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二第一期学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8 浏览数:469

一、单选题

1.

表1

王曰:父歆……唯天将集厥命,……临保我有周。

王曰:父歆……余非庸又昏,汝母敢妄宁,虔夙夕,惠我一人。

王曰:父歆,余之庶出,入事于外,专命专政……父歆舍命。

王曰:父歆……先王命汝亟一方,弘我邦我家。

表1为考古发现的西周晚期毛公鼎部分铭文(父歆为大臣名字)。该铭文(  )

A.反映出周代诸侯大都遵守宗法制B.有助于研究西周晚期政治情况C.说明西周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制约D.重在宣扬西周的君权神授观念

2.

从秦汉简牍中当时官吏出行的留宿地来看,既有县乡之地,亦有关邮之所,乃至更小的地名,这些都是文书传递者往来所经交通站点。据此可知,秦汉帝国(  )

A.借助文书进行行政管理B.郡县制度得到发展C.官员下乡视察成为定制D.地方行政区划一致

3.

汉武帝常避开丞相府而直接通过尚书来裁决军政大事。东汉光武帝时,中枢机要 政归台阁 ,尚书台 主赞奏事,总领纲纪,无所不统 。这一现象说明(  )

A.行政效率降低B.皇权旁落C.地方权力削弱D.相权转移

4.

据明朝宦官刘若愚所述,明代所有奏章经文书房的宦官中转后,司礼监的太监不仅能预先知道奏章的内容,而且阁臣的票拟,需要司礼监阅后且认为可行,才送到皇帝手中。这表明,当时(  )

A.封建制度衰落B.内阁名存实亡C.宦官影响朝政D.帝王大都昏庸

5.

古代雅典有一种信任投票。如果公职官员不能获得信任票,需受到法庭审判。公元前356年,3位将军因在信任投票中被停职,被从战场上召回,接受陪审法庭的审判。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

A.陪审法庭的事务繁重B.谨慎对待对外战争C.官员须接受公民监督D.民主运作程序复杂

6.

公元前367年,罗马通过法律规定:平民所欠债款一律停止付息,已付部分作为偿还本金计算,未付欠款,分三年还清;占有公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为五百犹格;在两名执政官中,应有一名由平民担任。这表明,当时罗马(  )

A.平民利益受到重视B.由共和制向帝制转型C.社会内部矛盾尖锐D.贵族寡头政治的结束

7.

在近代英国,内阁除了对国家、政府进行行政上的领导外,还讨论决定其政党的方针政策、组织竞选宣言等,在下院和公众中,为其党的政策与行动进行宣传、解释和辩护等。由此可见,近代英国内阁(  )

A.决定政党政治的发展B.行政权力的逐渐扩张C.有权问责议员和阁臣D.对议会决策产生影响

8.

美国独立战争后, 让各州自个儿管自个儿的事 成为各地的普遍观念。各州以大肆宣扬主权为旗帜,为所欲为。华盛顿曾写道: 十三个独立主权,彼此攻讦,互相竞争,马上就会把全体毁于一旦。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各州无视独立战争成果B.制定法律迫在眉睫C.必须强化中央政府权力D.国内战争一触即发

9.

法国1875宪法虽然是由三个纲领性文件:《参议院组织法》《政权组织法》和《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法》组成,但是它却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最久的一部宪法。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  )

A.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B.集中地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精神C.使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D.兼顾多方利益且适应社会发展

10.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 对于国会,久已不满,其所以未及解散者,非不敢冒此大不韪,实欲藉此正式机关,选彼为正式大总统,以正对内外之名"。这表明,当时国会(  )

A.是民主与共和的重要象征B.成为袁世凯谋取权势的工具C.并未激发民众的参政热情D.是各派争权夺利的重要场所

11.

1949年7月1日,《新闻日报》(如图1所示)等报均刊发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  )

图1

A.根据地政权建设初具规模B.解放区重视政治舆论宣传C.党中央号召解放全国人民D.共和国方案受到民众欢迎

12.

图2为1953年5月四川省遂宁专区遂宁县玉峰乡第八村的选民们在领取选民证的情景。这表明,当时(  )

图2

A.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B.全国普选工作成果显著C.村民积极参与村官选举D.基层选举方式多种多样

13.

《史记·平准书》记载: 魏用李克(当是李悝之误),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 据此可知(  )

A.魏国在争霸中占据优势B.魏国变法引发诸侯争霸C.李悝变法推动魏国崛起D.李悝改革得到强力支持

14.

王安石新法实行17年间,全国新开垦了大批土地,兴修了水利工程1万多处,灌溉田亩30多万顷,形成了 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务兴复 的喜人景象。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

A.采取重农措施B.使农民阶层受益最大C.得到百姓支持D.使国家经济全面振兴

15.

1581年,张居正将 一条鞭法 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该规定(  )

A.大大减轻了民众负担B.有利于防止官员作弊C.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D.解决了政府财政问题

16.

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把它视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创办了第一所国人自办女学——经正女学。随后,社会上兴起了办女学运动。这表明维新变法(  )

A.动摇了孔子思想地位B.使女子享有更多权利C.使新式学堂广泛建立D.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

17.

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不单是在农村,甚至从全国范围来看,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都来自于非农业收入。这反映出该阶段(  )

A.产业结构出现变化B.市场物资的丰富多样C.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所有制改革重心变化

18.

秦灭六国后,除从政治身份上降低原六国贵族的地位外,还从地域上将他们从原居住地迁出。汉代自高祖开始,不仅对六国贵族广泛迁徙,而且对各地豪强及吏二千石高级官员也实施迁徙。这表明西汉时期(  )

A.基层管理制度趋于完备B.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管理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D.管理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19.

