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7 浏览数:2211

一、单选题

1.

两河流域出土的楔形文字泥板上记载了众多关于 大洪水 的故事,其内容与其它地域早期文明的洪水传说非常相似。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该区域发现了厚约3米的 淤积层 ,为证实 大洪水 传说打开了突破口。这表明(  )

A.两河流域是古代农耕文明发源地B.历史记载必须经由考古发现证实C.传说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历史真实D.世界各地早期文明发展轨迹相似

2.

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托芬的笔下,雅典某将军在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 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卑贱的出身,受过在市场中买卖的锻炼,蛮横无理。 这折射出古代雅典(  )

A.城邦民主排斥贵族阶层B.直接民主存在非理性的一面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较高D.道德沦丧导致戏剧创作衰落

3.

在古希腊, 医生 这一职业诞生于对 医神 的崇拜活动。后来,名医希波克拉底却将疾病的起因与宗教巫术区别开来,对每一病例的诊断都以观察为依据。由此可见,希波克拉底(  )

A.反对神灵崇拜B.注重医术传承C.强调个性自由D.具有实证精神

4.

查士丁尼时期编撰的《法学阶梯》规定,空气、水流、海洋以及由此而来的海岸为所有人共有,任何人都不被禁止接近海岸,但应远离别墅、房屋。这可以说明,罗马法(  )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基本诉求B.兼顾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D.贯彻了公平正义的司法原则

5.

在中世纪圣经学者哲罗姆写作的《名人传》中,前三位人物依次是使徒彼得、主教雅各、使徒马太。在1338年彼特拉克所作的《名人传》中,人物列传顺序则按照古罗马国王的世系撰写。这一变化体现出(  )

A.宗教信仰的衰落B.世俗价值观念的发展C.封建王权的建立D.罗马政治制度的复兴

6.

有学者认为,与中世纪禁欲主义宣扬的 憎恨肉体 独身苦行 相比,宗教改革家们提倡的 鼓励节俭 反对挥霍 也是一种禁欲主义,但更加 入世 理性 。这一观点(  )

A.否定了宗教改革的进步性B.肯定了新教伦理的时代价值C.模糊了中古与近代的界限D.阐明了启蒙思想的理论基础

7.

图1、图2为荷兰画家维米尔(1632—1675)的经典名作,描绘了当时荷兰代尔夫特城镇的日常生活。图1中女子正抓住一个被安置在印度织锦台布上的玻利维亚银制水罐。图2中的女子在窗边读信,在土耳其风格的毯子上,一个青花瓷盘与各类水果清晰可见。这可以反映(  )

A.荷兰控制了全球海陆通道B.女性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C.浪漫主义成为了艺术潮流D.全球性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8.

有学者认为,西班牙之所以在同荷兰、英国两国殖民角逐中逐渐落后,可以说是 自食掠夺美洲的恶果 。该学者旨在强调,西班牙殖民霸权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英、荷两国殖民地资源更具优势B.忽视海上军事力量的建设C.改造传统经济和社会的动力不足D.资本原始积累的非正义性

9.

17世纪,哲学家们喜欢把自然世界比作上帝制造的有序运转、无比神圣的大钟,人们很难看清大钟微妙的内部结构。18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然 大钟 在仪器面前没有秘密可言。这一认识的变化(  )

A.消除了上帝崇拜的观念B.反映了启蒙运动得到普遍认同C.体现了唯物主义的风靡D.得益于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

10.

18世纪,西欧的体育比赛强调保护运动员的身体、注重约定规则以维护公平竞争精神,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人们感受快乐、追求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身体表达。这反映出(  )

A.体育运动的人文内涵得以拓展B.传统体育观念退出历史舞台C.国际竞争成为体育发展的动力D.产业革命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11.

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阐述:立法权不仅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且是神圣和不可变更的;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任何人的任何命令,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这一阐述强调了(  )

A.自由平等B.议会至上C.民主共和D.天赋人权

12.

