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162

一、单选题

1.

尸佼是一位 兼儒墨、合名法 的杂家,具有广博的知识,他曾说: 天子忘民则灭,诸侯忘民则亡。 他还指出,为君之理,犹如鱼与水的关系, 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秦国的变法者商鞅深受尸佼思想的影响,在变法中实行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等一系列措施。据此可知,两人思想的共通之处在于(  )

A.尚法存礼B.敬天法祖C.崇德尚法D.外儒内法

2.

《汉书》记载: 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上令(严)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天子之宾客)外(公卿大夫)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该记载可以印证汉武帝时期采取了(  )

A.北击匈奴B.内外朝制度C.尊崇儒术D.刺史制度

3.

隋文帝时期实行 输籍之法 :由国家制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初五,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收赋税、力役的依据。由于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的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豪强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成为国家的编户。这一举措(  )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增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C.避免了农民隐瞒户口D.促进了社会的持久发展

4.

宋朝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完全打破,大城市消费水平的高涨、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达,都达到空前水平;国内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陕、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这主要得益于(  )

A.政府放松对市场时空限制B.海内外商品贸易畅通无阻C.纸币交子开始在市场流通D.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5.

明代卷轴画大都以鲜花野草、山情水韵、逸致幽情为主,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 行家 还是 逸家 ,在表现内容上大都远离社会,除了像唐寅、徐渭那样有特殊经历和思想境界的画家以外,极少有人在作品中表现现实的内容,使得描写现实生活的人物画和风俗画更加衰微。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为(  )

A.文人追求个性才情的发挥B.政府对文化艺术的高压政策C.诗书画等艺术因素的融汇D.知识分子热衷践行程朱理学

6.

明代中期以后,适逢海路打通,新物种得以引进,继哥伦布交换之后,美洲的一些农作物引进中国(见下表),这些作物在中国的广泛种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时期

引进的农作物

明朝—清初

甘薯、番茄、烟草、花生、马铃薯、木瓜、玉米

A.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B.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C.加速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D.为对外贸易出超奠定基础

7.

1866年,清政府批准奕 的建议,增设天文算学馆。其招生范围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检讨及年龄在30岁以下的进士出身、五品以下的京外各官,经考试录取后人馆学习;如有平日讲求天文算学,自愿人馆学习,借资印证以精其业者,可以不限年龄。但在招生时,报名者寥寥无几,参加考试的72人勉强录取30人,翌年因学业不合格淘汰20名。这折射出(  )

A.顽固派攻击和阻挠破坏B.国人尚未接受 师夷 理念C.中国近代化的举步维艰D.儒学思想对士人影响深远

8.

1938年,国民政府对经济行政管理机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中央经济行政机构编制由战前3684人减至1561人,精减率达58%;1939年,国民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加强对财政经济的统制和管理,实施战时经济统制政策。这些举措旨在(  )

A.改变战争初期的被动局面B.促进大后方社会经济发展C.适应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D.通过经济储备增强战斗力

9.

毛泽东说: 大别山各兵团没有站住脚,我们不敢开这个会,我也不敢讲这个话,不敢写这篇文章,不敢讲伟大的转折点……这篇文章要等一年半载再写。因为中原的部队站住了脚,胜利靠得住,现在我们要开会分析、估计,大胆地写文章,向全国人民号召,准备在几年内取得全国胜利。 毛泽东这一论断主要基于(  )

A.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结B.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C.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D.革命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10.

1956年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的经济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市场的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一思想(  )

A.是对改良计划经济的探讨B.总体与苏联模式背道而驰C.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D.将计划与市场融合在一起

11.

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登出了一则天津牙膏厂产品介绍的广告,该广告通栏排版,约20行高,其后来推出的牙膏广告红遍大江南北。这一年电视广告也开始在上海出现。这些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天津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B.实事求是的经济发展战略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D.扩大企业自主权和灵活性

12.

古希腊人经常遇到人多地少的挑战,这迫使他们一方面不断向海外移民,一方面因地制宜,利用山区矿藏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建筑、美术、日用陶器等工商业;而生活在美洲的阿兹特克人为解决人地矛盾则发明了 浮动园地 ,至今还在使用。上述史实可以说明(  )

A.古代文明各自封闭独立发展B.自然环境严重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C.农业产生是文明出现的前提D.人类文明发展具有多元性和统一性

13.

英国的博塞尼原是一处比较繁华的城镇,后来变成只有三家农舍的小村子,但是这里的居民却有权选出两名议员到下院去,议员们正是靠这种方式维持自己在议会的地位。议会对选民也有很大限制,城市选民只限于大商人之间,要求年收入在300英镑以上。这一状况得以改变主要得益于(  )

A.加紧推行圈地运动B.大规模发行国债C.工业革命和议会改革D.加快海外殖民步伐

14.

