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湖南省衡阳市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315

一、单选题

1.

据表1能够推断出,汉武帝时

表1《汉书》中有关汉武帝治理政策的部分记述

史料

出处

元朔二年127),武帝从其主父偃议,于此年徒郡国豪桀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云陵

《汉书.武帝纪》

武帝颁布附益法,限制士人与诸王交游。从此以后,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汉书.诸侯王表》序

元封五年106),置十三部刺史,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

《汉书.百官公卿表》

据如表能够推断出,汉武帝时(  )

A.完善了地方管理体制B.消除了皇帝与诸侯对立C.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力D.防止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2.

图1是宋代的宗教摩崖石刻《父母恩重经变相》的一部分,虽然其中含有轮回、罪业等宗教内容,但也有颂扬父母恩德、教化儿女孝顺的内容。据此可知(  )

图1

A.儒道佛三教融合发展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重新被确立C.理学价值观念被普遍认同D.佛教受儒学影响而世俗化

3.

据历史记载:明代松江一带 官、民、军灶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植棉,当不止百万亩 ;清代大仓、海门等地 务本种稻者,不过十之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这反映明清时期(  )

A.重农抑商的政策出现松动B.江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发展C.传统的经济结构开始解体D.经济作物在南方的广泛种植

4.

表2为民国前期湖南创办的部分刊物。这主要是因为(  )

表2

创刊机构及创刊人

刊物名称

创刊时间

湘雅医专

《新湖南》月刊

19194

省立三师  蒋先云

《嶷麓警钟》

19196

湖南学生联合会

《湘江评论》

19197

周南女校  向警予

《女界钟》

191910

A.新民主主义革命进一步发展B.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建立C.政府对思想文化政策的放松D.新思想和新文化的传播

5.

图2是某一战役的形势图。该战役(  )

图2

A.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守态势B.提升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C.粉碎了日军迅速亡华的狂妄计划D.促使了抗战主战场发生了根本改变

6.

1977—1978年,广州的国有商业企业进行了以下改革:努力提高业务和技术素质,加强内部管理,落实按劳分配政策,恢复早市夜市,提高服务质量等。这些改革(  )

A.推动了对外开放局面形成B.受到国家政策的直接影响C.深化了国有企业体制改革D.活跃了社会商贸流通市场

7.

图3是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据此推知西欧(  )

图3

A.经济基本自给自足B.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C.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领主占有庄园全部土地

8.

约从11世纪起,以意大利为发源地,从新兴市民阶级的观点出发,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恩格斯认为: 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 这反映罗马法(  )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商业规范C.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法律D.蕴含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因素

9.

沙龙兴起于15世纪,原指装扮艺术品的房间。16世纪来传入法国,逐渐演变为聊天,玩纸牌和谈论文学与艺术的种场所。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沙龙的话题由文学艺术转变为政治性的话题。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专制统治逐渐强化B.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C.生产领域的大变革D.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

10.

据表3可反映,美国(  )

表3美国棉花产量和奴隶人数的变化情况表

时间

1790

1820

1840

1860

棉花产量

3135

334万包

130万包

480万包

奴隶人数

698万人

150万人

250万人

480万人

A.南北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B.奴隶贸易逐渐盛行C.经济发展逐渐依赖奴隶制D.民主进程从此中断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构成了马克思对过去历史的解释的基础。就未来而论,马克思确信资本主义将让位于社会主义,他的确信是基于他的第三个主要学说……根据这一理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 第三个主要学说 (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C.揭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D.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秘密

12.

图4为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演变B.欧美国家加快了对外殖民扩张C.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与瓦解D.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不断高涨

13.

图5为19世纪初期的一副漫画(Monroe Doctrine)该漫画(  )

A.反映了美国独霸拉丁美洲的意图B.说明了美国已放弃孤立主义C.表明了美国与欧洲列强关系紧张D.体现了美国与英德势均力敌

14.

列宁曾评价某一和约是 高利贷者的和约,刽子手的和约,屠夫的和约,他们把德、奥抢劫一空,弄得四分五裂。他们剥夺了这两个国家的全部生活资料,使孩子们挨饿,甚至饿死。 该和约(  )

A.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B.旨在促进欧洲列强的紧密合作C.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优势地位D.实现了美英法等国的共同利益

15.

1921—1922年,苏俄出现了一批私人电影企业,如叶林、银幕、火炬等,这些电影企业不愿花费大量资本去生产影片,而愿意从外国进口影片,一时间外国影片充斥于市场。据统计,外国进口影片占国内上映影片的80—85%。这主要是因为(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D.苏俄国内生产不足

16.

