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9 浏览数:431

一、单选题

1.

汉武帝时期,中朝官员的品级,通常比较低下。《汉书·严助传》记载:汉武帝提拔严助为中大夫, 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由此可知,汉武帝在政治上(  )

A.以小御大,以内御外B.集体决策,集思广益C.加强监督,防止腐败D.内重外轻,加强皇权

2.

《西京杂记》记载: 霍光妻遗淳于衍蒲桃锦二十四匹,散花绫二十五匹。绫出钜鹿陈宝光家,宝光妻传其法。……机用一百二十蹑,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 这反映了汉代(  )

A.织机构造操作复杂B.官营织品精美昂贵C.纺织机是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工具D.手工织品市场广阔

3.

清代大史学家赵翼评价古代某位帝王: 生本北俗,五岁即登帝位……其急于迁洛,欲变国俗,而习华风。 下列属于该帝王亲政后的改革举措有(  )
①推行俸禄制、均田制
②皇族拓跋氏改姓元
③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④创立九品中正制,维护鲜卑贵族特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4.

1251年,元宪宗蒙哥即位之时,在波斯境内,尚有两个国家保持独立:一是木刺夷国;二是黑衣大食王国(报达国)其中木刺夷人屡劫蒙古商旅。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扩大疆土,决定远征波斯,以图在该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该次蒙古西征(  )

A.灭掉花刺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B.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C.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D.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

5.

《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杜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主要反映了明朝(  )

A.政府救济的重点在赈济B.以法律形式关注弱势群体C.统治阶层等级意识淡化D.注重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

6.

春节联欢晚会 英伦配 一曲《本草纲目》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新一轮深层次的思考。《本草纲目》最大的价值在于(  )

A.奠定了传统中医基础理论B.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医学著作C.是研究传统药物学的瑰宝D.集中体现了民间医学的精华

7.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西方之间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以下符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  )
①使中华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②近代中国在列强侵略下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③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具有救亡图存的政治目的
④向西方学习由浅入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学习笔记最有可能是在描述(  )

地位:是近代中国第一所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

方式:采取分科教育

意义: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北京大学D.清华学堂

9.

1870年,华工在建造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后,又接受低薪资的三角洲地区的开层工作。他们推着单轮车筑起堤防,四十二万五千英亩水草丛生的沼泽地逐渐被开拓。材料侧面反映了(  )

A.华工解决了美国劳动力不足B.华工造成美国工作岗位紧张C.华人对美国开发的巨大贡献D.华人强大的适应与改造能力

10.

下表为不同时间段(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196013

197513

198513

积极报道

0%

2%

14%

消极报道

95%

87%

24%

中性报道

5%

11%

62%

①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由片面逐渐走向客观
②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积极报道,源于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影响着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语态变化
④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11.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的结构都是四章。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为 序言 总纲 国家机构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982年宪法则把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放在 国家机构 之前。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  )

A.确立了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B.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C.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D.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

12.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浙江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及产业链。这主要得益于(  )

A.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B.河流疏浚和交通便利C.改革开放和士地流转D.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

13.

大河流域的古国都有着自己灿烂的文明,下面大河流域与之相对应的文明中,正确的是(  )

A.①《积分和方程计算法》B.②《万叶集》C.③那尔迈调色板D.④《梨俱吠陀》

14.

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一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的民族大 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所产生的影响是(  )

A.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B.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C.推动了 海上民族 崛起D.使赫梯掌握了马拉战车技术

15.

13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上述现象相符的是(  )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C.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D.大学是 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16.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结合相关史实解读这番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亚非拉地区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C.进一步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已经取代了战争

17.

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的国旗不得不与敌对政权的国旗展开竞争。如法国、意大利、爱尔兰的国旗图案是竖条的,德国和俄国的国旗图案则是横条的。近代欧洲诸国的国旗(  )

A.是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需要B.凸显了各国民族特色C.深受近代艺术的影响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18.

下表内容是一战末期和二战后英国文官分类的调整措施,由此可以得出二战后文官分类的最大变化是(  )

一战末期

二战后

行政级若干职级

与大学毕业程度相当

行政人员

行政、执行、办事员、助理办事员和勤杂人员

一等书记级

与高中毕业程度相当

二等书记级

与初中毕业程度相当

专业人员

法律、统计等

女书记级

A.等级结构同教育制度相结合B.文官分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C.英国文官的分类更加专业化D.行政在文官系统中地位重要

19.

