展经贸关系的顺序,争取废除那些阻碍贸易和投资的歧视性法规。在欧洲具有相对优势的一些关键领域,特别是能源、环保设备、运输设备和通讯方面设立欧洲技术中心,并为随后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提供资金保障。1996年3月,欧盟与亚洲国家举行了没有美国参加的首届亚欧会议,并发表了《亚欧会议主席声明》,建设体制化的亚欧全面新伙伴关系。欧盟与亚洲国家的关系得到全面提升。

——摘编自邬九懿《欧盟注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联制定新亚洲政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苏联相比,欧盟推行的亚洲政策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