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云南省百校联考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5 浏览数:548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认为,法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提出了 的观念,如果说儒家 的基本精神表现在 别(差别)”上,那么 的精神与之相反,则是 。据此可知,法家 的思想(  )

A.冲击了血缘和等级关系B.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体现了 天下大同 观念

2.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让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做丞相,改变了即位早期由贵族做丞相的惯例。之后,汉武帝又让贤良之士 并在左右 与大臣辩论。这反映了当时(  )

A.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B.皇权进一步加强的趋势C.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凸显

3.

唐朝前期,国家税收由中央统收统支,地方无擅自支用国家税收的权力。安史之乱后,唐朝地方政府获得了原属中央财政的部分财权和税收。这一变化(  )

A.直接导致唐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财政制度与时俱进C.是藩镇割据产生的根源D.说明中央权威已逐渐下降

4.

钞关为明清两代内地征税的关卡,下表所示反映了其数量与分布情况。这折射出明清时期(  )

明代

7九江1处、大运河6

清乾隆时期

34京师3处、直隶5处、辽宁2处、山西l处、山东1处、江南7处、浙江2处、江西2处、湖北1处、四川2处、福建2处、广东2处、广西2处、内蒙古2

A.政府摒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江南市镇逐渐衰落C.区域间长途贸易得到发展D.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5.

1841年前后一年多时间,广东支出军费449.6万元,约为其一年实征地丁银的3倍。鸦片战争后的赔款,广东负担1032.5万元,占赔款总额的69.95%。此外,随着上海等五口通商,原来经过岭南到达广州的商路也在逐渐衰落。材料中的现象(  )

A.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诱因B.表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加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D.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

新文化运动引入了科学的概念,就是要改变劳动方式、方法,发挥劳动者的潜力;引入了民主的概念,就是要使劳动者意识到作为人应该享有 人的权利 ,有占有自己劳动所得的权利。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始终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B.以解放中国劳苦大众为宗旨C.全盘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文化D.强调促进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7.

下表为全面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敌后游击战中的合作情况简表(部分)据此推知(  )

徐州会战期间

白崇禧与周恩来等共同商议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的作战方针,并予以实施

武汉失守后

白崇禧赞同周恩来提出的发动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建议

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上(193811

蒋介石在此次会议上决定开展大规模的敌后游击战并做出相应的部署,决定国共两党在衡山共同创办游击干部训练班

A.国民政府彻底抛弃了片面抗战路线B.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依存C.共产党推动国民党执行游击战战术D.国民政府将重心转向敌后战场

8.

下图所示为毛泽东的一首词作。其创作背景应是(  )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A.北伐战争掀起大革命高潮B.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C.一五 计划成就令人瞩目D.人民公社化运动热火朝天

9.

1324~1325年,马里帝国第九位国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他在开罗大肆采购,竟至黄金充斥于市,金价大跌,12年后仍不能恢复原价。在14世纪上半叶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标示出了马里之名,并绘有曼萨·穆萨的形象。这反映出此时马里(  )

A.经济发展水平提高B.统治阶层腐化堕落C.原始资本积累加速D.对外交往较为活跃

10.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的全能型艺术家,其大量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了理想色彩。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展现对世界的认识……人物形象刚劲有力,肌肉健壮,散发着雄浑的英雄主义气息。由此可知,米开朗琪罗的作品(  )

A.是人文主义的重要载体B.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批判教会C.改变了时人的审美需求D.代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巅峰

11.

1877年,法国教权派(保皇派分支)机关刊物《社会和宗教日报》在报道中称: 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 这一报道的标题应是(  )

A.无耻的保王党背叛共和国B.君主派发出 最后通牒 C.麦克马洪元帅向巴黎挺进D.七月王朝将在法兰西重生

12.

