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北京市房山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193

一、单选题

1.

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现:上层贵族专门的墓地里,有大量的宗教性玉器、祭坛和豪华的丧葬品;社会大众的墓葬里,只有若干日常生活用具;遗址有良渚王城,外围有庞大的水利系统(下图)据此可推断当时(  )
①已出现贫富分化和阶级差别 ②处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③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被推广 ④在长江流域出现了邦国文明

良渚古城遗址外围的水利系统示意图(部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关于启的继位,史书有不同的记载。《战国策·燕策一》记载: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史记·夏本纪》写道: 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战国策》《史记》均是纪传体通史B.禹传位于启的继位方式符合禅让制C.《战国策》编纂相对早,记载更真实D.从禅让制到世袭制转变的过程曲折

3.

《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郑州商城遗址,四周建有城墙,周长达6960米城内东北部有宫殿区,城外有居民区、墓地、铸铜及制陶制骨作坊等。下列关于郑州商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设计凸显政治、经济及防御功能B.完全按照《考工记》的记载而建C.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D.商业的发展是其建城的根本原因

4.

《诫伯禽书》(周公教导儿子的家训):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 《钱氏家训》(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镠对钱氏后人提出的要求):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对两则材料解释合理的是(  )
①都重视加强个人道德方面的修养 ②前者是对统治者治国理政的要求
③后者是对普通人为人处世的要求 ④不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两汉时期许多杰出人物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张骞 凿空 的勇气,霍去病 匈奴未灭,无以为家 的壮志,苏武绝不 屈节辱命 的精神;马超 马革裹尸 的情怀,班超 投笔从戎 的追求。他们的事迹至今广为流传是因为都蕴含着(  )

A.勤劳勇敢B.耕读情怀C.艰苦奋斗D.家国情怀

6.

汉代名臣黄霸在任职颍川太守期间 力行教化而后诛罚 。治颍川八年 百姓乡化,孝子、悌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 。这反映出汉代(  )

A.社会治理渗透德治教化思想B.开创了德治礼教的治理方式C.地方治理形成了统一的标准D.社会道德伦理水平普遍提高

7.

分析《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表》。导致唐朝到两宋节妇变化的原因是(  )

朝代

统治年限

节妇数

烈女数

节烈合计

倍数

唐朝

289

32

29

61

1

两宋

319

152

122

274

449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受理学观念影响C.各民族政权战争D.统治者支持节妇

8.

下表相关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情况,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AB.BC.CD.D

9.

辽人在自称 中国 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 中国 ;金人进入中原后,即援引 中原即中国 懂礼即中国 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 中国 。同样金人也没有将宋人排除于 中国 之外。这说明当时各民族政权(  )

A.逐渐形成 中国 文化认同B.思想观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C.采取措施开始走向联合之路D.为实现统一变革原有的制度

10.

下图为元朝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所刊印的《金刚经注》的扉画,画中央的三人及相关物品均为红色,图上方的松树为黑色;正文经注也采用朱墨两色套印而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套印本,兼具审美和史学价值。该套印本可以用于佐证我国(  )

A.汉代造纸技术的改进B.魏晋时期玄学的盛行C.唐代儒释道三教合流D.古代印刷技术的发展

11.

下图是不同时期某地区地方行政管理的示意图(局部)按其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

12.

下图所示一组图片为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四部著作的书影,对其论述正确的是(  )

A.①呈现了中国古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历程B.②提出辩证施治,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C.③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D.④对宋元时期科技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

13.

元代的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下列选项与材料信息对应正确的是(  )

A.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涂改之意)而奏换。 B.总政务、统率百司、领省事,参决军国重事。
C.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

14.

对下图所示《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和赋役制度关系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历代户籍制度只有创新没有继承B.元朝时期的地税完全取代了丁税C.户籍和赋税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D.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15.

从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到冬奥会开幕式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再到中国结式的雪花设计、奥运场馆 冰丝带 、吉祥物 冰墩墩 雪容融 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一路火出圈。这一现象说明中华传统文化(  )
①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②必须全部予以继承
③有助增强文化自信 ④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材料阅读

16.

【古代学校教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 学在官府 ,汉初设立大学,西晋开始设立国子监。中央官学之外,自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到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均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为科举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中国古代书院分布地区统计简表(部分)

今地区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今地区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北京

1

3

江苏

29

6

河北

3

12

上海

4

4

山西

1

4

10

浙江

5

156

49

山东

1

23

福建

6

1

85

11

河南

2

2

11

12

四川

6

31

5

陕西

7

1

7

江西

7

8

224

94

安徽

20

15

湖北

17

10

广东

1

1

39

9

湖南

8

70

21

港澳

1

广西

10

1

贵州

1

1

3

海南

2

云南

1

——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分析书院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17.

【大一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所示

著作

内容摘要

《春秋公羊传》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孟子》

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荀子》

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四海之内若一家。

《史记·秦始皇本纪》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王吉传》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概括材料一 大一统 的内涵,依据材料,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8.

【选官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演变简表

时期

名称

选官方式

选官标准

特点

夏、商、西周

世卿世禄制

宗法世袭

______

贵族政治

战国、秦朝

军功授爵制、荐举制

______

才能、军功

官僚政治

两汉

______

官员举荐

德、才

官僚政治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中正品评

品第

士族政治

隋唐以后

科举制

分科考试

成绩

______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补充完整表中①②③④的相应内容,并概括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材料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 白衣公卿 。曰 一品白衫 。其艰难谓之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抵言》卷1《散序进士》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

19.

【民族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表所示


——摘编自齐涛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秦汉至宋辽金时期推动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据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来确定,即所谓 山河形便 。从元朝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经济区域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经济上设立管理农业的政府机构。……设劝农官,后又设立劝农司。以姚枢为大司农,派劝农使到各地考察农业情况。文化的发展繁荣,需要开放和多样化,也需要多个子文化或子文明之间的彼此碰撞、竞争。元朝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民族文化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和宗教,鼓励中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民族交融角度,分析元朝的统治措施。

20.

【城市商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所示

(1)对比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指出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在布局和功能上的异同。
材料二
宋朝自成立之初,就鼓励对外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朝廷官员出使东南亚国家,怂恿他们的商人来中国;……载着中国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取代了南亚和西南亚的商船。……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三
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滑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脱脱等《宋史·河渠志》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北宋东京城市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