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召开时,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只有一个由人民专门为此目的而选举出的、独立于议会的制宪会议,才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议会也无权修改宪法。这反映出制宪会议认同(  )

A.人民主权理论B.联邦制度C.三权分立构想D.直接民主

13.

1876年,法国新总理西蒙在众议院演说时先大声标榜: 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 ,继而又小声补充: 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 ;在参议院,他先是低声说: 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 ,然后又拉直嗓门表白: 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 。西蒙的做法遭到两派的共同抨击,一年未到便被迫辞职。这说明当时法国(  )

A.内阁总理对众议院负责B.共和体制较为脆弱C.参众两院均支持共和制D.保皇势力备受冲击

14.

工业革命以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能够轻易协调妇女作为母亲和劳动者的双重角色,因此妇女可以同男性一样进行长时间工作。当工业化把生产从家庭转移到工厂时,工业社会便希望妇女献身于养育子女、管理家庭等事业,不再外出工作。这主要说明(  )

A.工厂制阻碍了女性解放B.城乡间的社会流动性减弱C.社会分工界限日益模糊D.工业化推动家庭观念转变

15.

1780—1880年,英国利用自身丰富的煤炭储备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体。到1938年,煤炭在英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更是达到了97.7%的历史峰值。这一 历史峰值 的出现可以说明,当时英国(  )

A.生产的高度集中B.经济优势地位的强化C.国民经济的复苏D.新技术成果推广受阻

16.

1870年,巴黎民众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资产阶级新政府成立。对此,马克思指出: 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 在马克思看来,当时法国(  )

A.工人阶级力量薄弱B.封建专制势力居于主导地位C.阶级矛盾走向尖锐D.无产阶级革命时机尚未成熟

17.

表1 1917年列宁的部分重要文章、信件及会议讲话(节选)

4

我不但没有指望我们的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且还直接提醒不要有这种想法

7

做一个真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那就不能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

11

任何一个政党真正想要成为人民的政党,就必须明确地、斩钉截铁地说:我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上表中列宁观念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俄国革命形势的迅速变化B.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渐趋成熟C.国外武装势力的不断干涉D.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基础壮大

18.

下图是创作于1935年的一幅美国漫画《人民的声音》。作者借用 特洛伊木马 的故事,意在(  )

A.肯定总统新政的成效B.揭露权力失序的现实C.警惕行政权力的扩张D.讽刺美国民众的无知

19.

1926—1931年,苏联的进口额中90%左右是机器设备的进口。至1937年,除了一些起样品作用的设备外,苏联几乎不再进口一般的机器设备。这一变化表明苏联(  )

A.独立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B.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较小C.农产品进口贸易不断扩大D.已跃升为世界工业的头号强国

20.

下图为世界电影史某经典影片简介。对此影片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影片海报折射苏联文化渗透B.影片上映加速马歇尔计划出台C.影片剧情具有现实主义色彩D.影片拍摄受技术限制较为落后

21.

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出 全球根除天花计划 。当时,美国拥有在发展中国家根除天花的技术能力和条件,苏联则拥有充足的天花疫苗。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美苏经过十二年的共同努力成功根除了世界范围内的 天花 病毒。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国家防疫成败B.卫生医疗成为两大阵营斗争的主战场C.人类共同命运超越意识形态界限D.国际合作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

22.

二战后,拉美国家受美国影响,普遍加入泛美体系,与美国形成结盟关系﹔进入20 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与美国贸易纠纷不断,进而扩大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这一变化说明拉美国家(  )

A.开启了区域一体化潮流B.摒弃了冷战思维C.追求外交与经贸的自主D.摆脱了美国控制

23.

20世纪80年代,主要西欧国家如英国,在医疗保障方面的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始终在增加,其家庭和儿童等社会政策的惠及群体有了较大拓展。在私人养老金市场的管制方面,政府的功能也在加强。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A.第三产业重要性凸显B.新自由主义 受到质疑C.各国的发展境况趋同D.国家治理方式灵活务实

24.

