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2207

一、单选题

1.

历史文献记载的黄帝 有熊国 故地郑州地区,发现了一些龙山文化城址,有大型宫殿、护城河等遗迹。山西陶寺遗址,一般也被认为属于历史文献记载的 尧都平阳 。这(  )

A.说明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B.为研究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提供了证据
C.反映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D.表明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成熟的城市规制理念

2.

汉初通过严密的关禁制度监视诸侯与中央的来往,后来汉文帝为彰显 天下一家 的理念,将这一制度废除。这一举措(  )

A.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恢复B.是 汉承秦制 的体现C.为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D.奉行了尊崇儒术的政策

3.

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匈奴与其他民族交融的情况如图1所示。(  )

图1

图1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交融

A.关键在于文化认同B.在复杂形势下的趋同性C.在过程中的互动性D.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方式

4.

安史之乱后, 太仓空虚,雀鼠犹饿 ,宰相刘晏改革盐政,政府只掌握采购和批发两个环节,又整理税务,如旧例须加二等征收户税的 邸店行铺及炉冶 等,一律按原本户等纳税,分夏秋两季纳税等。后来部分措施被宰相杨炎废除。据此可知,刘晏改革(  )

A.强化国家经济管控B.基本消除财政困难C.为两税法提供条件D.贯彻了抑商的理念

5.

郑成功后人投降后,水师提督施琅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 腹地数省之屏蔽,弃之……必归荷兰 ,故奏请康熙帝派兵一万分守台湾、澎湖。施琅的上述主张在当时有助于(  )

A.捍卫东南海疆安全B.加快统一台湾进程C.强化闭关自守政策D.驱逐荷兰殖民势力

6.

1853年10月,刑部侍郎雷以諴向扬州附近米行按每石米50文钱为标准征税,以解决军饷困境,名为厘金,半年之中收钱即高达约2千万文。此后,各地相继征收厘金。这(  )

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基层治理的完善B.加强了中央集权C.折射出农民革命运动对清朝统治的打击D.抵制了西方侵略

7.

1912年1月29日,天津革命党人攻打直隶总督衙门,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林少甫、韩佐治等起义军领导相继阵亡,起义失败。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

A.民主革命的进程有其客观性B.革命政权尚未建立导致反清力量涣散C.民主共和观念渐成国人共识D.实际上延缓了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成果

8.

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人民大会。根据该大会决议,中国共产党 确定了反对帝国主义是应该立刻开始的主要行动 。这(  )

A.有利于国共合作的实现B.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D.重申了中国共产党一大的纲领

9.

日方《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写道: 该战斗……同时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损害甚大。 与该记载对应的这场战争(  )

A.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B.是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C.推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打破日军 囚笼 政策

10.

1949年6月,毛泽东指出: 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或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这一主张(  )

A.体现了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的方针B.指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施
C.为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建立营造国际氛围D.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即将实现转移

11.

英王约翰曾投靠法王腓力二世,成为其封臣,并在法国拥有大量封地。后来腓力二世借口约翰与其他领主有纠纷,召其来法国受审,约翰拒绝出庭,腓力二世趁机指责约翰对自己不忠,宣布剥夺其在法封地。这反映了封君封臣制度(  )

A.加剧了社会动荡B.维护了庄园法庭权威C.强化了西欧王权D.孕育了民族国家因素

12.

1609年,歌剧《女王们的假面舞》在伦敦上演。剧中,来自埃及、亚马逊、埃塞俄比亚等地的12位女王,向英国王后安妮齐声高呼 海洋的女王 。这一剧情反映了(  )

A.女权运动的进步B.哥伦布交换的兴起C.整体世界的发展D.英国殖民地的扩张

13.

1796年是美国总统选举年。联邦党主张有产阶级男性领导的精英政治,共和党则主张人民大众来领导国家。共和党人企图操纵选举失败,最终联邦党人亚当斯当选总统,共和党人杰斐逊担任副总统。这一选举反映了美国(  )

A.实行三权分立原则B.南北矛盾积怨已久C.共和制度尚待完善D.邦联体制弊端显露

14.

