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东省新高考普通高中考前冲刺练习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2 浏览数:248

一、单选题

1.

孟子对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表示强烈反对,说他们是 暴君污吏 ,高唱 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 。墨子提倡 兼相爱,交相利 非攻 ,认为攻人之国最为不义。由此可知,他们都(  )

A.以仁爱之心看待社会B.力图重建社会秩序C.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D.希望建立法治社会

2.

《史记·平准书》及《史记·食货志下》皆有 重租税以困辱之 的说法。汉初的具体规定是:商贾及其子孙不得为官;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骑马、携带武器;商贾不得名田;加倍征收算赋等。其用意在于(  )

A.限制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B.保护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C.打击商人的非商业性活动D.以政府力量干预商业活动

3.

马毬是集体对抗的项目,传入中原后,唐中宗 好击毬,由是风俗相尚 。唐代许多墓葬中出土骑马击毬佣,连妇女也参与马毬娱乐。马毬项目(  )

A.有利于民族间的民俗交融B.凸显唐好战厚葬的风尚C.说明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D.推广取决于皇帝的喜好

4.

北宋文人士大夫批判佛、老异端学说,极力倡导儒家 道统 思想,以此增强儒家经世致用之道对人们精神信念的支配力量;他们上书论政,大力倡导社会改革,由此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  )

A.受官方哲学流行影响B.源于对国家民族的忧虑C.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D.对异族文明的格外警惕

5.

清初,统治者逐步将祭祀先农的礼制(如图)同祭祀社稷一样扩展到全国。这一做法 (  )

清代皇帝亲耕藉田仪式图

A.体现出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B.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C.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D.表明朝廷的奢侈腐化

6.

18、19世纪间,大量江南精美的棉布畅销海外。由嘉定、宝山一带生产的 紫花布 制成的长裤,流行于19世纪初法国市民之间,被生动地反映在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中,这种裤子也是19世纪30年代英国绅士的时髦服装。据此推断当时中国(  )

A.手工业水平远远领先世界B.江南棉花种植收入可观C.朝廷对外政策的不合时宜D.国内商品市场的不景气

7.

编译《四洲志》时,林则徐有意调换了原书介绍国家的顺序,按照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顺序进行叙述,同时将选编的重点放在各国的兵制、统治情况以及历史中对外交战的情况。由此可知,林则徐(  )

A.彻底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B.倡导学习西方的制度和器物C.缺乏对自身政体缺陷的反思D.率先迈出向西方学习的步伐

8.

列宁在论及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时写道: 日本……试图在中国的万里长城上打开缺口,而当它发现这块肥肉的时候,一下子就被英德法俄以及意大利的资本家抢走了。 这表明列强(  )

A.在中国展开利益角逐态势B.开始觊觎中国边疆领土C.对外资本输出的强烈要求D.侵华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9.

19世纪7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一个没有组织而左右舆论的政治派别。一班以清高博雅自重、以指弹时政为任的士大夫,标榜风节, 严义利之分 ,内恤民愿,外争国权,以经世匡时为己任,屡上封事,一时遂有 清流党 之称。 清流党 的出现(  )

A.体现了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B.表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升级C.是适应现实需要的自救行为D.遏制了晚清王朝的吏治腐败

10.

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调查各类农户的借款用途,范围包括河南、湖北、安徽、江西四个省14个区852户(具体情况见下表)据此可知,当时 (  )

各类农户借款用途百分比(1934—1935年)

用途

平均

自耕农

半佃农

佃农

合计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生产用

84

74

116

58

非生产用

916

926

884

942

伙食

421

256

439

603

婚丧

181

215

127

203

其他

314

455

318

136

A.国民政府重视农业生产B.农村的租佃关系盛行C.借款助推农村经济发展D.农民的生产能力有限

11.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从公有制经济的 补充 上升为 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变化说明我国(  )

A.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B.监督和管理私营经济C.改革开放的走向深化D.增强公有制经济活力

12.

