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河南省商丘名校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7 浏览数:623

一、单选题

1.

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这些措施旨在(  )

A.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B.沿袭北非地区传统文明C.促进不同区域间文化交流D.推动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2.

《法律选编》是拜占庭伊苏里亚王朝(717—802年)时期的一部 以民法为主,刑罚为辅 、倡导提升 仁爱 原则的法典,其 仁爱 原则主要体现在减少死刑、强调公平、限制父权及和睦家庭等方面。该法典(  )

A.充分表达了平民阶层的利益B.消除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C.有利于王朝统治秩序的稳定D.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3.

1455年,英国爆发了持续30年的玫瑰战争,战争主要在英国两大封建主集团——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之间进行,结果是两大家族的势力都在战争中消耗殆尽。这一战争结果(  )

A.推动了英国统一市场的形成B.为专制王权的强化创造了条件C.表明西欧封建制度开始解体D.促进了英吉利民族意识的觉醒

4.

15、16世纪以来,人类为建立全球统一的时间体系作出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到19世纪后期,以格列高利历(教皇历,也即公历)和格林威治本初子午线为基础的全球通用时间体系和时间标准基本形成,并逐渐被世界各国采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化进程的推动B.西方霸权体系的建立C.世界工业化的加快D.欧洲殖民扩张的加剧

5.

15世纪的时代精神就是人的解放,即以感性意义上的人来反对抽象的神,以人的正常情欲和感官享乐来反对禁欲主义和变态的虚伪。因此,这种时代精神决定了这个时期的基本生活姿态就是感觉主义和唯美主义。这一时代精神(  )

A.展现了大工业时代的文化风尚B.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性诉求C.冲破了天主教会的专制和独裁D.解放了被宗教戒律压抑的人性

6.

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不仅使德国人在宗教上、也在政治上改变了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奴颜婢膝的屈辱姿态,而且也把粗俗不堪的德语提高到与雍容华贵的拉丁语同样尊严的地位。这说明宗教改革(  )

A.加快了德国统一历史进程B.提高了德国世俗王权的地位C.增强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D.结束了德国四分五裂的局面

7.

16世纪以来,清教主义在西欧各国盛行。它反对无拘无束地享受财富,要求限制消费,并提倡勤俭节约,又赋予职业劳动、财产营利以宗教意义,使之神圣化、合法化。据此可知,清教主义(  )

A.彰显了文艺复兴的影响B.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C.反映了工业资本家心声D.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8.

18世纪以前,欧洲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的供应,而此后土豆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物体系,而日益成为餐桌上的新主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香料用品的大量输人C.新航路开辟及美洲作物的外传D.欧洲饮食习惯的变化

9.

从形式上看, 光荣革命 看起来像是一次家族变动,完全不是什么 革命 ,但其实质却是:在 光荣革命 中,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没有议会,这个国王登不上王位;他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并许诺要服从议会的法律。这说明光荣革命(  )

A.催生了近代民主共和政体B.实现了国家权力中心转移C.导致国王丧失了行政大权D.否定了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10.

这一运动的主要特点不在于反映和描绘生活,而在于相信人的思维具有塑造生活本身的力量和使命,从而形成了能运用到一切知识领域的分析批判的武器,进而推动了思想的世俗化进程。材料中的这一运动,旨在(  )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追求人性解放B.揭示宇宙运行规律推动科学发展C.规划人类理性王国打破封建特权D.摆脱天主教会控制实现信仰自由

11.

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确认了平等的遗产分配规则、婚姻缔结的彻底世俗化以及封建土地税负的完全废除等,法典第8条还规定: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由此可见,《法国民法典》体现了(  )

A.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无产阶级的政治要求C.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D.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

12.

下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据此可知(  )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

22%

8%

13%

10%

1913

15%

11%

13%

8%

4%

A.英国已经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B.欧美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正式确立D.世界贸易多中心的局面逐渐形成

13.

