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广东省清远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226

一、单选题

1.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雕像与西亚地区考古发现的雕像颇为相似,经研究发现,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环纹贝和象牙来自印度洋沿岸和东南亚地区。这些发现可以佐证先秦时期(  )

A.经济重心位于四川B.造型艺术领先世界C.对外贸易高度繁荣D.中外交流范围较广

2.

据《隋书》记载,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曾表示: 天下之重,非独治所安,帝王之功,岂一士之略……爱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众善毕举,与时无弃……朕当待以不次,随才升攉。 材料反映出他(  )

A.推行科举制B.调整三省分工C.颁布两税法D.倡导以庸代役

3.

清初,政府严格限制在长城以北地区进行农业开发;嘉庆八年(1803年),清帝颁下诏令, 凡自种黑地(今黑龙江、吉林一带)业产……勘丈属实,照例开科,由户部颁给执照,准其永久为业 。该诏令的颁布(  )

A.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增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C.意在调整八旗安置策略D.折射出人地矛盾的加剧

4.

有学者指出,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证明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狭隘性日益明显。为克服这一 狭隘性 (  )

A.清廷承认了义和团的合法性B.洋务派提出了 求富 的口号C.群众性反割台斗争此起彼伏D.民族资产阶级掀起维新浪潮

5.

表1所示为1923~1924年孙中山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可用于说明,孙中山(  )

表1

言论

出处

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

《孙文越飞宣言》(1923

俄国政府现行的政策——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点与应在中国实行的我的《建国方略》确是如出一辙的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答日本记者问

A.对国民革命方向摇摆不定B.积极关注国际局势的变化C.立足国情借鉴苏联的经验D.强调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6.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绝大多数商品实现了从政府定价转变为市场定价的过渡,此外,过渡时期的通货膨胀很快得到了遏制,国民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稳健增长。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彰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B.得益于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为实施 走出去 战略奠定了基础D.使中央做出了改革国有企业的决定

7.

据图2可知,罗马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  )

图2

A.奴隶贸易的受阻B.国家版图的分裂C.穷兵黩武的政策D.内外矛盾的夹击

8.

图2为1521年至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金银统计图(单位:百吨)当时该掠夺行为得到了政府的全力支持。西班牙政府的这一举动客观上(  )

A.满足了贵族对奢侈品的需求B.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瓦解C.促进了近代冶金业的发展D.使基督教传播到拉丁美洲

9.

牛顿的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前两卷均以《论物体的运动》为名,探讨了万有引力、流体力学等诸多内容,第三卷名为《论宇宙的系统》,通俗地阐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生活中的表现及其简单应用。据此可推知,牛顿的力学成就(  )

A.开创了物理学研究的数学模型B.继承了哥白尼等人的宇宙观念C.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础D.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神创论根基

10.

19世纪初,英国多个城市出现了工厂中的机器在夜间被人捣毁的现象。那些捣毁机器的人表示这种行为会一直继续, 直到那些工人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手艺来养活自己的孩子 。这一现象根源于(  )

A.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B.垄断组织对社会竞争秩序的破坏C.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尚不够完善D.工厂制度对和谐人际关系的破坏

11.

1947年,美国密歇根州的共和党议员乔治·唐德罗声称: 所有现代艺术都是共产主义性质的……所有现代艺术都是破坏性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他认为这些艺术流派的兴起全部得到了共产党的支持,旨在破坏美国的道德基础。这一认识反映了当时(  )

A.美国共产党对艺术的支持B.美国民众对现代艺术的排斥C.苏联在冷战中的优势地位D.冷战思维在美国官方弥漫

12.

2021年3月23日,载有数百个从中国运往西欧的集装箱的 长赐号 货船因遇强风而搁浅,导致苏伊士运河双向航路堵塞,一支由15艘船只组成的船队被迫停止运行。这一事件发生后不到两天时间,就有上百艘船只受到影响,其中包括众多装载着沙特、俄罗斯、阿曼和美国石油的油轮。这一事件折射出(  )

A.地缘政治影响贸易B.全球经济高度依存C.列强垄断传统商路D.远洋运输日趋衰落

13.

习近平在与博鳌亚洲论坛董事的会见中指出: 计利当计天下利。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幸福不应该是一个独立单元的享受,而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感受。 这段讲话蕴涵了中华文化(  )

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B.协和万邦的国际观C.以和为贵的道德观D.厚往薄来的义利观

14.

1963年,有英国学者在演讲中讲道: 可能在将来会有(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历史可以讲授,但是现在还没有,只有在非洲的欧洲人的历史,其余是一团漆黑……而黑暗却不是历史的题材。 据此可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化(  )

A.落后于欧洲文化B.缺乏代表性成果C.具有独立发展特征D.传承过程发生中断

15.

1784年,美国政府首次派遣商船( 中国皇后号 )赴中国进行贸易,这次航行为美国人带来了不小的利润。此后,美国多次突破英国的经济封锁,派商船来华进行贸易。美国此举(  )

A.有利于中国放弃海禁政策B.旨在探索太平洋的新航路C.推动了全球贸易网的发展D.使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16.