东魏、北齐时期,吏部铨选除看重门第外,还开启了考试取人之法,虽然录取结果并非完全取决于成绩,依然看重门第,但士族和寒人均可参加。这反映出当时(  )

A.选官权力逐步下移B.门阀势力呈现颓势C.按才选官成为趋势D.各个政权统治稳定

20.

唐代官员无论高低贵贱,都要接受相应的考课。基本上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小考评定官员的等第,而大考通过年年的累积而进行奖罚。这表明唐代(  )

A.官员文化素质较高B.官员管理制度严格C.看重官员执政能力D.官员升迁需要资历

21.

宋代在河北、河东、陕西、川峡等边防地带设置走马承受公事。走马承受公事司按察,不仅巡察将帅,防止其不轨,也巡察地方官吏,防止其违法。此举旨在(  )

A.根除沿边割据势力B.削弱沿边官员权力C.杜绝边将腐败现象D.巩固北部边疆地区

22.

明代的八股文最初只是科举考试中比较优秀的经义文章,这些文章被广大的士子争相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并用于考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八股模式。明代八股文的流行与发展(  )

A.使科举考试更加僵化B.反映了士子求学的艰难C.有利于选拔实用人才D.决定官员政务处理水平

23.

西欧早期的王室官员只是国王的侍从而非国家行政管理人员,但从12世纪开始,这些官员的职责相对明朗,一些常设性的机构和官员出现了。这反映出12世纪以来的西欧(  )

A.封建领主依赖王室生存B.王权与教权斗争日趋激烈C.天主教会势力逐渐衰落D.国家行政机关走向正规化

24.

表2

1853

英国议会组织调查委员会考察东印度公司的人事制度,形成了《麦考莱调查报告》,建议以公开
竞争的考试形式录取人员。

1854

屈维廉爵士在《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提出凡初任人员都应按规定的年龄从学校毕业,通过竞争考试表明具有通才智力后才能被择优录用

1855

新首相帕麦斯顿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考试录取工作。

1870

格莱斯顿执政时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第二个枢密院命令,规定行政机构人员的任命要定期举行公开竞争考试。

据表2可知,19世纪中晚期的英国(  )

A.文官考试制度逐步形成B.君主立宪制得到完善C.文官管理队伍不断壮大D.民众就业压力比较大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亲自出巡各郡国,发现地方的官吏工作消极懈怠,派到地方的监御史不能将情况及时报给中央。公元前106年初 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汉武帝对刺史的监察权力做了明确规定,只能 以六条问事,非六条所问,即不省 。其内容除了第一条是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反对其横行乡里的,其余的五条内容都是限制二千石官员的。汉武帝创立的刺史监察制度,开创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监察制度的先河。

——摘编自王佳宜《西汉刺史制度研究》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朝代更替频繁,战乱频仍,这几个朝代的监察机构不完善,名称、职能各有所变,且变化较大。从魏开始御史台从少府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中央监察机关。此外,中央的谏官组织开始出现。两晋时期,谏官组织更加规范化了。中国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后,由于士族门阀握有重权,监察制度体现出强烈的门阀政治色彩。

——摘编自陈光《浅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制度的变化。(6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清代严格监考。考试场所,室内有主考官,室内外各置一名监视,设有号军把守,以高官总摄全局。朝廷对于各考官的失职违纪行为严惩不贷,对受贿考官,严厉惩处。天子亲自复试可疑的举人、贡士,或由各省总督等复试个别省份的举人。各省乡试揭晓后,限期将试卷交付磨勘,查有不合格者,举人除名,考官受罚。清代科举取士,由于制度齐备,执法严明,一度使得康乾盛世群英荟萃。

——摘编自郭淑新、舒笛《清代官吏制度及其实施之得失辨正》

材料二
二战以来,西方传统文官制度体系中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官分途原则发生很大变化,逐渐呈现出相互交融的态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国家的文官试图打破 政治中立 的樊篱,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倾向。随着政府所处环境以及文官制度核心价值观的变化,传统文官永业原则受到挑战。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阶级统治往往僭越制度的规范,典型的做法就是不经过考试任用的程序直接任免文官;另一方面,出于技术方面的考量,西方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将行政职位的一部分特别是高级职位向社会开放,不拘一格招揽优秀人才,这淡化了考试任用的制度刚性。

——摘编自秦勃《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官制度的嬗变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科举考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以来西方文官制度原则变化的原因。(8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789年7月,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保留君主制。1791年法国制宪议会制定和通过1791年宪法,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1792年8月,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制,9月,法国议会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

——摘编自朱纯云《法国政治体制的演变历程》

材料二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 苏维埃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

——摘编自蔡伟峰、张蔚《中国共产党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政的历史经验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得以建立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改良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重要手段。任何历史评价都应回归到特定的历史时期,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出发,而不应站在如今的时代环境下,以现代人的认知眼界和评价标准去对前人的历史事件求全责备,得出无谓的事后结论。改良在历史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确实能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历史进步,在维持国家秩序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发展。但是,近代中国的一些局部改革不能有效缓解尖锐的社会矛盾,不能有力地实现民族独立,更不能完全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历史证明,近代中国尖锐的国内矛盾和严峻的国际形势没有给予改革以充分的历史条件,局部改革面临着不可化解的强大阻力,难以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据苏歆《浅谈近代中国的改良与革命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晚清政治改革 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