(  )

表1 18世纪下半叶以来欧洲部分地区的棉纺织业情况

时间时段

地区

所属国家

棉纺织业发展情况

17631785

鲁昂

法国

棉纺厂数目增长了1800%

17751800

米兰

意大利

开始加工棉花

17821786

布拉格

奥地利

新建了10家棉纺厂

18世纪90年代

阿尔萨斯

法国

印花棉布产量高达12万匹

1815

/

法国

棉纺业共有100万个纱锭

表1说明18世纪下半叶以来

A.法国棉纺织业在欧洲最发达B.工业革命扩展到欧洲大陆C.欧洲已经进入 蒸汽时代 D.技术革命始发于棉纺织

15.

克里奥尔人是拉丁美洲的土生白人,17世纪时,他们一面承认自己在种族、语言和宗教上与母国西班牙的一致性,一面又强调社会环境和习惯使得他们在文化上有别于西班牙,并且宣称印第安人的祖先是自己的祖先。这主要反映了拉美地区(  )

A.民族意识觉醒B.族群混合程度高C.启蒙思想传播D.反殖民运动兴起

16.

表2 美国贸易禁运国家名单(部分)

时间

国家

1951

朝鲜

1962

古巴

1965

巴基斯坦

1975

土耳其

1980

伊朗

1996

利比亚

据表2可推知美国贸易禁运政策(  )

A.配合了冷战战略的实施B.缓解了国内滞胀危机C.破坏了布雷顿森林体系D.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二、材料阅读

17.

有同学研究古代中外交往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文若虚羡慕 别人经商图利 ,便买了一些橘子,跟着 专一做海外生意 的同乡出海。橘子在吉零国大受欢迎,文若虚净赚近千倍利润。返航时,水手 扯起半帆 ,漂至一无人岛躲避风暴。文若虚在岛上捡回一个龟壳,后由在福建经商的波斯人玛宝哈出价白银五万两收购,二人 议定立契 合同为照 。从此,文若虚 家道殷富不绝

——摘编自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材料二
《一千零一夜》故事多处涉及 中国元素 。如辛伯达第七次航海时抵达了中国,并得到一位善良老人的帮助。在《阿拉丁与神灯》原版故事中,主人公阿拉丁是一位中国人,其日常生活充满了沐浴熏香等典型的阿拉伯色彩,也出现了饮茶、喝交杯酒等中国习俗。

——摘编自《一千零一夜》

材料三
在广州象岗,考古学者从西汉初年南越王墓中发掘出犀形璜、犀角杯、陶犀角等制品。这些制品,有学者认为是从东南亚、南亚等产犀地,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入中国。

——摘编自王子今《西汉南越的犀象——以广州南越王墓出土资料为中心》等

(1)从材料一中提取故事情节,分别概述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一千零一夜》 中国元素 的史料价值。(6分)
(3)有学者反对南越王墓犀牛制品系舶来物,认为其恰恰证明了西汉初年岭南本地产犀。如果要确证这一问题,你认为还需要哪些类型的史料?(2分)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03年,清政府颁布《重订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规定》,规定 乐歌 即音乐为必修课程。

——摘编自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清末以来,学堂乐歌逐渐传唱于新式学堂。1902年,由留日学生沈心工作词的《男儿第一志气高》(又名《体操——兵操》),被广泛认为是近代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

——摘编自商务印书馆编《民国唱歌集》等

(1)如果你是材料一《重订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规定》的起草者,你会为 乐歌 课设定哪些目标?(6分)
(2)假设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某委员会,召集你参与讨论《男儿第一志气高》是否可以在学校传唱的问题,请写出你的意见及理由。(8分)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43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劳动英雄(模范)评选标准:甲、从事农业、工业、运输、打盐及纺织等生产之一而积极生产,成绩特出;乙、推动他人生产,并获得成绩……

——摘编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一)

材料二
1950年7月,政务院全体会议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

——摘编自孙云《1950年全国英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意义》

材料三
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标准主要包括 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改革或有重大合理化建议 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 等,强调以生产建设一线的职工为重点,以生产成绩、革新论英雄。

——摘编自姚力《1977—1979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

材料四
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 劳动 的概念,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而且也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举行200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新闻发布会》等

(1)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劳动模范标准设立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二、三中劳动模范标准变化的原因。(6分)
(2)概括材料四中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并简析其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历史上的苏联,曾被冠以多种称呼: 革命摇篮 红色灯塔 超级大国 老大哥 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苏联历史的不同理解。
围绕世界史,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