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山西省太原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9 浏览数:929

一、单选题

1.

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  )

A.气候因素导致农业革命B.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C.人口增多推动房屋变迁D.叙利亚是人类文明起源

2.

咖啡进入意大利时被认为是异教徒的邪恶饮品,受到来自教会的抵制。后来人们发现咖啡具有令人清醒的特征,这与教会清醒禁欲精神有某些吻合之处,加之教皇品尝后发现其气味芳香,又能令人从躁动激烈中冷静下来,于是欣然接受并大力推广,将其定性为基督教的饮料。这说明(  )

A.新物种的传播具有曲折性B.咖啡传播取决于教皇认可C.宗教因素阻碍物种的传播D.物种传播推动了宗教发展

3.

《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水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藏蒜荨,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出我国(  )

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B.古代政府重视物种交流C.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发展

4.

2016年吉林省农安县众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传统人工打农药模式,采用小型飞机喷洒农药。过去人工2小时喷洒农田1公顷,现今飞机1天喷洒100公顷。众一合作社从拥有一台小型农机发展到如今拥有130台套各类农机,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这表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

A.得益于政府大力支持B.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C.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D.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5.

铁犁牛耕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到汉代耕犁基本定型,唐朝发明了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当时先进的耕犁。此后曲辕犁一直沿用至清朝,没有革命性突破。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耕犁技术世界领先B.农业生产面临困境C.小农经济出现停滞D.经济体制的稳定性

6.

公元前15—前14世纪,赫梯人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铁器,凭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占领了米坦尼的大部分领土,并和埃及争夺叙利亚。之后亚述人在征服赫梯人之后,迅速吸收了赫梯的铁器技术,成为当时著名的铁器技术上国,一度占领了整个近东地区。这反映了(  )

A.生产力进步推动文明扩张B.文明传播导致了战争频发C.铁器生产决定了军事实力D.对外征服促进了经济交流

7.

1835年6月,纽卡斯尔附近的一个煤矿突然发生瓦斯爆炸,101名矿工在井下丧生,其中包括75名童工;1838年,英格兰北部一座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1名8至16岁的女孩死亡,15名9至12岁的男孩死亡。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经济发展中社会问题凸显B.少年儿童毫无政治权利C.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技术提升降低就业门槛

8.

2021年10月10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深海探测器 海斗一号 成功在10000米深的海底下连续进行了10个小时以上的探测,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对 挑战者深渊 两部凹陷区的大范围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这说明我国(  )

A.科学技术取得全面突破B.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C.深海探测技术世界领先D.探测技术助推经济发展

9.

公元前46年,恺撒将丝绸幕帘置于罗马剧场坐席上使观众免遭阳光暴晒。此后罗马人纷纷以穿丝绸为时髦。贵族穿着轻薄柔软的丝绸以显示华贵的身份。2世纪后,丝绸也受到罗马平民的喜爱,罗马帝国对中国丝绸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反映(  )

A.罗马帝国重视对外商品贸易B.服装成为表现身份的象征C.对外交往促使民主制度完善D.罗马与中国经济交流加强

10.

中唐诗人白居易有诗云: 皋桥夜沽酒,灯火是谁家。 晚唐诗人杜荀鹤也有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的诗句。据此推测在唐朝(  )

A.诗人都很关注夜市B.夜市出现娱乐场所C.商品交易方式多元D.坊市制度已有突破

11.

下表为前往东印度的欧洲船只的舾装(舰船下水后的机械、电器、电子设备的安装)情况(单位:艘)。据此可知(  )

年份

葡萄牙

荷兰

英国

法国

丹麦

15001549

476

15001599

260

16001649

272

656

286

24

23

16501699

124

1114

525

131

35

17001749

112

1662

736

367

87

17501799

72

1289

1131

933

161

合计

1316

4721

2676

1455

306

A.荷兰殖民优势增强B.贸易竞争格局加剧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12.

17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欧洲主要蔗糖供应地巴西因卷入战争,导致欧洲市场蔗糖供应不足,糖价上涨,荷兰人趁机把中国蔗糖输入欧洲,多时竞至三百万磅,中国蔗糖的盈利额有时高达7.65倍。这一时期中国蔗糖 利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扩大B.荷兰殖民扩张的影响C.巴西发生了战争D.全球贸易体系的形成

13.

