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2299

一、单选题

1.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具有 临事制刑,不预设法 的传统。到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开始打破旧的法律传统,如郑国子产 铸刑书 、郑国邓析 作竹刑 、晋国赵鞅 铸刑鼎 。这一转变(  )

A.反映等级秩序走向瓦解B.说明法家思想更适应现实需要C.适应阶级关系变动需要D.表明郑国和晋国率先走向法治

2.

图1为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中国北方农牧业分界线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是基于汉代(  )

图1

A.移民实边政策的推行B.地方治理体系的完善C.民族交融的日益增强D.北方边患危机的解决

3.

财政年度是人为制定的收支结算的起讫时间。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 计断九月 ,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的财政年度计算则是 岁终为断 ,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B.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C.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4.

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 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 ,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  )

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5.

1876年后,清政府逐步改变了对海外华侨的歧视,开始将华侨视为 华民 华商 华侨绅商 :1893年,又准许旅居外国的华民自由回国,华侨取得与国内臣民基本平等的地位。这(  )

A.表明了传统朝贡体系的解体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说明中国与世界联系更密切D.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6.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 上述言论目的是(  )

A.总结历史上变法的经验教训B.推进洋务运动的开展C.为戊戌变法的实施提供指导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7.

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胡适等人提出了 好人政府主义论 ,主张由保持中立立场的无党派 好人 组建 好人政府 ,通过改良努力建立一个宪政的、公开的政府。这说明当时(  )

A.无产阶级革命具备发动的客观条件B.政治改良思想成为社会潮流C.新文化运动促使民主政治热情高涨D.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不成熟性

8.

毛泽东主持中央农委工作后,提出 在目前状况之下,农运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 ,除广州外,应以湘、鄂、赣、豫四省为重点,其次要在陕西、四川、广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七省全面展开。这一主张(  )

A.适应了团结抗战的需要B.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实现C.有助于国民革命的进行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9.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中,中央政府对普通乡民进行阶级思想教育、政治觉悟启发、组织纪律训练,同时诉诸物质利益激励、政治身份认同、情感诉说引导等。这些动员方式旨在(  )

A.激发乡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动性B.掀起建设农业生产合作社高潮C.将农民生活纳入到国家计划体制D.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10.

图2、图3是新中国建立后两个时期的主要新建工业分布示意图。图中的分布变化反映出我国工业建设是为了(  )

A.适应西部大开发需要B.突出工业化的中心地位C.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D.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

11.

13世纪制定的《巴黎羊毛织工行会章程》规定:如果没有从国王处购得手工业执照,任何人不得在巴黎做羊毛织工;每个巴黎羊毛织工在其家里只能有两台宽织机和一台窄织机;行会里的人不得在日出前开始工作,违者罚款。这说明行会(  )

A.注重维护织工的利益B.受到王权的控制C.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D.限制了自由竞争

12.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1879年非洲第一个政党——埃及祖国党成立时,响亮地提出了 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 的口号。上述两个口号分别属于(  )

A.自由主义、沙文主义B.种族主义、爱国主义C.扩张主义、民族主义D.理想主义、人文主义

13.

1919年是世界革命运动频发的一年。表1为部分国家和地区革命运动,据此可知(  )

表1

19181119195

德国人民起义,推翻了德意志帝国,资产阶级成立魏玛共和国

19193

匈牙利共产党领导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

19193

埃及爆发以开罗学生反英示威为起点的反英大起义

19194

印度人民因英国制造的阿姆利则惨案开展反英独立运动

191954

中国发生五四运动

A.东西方的革命运动遥相呼应B.十月革命影响了各国革命斗争C.国际环境助推了革命的爆发D.革命运动推动殖民体系的崩溃

14.

表2为1910—1940年美国已婚妇女工人就业比例状况。

表2

时间

有酬工作百分比

提高的比例

女性劳动力百分比

提高的比例

1910

107

247

1920

190

-159

230

-67

1930

117

+300

289

+257

1940

253

+308

355

+228

这反映了美国(  )

A.妇女的家庭固有角色转变B.妇女政治地位日益提高C.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加快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15.

图4是2010年代历次非洲联盟(简称 非盟 )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议题。由此可见非盟的发展目标是(  )

A.构建非洲政治经济一体化B.实现第三世界各方面合作C.维护非洲国家民族的独立D.致力于非洲国家团结协作

二、开放性试题

16.

《海国闻见录》成书于雍正八年(1730年),其作者陈伦炯是清朝康雍乾时期的军事将领,长期任职于东南沿海,对海防之事尤为留心。该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八篇,下卷地图六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世界地理认知

材料

表3 上卷目录及内容简介

卷册

内容

简介

上卷

《天下沿海形势录》

记述中国沿海地理形势,北起渤海湾,南至北部湾的地貌、水文、航运、海防

《东洋记》

记述朝鲜、日本及琉球

《东南洋记》

记述台湾、菲律宾群岛,西里西伯岛、摩鹿加群岛和婆罗洲岛

《南洋记》

记述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及巽他群岛

《小西洋记》

记述南亚、西亚及中亚

《大西洋记》

介绍了非洲与欧洲,记载了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活动

《昆仑记》《南澳气记》

记录中国千里石塘,万里长沙的南海群岛

图5 《四海总图》

注:下卷地图6幅,包括四海总图(见上图)、沿海全图、台湾图、台湾后山图、澎湖图、琼州图。
提取《海国闻见录》中体现的世界地理认知信息,并加以阐释。(14分)

三、材料阅读

17.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宣传画的杰作,主要有1899年和1903年两个版本。版本的变化不仅是图文的调整,也是国内重大形势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时局图

图6

图7

注:图中各个动物分别对应不同的列强国家
(1)分别提取图6和图7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年份。(9分)
(2)把宣传画作为研究历史的一种史料,有何使用价值?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

18.

对同一历史事件,考辨史实的真伪,史料信息的处理,一定要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真伪与史料的价值

材料一
1899年1月,康有为在回忆 公车上书 时说: 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 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 公车上书 ,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 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 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 不收 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 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l)材料一、二对待 上书 焦点问题的阐述有何不同,对此可得出什么初步结论?(6分)
(2)请从史料类型和史料实证的角度,评析上述材料对研究 上书 焦点问题的价值。(8分)

19.

自古以来,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世界史学家,他们的世界观点各不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世界的观点?

表4

写作时期

史学家及其著作

对世界范围和中心的认知

公元前5世纪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

包括希腊地区、西亚、北非、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

公元前2世纪

西汉司马迁《史记》

以中原为中心,东起朝鲜,西达大夏、安息和条支。

14世纪

阿拉伯伊本·赫勒敦《阿拉伯人、波斯人及柏柏尔人史》

以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诸国为主体,其周围地区不过是阿拉伯世界的陪衬。

16世纪初

威尼斯萨贝利科《恩奈阿德》

反对神本思想,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英国阿克敦《剑桥近代史》

包括了世界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突出欧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

20世纪初

德国黑格尔《历史哲学》

把中国和印度置于世界历史的局外,把波斯和埃及看作是向世界历史的过渡,称希腊、意大利为世界历史的舞台,地中海是世界历史的中心

21世纪初

美国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一个国家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了,而世界的发展也是借助于世界的平坦化.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坦,全球的合作越来越密集。

(1)提取材料信息,对 世界的观点 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9分)
(2)上述关于 世界的观点 相互矛盾吗?谈谈你的看法。(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