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新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9 浏览数:2813

一、单选题

1.

商代的 服国 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只是 诸侯之长 。西周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 受民 受疆土 ,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 诸侯之君 ,形成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的政治格局。由此可见,西周的分封制(  )

A.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B.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认同C.标志着血缘宗法制的起源D.推动了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

2.

六经 作为古代文化共同体的结晶,虽是先秦诸子学派共有之文化资源,但只有儒家完整传承了 六经 。这说明,儒家(  )

A.极力复兴贵族文化传统B.缺乏对文化改造创新C.脱离了社会的现实需要D.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

3.

下图分别为战国时期秦国的杜虎符和秦朝的阳陵虎符,这两件文物(  )

A.表明了调兵方式的严重弊端B.说明地方将领无任何用兵权C.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延续发展D.凸显了秦朝太尉的军事权力

4.

据学者研究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 贤良 孝廉 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荐,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取消资产的限制。这样的变化(  )

A.体现了察举制的形成完善B.标志着科举制度走向成熟C.有利于贵族垄断人才选拔D.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5.

明代的《天工开物》中记载: 数尺之车,一人两手疾转,竞日之功可灌二亩而已。此车为求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 的使用(  )

A.大大提高了农业的播种效率B.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C.促进了国家经济重心的南移D.推动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6.

唐太宗时期,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御史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 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 这反映了(  )

A.唐形成完备的监察体系B.中央行政体制不断完善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D.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7.

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平原曾修郑国渠、漕渠等水利工程,据《史记》记载:“(关中)膏壤沃野千里 。然而宋以来关中平原鲜有新修灌渠,原有灌渠也多荒废无用。该变化反映了(  )

A.黄河流域灾害频发破坏性较大B.统治者重视程度决定关中的发展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小农经济D.经济格局的变动影响了区域发展

8.

戏曲在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北方、西域和南方民族的乐、歌、舞、语言和人物表演手段,形成独特的艺术品格。如元杂剧中有大量反映北方民族性格和生活的元素;明清传奇也有大量表现南方民族生活题材的作品。由此可知,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体现了(  )

A.民族文化的交融B.地域文化的消逝C.艺术价值的升华D.艺术中心的转移

9.

魏源认为,历史进化是一种客观必然趋势。法令制度应该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历史自身发展的法则。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也无穷极不变之法。由此可知魏源(  )

A.深受进化论思想影响B.主张变法维新C.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D.对时局有所反思

10.

下图是咸丰、同治时期政府地丁银收入示意图(单位:两)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小农经济的解体B.赋税政策的调整C.国内政局的动荡D.洋务运动的开展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在《时务报》和《新民丛报》上发表了大量的时政评论。它们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征服了万千读者,时人将这些文章的写法称为 时务体 新民体 。这一现象(  )

A.反映了戊戌变法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C.印证了报刊成为维新变法的宣传重心D.掀起了文学革命的热潮

12.

1927年2月江西省农民协会出版的《农民画报》发表了一幅漫画《农民协会是农民谋解放的机关》,图有上方的人物代表 压榨阶级 。右下方人物举着 农民协会 的树杈,撑起 压榨阶级 往下压的杠杆,以解救被 压榨 的农民。据此可知,该漫画(  )

A.旨在唤醒农民群众的革命觉悟B.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C.反映了农民阶级获取土地的愿望D.是根据地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佐证

13.

1939年1月,国共两党共同创办了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后改名为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蒋介石兼主任,白崇禧、陈诚兼副主任,汤恩伯为教育长,叶剑英为副教育长。该训练班的开办(  )

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表明了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C.有助于提高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能力D.体现了国民党的抗战领导权

14.

1948年6月,人民日报社论《华北解放区的当前任务》中指出:“(我们)要迅速地进行恢复和建设,以便更有力地支持全国的解放战争和改善华北人民的生活 为此,就必须建立作为各级权力机关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这表明华北解放区(  )

A.经济政治建设的迫切性B.筹建权力机关的艰巨性C.战争破坏程度的严重性D.作为战略前沿的重要性

15.

