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二)全国卷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中国史)【通用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9 浏览数:867

一、单选题

1.

孟子说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墨子认为 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兴天下之利,曲直周旋(注:各种举动),利则止 。韩非子认为 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也,父子贵贱之差也 利之所在,民归之 。这反映出(  )

A.诸子百家的义利观趋同B.尚 成为时代潮流C.社会义利矛盾引发关注D.新的阶级对立日益凸显

2.

东汉列侯张奂重民族之大义轻个人之私利,将羌豪所送之金器、良马全部送回,得到羌族民众的爱戴;平寿侯邓训以恩义对待羌胡之人,为他们医治伤病,深深地感动了羌胡民众。这反映出(  )

A.儒家义利观有利于民族团结B.郡国并行制推动了民族交融C.东汉时期边疆民族关系紧张D.列侯追求私利拉拢少数民族

3.

表1为唐代户籍登记的内容,这反映出(  )

A.唐前期农民的徭役负担沉重B.是赋税征收的基本单位C.土地是赋税征收的主要对象D.均田制是赋税制度的基础

4.

中国古代的三个依次延续时期分别是: 骄兵悍将的世界 文治的时代 与中国传统政治绝异,政治上依种类分四等 ,这三个时期分别是(  )

A.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B.唐、五代十国、北宋C.五代十国、两宋、元D.元、明、清

5.

司马光说: 古之取士,以郡国户口多少为率。今或数路中全无一人及第(即:中进士),请贡院逐路取人。 欧阳修却说: 科场取士,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各因其材性所长而各随其多少而取之。 二人所谈的现象根源于(  )

A.经济文化格局的变化B.北方经济的日趋衰落C.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D.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

6.

南宋学者陈耆卿谈到士农工商四民时,曾强调 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若能其一,则仰以事父母,俯以育妻子,而终身之事毕矣。 这一观点(  )

A.折射出南宋商人地位的提高B.表明重商思想被普遍接受C.体现了封建等级秩序的瓦解D.源于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7.

汉族官员由于仕途渺茫,他们的文学修养无用武之地,于是他们将精力转移到文学创作上来……杂剧和小说在元代的兴起,不仅说明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是何等强大,同时也反映了在蒙古人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没落。 由此可知,元代(  )

A.政治环境变化促进了文学发展B.杂剧和小说是新创文学形式C.传统儒家文化受到统治者打击D.士大夫阶层的社会地位低下

8.

明成祖朱棣时期,扩建了元代大运河的副线……南北间的商业贸易也在京师和大运河的发展下带动起来了。长江流域和其他南方地区的商业同样获得了发展。例如,当时徽商遍布天下,他们从事各种生意,如贩卖瓷都景德镇的瓷器、各地的茶叶和丝绸、食盐、木材以及食品等等。 对此,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

A.政治中心转移带动了长途贸易发展B.南方经济对北方的依赖程度加深C.大运河发展是商帮形成的直接原因D.商业发展导致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9.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彻底改变了王朝国家长期存在以中原为中心,由内而外划定边疆的传统做法……此后,自康熙到乾隆年间,中俄多次签订条约划定边界,逐步明晰了中俄双方的疆界和相关权益,同时也划定了与藩属国朝鲜的边界。这反映出清朝前期(  )

A.被迫对外妥协B.主权国家观念的萌发C.疆域完全确定D.朝贡体系瓦解

10.

1843年中英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其中的第8款规定: 向来各外国商人只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 是指《虎门条约》B.英国毫无靳惜 体现出英国的无私与大度
C.各国既与英人无异 说明列强已经组成侵华同盟D.新恩 涉及内容模糊,有利于英国扩大侵略权益

11.

《瀛寰志略》介绍欧洲人 其人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长于制器,金木之公,精巧不可思议,运用水火尤为奇妙。火器创自中国,彼土仿而为之,益加精妙……造舟尤极奥妙,篷索器具,无一不精,测量海道,处处志其浅深,不失尺寸,越七万里而通于中土,非偶然也。 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作者(  )

A.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认为欧洲的航海技术源自中国C.明确主张向西方学习D.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强国的差距

12.

