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苏省常州市5月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171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认为,常州淹城基于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的周王城图而设计,与《孟子》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的记载吻合,是春秋时期的淹君驻地。城池由三城三河相套而成,每座城都有护城河,三城间水路相连,在内城河中先后出土了四条独木舟。这反映出当时(  )

A.皇权至上观念逐渐形成B.儒家思想指导城市建设C.城池规划兼顾实用原则D.江南手工业的繁荣发展

2.

《汉书·食货志》记载,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下诏曰: 方今之务,在于力农。 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 赵过推广的这种耕作方法(  )

A.满足了军事斗争需要B.适应了南方农田耕作C.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D.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3.

王阳明父亲去世后,他常在灵前痛哭。一次刚哭过,吊丧者来到,侍者提醒他,按礼这时他应该哭。他说: 哭发于心,若以客至而始哭,则以客退而不哭矣。世人饰情行诈,故于父母亦然。 王阳明的做法(  )

A.获得统治阶级支持B.隐含一定的叛逆色彩C.重建儒家思想体系D.引发剧烈的社会变革

4.

元代对于驿站符牌的使用有严格规定, 若滥给者,从台宪官纠察之。 下图是1973年在我国西藏地区发现的一枚元代虎符圆牌,牌上文字的文意为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如不钦奉虔敬,治罪。 由此可知,元代(  )

元代八思巴文虎符圆牌

A.行政区划有重大创新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D.监察体系严密高效

5.

史学界一般认为,明代玉米传入中国。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用下列材料探究玉米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来源

成书时间

关于玉米的记载

河南《襄城县志》

嘉靖三十年(1551

玉麦

甘肃《平凉府志》

嘉靖三十九年(1560

番麦西天麦

田艺衡文学家《留青日札》

序作于1572

御麦出西蕃,旧名蕃麦,以其曾经进御,故名御麦。

兰茂《滇南本草》药物学专著

最晚成书于1476

玉麦须玉米雌蕊花丝,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宽肠下气

A.《襄城县志》、《平凉府志》为官方记载,完全准确可靠B.《平凉府志》的记载晚于《襄城县志》,故可信度较低
C.《留青日札》是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D.《滇南本草》作为史料,应注意与其他史料互相印证

6.

罗荣渠认为,人类社会的变迁有四种形式,即渐进性微变、突发性微变、创新性巨变和传导性巨变。下图是四种方式的关系与内涵。从经济社会变迁的角度出发,英国的工业革命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分别属于(  )

A.渐进性微变、突发性微变B.创新性巨变、突发性微变C.渐进性微变、传导性巨变D.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

7.

1923年9月,曹锟在总统选举的预选会上,以5000元一张选票,到处收买议员,又以40万元高价,收买了国会议长,最终花了1350余万元总算当上大总统。曹锟贿选客观上说明(  )

A.民主共和成为时人共识B.《临时约法》已然失效C.时人对民主政体的认可D.武力操控政局成为过去

8.

1935年年初,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倭寇态度似可渐缓和,或有交还东北主权之可能。 6月1日写道: 倭寇强横,非可理喻,未到最后关头,当忍耐之。 6月8日写道: 倭寇进逼益急而此心泰然,乃决心至最后时与之一战,非此不能图存,战则尚有一线之希望,但万一之转机与万分之忍耐则仍需慎重也。 三段日记说明蒋介石(  )

A.已经下定抗日决心B.坚持攘外必先安内C.在战与退之间摇摆D.对日态度日趋强硬

9.

1944年11月,美国总统的私人代表赫尔利来到延安与毛泽东等人会谈,并带来一份名为《协议的基础》的文件。经过协商,毛泽东在这份文件上加了两项条款: 现在的国民党政府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党派及无党无派政治人士的代表的联合国民政府 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军队代表的联合统帅部。 毛泽东此举意在强调(  )

A.建立联合国民政府的必要性B.其他党派与国民党的平等关系C.掌握军事领导权的坚决态度D.共产党在合作中的让步与妥协

10.

下面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的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

1951年春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着手试编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28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成员有陈云、李富春等赴苏联商谈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44

中央成立编制五年计划纲要小组,开始全面编制工作

19557

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

A.准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B.缺乏编制长期经济建设计划的经验C.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D.已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

朝鲜战争的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一个月,中美双方开始了停战谈判。周恩来就此次谈判做出了全面指示: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抗美,是保家卫国,是当行的爱国主义的正义战争;援朝,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 周恩来这番话说明当时我国谈判的出发点是(  )

A.尽可能履行国际主义义务B.在和平环境中建设新中国C.坚守并扩大已有战略成果D.坚决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

12.

下图《玩牌人》为1660年荷兰画家亨德里克·范·德·布赫描绘荷兰当地富裕人家日常生活场景的画面。该画从侧面反映出(  )

A.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被打破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C.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与交换的增强D.生产方式变革影响人口迁移

13.

1701年,英国颁布的《王位继承法》规定: 法官在正当执行职务期间,有权获得确定的薪金和报酬,法官任职终身制,只有在上、下议院同时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才能撤销其职务。 国王的赦免权对议会下院的弹劾案无效。 这些规定(  )

A.确立了英国议会主权原则B.有助于实现司法权独立C.表明英国国王 统而不治 D.通过立法巩固民主政治

14.