1933年6月,在国际联盟的主导下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由于英美利益冲突和分歧,会议没有形成实质性协议,各集团之间的对立更加尖锐。这表明(  )

A.美英争夺世界经济的主导权B.国联不能调节国际纠纷C.国际社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D.国际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1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断扩大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市场准入,不断降低进口产品关税税率,取消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大幅降低外资准入门槛。这些措施反映出中国(  )

A.加强宏观调控经济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D.逐步确立市场经济

15.

位于土耳其的恰塔尔·休于可能是人类最早建立的城市,距今有8000年之久。这座城中有1000多座土砖砌的房屋,人口超过6000。其房屋规格统一,屋内有木梯、炉灶,供坐卧的平台,还有不少人家的墙壁上有装饰壁画、灰泥浮雕和兽头。据此可推知,该城市(  )

A.不存在贫富阶级差异B.为军事目的而设立C.手工业发展领先世界D.生活环境较为稳定

16.

雅典卫城建于公元前580年,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其中最早的建筑是雅典娜神庙,现存的建筑还有山门、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埃雷赫修神庙等,堪称人类宝贵遗产和建筑精品。这体现出古代雅典(  )

A.注重宗教生活B.实行民主政治C.教会权力较高D.城市经济发达

17.

据清代《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佛山) 东南一巨镇也。其西北一带,上溯渍水,可抵神京,通陕洛以及荆吴诸省。四方之来游者日以万计,然皆以舟舶泊岸,不少劳馀(余)力也。 这反映了当时(  )

A.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政府积极推动对外贸易C.工商业发展推动人口流动D.交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8.

1936年上海的城市人口已逾300万,跃居为 世界第五、远东第二、中国第一 的国际性大都市。此时上海的发电设备容量已达26.62万千瓦,占全国总容量的45.5%,每日入夜上海滩灯火通明,不夜城成为了上海的代名词。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国(  )

A.抗战期间重工业亟待内迁B.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C.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D.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19.

1976年联合国在温哥华达成了一项关于改进人居质量的综合性规划。这项行动规划经参与会议的132个国家的代表一致通过,具体化为64条建议,涵盖六个领域:人居政策与策略;人居规划;机构与管理;住房、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服务;土地;公众参与。这项规划(  )

A.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B.有利于世界各国居住环境的改善C.说明城市环境问题受到世界关注D.表明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

20.

大业元年至六年,隋炀帝动用百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建了大运河。结合下图可知,当时的大运河(  )

A.改变了全国的经济格局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旨在推动沿岸城市发展D.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

21.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置邮局。1866年清政府试办邮政。1896年,光绪皇帝正式批准开办大清邮政,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管理,一切建制仿照英国成规。这表明(  )

A.中国近代化深受西方影响B.西学东渐促进思想解放C.中国海关半殖民地化加深D.洋务运动推动制度变革

22.

19世纪中后期,电力和内燃机逐渐代替蒸汽机车。同时,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汽车运输和飞机运输迅速发展。二战后,人类对原子能的利用突飞猛进,现在,原子能除了用于发电外,已经在海运中采用。这表明(  )

A.新能源不断出现淘汰了传统能源B.科技革命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C.工业革命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D.原子能已经广泛运用于交通领域

23.

1956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公布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工程——建立全国州际和国防高速公路系统。同时出台法案建立了 公路信托基金 接受专用于公路目的的税收,此条款打破了美国国会不将税收专门用于指定目的的惯例。据此可知,美国(  )

A.三权分立体制有所调整B.联邦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政府重视公共交通建设D.税收政策为国防而服务

24.

中世纪黑死病期间,威尼斯人规定:每艘进入威尼斯港停泊的船只都必须经过四十天的隔离期。 四十天隔离期 的意大利语是quarantagiorni,这便是quarantine的来源,这是当前海外媒体报道中翻译我国 封城 政策时使用的词。这反映了(  )

A.黑死病阻断了中西方商贸B.人们积累了疫病防治相关经验C.文艺复兴推动了医学进步D.我国借鉴了欧洲疾病防治措施

25.

