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三高考考前热身押题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910

一、单选题

1.

古代典籍中的 中国 既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政治概念、民族概念。表1文献中 中国 的含义与其他不同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

焚书坑儒 评价问题,传统观点认为:虽粗暴,但起到了巩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有人提出 焚书坑儒 虽对统一思想、巩固政权有一定的作用,但手段毒、效果微、不良影响久远。这说明(  )

A.历史事实无法完整准确还原B.史学研究随时代发展而变化C.学术辩争能够推动史学研究D.研究者的阶级立场影响研究结果

3.

表2是魏晋时期的三则故事,这反映出当时(  )

A.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时代主流B.传统儒学遭遇信仰危机C.士人群体追求世俗生活享受D.儒、道、佛三教出现交融

4.

贞观元年唐太宗下了一道诏书,规定寡妇丧期已满者,要及时改嫁,鳏夫也要及时婚配。并且把诏令的实行结果作为考察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开元二十二年唐玄宗下诏,将合法婚龄降低到男子15岁、女子13岁。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

A.人口增长慢于预期B.社会福利体系初步建立C.社会供养能力不足D.妇女守节观念尚未产生

5.

在宋元话本里,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仕宦之子,便是将门之后,而到了明代的小说里,主人公却一变而为 生药铺主管 市井细民 了。这一变化说明明朝(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出现变化B.士农工商的界限逐渐被打破C.孕育着社会转型的新因素D.政府以农为本的思想发生动摇

6.

朱克敬的《瞑庵杂识》里面记载了清末一位吏所说的话: 来办事的人就像乘客,政府各部门就像车子,我们这些人就像是车把式,各部门当官的就像是骡子,我们用鞭子抽着他们往哪儿走就行了。 其坦率和自信程度简直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选官制度的僵化B.进步思潮的传播C.等级秩序的失序D.地方宗族势力的发展

7.

图1是1916年7月31日《新闻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再造国民之最要着》。画面中一名议员一手拉风箱,一手执勺,正在对一个写有 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 的三足大鼎进行修补。对此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

图1

A.喻示了袁世凯独裁对民主体制的破坏B.表达了国民党对民主共和的向往C.反映了国人对议会政治的普遍认同D.说明三权分立体制适合中国国情

8.

表3是七七事变前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主要抗日文献。这说明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  )

A.一直把日本帝国主义作为主要敌人B.始终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C.为民族大义与国民党既斗争又团结D.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积极开辟敌后战场

9.

图2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GDP增长速度统计表。其中,增速峰值的出现(  )

图2

A.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至经济建设B.坚定了党和政府设立经济特区的决心C.正值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之际D.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10.

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 大量类似的誓言出现于中世纪西欧贵族的宣誓仪式中。据此可知当时西欧(  )

A.已经确立依法治国的原则B.封君封臣在法律上地位平等C.王权受到教权的严格约束D.有限王权的理念被广泛接受

11.

图3是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出现的国际贸易示意图。关于该国际贸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3

A.太平洋提供了主要贸易通道B.英国处于 世界工厂 地位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D.客观上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12.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中指出,私有财产和奢侈是政治不平等的根源,同时展示了人在 自然状态 中快乐的生活。主张开明专制、要求人人享有 自然权利 的伏尔泰读了此文后讽刺道, 读尊著,令人渴望四脚爬行 。这客观上反映出两人(  )

A.阶级立场不同B.均未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C.对专制的态度不同D.都赞同通过暴力方式进行革命

13.

1953年,苏联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对这一现象的出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筹集工业化资金的现实需要B.前提是国家给予了农民大量补贴C.经济危机下农业走向破产的表现D.体现了赫鲁晓夫对农业的调整

1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某项政策时,列出了如下要点。该政策是(  )

A.委任统治B.国家干预C.绥靖政策D.和平演变

15.

图4是1951—198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单位:%),其中代表日本的数据柱是(  )

图4

A.①B.②C.③D.④

二、开放性试题

16.

图5、图6是中国古代两次大规模人口迁徙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图5 图6

仔细观察地图,概括两次人口迁徙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14分)

三、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是否觉醒?

材料一
材料二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和西方的作家们已对道光皇帝和他的臣僚作口诛笔伐之能事。无数谴责字眼,如自大、不负责、贪污腐化等都堆在他们头上。可是今日事后看来,既有组织上的重荷和文化上的传统压在他们头上,其他任何人处在他们的地位也不见得能够做的特别不同。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并未组织一调查委员,会事后决定事体发生的情形与个人的责任。没有派官员出国考察,也没有在组织上做任何更改。美国官员愿意供给制船造炮之蓝图,被婉言拒绝。《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面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 夷人 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二所列史料对于研究的问题各有何价值?(6分)
(2)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是否觉醒?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7分)

四、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求同存异

——老精神的新应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其利,故曰不和也。

    ——何晏《论语集解》

1941年,在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严酷斗争中,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团结朋友,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周恩来19554月在万隆会议上即席发言,开宗明义地郑重申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他正是用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台湾、香港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他同样是用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李元光《论一国两制的哲学内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老精神的新应用 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五、材料阅读

19.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一直存在争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吗?

材料一
(17、18世纪)干同样的活,英国工人的薪酬水平比其他国家的工人高,这样一来他们就有实力花更多的钱去品尝美味佳肴,穿着高档服饰,这些景象令外国人艳羡不已。(需要说明的是,高工资相对集中于技术较为娴熟的熟练工,不同工种、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有差异,但是英国工人工资的平均水平要远高于同时期欧洲其他国家。)

——据【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解密: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等

材料二
1833年兰开郡和柴郡棉纺厂的平均工资是10先令5便士,而且认为没有哪个工人阶层能得到比这更好的工资。每周10先令的平均值实际上涵盖了男工、女工、童工的所有工资,而棉纺厂中成年男工通常只占少数,多数是女工和童工,女工的工资低于男工,童工则更低。这样看来,此时的平均工资水平已显著高于1770,因为当时男工的人均工资只有9.5先令。(*此处指名义工资,即工人所接受的货币工资,只是一个表面数字,没有涉及物价的变化)

——【英】爱德华·拜恩斯《英国棉制造业史》

材料三
一小撮强者即资本家握有一切,而大批弱者即穷人却只能勉强活命。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冷淡和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是无法形容的贫困。在这种条件下生活的人们,的确不能不下降到人类的最低阶段。

——摘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四
工业化的目的是什么,现代化的目的又是什么?如果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的不是造福于人,这种工业化和现代化有什么意义?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1)材料一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是必需的吗?请说明理由。(2分)
(2)材料二的史料价值体现在哪里?使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6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是否冲突?请说明理由。(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课题研究做出你的判断。(5分)