八国集团(简称“G8”),曾经是一个跨国经济组织,成员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及俄罗斯,2009年后,该组织在全球经济事务上的主要功能逐渐被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在内的二十国集团(简称“G20”)取代。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治理的诉求与国家实力消长B.各国对区域集团化的积极响应C.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D.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教会认为黑夜代表罪恶和危险,每当夜色降临,欧洲各地城市会实施宵禁。16、17世纪,人们对黑夜有了新认识,赌博、跳舞等晚间娱乐活动已是宫廷贵族日常生活。17世纪中后期,城市普通市民也开始享受夜晚生活,英国咖啡馆、餐厅、小酒馆可以通宵开放。18世纪是欧洲城市夜晚急剧变化的时期,一些城市夜晚也不再关闭城门,甚至连城墙都推倒了。进入19世纪,夜生活的时尚潮流已势不可挡。巴黎最有特色的夜生活在拱廊,夜晚的拱廊遍布汽灯,灯火辉煌,是巴黎最大的购物场所。伦敦也出现了斯特兰德广场、莱斯特广场和皮卡迪利广场三大夜生活商贸中心。
材料二
进入18世纪后期,夜晚劳动的行业比比皆是。1816年英国棉纺织厂的女工和童工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4—18小时,其间用餐时间只有40分钟。类似的状况引发了劳工群体的抵抗。在这一时期,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出现了轮班工作和 三班制 劳动方式,夜间劳动从此成了劳动制度的组成部分。
材料三
人类在黑夜的很多活动其实都具有经济意义,无论是夜生活的兴起,还是夜间劳动,本质上都是夜间的经济活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市民夜间生活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欧洲夜间生产劳动的主要特点。(7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欧洲近代夜间经济活动。(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苏伊士运河大事记

1869年,在法国极力支持下,苏伊士运河开通。12万埃及劳工为此丧生,埃及政府也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被迫出售运河部分股票,主要被英国购得。
1882年,英国军事占领埃及并取得运河驻兵权。同年,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反英斗争,但抵抗失败。
1888年,德国联合法、意等国缔结公约,要求保障运河通航的自由通航,英国虽对该公约不满,但不敢挑起众怒,遂于1904年加入公约。
1922年,面对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英国被迫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运河特权。1955年,因埃及与苏联的军事合作,英、美截留埃及阿斯旺大坝建设贷款。埃及遂宣布运河收归国有,从而引发苏伊士运河危机。
1956年,英国对埃及发动 苏伊士运河战争 。在美、苏联合施压下,英国被迫停火,埃及彻底收回运河主权。
1975年,苏伊士运河因中东战争关闭8年后重新通航。之后,在众多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援助下得以扩建。
2015年,苏伊士运河实现了南北双向航道同时通航。

——据【英】阿诺德·T·威尔逊《苏伊士运河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 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阐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实行严格的世袭身份制度。为了破除陋习,使所有人都能 各遂其志 大展经纶 ,明治政府决定废除旧的等级身份制度。1869年,随着废藩置县的推进,废除了前藩主和旧朝廷贵族的封号,改称 华族 ,原来的武士阶层改称 士族 ,农工商及贱民一律称为 平民 。在随后的几年里,新政权逐步削弱华族和士族的封建特权,放开各阶层迁徙、通婚、职业选择等自由。身份制改革后,长期处于被压抑地位的平民成为新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体,日本也理论上成为一个平等国家。但是面对武士不满改革挑起叛乱、民权运动涌动等局面,明治政府仍保留华族作为 皇宣藩屏 ,直到二战以后,才彻底取消了华族特权。

——据【美】詹姆斯·L·麦克莱恩《日本史(1600—2000)》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身份制度改革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近代日本身份制度改革。(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