甲午战争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的资本输出额由战前的2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02年的15亿美元,外资企业伸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合法化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13.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即着手改革司法制度,颁布了《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和《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体罚文》等法令,宣布废除封建刑讯体罚,明令 不论行政司法官署,及何种案件,一概不准刑讯鞠狱。当视证据之充实与否,不当偏重口供,其从前不法刑具,悉令焚毁。 这反映出(  )

A.总统集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B.封建刑讯制度终结C.中国法律制度的近代化趋势D.司法体系的成熟

14.

据统计,辛亥革命后,仅民国元年宣告成立的实业团体就达40余个,到1915年12月,全国实业团体数量为107个。仅1912年,新成立工厂就达2001家,到1916年,全国工厂总数为16957家,并逐步形成了横跨多领域的产业集团。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壮大起来。这表明(  )

A.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扫除B.经济现代化之路成功开启C.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迅速成长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5.

1928年秋天,井冈山根据地粮食普遍获得大丰收,宁冈全县粮食总产量比1927年增产20%,茶油生产更是迎来十几年所没有过的丰收,永新、莲花、遂川等地也出现了空前的好收成。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农村生产力提高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C.军事斗争的胜利D.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16.

1932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起草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宣言指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地解放和独立。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B.以日本帝国主义作为武装斗争的主要对象
C.已经正式、公开地对日本帝国主义宣战D.发出了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的呼声

17.

图1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年),通过材料可以得出的准确结论是(  )

图1

A.民营企业发展较快B.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增强C.官僚资本迅速膨胀D.国家战略影响工业布局

18.

表2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某根据地村政权全体工作成员构成比例,与之联系最密切的政策是(  )

表2 单位:%

分类

成员

年龄

性别

社会成分

青年

中年

老年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地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496

251

253

482

518

47

468

166

66

02

34

大会代表

285

552

163

787

213

75

417

379

78

03

48

村长书记

302

515

179

929

71

59

392

458

74

02

15

委员会主席

276

552

172

928

72

76

401

402

67

01

53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打土豪,分田地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三三制 原则

19.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 二中全会是一次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转变点 。林伯渠也在讲话中指出: 这次会议是历史上转变点,也可以说是 城市工作会议 ”。 历史的转变点 是指(  )

A.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B.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C.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覆灭D.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20.

某一年的人民日报社论有这样一段话: 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由于华尔街垄断财团热衷于战时暴利而狂猛扩大侵略,致使生活必需品价格猛涨,广大人民生活大大恶化;在社会主义的苏联……全体人民的生活幸福已被提高到了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优裕程度。 这一年最有可能是(  )

A.1950年B.1959年C.1962年D.1971年

21.

196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建国以后第二次建交高潮。1955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23个,到1965年底增加了一倍多,达到49个。新建交的26国中,除了法国外,其他都是亚非拉国家。 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中苏关系的日益紧张B.美国对中国的敌视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D.日内瓦会议的推动

22.

三线建设过程中,400多万名专家学者、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党政干部从上海、哈尔滨、青岛等工业重镇迁徙内地、扎根边疆。1965年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础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时期全国基础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40%以上,涉及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肥、森林、建材、铁道、交通、民航、纺织、轻工业、水利以及农业、林业、商业、邮电等300多个行业。 由此可知,三线建设(  )

A.推动了国家工业合理布局B.降低了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C.以民用重工业为建设重点D.消除了东北地区的战争威胁

23.