在马拉松战役,雅典士兵能一举击败六倍于己的波斯军队, 因为他们只要想到丧失了这个城邦,就不寒而栗。 这说明雅典(  )

A.公民政治角色得到认同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C.公民极具爱国主义热情D.城邦限制个人的生活

13.

在16世纪的西欧,随着教权对于世俗婚姻及家庭的控制松弛,父权和夫权及时填补了教权留下来的空间。由此可知,文艺复兴(  )

A.显露出女性争取解放的曙光B.沉重打击了基督教统治C.使知识女性面临严重的困境D.对妇女的解放作用有限

14.

1949年,杜鲁门发表了 第四点计划 。表示愿意通过技术和资本援助不发达地区,以使他们向欧美提供更多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材料的出口,也可以打破因 美元短缺 所造成的贸易壁垒,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正常运行。可见,美国该计划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扩大马歇尔计划援助范围B.拓展在第三世界的势力范围C.强化美国的经济领导地位D.促进受援国抵御风险的能力

15.

1984年戈尔巴乔夫提出,苏联没有完成第九、十和十一三个五年计划、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主要原因是 没有及时地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正确估价,没有认识到经济转向集约化发展方向和转向在国民经济中积极采用技术进步成果的全部尖锐性和紧迫性 。这一认识(  )

A.指出了制约苏联经济发展的因素B.缺乏对经济体制的深刻反思C.表明苏联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D.扭转了美苏争霸的不利地位

16.

下表1、表2是战后日美军费负担与经济力量变化对照表。据此可知 (  )

表1 日美军费负担对照表 单位:亿美元

1960

1970

1980

1988

日本

军费开支

4

16

89

296

GNP比重

12%

08%

09%

10%

美国

军费开支

392

718

1227

2890

GNP比重

82%

78%

50%

59%

表2 日美经济力量变化对照表 单位:亿美元

1960

1970

1980

1988

日本

人均GNP

456

1907

9020

21040

经济增长率

106%

106%

49%

43%

美国

人均GNP

2308

4839

11590

19780

经济增长率

40%

40%

32%

26%

资料来源:《日本问题资料》1991年第6期

A.日美国民经济发展并驾齐驱B.冷战推动了美日关系的改善C.战争最能改变国际力量对比D.军备扩张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

朝代

春秋

战国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辽

金元

年代公元

1100

1600

1800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23

572

385

642

72

107

105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94

94

90

90

90

85

85

粮食亩产量市斤

95

110

120

154

140/343

155/337

155/337

总产量

亿市斤

20539

5914

4158

88982

174945

238588

234097

口粮总量

亿市斤

22272

4176

348

6264

8352

1392

2088

口粮在社会粮食总需求中比例%

90

90

90

90

75

81

85

社会粮食总需求量亿市斤

2474

464

3868

696

11136

17185

2456

全国人口

万人

3200

6000

5000

9000

12000

20000

30000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641

98575

8316

9887

145787

119294

780

——吴宾、党晓红《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重视粮食生产基本条件的改善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粮食产量跨上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面推进了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了土地,再加上粮食市场制度改革和合理的价格政策,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迅速提高,粮食生产很快得到了恢复性的增长……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生产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自主权,加上国家大幅度的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减少粮食征购量,使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再次高涨,从1978年到1984年的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先后登上了3亿吨和4亿吨两个新台阶,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王雅鹏、吴娟、陈娟《新中国60年粮食安全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粮食供求关系的发展趋势并概括影响历代粮食供求关系的经济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经验。(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英国的皇家学会、法国的科学院,以及德国、荷兰、俄国等处的类似团体陆续出现,有些团体至今还存在。四百年来,学社与学会的集会,使各科学者有具体的社群,他们经常分工合作,形成课题,经过辩驳、修正、扩大,不断地融入知识的未知领域,不断地将一致的点与线连接为一致的面。这种制度化与组织化的学术合作,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如此跨国界、跨学科的规模。