1970年,拉美21国通过了《海洋法宣言》,宣布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城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而美苏两国则鼓吹 公海自由论 ,极力抵制拉美国家的主张。这反映(  )

A.拉美加强区域合作摆脱殖民统治B.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兴起C.中间力量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D.美苏结盟阻止拉美的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632—1258)范围最大时达到134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史上东西方跨度最长的帝国。它控制了东西方的主要商道,取得了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决定性优势。许多城市都有引以为豪的产品,如大马士革是玻璃、锦缎、食品加工业的生产中心:撒马尔罕是纸和玻璃的生产中心;艾海瓦兹是蔗糖的生产中心。这些产品几乎都是国内外交流货物的大宗。在对待商业的态度上,帝国政府把商业看作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并且以它强大的中央集权统治保证国内外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阿拉伯人有很强的商业意识,这来自于伊斯兰教,《古兰经》明确规定鼓励、保护商业是所有穆斯林必备的义务和道德。

——摘编自韩强《丝绸之路与历史上的十个超级大国》

材料二
唐朝称阿拉伯为大食。永徽二年(651),大食遣使和唐朝通好,在此后的148年间,大食遣使来唐计有36次之多。唐朝与大食交流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波折,为了各自在边境地区的利益曾发生过4次军事冲突。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是天宝十年(751)的恒罗斯战役。唐军战败,中国的战俘把造纸术传到中亚的撒马尔罕,后又传到西亚的大马士革,最后传到了非洲和欧洲。中国的战俘把纺织技术也传入阿拉伯,大食首都就有中国的纺织工匠。中国的陶瓷制造技术、炼丹术和硝也在唐朝传入大食。与此同时,阿拉伯的外科和眼科医术、天文历法、数学、建筑也传入唐朝。据9世纪到过中国的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印度·中国游记》记载。当时广州有伊斯兰教判官一人,依本教风谷管理本族人民,举行家教仪式。

——摘编自丁克家《唐代中国与大食的军事冲突与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中国与大食交往的特点,并简述唐代两国交往所产生的影响。(9分)

18.

回读材料,完皮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到19世纪90年代,英国往日那田园般的生活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矗立着高耸的烟,工厂里回荡机器的轰响,煤炭已基本取代其他能源,直接燃烧煤炭可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及粉尘等有毒有害气体。纺织业、冶金业、造纸业、酿酒业、化工业等都几乎把厂房建设在河流两边。主要河流下游水体几乎呈现出红色或黑色,泰唔士河的鱼类几乎绝迹。原本一些偏远小镇,在工厂大量聚集后,随着人口聚集增加,逐步发展成了新型工业城市、人口在短时间的聚集,地区环境承载不了这么多人口,公共环境恶化,城市传染病横行。
材料二
英国地方政府是最先开展污染防治的,因为在一些工业城市空气污染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生产生活,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法规,但是收效不大,空气污染并未得到缓解。经过一次次政治博弈,中央政府开始制定一些全国性法律。如1848年出台的《公共卫生法》,1863年议会通过了《碱业法》等。这些法律多为英国议会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通过的,尽管对英国空气污染防治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并未彻底解决英国空气污染问题,只能说它的立法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非政府组织和民众则是自发性组成团体,比如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治理煤烟委员会等。他们向广大群众宣讲空气污染的害处和对人体的影响。他们向政府和议会施压,要求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但当时英国各阶层都被利益驱使,追求财富是他们唯一动力,空气治理也最终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对于河流污染治理,1876年议会通过了《河流防污法》。许多受河流污染的民众也自发组织起来,要求议会立法,呼吁全社会关注河流污染问题。由此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

——以上摘编自社雪冰《浅谈19世纪中期英国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期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方式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5至18世纪世界历史演进

时间

中国

世界

15世纪

14051433年郑和奉命先后七下西洋,历时29年,最远到达赤道以南的非洲东海岸地区。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1493年经教皇仲载,西班牙和葡萄牙划分教皇子午线

16~17世纪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佳权。

1567年明穆宗隆庆开关。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1581年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1642年荷兰打败西班牙,独占台湾。

1644年大顺农民政权建立、明朝灭亡。

1644年清军入关,击败大顺军,入主中原。

1519年美洲爆发第一次大瘟疫。

1533年西班牙灭亡印加帝国。

1571年西班牙开通了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世纪开始黑三角贸易

16世纪整个美洲被瓜分殆尽。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君主立宪制。

18世纪

1757年乾隆常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广州一口通商,并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处理对外贸易事务。

18世纪末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为发展,力量远超出葡、西、荷等早期殖民者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整理

请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围绕 15至18世纪世界历史演进 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这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意义。不过,它们也存在着重大差别,这些差别对当今的国际舞台有着重要意义。比起先前的霍亨索伦王宝和哈布斯堡王室,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欧洲和亚洲旧秩序的破坏要大得多。德国人侵占了整个欧洲大陆,日本人则侵占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但是,这两大帝国都是短命的。它们到1945年已不复存在,留下了两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的地区在内的权力真空。同任何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差不多,这两大权力真空的存在导致了冷战的爆发,使各交战国不能在1945年之后立即形成全面的和解。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加强形成了鲜明对照。20年内,欧洲诸幅员辽阔的帝国几乎全部消失。因此,战后不久全球两大著名的发展便是殖民地革命和冷战。

——以上材料捕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 重大差别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产生的相似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