1949年11月至12月,亚洲、澳洲工会代表会议和亚洲妇女代表会议两个区域性国际会议先后在北京召开,各国参会代表讨论了反帝反殖、民族民主运动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问题,中国介绍了在工人运动和妇女解放方面的经验。这两次会议的召开(  )

A.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C.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宣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

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正式成立,包括物理学数学化学部、技术科学部等四个学部。各学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国际科学发展趋势,制定《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并相继组建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学部的组建(  )

A.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B.体现了科教兴国发展战略C.推进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需求

17.

苏格拉底在与智者高尔古亚讨论法庭的辩论艺术时指出:修辞和论术本在于征服听众的 灵魂 ,使其 灵魂 变得更为健康,但由于智者们缺乏对 人是什么 认识自己 等根本性问题的深度思考,反而使论辩艺术成了毒害灵魂的 。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

A.注重人文主义的理性发展B.反对将辩论艺术运用于法庭C.强调司法审判要符合民意D.倡导 人是万物的尺度

18.

古罗马法学家帕比安尼(约公元140—212年)在其法学著作中写道: 损害我们的慈爱、荣誉、羞耻心的行为,就像我概括而论的,必须被认为是我们不能实施的。 另一法学家乌尔比安(约170—228年)在其法学著作中也写道: 不道德的要式口约,无任何效力。 这反映出罗马法(  )

A.强调文字契约的有效性B.注重维护公序良俗C.封建伦理色彩比较浓厚D.忽视保护个人权益

19.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动。西班牙人先用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运抵美洲的阿卡普尔科港,将其中一部分货物换取当地的黄金、白银,运往欧洲。据此可知,当时(  )

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欧亚地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C.三角贸易促进了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贸易

20.

对于西方历史上某一个 全才 涌现的时期,有学者说 从人文主义者本身来说,他(将人文主义者共性假拟的抽象人格)是不能不具备多方面的造诣的,因为事实上,他的学问不仅用于研究古代经典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 据此推断,这些 全才 最可能是(  )

A.宗教改革的主要发起者B.激进的启蒙思想家C.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D.古代雅典的 智者

21.

下表反映的是1797—1834年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年代

纺织厂数量

原料消耗量

1797

900

3000万磅

1834

1200

3亿多磅

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A.棉纺织业成为主导产业B.海外的殖民地不断扩大C.企业生产效率增长迅速D.蒸汽动力已被普遍使用

22.

德意志统治者实行 自上而下改革 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防止法国革命在本国重演,使德意志通过 自由、和平的努力 而非革命暴力,以一种 最好的和平人道的方式 迈入资本主义 现代社会 。据此可知,德意志(  )

A.政治改革具有一定的保守性B.军国主义思想的滋长C.走上了和平渐进的发展之路D.国家统一具有必然性

23.

有苏联学者指出,1957年赫鲁晓夫 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报刊上对改革计划的种种分析,不能代替实际的尝试 。该学者认为赫鲁晓夫的改革(  )

A.缺乏明确具体的改革思路B.未能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C.局限于传统体制难以成功D.未经充分的准备急于求成

24.

1992年联合国人文发展年度报告指出: 西方经济学家常喋喋不休地要求世界穷国放弃其经济保护和限制措施,但是它们接着就发现,由富国经营的全球市场几乎没有自由可言,反而关闭着,无法打进去。富国言行不一,并未按他们宣扬的主张行事。 材料表明(  )

A.西方发达国家固守重商主义政策B.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任重道远C.经济全球化进程需要各国的参与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生了逆转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的欧洲,地图集出现并流行。法国很快成为制图业的重要国家。进入17世纪,制图开始系统地服务于主权的建构。以民族国家为绘制单位的地图,时常在外交谈判中作为一种历史依据和参考手段。随着1666年皇家科学院与巴黎天文台的先后成立,政府性的职能机构与学术团体开始主导制图的实践,测绘成果的应用也成为国土勘界、调查与空间规划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内的大型制图计划,在国外则往往构成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扩张与战争机器的一部分。