19世纪70年代,谁只要持有任何 文明的 货币——英镑、法郎、美元、马克等,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反过来,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这些通货就像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都在表示着毫无区别的东西。以上材料(  )

A.反映了美元是国家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B.说明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取代C.说明各国货币可以自由流通D.反映出金本位得到人们广泛接受

20.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 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 据此说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  )

A.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B.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C.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D.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

21.

二战后,大量劳动力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流入西欧、北美洲、大洋洲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和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东欧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上述材料表明(  )

A.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顶峰B.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C.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改变着劳动力结构D.劳动力的全球流动预示着经济的平衡发展

22.

对下列表格理解有误的是(  )

1870—1900年的世界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

210

105

93

8

2

2

1880

372

169

175

16

5

8

1890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

760

284

402

60

20

24

A.铁路交通总体发展迅速B.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C.促进了区域间经济文化的交往D.富尔顿对此居功至伟

23.

庄志杰在《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提到: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迅速增长,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幅度,政府保障和福利开支的负担越来越重,并且带着巨大惯性向前滚动,使福利国家面临着经济与福利、负担与稳定之间的两难选择。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会影响国家福利政策B.西方国家将放弃福利国家政策C.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整体稳定D.福利政策调整受经济等因素影响

24.

近日,包括英国、葡萄牙、美国等多个国家报告发现不寻常的猴痘病例。世卫组织称:猴痘疫情在非流行国家可控。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在各种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

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B.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
C.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D.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25.

【加试题】走进历史博物馆,人们经常能看到说明书上画着一个 字,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写法却很是不同,使人感到,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印象一旦形成,往往根深蒂固。然而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战国时的外交活动非常频繁,纵横家们到处上书,谋求列国君主信用,却没有出现任何文字障碍的例子。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 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这说明(  )

A.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B.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C.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D.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尽管960年北宋建立,但是宋朝始终与北方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导致交通阻碍,陆上丝绸之路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靖康之难后,宋朝皇室南迁,南宋建立。政治中心的南移,以及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工匠和农民南迁,使经济重心也伴随南迁。南宋政府更加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有宋一代,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近50个,根据考古资料发现,在南亚、东南亚、欧洲甚至非洲都有宋代瓷器的出现。19世纪以后,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这次他们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侵略,在中华大地上到处抢滩夺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悠久的丝绸之路由此蒙上一层重重的雾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60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一个自信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一带一路 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丝路实践进入了3.0时代。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 到了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西班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自东而西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龚缨晏《全球史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繁荣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巨大转型的历史影响,并指出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 一带一路 战略构想所体现出的丝绸之路精神的时代特征。(15分)

2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巴黎……也配套建设了发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以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制之下的印象。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散、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雅前所未见既有外貌的端庄,也具有内部的舒适,很快就在林萌大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拔地而起。一个世纪以前的改革者所梦寐以求的城市,现在如此完整的冰浴在一种进步的神采奕奕当中,甚至城市的下水道也在特殊设计的观光车中,向游人开放。

——【美】巴里·伯格多尔著,周玉鹏译《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

(1)材料一是中国古代两个历史时期的工商业中心城镇分布图,试从工商业中心城镇分布的角度,判断图1、图2各自对应的历史时期(A.隋唐时期 B.明朝中后期)(选项重复不得分),并阐述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化从哪些方面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指出这一时期巴黎快速发展的历史原因。(5分)

28.

中华民族五干年的发展史,是一部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 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 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房八九 是后匈奴远遁,而慕南无王庭。

——据《史记》、(汉书》整理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闲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柒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元朝行省制度有何创新?除行省制度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元代对吐蕃、西域、台湾是如何管理的?(5分)
(3)有学者指出:“ 康乾盛世 ,固然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但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述:① 康乾盛世 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概括清代前期巩固疆域的主要措施,以及清朝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②从制度、思想、外交政策的角度,阐述“ 康乾盛世 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 的理由。(6分)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一直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中间地带。处于两个大陆和两种文明类型之间,俄罗斯始终努力追赶西方,主动吸收西方文化,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得它无法阻挡来自亚洲的东方文化。欧洲文化与亚洲文化在俄罗斯占据的欧亚地缘空间发生碰撞,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欧亚文化。

——摘编自李英玉《俄罗斯文化的欧亚属性分析》

材料二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大批遗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三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他们不能从临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并分析成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上的变化。(5分)
(3)联系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