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4 浏览数:207

一、材料阅读

1.

制度文明的演进(24分)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通过特定的制度实现社会治理。请以此为主题参与校园学术论坛展示活动。
(1)准备环节:依据提示,选择下列相关制度完成演示文稿。(填写字母,10分)
        A.行省制  B.三公九卿  C.民主与寡头政治  D.中朝  E.三省六部  F.资本主义制度
(2)展示环节:依据以下图文资料,完成填空。(8分)
(3)反思环节:
习总书记说:“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结合这句话,谈谈本次论坛对你的启示。(6分)

2.

冬日研学策划案(20分)
学校组织寒假研学活动,请你完成相关策划。(14分)
候选点一:马桥文化遗址
闵行区马桥遗址包含五个文化层,最典型的文化层距今约3900—3200年。
(1)此文化层应相当于中原地区的()
        A.万邦时代 B.早期国家时期
        C.封建国家建立时期 D.封建国家巩固时期
马桥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部分文物如下:
(2)依据以上信息,对马桥文化特点较为合理的推论是()
        A.多元性 B.封闭性 C.原创性 D.辐射性
候选点二:召稼楼古镇
南宋时期,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今浦江镇革新村作为当时浦东最早的成陆地区之一,成为吸纳移民垦殖的先导。元初,此地周边已有大量熟田,并形成了村落。明时在此建楼鸣钟,以召农耕,名曰 召稼楼
(3)依据以上材料,召稼楼最可能位于左图中()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有学者认为,明代召稼楼等地区除了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外,更多的应该是棉花。以下能印证此观点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A.闵行区卫星地图 B.明代棉纺织品
        C.《黄道婆研究》 D.徐光启《农政全书》
候选点三:老闵行工业基地
闵行区江川路街道诞生了令上海人自豪的 四大金刚 ——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上海锅炉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重型机器厂参与了江南造船厂设计的新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的制造,江川路街道成为了当时上海城区建设的典范。
(5)以上材料最能反映的是()
        A.工厂普遍使用机械化生产 B.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C.工业生产促进城市化发展 D.市民娱乐生活丰富多样
候选点四: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今年是坐落于闵行区元江路上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建院60周年,该院参与了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以及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重大项目。
(6)新中国航天事业起步的国际背景是()
        A.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B.两次世界大战
        C.美苏两极对峙 D.国际格局多极化
(7)以下各项中,与 天地通话 等尖端科技相适应的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主要有()
        A.家庭劳作形式出现 B.时间观念开始增强
        C.农业机械日益普及 D.电子商务逐步发展
(8)请选择以上合适的候选点(至少包含2处),自拟主题进行推介。(6分)

3.

贫穷田舍汉 (25分)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农民问题历来是国家关注、治理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时农民需要承担何种赋役?(3分)
材料二
        A.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
        B. 百姓及客等,约丁产,定等第,均率作,年支两税。其应税斛斗,据大历十四年见佃青苗地额均税……其旧租庸及诸色名目,一切并停。
        C. 臣请敕部行文直隶各省地方官,确查各县地亩若干,统计地丁、人丁之银数若干,按亩均派,在有地者所加无多不为苦,无地者得免赔累,实幸。
(2)秦汉之后,历代政府也对赋役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请写出材料二中相应赋役制度的名称,并按时间先后排序。(6分)
制度名称: ABC
排序 :________ (填写字母)
材料三
贫穷田舍汉,……今世作夫妻。妇即客舂捣,夫即客扶犁。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里正催庸调,村头共相催。幞头巾子露,衫破肚皮开。体上无禈袴,足下复无鞋。……里正被脚蹴,村头被拳搓。……租调无处出,还需里正倍(赔)。门前见债主,入户见贫妻。舍漏儿啼哭,重重逢苦灾。如此硬穷汉,村村一两枚。

——王梵志《贫穷田舍汉》

(3)①依据材料三推测作者生活的朝代并说明理由。(4分)
②此材料可作为研究作者所处时代 农民的生活状况 的(A.直接史料/B.间接史料)。(2分)
(4)诗中的 里正 的主要职责是、(双选)(4分)
        A.赈济族人 B.维持治安 C.催纳赋税 D.掌管狱讼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农民生活状况的认识。(6分)

4.

一叶知 (31分)
材料一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淮南子·说山训》

材料二
随着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有的茶园面积达千亩以上,英国开始在印度设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1872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9世纪末,印度实现制茶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另外,英国规定进口印度茶是零关税,而进口中国茶需缴纳35%的关税。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叶产区虽然扩大,产量提高,但很少规模生产,经营方法一如既往。……茶叶的种植、制造和出售,都是出于本地茶农之手,他们墨守长久相传的、刻板的制茶方法。……一家一户的小茶园基本依靠家庭成员进行采摘,根本无法做到统一,时间参差不齐,老嫩齐采,不分等级。……茶农则多采取最原始的肩挑背扛的传统方式把茶叶运到市场上去,风吹日晒,加上拖延的时间长,以致未经烘烤的茶叶迅速凋萎了。
材料三
即使当时中国业茶者意识到了危机,甚至采取了某种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叶外贸的衰减趋势,因为这根本不是措施是否得力的问题……正是在19世纪,中国与欧美国家拉开了距离,茶叶贸易只是在双方差距加大过程中露出的小小的冰山一角而已……

——以上材料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仲伟民《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由盛转衰解疑》

(1)依据材料一,19世纪下半期中国与印度对英国的茶叶出口总体趋势有何变化?(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比较中印对英茶叶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3) 19世纪中国与欧美国家拉开了距离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背景。(6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的盛衰?(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