——改编自于京东《近代法国的地图出版与媒介文化变迁》

材料二
康熙初年 疆域错纷,幅员辽阔……”,统治者因此迫切需要一份准确、详细的全国地图,为治国理政提供参考。对西学有浓厚兴趣的康熙皇帝决定任用传教士采用西方测绘方法,绘制全国地图。1708年全国性实地测量正式开始,到1717年,除新疆及西藏部分地区外全部测量工作结束,朝廷将实测资料编绘成总图,即《皇舆全览图》。这是我国最早根据广泛测量绘制的大型地图,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改编自姜倩倩《西法中用为舆图》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急需开展大规模的全国基础测绘。1950年5月成立总参测绘局,统筹全军测绘工作, 测绘供应国防建设必需的全国精密地形图,并承办人民政府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测绘业务,有计划地完成全国测绘任务 。1956年国家测绘总局成立后,两局分工实施全国基础测绘,全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进入全面推进时期。到1975年全国第一代1:2.5万、1:5万、1:10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除台湾省、南海诸岛和边界争议地区外均已完成,这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

——改编自《中国测绘史》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法国与康熙时期清朝制图业发展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地图测绘事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第一代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成功的意义。(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社会历史领域里,每一社会历史事件部不是彼此分离、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处于一个统一的社会总体之中,如果把某一历史事件抽象出来,孤立加以考察,那么就无法领悟其真实含义。

——都本伟《思哲论史》(哲史卷)

知识板块

相关史实

中国

古代史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百家争鸣、变法运动、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推恩令、盐铁官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元璋废除丞相、明朝经济的发展、郑和下西洋、四大名著

中国近

现代史

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世界史

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根据上述材料,从表格中选取三个有内在关联的史实,自拟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列出所选史实,主题明确。并围绕主题,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合理论述。)(12分)

四、材料阅读

2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52年,新中国第一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教育政策,开启了以 的课程改革之旅。1953年至1957年以 师法 苏联服务课程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第二次课改顺势而来。……1977年,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破除了前一时期课改存在的诸多困境。随后,教育部通过成立 教材编审领导小组 ,确定中小学基本学制(十年制),使用第五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等举措。1981年至1984年,我国拉开了第六次课改的大幕,教育部先后颁发六年制和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修订草案。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体制创新和法律保障。为在全国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义务教育,当时的国家教委制定了课程教材发展规划、课程教材多样化和三级管理政策,确定了教材审定制,而所有行动举措也推动了第七次课改的登场。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掀起了以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为目标的第八次课改的浪潮。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课改事业依旧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发展理念,不断变革和探索新的育人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编自罗生全《70年课改的变迁、收获与经验》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课程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课程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9分)

28.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1945年4月25日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美国驻华使馆在给美国国务院的备忘录中,表示 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最活跃的力量 ,抗日战争 是成功的 。然而国民党当局意图包办中国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的人员组成。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懈斗争,在全国人民的一片谴责和盟国的强大压力下,国民党当局只好接受董必武代表中共中央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董必武和各国代表通力合作,为制定一部符合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宪章而孜孜不倦工作。特别是在讨论托管制度时,董必武等中国代表都主张托管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被托管地区的自由与独立,维护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利益,树立了中网崭新的国际形象。在美期间,董必武和助手用英文编写并印制了5000册《中国解放区实录》广为散发,向全世界全面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抗日根据地取得的伟大成就。他广泛会见华侨领袖和进步人士,实地走访华侨劳动群众,当地侨报以 中国的希望之光 为题介绍董必武会见华侨团体的情况,并全文刊登了董必武的讲话——《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摘自《环球时报》(2005年9月16日第二十三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能够派代表参加旧金山会议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出席旧金山会议产生的影响。(9分)

29.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马克思曾指出: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的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马克思认为,革命具有自然意义,体现着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对人自身的改造,革命是人们 改变世界 的一切实践活动。

——整理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关于革命的观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