第一次工业革命即将结束时,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开始努力摆脱 超凡脱俗 的形象,逐渐考虑外部工业发展需求。一些工业资本家则出资兴办技术院校,用以吸引工人阶级子弟入学,大量城市大学兴起,成为英国工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材料不能体现(  )

A.英国学术型大学排斥工业的发展B.英国城市大学积极回应工业发展C.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的没落隐患D.受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深刻影响

15.

1928—1933年间,美联储制定了如下的货币政策。据材料可推知(  )

时间

目的或观点

政策

1928

为了限制大量银行贷款进入股市

提高利率,减少贷款

1931

因为人们担心美元像放弃金本位的英镑一样贬值,美元挤兑黄金,为了保证美元地位

提高利率

19301933

消除中小银行才能使银行体系恢复正常

坐视银行倒闭或兼并

A.美联储货币政策利于稳定金融秩序B.通货紧缩是加剧大萧条的重要因素C.通货膨胀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D.采取自由政策加剧了经济的大危机

16.

下图为2013年刊登在《求是》杂志上的一幅漫画,图中跳高栏上写 国外新增技术贸易措施 。对此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自由贸易的民意基础被削弱B.南北方国家之间有重重矛盾C.法制化的贸易体系亟待建立D.全球经济竞争表现更加激烈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书院分布地区统计表(部分)

今地区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今地区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北京

1

3

6

18

江苏

29

6

66

115

天津

15

上海

4

4

5

37

河北

3

12

70

151

浙江

5

156

49

199

395

辽宁

7

20

福建

6

1

85

11

107

162

吉林

10

台湾

56

黑龙江

6

江西

7

8

224

94

287

323

内蒙古

5

湖北

17

10

69

120

山西

1

4

10

61

107

湖南

8

70

21

102

76

山东

1

23

69

149

广东

2

1

39

9

156

342

河南

2

2

11

12

112

276

港澳

1

1

26

陕西

7

1

7

28

109

广西

10

1

71

183

甘肃

8

62

海南

2

17

39

青海

1

3

四川

6

31

5

63

383

宁夏

2

11

贵州

1

1

3

27

141

新疆

4

云南

1

66

229

安徽

20

15

99

95

西藏

——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

材料二
清代同光年间,书院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地多新设学堂、新设书院、改革书院。1890年,张之洞创办两湖书院,除了开设传统的经学、史学之外,还开设化学、博物和兵操等。1896—1898年间,湖南省至少有39所书院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改革。湖南巡抚陈宏谋拨出专款重修岳麓书院,规定书院要学习实学,学生每月参加两次考试,考试侧重与当时政治有关的题目。1901年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颁布诏书,规定所有书院都改为学堂,并规定统一的学堂学制章程,至此,书院走完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摘编自谢丰《从书院到学堂的三重变化》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各个阶段并概括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书院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书院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1年清政府将书院改制为学堂的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面对异质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西方文明强调非此即彼的 零和博弈 ,崇尚 弱肉强食、物竞天择 的达尔文主义 丛林法则 ,充分体现在了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的基于 自我中心主义 理性思维的 文明冲突论 中。而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形成了 华夷无间 的族类观念,无论哪个族群都把 天下一家 作为终极目标。体现 和合 理念,倡导 和而不同 ,当今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提出了以文明共存与适应来应对文明冲突与差异的中国方案。

——摘编自张权等《从文明冲突论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部分学者这样评价明治维新: 天皇制绝对主义是……代表绝对主义封建反动的一面。 关于以地税改革为中心的土地制度的变革,他们认为,改革后的地税仍是封建地租,只不过缴纳的对象由领主变为国家,地租的形式由实物变为货币而已。他们认为, 新地税的性质,在本质上和农民耕种领主的土地被征收封建贡租完全一样 。但是,众所周知,新的地税被政府用来兴办了一系列工矿企业,变成了对华族和士族的支付公债,促使其转化为工商业金融资本,起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以地税为主的财政收入,被大量地用于修建铁道和船只,扩大了资本主义市场。土地的自由买卖,自由种植,农民具有了自由身份,使农民大批破产转化为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者,有利于原始积累的进程,加速了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敬秀《明治维新性质再辨析》

(1)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中地税改革的作用。(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治维新时地税改革的成效为例,简要评析明治维新中的 天皇制绝对主义 。(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康熙帝从自己的见闻与立场出发,以异于当时士大夫的标准,构建出明朝君臣两类截然不同的政治形象:开创者的英名和末世君臣的无能与自私。康熙对明太祖褒扬有加,六次南巡中有五次亲奠其陵,并作祭文: 维帝天锡勇智,奋起布衣,统一寰区……鸿谟伟烈,前代莫伦。 且毫不讳言,以其所创制度为自己施政的重要蓝本。相形之下,康熙眼中的明末诸帝则完全是另外一副形象,怠惰、奢靡、庸懦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明朝君主这两类截然不同的形象清晰地显示出康熙在评论明朝政治得失时所采用的颂扬与批判的双重话语。将其置于清初这一特殊的政治环境中考虑,我们不难体会到它所包含的意蕴。推崇明初诸帝,既是康熙尊重汉人礼仪秩序的最好表达,也是在向汉人宣示大清是继明朝之后的唯一正统;而对明末皇帝的批判则无异于向汉人指明明朝的亡国是咎由自取的结果。康熙这一评价及其意图对有清一代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实为明清易代中至为重要的环节。

——摘编自刘志刚《康熙帝对明朝君臣的评论及其政治影响》

(1)据材料,指出康熙帝对明太祖和明末诸帝的评价有何不同,分析康熙帝做此评价的意图。(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