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出访日本,旋访新加坡,邓小平对新加坡的经济制度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他在第二年的一次演讲中说:我到新加坡去考察他们怎么利用外资。新加坡从外国人所设的工厂中获益。第一,外国企业根据净利所交的35%税额归国家所有;第二,劳动收入都归工人;第三,外国投资带动了服务业。这些都是国家的收入。 1978年邓小平对新加坡的考察(  )

A.为设立经济特区提供了借鉴B.引起国人对市场经济的普遍关注C.为引进外资提供了政策支持D.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24.

1982年宪法颁布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后,全国人大先后将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等写入宪法。 这体现出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立法(  )

A.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B.削弱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C.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D.开始重视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25.

1992年,我国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协议外资额与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比1991年增长275.7%、385.3%和152.1%。 这主要得益于(  )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冷战结束国际形势的缓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D.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导向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以上四幅图选编自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

(1)阅读材料,图2、图3、图4、图5分别蕴含了哪些历史信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释唐宋两代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经济发展程度与诗人、词人的分布又有什么联系?(9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带有全盘西化的倾向,胡适就说过: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要拯救我们这个民族 ,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 西洋的近代文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又激起了一片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形成一股传统文化 复归 的浪潮。梁启超大叫 科学破产 ,建立在资产阶级物质文明基础上的西方精神文明,在他心目中也一齐崩塌。他决心要以 孔、老、墨三位大圣 东方文明 ,去 调剂 西洋文明。
材料二
瞿秋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解剖刀,精辟地分析了所谓 东西文化论战 。他指出 现代资产阶级的文明,无论在科学技术或者思想学术方面,都比封建宗法时代的文明进步。中国文化的出路决不是 向后转 ,而是 向前进 逐步前进,颠覆宗法社会、封建制度、世界的资本主义,以完成世界革命的伟业——如此,方是行向新文化的道路。 李大钊期待着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崛起, 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

——材料一、二摘编自李华兴《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学者对西方文明及传统文化所持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意义。(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革命战争时期的毛泽东诗词不仅表达了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 ,还记录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第一首: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注:在湖南省)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1927

第二首: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①》,1929年秋

【注释】①蒋桂战争,指1929年春发生于国民党南京军阀蒋介石和广西(简称 )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的战争。
第三首: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1935.10

【注释】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根据材料,从中提取历史信息,以 毛泽东三首诗词里的革命史 为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29.

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石油大会战,大庆地区开始了城市化演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据1960年4月的统计,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的人员已达4万多,其中总工程师、总地质师、大学教授、工程师和地质师等各类工程技术干部达1000多人。参加会战的大多数人员成为大庆地区城市化演进过程中最早的一批永久居民。

表1 1960年4月全国各地参加石油大会战人数一览表

人员单位分布

松辽

玉门

四川

北京

新疆

青海

银川

高校

黑龙江

解放军

总计

人数

5644

6299

2395

149

1831

1320

168

811

1609

29479

49705

注:数据出自《大庆市志》【M】.大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南京出版社。1988.
材料二
随着石油开发地域的不断扩大,职工家属不断来到大庆,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人口迅速增加,居民点的数量也急剧上升,形成了工人镇、中心村、居民村三级城镇体系,人口达70.95万。1979年12月14日,大庆建市后。正式开始了有计划地调整矿区建设总体布局,出台了大庆第一轮总体规划,有效地解决了城镇建设与油田生产之间的矛盾,引导城镇居民点建设由高度分散向相对集中发展,以促进大庆由矿区建设向城镇建设转变。
材料三
随着30多年的石油开采和城市建设,大庆市已经今非昔比,依赖于石油产业的各项产业蓬勃发展,大庆市的文化、教育、科研产业也在同步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备。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早已成为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快,经济上占比增加。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城市与城镇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极大的减少了大庆城市化进程中分散式空间布局的影响,促使了各个城镇和中心村的协同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推进阶段。

——材料一、二、三摘编自张满《大庆城市化历史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庆地区城市化演进过程中第一批永久居民的构成特点,这对大庆城市化演进有什么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以后大庆建设发展的趋势,并说明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大庆建市以来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