19世纪的英国思想家威廉·汤普逊甚为推崇欧文主义,认为互助合作的劳动方式优于强制和个人自由竞争,在其构建的理想社会里,资本与劳动实现了联合,有资本但无资本家,每位成员都兼具劳动者和资本家的双重角色。由此可知,威廉·汤普逊的思想(  )

A.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先河B.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理性反思C.科学地指导了欧洲工人运动D.旨在改造不合理的社会经济秩序

14.

在19世纪60年代以来的欧美工人运动中,德国各种工人协会仍是自由资产阶级的附属物;英国工人当时还在争取 公平的工资与合理的劳动日 ;美国工人正在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俄国工人阶级正在形成,开始举行罢工,提出增加工资等经济要求。这反映了(  )

A.工人阶级政治觉悟有待提高B.劳资关系恶化引发了工人运动C.工人运动旨在实现平均分配D.工人运动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15.

19世纪30—40年代各种新的学说和形式各异的运动在欧洲粉墨登场,而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立宪主义和共产主义则成为这一时期最为盛行的学说。造成这些学说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B.资产阶级代议制普及C.民主范围的扩大D.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6.

二月革命后,列宁主张不要议会制共和国,并坚持推行土地国有化、银行国有化等革命措施、并力主由工人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列宁的这些主张,意在(  )

A.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B.为新经济政策出台做准备C.明确俄国革命的方向D.激发俄国农民的革命热情

17.

《西方的没落》运用文化形态比较学的理论,预言西欧文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该书上卷在1914年成书后长期无人问津,直到1918年才于维也纳首次出版。一经出版,该书便迅速在欧洲文化界引起强烈震荡。《西方的没落》一书的命运折射出(  )

A.资本主义世界精神危机凸显B.战争与革命加速了思想解放C.工业革命助推了文艺的繁荣D.欧洲文明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18.

1929年俄罗斯石油销售公司在伦敦签署为期3年的销售合同,1930—1932年苏联石油年均出口量达523万吨,苏联的石油出口额占世界石油销售额的比例持续上升。苏联石油的出口(  )

A.打破了西方的经济封锁B.凸显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19.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化关系成为美苏双方能够寻求共同利益的领域之一。为此,1958年美苏两国签订了一项文化交流协定,双方展开了一定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术交流,苏联掌握了一些先进技术,美国则达到了文化渗透的目的。这些文化交流活动(  )

A.缓和了相对紧张的冷战局势B.反映了美苏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对抗C.是和平演变政策的外在表现D.表明冷战已渗透到思想和政治领域

20.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互会成员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时间

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

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

1963

19%

12%

20世纪80年代

27%33%

14%17%

A.东西方国家关系逐步趋向缓和B.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完成重建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D.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已经清除

21.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报道,目前全球通胀恶化,世界银行大幅调低今年环球经济预测,形容目前形势跟1970年代相似,高物价、低增长的状态,可能持续数年。为缓解经济困境,1970年代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建立福利制度保护公民利益D.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2.

冷战爆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在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交往中因过度关注这些国家的人权状况而导致国家间关系紧张,但里根总统时期(1981—1989),美国政府却极力寻求改善与阿根廷、智利军人独裁政府的关系,并给萨尔瓦多军人政权提供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这些做法(  )

A.加强了与苏联对第三世界的争夺B.缓和了东西方的紧张关系C.放弃了二战后美国既定外交政策D.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23.

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经历了最为繁荣、对世界最有经济影响力的十年后,民族自尊心急剧膨胀,各界不满足于在国际秩序中只扮演经济大国角色,主张积极参与政治、安全领域的国际协调,增加国际责任。这些行为(  )

A.意在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B.力图冲破美国对日本政局的控制C.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演进D.改变了西方大国主导的国际局势

24.