——摘编自许倬云主编《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1914年,为了提倡科学、发展实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成立了中国科学社,这是中国人在美国最早成立的科学社团,他们还创办了《科学》杂志以提倡自然科学的研究。一战后,中国科学社迁回国内,他们组织年会、举办讲座、传播科学知识,逐步奠定了中国科学研究的基础。这一时期,还有1923年留日学生组织的 丙辰学社 基础上改组的中华学艺社,1932年成立的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1922年,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和北大地质系为中心成立的中国地质学会等……至1935年1月,由政府设立、学术团体主办、大学研究院所建立的各类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达124个,属于自然科学和工科方面的有73个。由于上述众多科学研究团体卓有成效的活动,近代科学研究的规范及体制逐渐引入,不少学术研究课题也开始与世界前沿研究同步发展,为此后由国民政府主导的国家科学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科学研究机构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科学社等近代科学研究机构团体成立的背景,并简要分析其影响。(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我们可以这样断言:世界各地区之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地区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矛盾。因此,1900年以后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是解决这个矛盾,消灭这种不公正的现象,逐步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

——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一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
隋朝建立伊始,户籍极为混乱,一方面存在 诈老诈小,规免租赋 的现象:另一方面存在强宗大族荫庇户口的现象,重整户籍制度便成为当务之急。首先整顿地方基层组织,设保、里、党,由里正、党长负责检查户口,进行户籍整理。以北齐、北周旧制为基础,制订户籍新法,把人口按照年龄区分为:黄—3岁以下;小—3~10岁;中—10~17岁(以后改为10~20岁);丁—18~60岁(以后改为21~60岁);老—60岁以上。在这些年龄段中,最重要的无疑是 ,即成年劳动力,国家赋役的承担者。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徭役二十日,缴纳租粟三石、调绢二丈、绵三两。为了防止户籍年龄上的弄虚作假,州县官吏必须经常检查户口,称为 大索貌阅 。地方官每年要亲自实地查验户口、年龄、疾状(健康状况),称为貌阅(或称貌定、团貌),就是亲自察看一下人口的相貌,将逃避徭役租调的 诈老诈小 者清查出来。

——摘编自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推广的 大索貌阅 的基本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 大索貌阅 的作用。(6分)

21.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材料
对于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表现,可以用很多理由进行解释,其中似乎最有道理的是他希望把苏联与西方之间存在的核不平衡态势一下子就调整过来。危机发生时,苏联只有数量很少的洲际弹道导弹,而美国配备在北极星潜艇上的导弹就有144枚,此外,还有294枚洲际弹道导弹。苏联把较为低廉的中距离和中程导弹部署在古巴是想花费相对小的代价提高它的第一次核打击能力。总之,在古巴部署导弹可以视为 快速修补 ,代替不了长期性的洲际弹道导弹集结,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古巴导弹危机是赫鲁晓夫对外政策的最后一招,事实证明,对他来说,这是一场永难复元的灾难。无论对莫斯科还是对华盛顿而言,这一事件标志了核边缘政策紧张期的结束。一年内,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就签署了三项重要的军控协定。1963年6月,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建立了 热线 电话的直接联系;1963年8月,美、苏、英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导弹危机最终促使两个超级大国于1969年同意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在古巴布置导弹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巴导弹危机产生的负面影响。(6分)

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材料
顾炎武对清代学术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一套革命性的研究方法,它有以下三个显着特点:(1)原创性:顾炎武在《日知录》序中写道: 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 顾炎武的著述中确实不含一丁点借用他人的东西。(2)致用性:正如孔子删述六经救民于水火之心一样,顾炎武决心做到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他强调将学问与世事紧密相联的致用性,与明代士人脱离社会现实高谈阔论的习性形成鲜明对照。(3)详征博引:顾炎武在未透彻考究每个事实并找到印证之坚实依据前,决不随意下结论。这样,他的著作中注释繁多,论述深刻,广博而又前后呼应。他极重视原始数据和第二手数据的证据,二者俱无时才退而求其次。他的研究方法接近现代历史考证的标准。由于顾炎武对明代学术思潮广泛的批判和对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的建设性发明,因此被尊为 清学 的奠基人。正是在他开创性努力的基础上,发展起了一种新的 朴学 和考证学。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对清代学术的主要贡献。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学术研究的有利条件。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