19世纪30年代,英国成立了研究霍乱的特别委员会。1848年,英国通过了社会保健法。1850年,英国成立了国家卫生局。有关童工、女工、孕妇、职业病和卫生保健的法规也逐渐颁布。这些措施(  )

A.确保疫病问题得到彻底解决B.完善了英国卫生法律体系C.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D.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明代引入中国的新品种,当以玉米和番薯最为重要。玉米是美洲土人培养成功的粮食作物,初传地区大约在闽、粤,然后普及于包括杭州的许多地方。番薯在16世纪由美洲进入南洋,数十年后进入中国,并普及于中国南北各地。主食之外,新引入的蔬果,如南瓜、西红柿、胡萝卜、辣椒等均使中国的食品资源更为丰富。油类作物中,明代已有芝麻、豆类,加上新引入的花生、菜籽均可榨油食用。明代插条、接枝诸项无性生殖的栽种方法,当与种植番薯的经验有关。明代中国将过去不用于农业的边缘土地,也以种种方式垦拓为耕地。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1575年,马铃薯传到爱尔兰之后,在短短50年内,马铃薯成了爱尔兰人最主要的食物,也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面积播种马铃薯,是因为爱尔兰的气候潮湿阴冷,土质肥沃疏松。16世纪的爱尔兰在农业上十分落后,基本上都靠外部援助,由于和英格兰战事不断,饥荒时有发生,人口不断下降。因此,爱尔兰人将马铃薯比喻成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即使是在饥荒情况最严重的时候,平民们都不曾想过要种植其他农作物。1846年病害袭来,整个爱尔兰的马铃薯绝产,当时马铃薯疫病风行整个欧洲,但只在爱尔兰造成如此大的破坏。1845年,爱尔兰有850万人,马铃薯危机出现之后的几年间,有100万人死于持续的饥荒和疾病,200多万人离开了爱尔兰。

——摘编自高丹著《灾难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明代食物新品种引入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铃薯成为爱尔兰人最主要食物的背景。(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引入新物种的启示。(2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唐代太医署系目表

类别

课目

修习年限

修习课

临床课

医科

体疗

公共课:《明堂》《素问》《黄帝针经》《本草》《甲乙经》《脉经》。分五个专业教习

识药形药性,知四时脉象浮沉涩滑之状,验图知穴位

7

疮肿

5

少小

5

耳目口齿

2

角法

2

针科

公共课同上。专业课:《素问》《针经》《明堂脉诀》神针》及九针之法

以九针为器械,察五脏之有余和不足,然后用针或补或泻

在学时间最长为9

按摩

公共课同上。专业课:消息导引之法,治损伤折跌之法

除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调利骨节,宣通血脉,损伤折跌治法

在学时间最长为9

咒禁

咒禁五法存思、禹步、营目、掌诀、手印

拔除邪魅之为厉者

在学时间最长为9

药园师工

《名医别录》《本草》药物种植、鉴别、采集、炮制贮存

防病治病

在学时间最长为9

——王振国、张大庆主编《中外医学史》

材料二
1894年6月26日,李鸿章拟《医院创立学堂折》奏请设立北洋医学堂,由林联辉任校长,李鸿章并委任天津税务署的欧士墩医官负责监督,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真正由政府出资兴办的独立医学堂,也是一所培养、训练海陆军外科医生的学校。医学堂学制四年,分两个班,不分科,教员包括中外医生,以英国人为多,采用英语教材。课程设置,按照西方医学的标准,有解剖、生理、内外科,妇产科、公共卫生、眼耳鼻喉科、治疗化学、细菌学及动植物学等,基础教学与临床指导实践是并行发展的,医院有六十张床位供临床实习使用。学校管理规则沿用天津水师、武备学堂的先例,一切费用均在海防经费中结算。1900年,该校教学人员中有三名中国医生和两名外国医生。

——马伯英著《中国医学文化史》(下)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太医署课程设置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太医署相比,北洋医学堂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工业(科技)革命,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延续、偶然与变迁:英国工业革命的特质》《中外文明同时空——晚清民初vs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环境史》《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工业(科技)革命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工业(科技)革命 ,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书名简洁,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陆上交通工具发展情况表

古代

先秦,轿子产生;

秦汉,车马为陆行主要工具;

唐宋,官僚们坐轿子的风气大盛,制车技术重点由乘车转向货车;

明清,轿子成为普遍的代步工具,出现帆车、铁甲车。

近代

鸦片战争前后,盛行独轮车和轿子;

1901年左右,汽车由外国侨民引进到上海;

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通车;

1920年左右,自行车成为一种新兴的代步工具普遍出现在街头;

1928年张学良聘请美国技师指导,在沈阳北大营军工厂成功仿造了美国万国牌载重汽车;

抗战时期,日本占领上海后,脚踏三轮车兴起。

现代

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

20世纪80年代初,公交车开始全国普及;

2019年,世界首条智能化高速铁路——京张高铁通车;截至2021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84亿辆,其中汽车2.92亿辆。新能源汽车占有量为603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06%

——摘编自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支撑,结论不能简单重复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