20世纪90年代、在学术思潮上,西方世界所推出的 历史终结论 甚嚣尘上,致使普世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民主、人权等意识形态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一时间占据着国际舆论的制高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的霸权体系正式形成B.全球经济重心出现了转移C.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失败D.世界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动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这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此外,大多数城市除了 中产阶级 市民 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这些神职人员要么服务于市民的需求,要么在男女修道院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波兰,除了早已出现的450座城市外,1450年到1550年间又增加了约200座新城市;意大利北部以及低地国家拥有当时最密集的城镇网络。但即便在那里,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依旧相当小,不到总人口的15%。1500年,只有6%的欧洲人居住在人口超过1万的城镇。在德意志邦国,3000座城镇中只有约200座人口超过1万。
材料二
欧洲人口在1000年到1300年间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到14世纪早期,人口又开始下滑,主要原因大约是疾病(黑死病)的蔓延,14世纪后,欧洲人口缓慢地恢复到原先的水平,然后开始增长,但饥荒、疾病和战争依旧时不时地阻碍人口的增长。然而,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贸易及制造业发展迅速。城市的规模愈发扩大,商人们也变得愈发富有。在每个国家,商人阶级都变得重要起来。许多西欧城市中商界精英不断增长的财富显示出他们的发展相对不需要依附土地贵族。1350年到1450年间,法兰西、西班牙、英格兰、苏格兰,丹麦、挪威,瑞典和匈牙利的统治者纷纷加强君主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自身影响力,同时减封建贵族和教会权力机构的土地。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1469年因女王伊莎贝拉和国王斐迪南联姻而统一,至此现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初步形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主要特征,并简要分析12—13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并概括这些变化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影响。(1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不久就开始推行的工业国有化经1918年6月28日的立法得以扩大。私营企业最终几乎销声匿迹。国家还推行了义务劳动制度。私人贸易不断受到打压,并被配额制度和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国家配给制所替代。1918年2月19日,国家宣布土地为国家财产,只有自耕农有资格使用土地。然而,农民们对向政府提供粮食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趣,因为在国家经济崩溃的情况下还要把所产粮食优先供应国家,而农民的生产得不到许多回报。迫于内战及供应红军及城市人口粮食需求的压力,当局最终颁布粮食征收令,这实际上是命令农民把所有收成都上交国家,只留下保证他们自己生存和来年播种的最低数量。当农民抵制政府的粮食征收时,强制征用就成了家常便饭。但战时共产主义又是一个无拘无束的乌托邦时期,一个激进人士想象有可能一步跳到真正 共产主义 的时期,实现这个无产阶级自由社会的长久梦想。
材料二
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共产党的统治的确生存了下来。为恢复一个完全精疲力竭、遭到破坏,正处于饥饿中的国家,苏俄开始了另一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从1921年延续到1928年,直至斯大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不过,总体来看,苏维埃政府在其政策上表现出了更多的连续性并明智而坚定地追求其既定的目标,而不是改变其目标,正如对共产党统治的头十年的简短论述所表明的那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第八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历史背景及其实施的目的,并对该政策予以简要的评价。(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 这句话的理解。(8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到1950年,西德已经超过战前德国的生产水平,而到1958年,它更是成为西欧头号工业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西欧国家也经历了 经济奇迹 。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二十五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西欧人享受着繁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 白银的50年代 黄金的60年代 ;法国人也有所谓 光辉的三十年 的说法。英国经济受老工业部门和丧失海外市场的拖累,因而落在其他国家后面,但它的增长速度也快过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年代。
材料二
当持续的经济增长导致劳动力短缺时,西德和其他国家就开始引进外国劳工加入本国的劳动大军。战后欧洲殖民帝国纷纷瓦解,亚洲、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前欧洲殖民地的移民也大批涌入。客籍工人和移民成百万地涌进欧洲,后来导致了新的社会冲突和社会不满,在经济状况欠佳时尤其如此。大型移民社群越来越多,导致新的、经常具有种族因素的社会摩擦,考验着种族和文化上日益多元化的欧洲社会的适应性和宽容度。
材料三
西欧在经济上扩张的同时,它在一个整合程度更高的经济体系中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有过无数关于欧洲联合的提议。二战后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也强化了一个理念,即西欧的未来在于一体化。有一些欧洲领导人曾经强烈呼吁建立一个 欧洲合众国 。1949年来自10个国家的国会的代表在斯特拉斯堡建立了一个欧洲理事会,希望它成为联合起来的欧洲的立法机构。尽管欧洲理事会的成员国数目逐年增加,并继续支持欧洲联合的思想,但它从来没有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繁荣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10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走向联合的历史背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