在欧洲,服饰的装饰和象征作用远远超过其御寒遮体的功能作用,尤其是女性服饰变革尤显艰难(见下表)据此可知,近代西方女性服饰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  )

19世纪以前

各式拖地或不裸露腿部的长裙、各种各样的衣帽装饰、束胸等限制身体自然发育的服装

19世纪中叶

工作妇女仍没有摆脱长裙和束胸,部分女性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受到舆论谴责

19世纪末期到一战期间

妇女运动时穿裤装得到社会认可,一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后,裤装和短裙才开始流行

A.工业革命不断深入进行B.妇女解放运动如火如荼C.运动休闲成为社会时尚D.女性融入社会程度加深

15.

1961年8月的一天,西欧电视观众见证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在新型摄像机转动时,东柏林警察和西柏林消防员正在进行一场拉锯战,但在他们之间的不是一根长绳,而是一位中年女性,她试图通过窗户逃往西柏林。东西方的这一斗争(  )

A.使战后西欧陷入重重危机B.在亚洲地区发展演变为热战C.源于战时美苏同盟的破裂D.导致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11分)
材料一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有一种臆想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明朝试图超过元朝在海外的经营,也想要像西班牙王室鼓励哥伦布航海那样,做出新发现。……明朝的永乐帝在登基之前负责防卫北方,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就是为了便利防守北部边疆,所以他对北方的威胁始终耿耿于怀。朱棣可能是想派遣使者与西边的帖木儿汗国联络,希望跟帖木儿汗国互通声气,包抄瓦 蒙古的势力。首先,郑和航海之前永乐皇帝的诏书中就特别提到 今遣太监郑和往西域忽鲁谟斯(今波斯湾入口)等国公干 ,他没有提到东非、印度、苏门答腊之类的地方,所以郑和七次航海,每一次都到位于波斯湾东南的忽鲁谟斯。其次,郑和手下有一个叫马欢的宁波穆斯林,回国后写了《瀛涯胜览》,他有一首诗: 忽鲁谟斯近海傍,大宛米息(埃及)通行商。曾闻博望使绝域,何如当代覃恩光。 忽鲁谟斯是由阿拉伯海进入波斯湾的第一个海港,所以说它是 近海傍 。明初大宛是帖木儿汗国的心脏地区,距离蒙古盘踞的新疆非常近。

——摘编自张信刚《丝路文明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11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7.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政治妥协在人类政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政治离不开妥协。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12分)

国别

事例

材料出处

英国

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英国人便承袭了典型的妥协传统

钱乘旦《的悖论——英国议会选举与政党政治解析》

美国

美国宪法是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根据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

王希《原则与妥协》

法国

法国大革命后的近百年,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王希《原则与妥协》

中国

通过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彻共和之目的制度变革的目标。辛亥革命的妥协之所以成立,一方面是卷入革命的各种政治势力发挥了政治智慧,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革命的共和底线确立及其大势所趋所逼。国家没有陷入民族战争、领土分裂的局面

薛恒《辛亥革命中的三大妥协及其历史遗产》

选取上述材料中的两个典型事件,以 政治妥协 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17分)
材料一
元末明初,出现了两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叙述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人物形象生动,情节曲折起伏,施耐庵的《水浒传》叙述北宋末年宋江起义故事,两部著作均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明朝中期,吴承恩根据民间长期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创作了《西游记》,成为长篇神话小说的典范之作。《金瓶梅》截取《水浒传》中的故事,衍化出一部以城镇暴发户西门庆生平为主要线索的长篇市井小说,在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等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对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也有深刻反映。晚明冯梦龙汇辑宋元以来的短篇话本小说以及明朝文人创作的 拟话本 并进行整理加工,编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本小说集,随后凌潆初也编著《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 三言二拍 ,共收录短篇小说近200篇,很多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
材料二
清朝的小说创作继续发展。蒲松龄用文言撰写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借叙述鬼怪故事影射社会现实,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以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为主要描写对象,辛辣地批判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官僚政治的腐败黑暗。曹雪芹创作、高鹗整理续补的《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以及男女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的恋爱故事为主线,充分展示了清代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写作手法精巧纯熟,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巨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时期长篇小说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小说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的原因。(9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15分)
材料一
下图是班超出使西域的路线图,那时东汉的首都已经是洛阳了。从洛阳一直向西,就到了敦煌,出阳关,沿塔里木盆地的南缘西行,可以到鄯善、于阗、疏勒,再沿塔里木盆地北缘折回东行,可以到龟兹、伊吾卢等地。

班超出使西域

——张信刚《丝路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由于欧洲人从1450年至1650年的航海,世界被永远地改变了。与其说这些接触所带来的意义在于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不如说在很大程度上建立了持久联系,即这些航海者使世界上以前相互孤立的人类之间的接触成为可能。与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化相沟通、相妥协,这开始在西方文明中成为一个持久的、吸引入的问题。大部分欧洲人仍然保留着对他们文化优越性的自信,但现实开始逐步瓦解那种自信,并且,经济全球化深深地改变了西方文化本身。西方人开始面对理解 其他 文化的问题,并且在这当中改变了他们自己。西方开始不再意味着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通过皈依基督教获得西方语言和传播西方技术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输出到了世界各地。

——摘编自《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与西域联系加强的原因和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与世界上其他文化沟通、妥协的主要途径以及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碰撞的意义。(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