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福建省南平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8 浏览数:272

一、单选题

1.

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有句经典台词: 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这种具有明显阶级歧视的观点最有可能源自(  )

A.种姓制度B.禅让制度C.分封制度D.宗法制度

2.

柏拉图说 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结合图1可知,古希腊人在殖民扩张后(  )

图1 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A.直接将被征服地区变成统治地B.设置直属中央统辖的行省C.建立了众多独立于母国的城邦D.构建起疆域辽阔的大帝国

3.

查士丁尼所著《法理概要》明确提出:市民法只是适应本民族需要的法律,万民法则是世界上所有民族都同样尊重的法律。由此可见,罗马法律(  )

A.适应着罗马政权统治的需要B.极力维护罗马人自身权利C.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D.为后世立法提供重要借鉴

4.

中世纪的欧洲,流行着一条常规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此语反映当时欧洲主要国家实行(  )

A.社会等级制度B.封建君主专制C.封君封臣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5.

大化改新期间日本颁布了《养老律令》,逐渐形成律令制国家,原来掌控国家的氏族豪强转变成为国家服务的官僚。以上举措(  )

A.提高了氏族豪强的经济地位B.减轻了农民的各种调役负担C.阻碍了日本向封建社会转变D.扩大了天皇政权的社会基础

6.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

体现了轻罪重罚的法律思想

B

中古西欧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与广袤土地,还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维护和强化了世俗王权的统治

C

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编撰《高丽史》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年表

朝鲜史学受到中国影响

D

拜占庭与俄罗斯皆信奉东正教

拜占庭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

7.

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土坦丁堡后,分别任命希腊东正教的头面人物、亚美尼亚教派的主教和伊斯坦布尔的犹太教大拉比,作为各自的首领。这说明奥斯曼帝国(  )

A.实行文化与族群交融政策B.建立政教分离的政权体制C.实施因俗而治的管理模式D.严格掌控人们的宗教信仰

8.

玛雅人没有共同的管理者和首都,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国王 库哈阿伽 (意为 神授的权力 )国王拥有统治城邦的无上权力,城邦间发生战斗时,指挥祭司带着象征好 运的神像随队出征。由此可见,玛雅文明(  )

A.初显民主政治雏形B.具有君权神授的色彩C.打上暴力统治烙印D.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9.

传统观点认为,达·伽马首航所获利润是航行成本的60倍,而今有的学者通过史料查证以及比较当时商品价格,认为去掉远航成本、船员船只损失,实际利润只有成本的6倍左右。这体现了(  )

A.旧有历史研究失去价值B.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C.史家立场影响历史评价D.史论随研究发展而有所变化

10.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的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表明当时中国(  )

A.传统手工业极具优势B.积极发展对外贸易C.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D.摒弃重农抑商政策

11.

美国学者内森·加德尔斯指出:西方民主制度屈服于 即时新闻 一人一票 短期暴政 ,民主受制于单纯选票竞争。据此可知,他认为西方民主制度(  )

A.缺乏持续稳定的政治动力B.导致民粹主义泛滥C.能够保障民众的选举权利D.体现天赋人权理念

12.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提到 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可见,巴黎公社(  )

A.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直接指导B.验证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C.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3.

16世纪拉美地区甘蔗、棉花、可可、烟草等作物得到推广种植,而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只能限度生产,葡萄酒、亚麻、橄榄油等被禁止生产。这种状况(  )

A.使印第安人因粮食匮乏而灭绝B.阻碍了物种在世界各大洲的交换C.带有比较浓厚的殖民地化色彩D.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14.

19世纪70年代后,苏伊士运河通航,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在西非和南非不断被发现,许多经济作物也在这里种植成功。这一现象(  )

A.推动了三角贸易的繁荣B.加剧列强在非洲的殖民争夺C.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兴起D.标志埃及成为主权独立国家

15.

国大党成立后,提拉克用古印度典籍《薄伽梵歌》论证民族派政治纲领的合理性,认为宗教是民族历史的依托,是使人民互相接近的重要手段,并宣称《薄伽梵歌》是 吠陀宗教树上所结的最甜蜜而不朽的果实 。这一做法意在(  )

A.改造腐朽落后的封建文化B.宣传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主张C.谋求民族派合法政治地位D.凝聚民族精神以求国家独立

16.

修昔底德陷阱 的说法,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据此推知,一战爆发主要源于(  )

A.英德矛盾B.法德矛盾C.俄德矛盾D.法意矛盾

17.

《世界:一部历史》认为, 19世纪末的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随着大战持续进行,孤立主义政策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 由此可见,一战时期的美国(  )

A.与西欧国家经济利益趋同B.永远放弃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C.为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战D.谋求匹配经济实力的国际地位

18.

十月革命后,苏俄颁布《土地法令》,宣布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室的、寺院的、教会的土地转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这一规定意在(  )

A.巩固工农联盟B.推翻沙皇统治C.缓解经济危机D.建立小农经济

19.

1927—1940年,苏联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了20%,棉花合同订购价提高了2.75倍,而农民购买工业品价格却提高了5.5倍。这表明苏联(  )

A.新经济政策推动粮食产量增长B.农业集体化政策推行举步维艰C.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贸易取消D.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得以实施

20.

