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安徽省池州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274

一、单选题

1.

两河流域的亚述人按照苏美尔的模式建造神庙和塔庙,但他们的建筑重心转移到了帝国宫殿上。这些宫殿渐渐形成了史无前例的规模。亚述人的做法,意在(  )

A.表现王室的影响和主宰地位B.宣扬亚述人政教合一的政体C.完整保存苏美尔的世俗文化D.展现神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2.

他们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淤泥非常肥沃,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7次收成。材料中的 他们 是指古代(  )

A.埃及人B.印度人C.印加人D.阿兹特克人

3.

有学者说:罗马的语言遗产是欧洲的拉丁语,罗马法至今仍大量留存在欧美许多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当今天主教会的组织和仪式与昔日罗马帝国的组织和宗教传统有关。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古罗马(  )

A.创造了世界上最繁荣文化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C.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宗教D.最早开创大陆法律体系

4.

13世纪末至15世纪初,英国议会曾反复确认大宪章达49次,这是英格兰政治史上极为突出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出英国(  )

A.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宪法B.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国家C.具有长期的议会政治传统D.《权利法案》直接源自大宪章

5.

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作家蒙田在《论经验》中写道: 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般的尽善尽美。我们寻觅别的条件,因为我们不会利用自身的条件……我们踩高跷是白费力气,因为在高跷上也得靠自己的腿走路,坐上世界最高的宝座也只能靠自己的屁股。 蒙田意在(  )

A.说明要注意积累经验B.破除对宗教神灵崇拜C.唤醒民众的理性思维D.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6.

马丁·路德在文章中写道: 教皇和主教,本该成为真正的主教,宣扬上帝的话语,他们却放弃了这个职责,变成了尘世的君主,用那只关于身体和财产的法律来治理民众。他们真正颠倒了,他们应该通过上帝的话语管理内在的灵魂。 他的这一主张(  )

A.旨在清除罗马教会的影响B.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C.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反思D.意在促进法治精神在民众中传播

7.

1848年,英国通过颁行《公共卫生法》,成立卫生总署,正式全面介人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管理。后来创建枢密院医务部、地方政府事务部,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最终确立。据此推断,英国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严重B.启蒙思想促进了代议制完善C.近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推动D.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的影响

8.

下图显示的是1820—1860 年移民进入美国的人数变动情况。其移民变动情况(  )

A.与美国的工业革命发展基本一致B.反映出欧洲各国政治上的专制C.说明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移民国D.表明欧美国家经济合作很密切

9.

1891年,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导言》中强调了两项规定:一是所有公职人员均由选举产生,受人民群众监督,工作不称职时可以随时撤换。二是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只付给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恩格斯对这两项规定的强调意在(  )

A.发动各国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B.批评公社的公职人员大搞特权C.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公地位D.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10.

1929年,德国纳粹党员有17万多人,到1932年迅速增加到100万。在当年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获胜,成为第一大党。导致纳粹党人数激增和获胜的客观原因是(  )

A.德国民众对凡尔赛体系的痛恨B.纳粹党宣传社会主义欺骗民众C.世界性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D.希特勒大力宣传扩张主义政策

11.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毛泽东评价说:希特勒的 巨大计划";是有的,但这个计划.....被斯大林格勒的抗战所粉碎了。斯大林也指出: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这表明斯大林格勒战役(  )

A.使苏联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B.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C.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D.导致了法西斯联盟的直接解体

12.

1946年9月下旬,美国杜鲁门总统命令克利福德等人起草了一份绝密报告,报告强调 当今美国所而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美国与苏联的关系问题",提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措施, 制止苏联进一步的扩张 。这一报告(  )

A.标志着杜鲁门主义已出台B.表明美苏争霸形成C.说明苏联威胁了美国安全D.加速了冷战的到来

13.

下面是某同学为探究性学习而搜集的组有关非洲政治发展的历史地图。据此判断,该同学 探究的历史学习主题是非洲(  )

A.殖民体系的兴衰史B.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史C.殖民主义的扩张史D.国家民族独立和复兴史

14.

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建立的部分国际经济组织的微标,这些组织的建立(  )

A.解除了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问题B.加速了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经济C.解决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纠纷D.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5.

当前,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上升至23%。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古世界的比重接近40%。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持续快速发展。这一现象反映出当今世界(  )

A.经济全球化日益密切B.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C.区域合作已成为主导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全面确立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真正有影响、有作为的哲学,都不是远离时代的哲学;而且,越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越是哲学大发展的时代。如西方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近代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都是产生于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他们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丰子义《哲学要回应时代的呼唤》

材料二
欧洲思想的近代转型从14 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其后经历了16 世纪的宗教改革、17世纪的科学革命等多个阶段,至终迎来18世纪启蒙运动的高潮,而其后果就是法国大革命,前后历时足足有五个世纪之久。

——摘编自陈方正《牛顿学说在欧陆的传播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哲学家的思想主张和其主张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分析该时期哲学家思想的影响。(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欧洲思想转型的主要因素。(6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
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古典自由主义,其学说的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随着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社会化生产不断扩大,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古典自由主义终结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以美国 罗斯福新政 为主要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70年代,行政干预、提升政府在维护个人自由及市场经济方面的作用被人们广泛接受。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01 年网络泡沫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及随后的欧债危机,更是打破新自由主义神话,让美国模式威信扫地,使人们的信心发生彻底动摇。

——摘编自徐飞彪《美国乱局背后的新自由主义衰落》

材料二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期间,商品货币关系基本被取消。但落后的生产力条件和普遍的小农生产,导致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设想难以实现。列宁推动实施了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的 新经济政策 。苏联迅速推进了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形成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斯大林重新确定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即众所周知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只存在于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1956 年的 秘密报告 后,赫鲁晓夫推动的经济改革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出现松动、在社会主义阵营反思苏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讨论重新形成。

——摘编自王立胜《科学理解唯物史观中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三次争论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指出罗斯福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情况,并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8 分)
(3)根据材料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计划与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认识。(3 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47年6 月,针对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将通过切实提高 一带一路 的实施质量,稳步走向世界,致力于更加开放、包容、联动、可持续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与人类发展。有人热衷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待 一带一路 倡议及其实践,相关杂音不时花样翻新,如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输出模式论 债务陷阱论 建立势力范围论 经济掠夺论 另起炉灶论 等等。

——摘编自阮宗泽《一带一路:塑造共享的21 世纪》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有关 一带一路 杂音 中的某一个观点简要评说。(8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符合逻辑)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科学的产生是人类劳动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生存、 发展的需要。但是,科学运用于社会具有双面效应:一方面,科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科学运用于社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摘编自周银珍《科学伦理: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学技术的利弊为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符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