二战后初期,随着美国对拉丁美洲政治与经济影响的深入,绝大多数拉美国家成为美国的盟友。但在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至冷战结束时,大多数拉美国家已加入不结盟运动。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意识形态影响国家政策B.两极格局已经不复存在C.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加强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环境变迁,始于秦汉。从北宋中期开始,中国环境质量整体渐劣;从全国宏观方面而言,环境最先受到严重破坏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南方生态环境遭受空前的破坏,环境变化的原因主要为人口快速增长下土地资源的不当利用。为满足剧增人口的生存之需,人们不知疲倦地向自然索取,无限地垦殖耕地,毁坏植被。中国环境的变迁,除自然因素外,根本原因在于 人为

——摘编自陈业新《中国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及其原因初探》

材料二

近300年来中国森林覆盖率变化趋势

——摘编自何凡能等《近300年来中国森林的变迁》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8.6%。1949年10月,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成立,负责全国林业经营和林政工作,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林业工作。1950年,在首届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 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与利用 的基本方针。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 绿化祖国 的伟大号召。 大跃进 运动结束后,发展科学技术,开展木材综合利用、提高木材利用效率成为工作重点。这一时期颁布了一系列法规,禁止烧山及滥伐、滥垦,开展大规模造林, 造林后林权归造林者所有 。至1966年,全国已经成长起来的新造幼林超2亿亩。

——摘编自任铃《1949~1966年我国林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环境变迁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300年来中国森林覆盖率的阶段性变化及其成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林业建设的历史意义。(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皖南事变发生于1941年1月,是抗战期间国共双方发生的最严重的冲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我江南新四军军部及部队万人遵令北移,由叶挺等率领至泾县以南之茂林地区,突被国军七万余人重重包围,自鱼至文,血战七昼夜,死伤惨重,弹尽粮绝。挺等率部遵令北移,并遵守顾长官祝同指定路线向苏南转移北上,不意全是诱我聚歼之计。

——摘编自《朱彭叶项抗议皖南包围通电》(1941年1月16日)

材料二
适第四十师由苏南换防,调至后方整训,新四军早已详悉其行军道路,及知该师由本月一日到达三溪,遂于四日晚,全部潜赴茂林,分兵左中右三路,向该师袭击,该师仓卒被袭,不得不加以抵抗,借资自卫,第三战区顾司令长官,为整饬纪纲,乃下令制裁。

——摘编自《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言人谈话》(1941年1月17日)

材料三
指挥中国第三战区的顾祝同将军于(1941年)1月初开始对共产党采取行动,以执行重庆政府向共产党新四军下达的撤离长江以南地区的命令,使他们前往日占的黄河以北地区。公报称,重庆的压力迫使共产党于1月10日在芜湖与安庆间的获港镇附近北渡长江。

——译自英人报纸《字林西报》1941年1月18日的报道

材料四
新四军是于移驻 中途被顾祝同军包围 ,顾祝同是奉上级之命, 以第四十师由苏南换防调至后方整训为名,夜间进兵,向新四军突击

——摘编自日伪机关报《新申报》1941年1月19日的报道

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你认为皖南事变的性质是什么?并结合材料对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逻辑清晰,表述清楚,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的宗教改革在当时绝不是单一、孤立的事件,它是欧洲宗教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新教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开始重新检视自己的信仰,结果越来越多的英格兰人认识到个性解放和信仰自由的重要性,逐步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迷信中解脱出来,英国教会也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这种结果对英国王权而言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加尔文主义等新思想、新观念的激荡下,人们在公开大声质疑教皇、主教特权时,也开始私下低声谈论诸如 君权的性质以及一切权利的性质 国王是否可以像上帝一样任意统治国家,人民是否能够凭自己的意愿被统治 等话题。

——摘编自刘吉涛《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一场被低估的宪政革命》

材料二
起初,法王法兰西斯一世对宗教改革思想颇感兴趣,甚至还准许路德教传入法国。但随着法王在1533年和教皇握手言和,加之法王已意识到宗教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对其统治将是弊大于利的,法兰西斯一世开始对宗教改革运动进行镇压。1534年10月,新教徒在巴黎、奥尔良、图尔等城市到处张贴 告示 ,揭发 教皇弥撒的不能容忍的流弊 ,就连国王寝宫的门上也贴有类似的 告示 。法兰西斯一世龙颜大怒,下令严惩新教徒。一时间,火刑场在法国到处点燃。仅在半年的时间里,巴黎就有80名新教徒被处死。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5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期英法两国对待宗教改革态度的差异并简析其成因。(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