墨西哥于19世纪20年代独立并建立共和国,191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颁布资产阶级宪法,1934—1940年卡德纳斯总统推行改革,将矿物和石油等资源收归国有。这表明墨西哥(  )

A.自然矿产资源亟待开发B.独立富强之路任重道远C.政治体制变更异常频繁D.殖民主义影响彻底消除

21.

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签订《慕尼黑协定》回国后,受到群众自发的、凯旋似的欢迎,当时的报刊无一例外地表达出感激之声。这表明(  )

A.反战情绪弥漫着整个欧洲B.民众情绪左右着政府决策C.亚欧战争策源地已经形成D.绥靖政策有一定社会基础

22.

1960年非洲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 非洲年 。之后,又有15个国家相继独立,到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这说明(  )

A.民族独立运动开始兴起B.民族解放潮流不可抗拒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D.非洲振兴障碍终被扫除

23.

1962年美国觉察到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对古巴实行全面 隔离 ,肯尼迪总统亲自指挥隔离措施的执行,把封锁线移到更靠近古巴的地方,同时命令海军不要轻易拦截苏联的船只。肯尼迪此举意在(  )

A.利用本土优势打击古巴B.敦促北约组织遏制苏联C.力求外交途径化解危机D.确保欧洲利益不会受损

24.

中国倡导的 一带一路 合作构想作为携手发展、共同走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新主张得到了 上合组织 及金砖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以支持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金砖银行等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这加速了(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C.全球性贸易组织的建立D.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大流士将波斯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由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在军事上,将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种组成帝国军队,组建的最具战斗力军队是所谓 不死队 。另外规定,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行省只能铸造银币、自治市只能铸造铜币。为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下情上达和军队调动,在驿道沿途设驿站。大流士还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在制定法律时,也参照各地原有法律。这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了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在客观上也促进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

材料二
印加人在创建帝国的过程中,采用了和亚欧大陆上的古代帝国几乎相同的治理措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管辖。以都城为中心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一方面用于传递帝国政府的命令和情报,调动军队;另一方面用于被征服地区朝贡。印加国王为统一宗教信仰,既强调太阳神印蒂的至高无上,同时敬奉古老神明帕恰卡马克和维拉科恰,对各被征服部族的神明兼容并蓄。利用战争这一特殊形式广泛吸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最终打造了印加帝国的百年辉煌。

——摘编自林被甸《探访印加——古代世界文明交流与互动透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流士改革的特点及其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一、二,简述印加帝国在治理措施上与大流士改革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亨利一世授予伦敦的特许状

1129

允许伦敦人及其财物免除通行税、过路费以及在全英格兰和海港的其他所有关税

1130

伦敦市民都不得到城市以外进行申诉,任何市民在受到控告时,立誓表明其伦敦市民身份之后,他们的审理就可以在城市内进行

1130

伦敦市民有权力选举其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选举他们所愿的任何伦敦市民为法官

——摘编自吴江艳《中世纪伦敦城市自治探析》

材料二
在伊丽莎白(1558—1603年在位)登基为王的时候,教会的财产被大量投入市场,它增加世俗人士的富裕程度。同时,成千上万的人涌向位于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寻找未来,莎士比亚就是其中之一。到女王辞世前夕,伦敦急剧膨胀,成为欧洲第一大城市。这里到处都是在重商主义和个人主义上升时代成功或潦倒的寻梦者。伦敦不仅是英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而且在金融和贸易方面使欧洲其他城市瞠目以对。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伦敦城因特许状而获得的权利,并分析其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伦敦成为欧洲第一大城市的原因。(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英国城镇女性始终活跃在消费市场。来自全世界的稀有物品开始如潮水般涌入英国的市场和商店,使英国日益成为一个消费型社会。乡村工业的兴起吸纳了众多的城镇和乡村的女性劳动力,她们从事毛纺织业的初级加工工作,为英国14世纪经济模式的转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一时期的女性更多是作为小商贩角色存在,她们从乡村收购农民多余的农产品,带到城镇市场出售,在城乡经济中起着桥梁的作用,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使得整个城市得以有效运转起来。

——摘编自胡玲女《14—15世纪英国城镇女性经济权利和经济活动探析》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普通妇女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受到了资本家严重的剥削,女工们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中产阶级妇女为了摆脱男性的束缚,跨出了封闭的中世纪家庭生活,从事大量社会工作,勇于抗争不公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工业革命时期因妇女地位低下而滋生的社会矛盾。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聚集了一大批人才,因而新兴的文化沙龙就成为当时新思想和新观念萌发的一个重要场所。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归纳14—15世纪英国女性的角色及其对当时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各阶层女性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定位,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力量主要有两个:其一,各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是国际格局演变的物质基础和推动力量;其二,各主要行为体对自己利益的认识和考虑,以及不同行为体之间由于各自所认识的利益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直接动因。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表现为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大的具有全局性的国际事件,是推动国际格局从量变到质变的决定性因素。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正是这样的重大的具有全局性的国际事件,它们在国际格局的演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种宏观论述》

从材料中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