阿根廷考迪罗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曾被该国学术界称为 阿根廷最反动的封建寡头 ,以不择手段地打击政敌而闻名。在他当政期间(1829~1852年),阿根廷迎来了国内无政府混乱状态的终结,克服了分裂危机,并确立了中央集权统治。罗萨斯的统治反映出,当时的阿根廷(  )

A.深受西班牙政治文化影响B.尚未实现国家的完全独立C.国内的民族矛盾复杂尖锐D.深受美国门罗主义的影响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边疆省区面积占我国领土面积的50%到60%,边疆省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1952年,《政务院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提出 有计划、有步骤地向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移民 。1954年8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下辖10个农业师,总人口17.5万,其中职工10.5万人,他们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由内地到边疆的集体移民。1956年,从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和上海移往黑龙江、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的移民有43万余人。1960年,大庆石油会战开始,包括工人、干部、技术科研人员及学生、转业官兵在内的4万余人从全国各地来到大庆。据统计,1961年双鸭山市人口较1954年增加了36万人。20世纪60年代,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云南和海南等地普遍地建立起来。

——摘编自赵入坤《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边疆移民》

材料二
美国学者统计显示,1969~1978年,65%的亚洲移民入籍,同期其他地区移民入籍比例只有45%。在亚洲人中,印度人的入籍率高达85%,其次是菲律宾人,达到60%。在美国,为了反对经济和社会歧视,维护切身的利益,公民比非公民有更强的参政意识和从政需要。从整体来看,美国的印度裔移民较之其他移民群体更积极地参与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党选活动。他们凭借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整体成功的态势(硅谷40%的网络公司创始人是印度裔移民),通过各种运动、种族代表、政治捐献和推荐选举候选人等方式,全面地参与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郭又新《美国的印度裔移民——美国少数民族成功的典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大规模向边疆移民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印度裔移民的特点。(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部分国人对师范大学的设置持反对意见,表2所示的两种观点在当时颇具代表性。

表2

观点一    师范大学名不副实,无异于普通大学。各大学既设有教育学院或教育系,师范无单设大学之必要

观点二    近年以来北平师大学风败坏,物质享乐、自由放任殆成风尚……且学生动辗级学

材料二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命令,任命李蒸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校长。当时国内局势混乱,办学举步维艰。李蒸就职当日分别拜访了李顺卿、李建勋、黎锦熙、刘拓、钱玄同等教授,他们被李蒸的热情所打动,于同年7月18日到校复职。同年9月12日,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李蒸发表公开演讲,他说: 盖教育专业,必须长期充分之训练,始有教人技术,与教人人格,及以教育为职业之志愿。 他还就师范大学的设置目的做了强调: 造就中等学校良好师资;造就教育行政人才;培养教育学术专家。 李蒸甚至致电教育部,慷慨陈词; 当此国难期间,教育救国,为刻不容缓之图;培养师资,尤为教育根本,不可一日中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梁严冰《李蒸与中国现代师范教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综合材料一、二,就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高等师范教育谈谈你的看法。(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李蒸出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后的举措,并简析其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明代白银货币化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出现,首先是中国社会内部蕴藏的国家与社会转型趋向的产物;它的奠定,是转型变革中的中国与正在形成中的整体世界相联系的产物,即中国与全球互动关系的产物。由于中国自身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进行极大地扩展。明朝时期,中国积极参与了全球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为全球新时代的出现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

阅读材料,围绕“ 白银时代 与国家转型 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7世纪中叶,革新派拥立孝德天皇即位,组建起新的政权,仿中国建年号为大化,以唐朝的律令制度为蓝本实施大化改新:将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变为公地、公民,由国家统一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效仿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授予公民定额的口分田,在保证公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规定公民按时向国家缴税。这样既防止了豪族继续扩张领地,也使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得到了保障。日本政府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为模板设置中央官制,根据唐朝的州县制在地方设立行政区划——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将旧豪族的统辖势力范围置于中央的直接控制之下。然而,没有内在政治结构衔接性的照搬照抄式的内政改革受到了强大守旧派势力的顽强抵制,大和朝廷内部的革新派与守旧势力围绕改革而产生的对立冲突不断凸显。

——摘编自娄雨婷《日本古代律令制国家的形成与特点》

材料二
自从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首次公开地提出公民权利这一概念之后,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和义务就成为资产阶级宪法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虽然日本明治宪法也写上了若干有关人权的条文,但这些条文不过是天皇专制统治的装饰品而已。由于日本明治宪法是钦定宪法, 人民 因此在宪法中都被称为天皇的 臣民 。宪法列举了臣民有居住、迁徙、言论、出版、集会和结社自由等方面的权利,但是又规定权利必须 在法律范围内 在不妨害安宁秩序及不违背臣民义务之范围内 方能获得。宪法 在一般词句中标榜自由,在附带条件中又废除自由 。明治时代的日本人民不但连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权利都享受不到,而且由于受到军事警察机器的高压和宣扬 皇民 思想的《教育敕语》的毒害,对国家政治的参与极其有限,这也是后来日本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的祸根之一。

——摘编自孙月娥《试论日本明治宪法的产生及其特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措施并进行简要评价。(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宪法的局限性并说明其成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