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概况
|
1844年
|
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第一所女子学校一宁波女塾。
|
19世纪60年代初至1876年
|
教会学校数量增多,女生在学生中的比例增多。教会学校开放女子教育,促进了女子入学,实现男女教育平等。
|
早期改良派
|
在近代西方男女平权观念的影响下,最早开始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倡导女子教育。
|
维新派
|
康有为主张男女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女子应该上学。
梁启超重视女子教育,系统论述了女性受教育的必要性。
|
1898年
|
梁启超、经元善创办经正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人自己创办的正规女子学校,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
1902年
|
蔡元培开办上海爱国女学。此时的女性学堂多为私人兴办,未获统治者的直接肯定。
|
1907年
|
清政府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及《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国女性教育正式被纳入中国教育制度的范畴。
|
1912—1913年
|
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初等教育段不分设男校女校,中等教育段专门设立女子中学校,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限制。
|
1920年
|
北大校长蔡元培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开创了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的先例,不分性别进行教育。
|
1929年
|
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这是中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对男女受教育机会平等进行法律上的明确规定,是中国女性教育的第一份法律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