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材料
结论
A
法国南部发现一座约建于公元3世纪的基督教堂
罗马帝国将基督教立为国教
B
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石碑上提及海上势力的袭击
外敌入侵导致古埃及文明衰落
C
西西里岛上保存着完整的古希腊剧场
古希腊在地中海区域进行殖民活动
D
阿富汗阿伊哈努姆古城出土希腊神像、印度古钱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手稿
阿伊哈努姆因丝绸之路而兴
二、材料阅读
——李光杰《北京官话的历史变迁》
三、开放性试题
学堂名称
创办时间
招生对象
课程设置
湖北武备学堂
1897年
文武举贡生员、官绅士家子弟,文理通顺,能知大义,身体强健者
讲堂课程:军械、算学、地理、测绘、
各国战史、营阵攻守转运之要;
操场课程:枪队、炮队、马队、行军
炮台、行军铁路、电线、演习、体操。
江苏武备学堂
1898年
从江苏防营中挑选识字勇丁为正课生、官绅子弟及文武举贡生为附课生
内堂课业:战法、地势、军械、测绘、
算学、营垒、汉文;
外场课业:操炮、体操、器械、打靶、
行军。
绥远城武备学堂
1901年
凡聪敏健壮、略识文义,年龄在20岁以下的旗丁
传统汉学、德国、日本军事理论和军
事制度;
西式操法和军事武器的使用。
通国陆军武备学堂
1906年
18—20岁,相貌魁梧,
体质强壮,文理通顺,
有志于兵学
普通学:国文、经史、文法、地理、
算学、医学、测绘、德文、日文;
军事学:步、马、炮、工、辎重等各
学科。
——据甘少杰《试论清末军事改革》等整理
四、材料阅读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年份
总人口
(百万)
城市人口
乡村人口
农业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例(%)
乡村农业
人口(百
万)
乡村非农
业人口
1520
2.40
0.13
2.27
80
1.82
0.45
1600
4.11
0.34
3.77
76
2.87
0.90
1670
4.98
0.68
4.30
70
3.01
1.29
1700
5.06
0.85
4.21
66
2.78
1.43
1750
5.77
1.22
4.55
58
2.64
1.91
1801
8.66
2.38
6.28
50
3.14
——摘编自成德宁《英国前工业化时期的农业革命及其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五、开放性试题
时间
政策演变
基本情况
1949年—
1984年
“一纲一本”政策的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政权将教科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1950年底,我国组建了专业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文革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被解散,统编教材遭到全面禁止,教科书编写权下放至地方和学校;改革开放初期,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修订全国统编教科书,将教科书“国定制”治理模式进一步细化。
1985年—
2000年
“一纲多本”政策的萌芽阶段
为适应社会变迁和教育事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十年制和十二年制两版教材,这是“一纲一本”政策调整的重要标志。1986年,教育部设立教材审定委员会,提出有领导、有计划地实现教材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需要,各地教育差异性得到尊重;1996年,根据需要,国家教委对教材审定各方面作出详细安排和规定,教科书也从“国定制”变为“审定制”。
2001年至
党的十八
大
“一纲多本”政策的落实阶段
在民主开放的政策环境中,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发生较大变化。
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教育改革进行全方位部署,“一纲多本”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新课改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努力促进我国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十八大至
今
“一纲多本”政策的调整阶段
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从国家意志的体现和国家事权的彰显角度重视教材建设的价值和意义。2017年3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办公室设在教育部;同年9月,中小学部分学科教材统一使用“部编本”;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部编教材。“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的调整扭转了教材发行及使用过程中过于市场化的局面,有利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方向,同时提高了教材质量。
——整理自卢德生、王垚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